1930年的台灣市集(超珍貴的影音紀錄) (Taiwanese marketplace outtakes)
1930年(庚午年、馬年、民國十九年、昭和五年)臺灣日治時期路邊市場即景
這是美國的福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於1930年在台灣拍攝的有聲新聞影片,攝影師為 Eric Mayell;在這段10分鐘的短片裡,我們除了可以一窺80多年前的台灣傳統市場風貌,還能清楚地聽到原汁原味的勸世調與有趣的「喝玲瓏、賣什細」叫賣聲,實在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影音紀錄。
拍攝地點非常像是台北大稻埕迪化街一帶,影片裡叫賣者後方的門楣上懸掛著「霞海城隍」字樣的布條,該處應該就是現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的「霞海城隍廟」前方廣場。
1927年,福斯電影公司便已取得有聲電影的製作專利,其運用李德福瑞斯特(Lee De Forest)於1923年發明的「Phonofilms」系統(在底片上製造音軌然後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聲音)所攝製的「福斯影音新聞」(Fox Movietone News),是新聞界最早出現的有聲新聞影片,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段《1930年的台灣市集》(Taiwanese Marketplace)影片正是這些「福斯影音新聞」之一。
近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將昔日所拍攝的眾多「福斯影音新聞」影片捐贈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並將之分享於網路上,而讓我們有機會得以享受這段珍貴的影音紀錄。
1934年12月28日成立的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乃「新藝綜合體」(原名CinemaScope,即一種使用弧形寬銀幕與立體音響發聲的電影)之領導者,該公司由約瑟夫賢克(Joseph Schenck)在1932年創立的二十世紀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和威廉福斯(William Fox)於1915年創立的福斯電影公司合組而成。
1953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改編羅意德.道格拉斯(Lloyd C. Douglas)的暢銷書,推出「新藝綜合體」影片《聖袍千秋》(The Robe,1953),該影片在寬度約為高度二倍半的弧形銀幕上呈現,從此電影邁入寬銀幕的新紀元;其後有《國王與我》(King and I,1956)、《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58)和《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等電影相繼問世,皆叫好又叫座。
這是美國的福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於1930年在台灣拍攝的有聲新聞影片,攝影師為 Eric Mayell;在這段10分鐘的短片裡,我們除了可以一窺80多年前的台灣傳統市場風貌,還能清楚地聽到原汁原味的勸世調與有趣的「喝玲瓏、賣什細」叫賣聲,實在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影音紀錄。
拍攝地點非常像是台北大稻埕迪化街一帶,影片裡叫賣者後方的門楣上懸掛著「霞海城隍」字樣的布條,該處應該就是現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的「霞海城隍廟」前方廣場。
1927年,福斯電影公司便已取得有聲電影的製作專利,其運用李德福瑞斯特(Lee De Forest)於1923年發明的「Phonofilms」系統(在底片上製造音軌然後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聲音)所攝製的「福斯影音新聞」(Fox Movietone News),是新聞界最早出現的有聲新聞影片,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段《1930年的台灣市集》(Taiwanese Marketplace)影片正是這些「福斯影音新聞」之一。
近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將昔日所拍攝的眾多「福斯影音新聞」影片捐贈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並將之分享於網路上,而讓我們有機會得以享受這段珍貴的影音紀錄。
1934年12月28日成立的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乃「新藝綜合體」(原名CinemaScope,即一種使用弧形寬銀幕與立體音響發聲的電影)之領導者,該公司由約瑟夫賢克(Joseph Schenck)在1932年創立的二十世紀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和威廉福斯(William Fox)於1915年創立的福斯電影公司合組而成。
1953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改編羅意德.道格拉斯(Lloyd C. Douglas)的暢銷書,推出「新藝綜合體」影片《聖袍千秋》(The Robe,1953),該影片在寬度約為高度二倍半的弧形銀幕上呈現,從此電影邁入寬銀幕的新紀元;其後有《國王與我》(King and I,1956)、《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58)和《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等電影相繼問世,皆叫好又叫座。
==============================================================================================
↓1895年,臺灣省城。
↓1901年臺中市區改正計畫,右上角紅圈處為大北門,左下角處紅圈為西門,貫穿大北門和西門的即為今自由路,今大東紡織廠門口則為大東門。
↓臺灣省城與臺中市街道的關係
↓【1945年,台中市地圖】美國德州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典藏。
↓第二次大戰時期,美軍拍攝的臺中市空照圖。
↓台中飛行場 (Taichu airdrome) 也就是水湳機場,地點是靠近現今河南路與甘肅路口。
↓台中飛行場 (Taichu airdrome) 也就是水湳機場,地點是靠近現今河南路與甘肅路口。
齊柏林空拍台中。
台中市舊名大墩,台中市中區位於今日的柳川與綠川之間,早期尚未開發時,此地區到處都是沼澤地,其中有
一座小丘陵地,丘陵地上高凸處叫做「墩」,清朝時在高凸處設置煙墩,於是就把小丘陵地
稱為「大墩」(即今台中公園砲台山)。
一座小丘陵地,丘陵地上高凸處叫做「墩」,清朝時在高凸處設置煙墩,於是就把小丘陵地
稱為「大墩」(即今台中公園砲台山)。
1895年,台灣民政支部長兒玉利國建議將當時台中市規劃為「圓形放射狀」都市,
但未被台灣總督府採納。
但未被台灣總督府採納。
隔年,總督府在準備實施的市區改正計畫中,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採用了巴爾頓(W.K Barton)與濱野彌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
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
採用了巴爾頓(W.K Barton)與濱野彌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
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
1900年正式公告「台中市區改正」,為配合整體都市發展也設置了公園預定地,但此地
後來被鐵路車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車站現址,而公園預定地為台中公園現址。
後來被鐵路車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車站現址,而公園預定地為台中公園現址。
因而整治綠、柳川與開闢棋盤狀道路、興建台中驛(今台中車站),
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原台中州下台中市的橘町
、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松町,合併成立「中區」。
中山路一帶昔日為站前主要街道, 該區域在日治時期屬於錦町.....
、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松町,合併成立「中區」。
中山路一帶昔日為站前主要街道, 該區域在日治時期屬於錦町.....
▲1957-58 Taiwan,正體中文字幕。
Tom Jones早期在美軍服役,並於1957到1958年間隨著美軍顧問團來台駐守台灣發射站。Tom Jones顯然很喜歡攝影,拍下大量50年代的台灣。他在2006年將這些半世紀前的照片,分享到 Picasa 「1957-58 Taiwan」相簿,最近被台灣網友發現後大量轉載,引起一股懷舊旋風。 Tom Jones 以外國人的眼光,拍下50年代的純樸台灣,看似百無聊賴的建築、街景、風景畫面,過了半世紀後卻顯得格外珍貴。這位老兄除了勤拍照,也勤做筆記(或記憶力很好),許多照片都添上正確的地名、路名、建築名稱,讓年輕的一代見證難以想像的半世紀前的台灣。
▲台中舊酒廠
=========================================================================
民國67年 (1978) 10月22日台中市第一市場 ( 現第一廣場 )火災後現場。
=========================================================================
▲日據時期宣傳片《南進台灣》 中文字幕完整版,台中市部分從21分20秒開始。
▲民視新聞台,台灣演義:大台中四百年史
▲就是這位美國大兵留下許多1966年的台中景象。不過這張照片是在日本東京都立川市(Tachikawa)。
▲1966年的台中火車站,火車站外牆有「固齡玉牙膏」的廣告,當時是很出名的進口牙膏品牌,與本土的「黑人牙膏」相抗衡。
▲1966年的台中火車站,豐原客運車站及車輛、公路局台中車站、公路局客運車輛、蔣中正銅像、站前圓環、台中糖廠的大煙囪。
▲1966年的台中火車站,台中市的紅色計程車大約出現在1964年左右,如右方紅色汽車,而三輪車仍然是市區內的主要載客工具,如左方藍色三輪車,起車5元視終點議價。計程車起跳新台幣4元,跳表收費,一般在市區行駛距離都不會跳表,而公車收費每人一元,因此人多就喜歡搭計程車出門。最後計程車數量增多,淘汰了三輪車業。最前方的馬達三輪車俗稱「鐵牛仔」,它的出現取代了牛車運輸。
▲2014年7月的台中火車站。
▲大公車
▲大公車
▲大公車站
▲大公車站
▲秋紅谷
▲秋紅谷
▲台中國家歌劇院
▲台中國家歌劇院
▲台中國家歌劇院結構系統曲牆設計
▲台中國家歌劇院主體建築物結構示意圖
▲台中國家歌劇院主體建築物結構示意圖(俯視)
▲大劇院剖面模型(局部)
▲中劇院示意圖
▲實驗劇場示意圖
▲勤美誠品
▲台中市民廣場
▲台中市民廣場
▲台中圖書館
▲台中圖書館
=========================================================================
▲台中公園入口。台中公園興建於日據時期,是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初名「中之島公園」,1945年二戰後更名為「台中公園」,1947年改名為「中山公園」,2000年4月恢復原來「台中公園」名稱。
▲台中公園,臺中市政府在1999年將湖心亭為市定古蹟。
▲美國大兵對這張照片的註解是撞球房和保齡球館。此外這棟大樓還懸掛著豪華大戲院和豐中戲院的廣告,當時電影有《龍虎大飛車(RED LINE 7000)》、《霹靂彈》。
▲摩托車租車行。有當時最夯的偉士牌(Vespa)、本田小狼(Honda Super Cub,後來金旺就是向本田小狼致敬的產品)。
▲Club 36 俱樂部,看起來不在台中熱鬧地區。
▲前往 Club 36 的路上。從兩側店家的照片來看,應該是位於清泉崗空軍基地附近、在做美國大兵的生意。
▲莉莉酒吧、上海酒吧。
▲北西北撞球部。彈子房一直都很盛行,圖中有穿著時髦的女性打著撞球。(編按:《北西北》是名導演希區考克在 1959 年拍攝的驚悚電影)。
▲河邊洗衣、曬衣的景象,在當時還是相當常見的情景。
▲牛車在當時也是容易看到的畫面。 (美國大兵為這張照片下了 Slow Freight 註解)。
▲在引進耕耘機前,用牛犁田是當時農業社會的主力。
===============================分隔線=====================================
▲民國73年(1984),台中曉明女中的樂儀隊遊行在自由路。
▲民國73年(1984),台中曉明女中的樂儀隊遊行在自由路,2013年時的同一路段。
▲從金沙百貨大樓高處俯瞰台中火車站。
▲從敬華飯店高處俯瞰台中公園。
▲台中市中正路與繼光街口的聯福糖果行。
▲台中州廳舍。
▲台中州廳及台中市役所。
▲台中州廳及台中市役所。
▲台中州廳。
▲由金子常光於昭和9(1934)年所繪製的《台中市要覽 》(翻拍自莊永明編撰、遠流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的《台灣鳥瞰圖 1930年代台灣地誌繪集》)。
▲台中州行政區域圖
1920年改制,原為「五州二廳」,後澎湖設廳,變成「五州三廳」,台中州管轄二市十一郡包括: 台中市、彰化市(兩市)及大屯郡、豐原郡、大甲郡、東勢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 竹山郡、能高郡、新高郡(十一郡)。其中,彰化市原為彰化郡彰化街,1933年12月20日才改制為台中州的州轄市 。
▲台中公會堂。
▲台中一中。
▲臺中新盛橋通
▲台中市中山路橫跨綠川的新盛橋的前世。
▲台中市中山路橫跨綠川的新盛橋的前世。
▲台中市中山路橫跨綠川的新盛橋的今生。
▲台中市中山路橫跨綠川的新盛橋的今生。
▲民國72年(1983),往市區方向,林婦產科招牌處為成功路與綠川西街路口,遠方雙叉路燈處為成功路與綠川東街路口。
▲民國102年(2013),往市區方向,成功路與綠川東街路口。
▲宮原眼科冰淇淋的前世 (1930年)。
▲宮原眼科冰淇淋的前世 (1995年),2008年大雨前外觀與之相差不遠。與日本時代差別在於大門牌樓以白漆覆蓋紅磚。
▲宮原眼科冰淇淋的今生。
▲宮原宅邸(台中市長官邸),市長官邸原本是宮原眼科院長宮原武熊的宅邸,後來成為歷任台中市長的官邸,目前則轉而成為藝文展示空間,旁廳作為餐聽。和宮原眼科的風格完全不同,這是一棟洋式和風的水泥建築。。
▲二樓的仿埃及石柱及具裝飾作用的二層欄杆,是宮原宅邸的身份表徵。
▲仿埃及石柱的棕櫚柱頭裝飾,四邊還鑲上獅頭表徵身份。
▲日治時期的臺中一中校舍。
▲自西南方拍攝的日治時期的臺中一中校舍。
▲台中公園舊照片(後藤新平紀念銅像及湖亭)。
▲台中市中正路與自由路交叉口。
==============================分隔線=======================================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入口處。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二樓。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沉默舞台。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套房出租,意者請洽地下二樓,意外發現原來還有人住在裡頭,
數不清有幾戶,但是應該不多。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天台。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隔著綠川俯拍宮原眼科。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原來天台上的圓形建築體,是以前的KTV酒店。
▲台中市中區千越大樓,兩座電梯,已有一座無法使用。
==============================分隔線=====================================
▲1961年至1969年間,綜合大樓建造完成之後,從自由路成功路口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成功戲院還沒有改建成遠東百貨公司,右邊的吉安還是經營冰菓室,左邊的老房子還在,路上車輛不多,還是自行車與三輪車的天下。
▲2012年的照片,遠東及綜合大樓成為市中心的閒置大樓已經十多年,吉安改建的大樓也無法全部利用,交通工具以機車及汽車為主。左邊角落這家店原為一福堂老三陳文遠先生經營的天鵝服裝店,他全家移民到美國洛杉磯已經很多年。
▲日治時期成功路上的干城橋。
▲左邊的第一市場尚未改建成第一廣場之前的成功路上熱鬧非常。
▲第一市場改建成第一廣場,綠川加蓋干城橋消失後的現況。
▲東海大樓的今昔。
▲日治末期到光復初期,台中還有許多輕便車的行駛路線協助旅人到比較偏遠的地區,在西屯路、大雅路、北屯路、三民路、台中路上都設有這樣的輕便車鐵軌,以人力推動簡單的交通工具,方便行人減輕走路的辛勞。後來慢慢的流行用三輪車及汽車載客,能夠走動的範圍不受限制,固定路線的輕便車運輸系統就很快的被淘汰而消失無蹤。
================================分隔=====================================
日治時期中正路靠近自由路,彰化銀行的旁邊有一家「全安堂本店」的建築物,應該是一家頗有規模的藥局,其紅磚製造的外表展現出當代建築的特色,經過多年沒有被拆除而保持原狀,實在是非常幸運。如今被魏清海太陽餅老店租下來販賣台中名產也算是適得其所,雖然添加的廣告招牌有些過份,至少還沒有破壞原貌值得表楊。
▲日治時期的全安堂本店,看遊行繞街車隊的陣容,應該是有錢有勢的盧姓人家。
▲現在的魏清海太陽餅老店。
=============================分隔線======================================
日軍台中分屯大隊
日本軍隊近衛師團於1895年開始進佔台中,1896年台中混成第二旅團第一大隊及第三大隊進駐台中守備營區﹝干城營區﹞,1897年至1907年之間逐漸在營區建造大規模的軍營,從「台灣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改稱為台灣守備隊的「台中分屯大隊」。
日軍在干城營區內設有混成第二旅團司令部、大隊下轄步兵、騎兵、砲兵、工兵,另附設有憲兵分隊及衛戍病院,更設置有監督部,其下有獸醫部、法官部、衛戍監獄、補給支廠等單位,此外營區內還有練兵場、射擊場及墓園。
1990年干城營區完成第六期土地重劃,但因大部分土地屬於國有單位,因此至今還有許多閒置未經投資建設的部分,影響到中區的繁榮。
▲日治時期的干城營區是日軍台中分屯大隊的駐地。
▲營區面積廣闊與外界隔絕。
▲後來增建了許多營區設施。
=============================分隔======================================
1944 年盟軍地圖
原圖是1944年美國情報單位繪製的台灣城鎮地圖,共有26張,當初是要爆擊(轟炸)、登陸、接收台灣用的,目前由美國德州大學(Austin)圖書館收藏,並scan公布在網路上供全世界研究。
▲由1944年盟軍所製作的台中地圖,可以看出台中都市街道的範圍還很小,也就是只有現在的中區部份,代表著這是台中市都市發展的歷史核心。
▲日本時代台中市街町圖,原圖為1944年美國軍事情報單位繪製,我們可以約略知道「秀眉婦女洋服研究處」所在的「榮町」位置,就是在第一市場、彰化銀行附近,其實也是在現在太陽堂餅店附近,但是現在太陽堂餅店所在的自由路,日本時代是大正町(Taisho Cho)。
===========================分隔=========================================
彰化銀行總行營業部 彰化銀行簡史
彰化銀行創設於民國前7年(1905年)6月5日,由彰化吳汝祥先生糾合中部地方士紳,集資貳拾貳萬日圓,充為股本。於當年發起組織設立「株式會社彰化銀行」,設總行於彰化,是為本行發軔之始,迄今已一百零六週年。
民國前2年(1910年)彰化銀行為適應當時環境需要,將總行遷設今台中市,積極拓展業務,凡台灣各重要繁盛地區,均分設營業機構,營業網分佈全台。
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民國35年(1946年)10月16日本行成立彰化商業銀行籌備處,由林獻堂先生擔任籌備主任,並由政府接收日籍股東之股份。 民國36年(1947年)2月舉行創立股東大會,由董事會推選林獻堂先生為董事長。同年3月1日正式改組成立為彰化商業銀行,資本總額定為舊台幣壹仟伍佰萬元。
民國38年6月台灣實施幣制改革,發行新台幣,民國39年(1950年)12月本行將資本總額調整為新台幣貳佰肆拾萬元。其後經過多次增資,至今彰化銀行資本總額為新台幣67,683,284,040元。為國內資本雄厚,基礎穩固之商業銀行。
民國86年(1997年)12月,台灣省政府將其持有之本行普通股股票進行公開招募,以執行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政策,民國87年1月1日正式改制民營。
民國94年(2005年)10月3日,台新金融控股公司入主本行,持有股權22.01%,成為彰化銀行最大單一股東。﹝摘自彰化銀行全球金融網﹞
彰化銀行總行初設彰化,後遷至台中市,為台灣大型銀行中少數將總行設置於中台灣者。在精省之前,彰銀與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並稱為「省屬三商銀」。
彰化銀行位於台中市中正路自由路口的銀行建築採取仿古希臘及古羅馬的古典主義式建築,落成於1938年,其內外美麗建築特色成為台中市著名的地標,只是它仍然是銀行的營業地點,基於安全考量因素不能開放任由參觀者前往拍照。
▲1938 彰化銀行落成於台中市的總行建築物。
▲彰化銀行內部櫃台。
▲1938年彰化銀行營業廳金庫室安置典禮,這個保險庫如今依然保持原樣運作。
▲保險金庫現況。
==========================分隔線==========================================
台灣的歷史行政區劃
▲1684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之後的行政區劃圖。
▲1895年台灣剛割讓給日本之後的行政區劃圖。
▲1937年台灣光復前的行政區劃圖。
==================================================================
百年情》老台中好味道-百年福氣,餅藝滿堂
▲攝於日昭和十七年,民國三十一年。
一福堂--真正台中名產老店
源溯到日治昭和三年,一福堂創辦人陳周財老師傅,選定緊臨人潮聚集
的大墩梅枝町(今竹廣市場中正路上)開創以糕餅專賣的「一福堂菓子
舖」,小小店面內不時飄散著四溢的作餅香味,特別是〔手工鳳梨酥〕
的出爐,總是吸引無數過路的生意客與日本大人上門捧場。
一福堂〔手工鳳梨酥〕乃日據時期最出名的中部糕點。創辦人陳周財老
師傅,特別採用了當時台灣霧峰盛產「旺來」為材料,經反覆的摸索改
良,才將土產水果〔甘甜呀甘甜〕的滋味,巧妙融入其內,橙黃色澤與
質樸的在地口味,深深打動眾人的心,很快即成為日據時期一福堂的知
名代表作。
靠著相傳的好手藝和不偷工減料的古早味作餅原則,一福堂代代秉持著
專職製作道地的〔老台中風味名產〕為旨。像是民國四十,五十年代,
藉由火車兜售傳開來的名產〔太陽餅〕,一福堂即以細緻口感令饕客難
忘,更扮演起月台零售攤與飛快火車小姐們的大宗供貨商;民國五十三
年,結合日本引進的新技術,首創研製出的〔擰檬餅〕,創造出一股追
求異國風味的銷售高潮,更是引發中部糕餅市場一陣仿效的經典之作,
在在顯示出老店結合傳統,創出新意的堅持與熱情。
源溯到日治昭和三年,一福堂創辦人陳周財老師傅,選定緊臨人潮聚集
的大墩梅枝町(今竹廣市場中正路上)開創以糕餅專賣的「一福堂菓子
舖」,小小店面內不時飄散著四溢的作餅香味,特別是〔手工鳳梨酥〕
的出爐,總是吸引無數過路的生意客與日本大人上門捧場。
一福堂〔手工鳳梨酥〕乃日據時期最出名的中部糕點。創辦人陳周財老
師傅,特別採用了當時台灣霧峰盛產「旺來」為材料,經反覆的摸索改
良,才將土產水果〔甘甜呀甘甜〕的滋味,巧妙融入其內,橙黃色澤與
質樸的在地口味,深深打動眾人的心,很快即成為日據時期一福堂的知
名代表作。
靠著相傳的好手藝和不偷工減料的古早味作餅原則,一福堂代代秉持著
專職製作道地的〔老台中風味名產〕為旨。像是民國四十,五十年代,
藉由火車兜售傳開來的名產〔太陽餅〕,一福堂即以細緻口感令饕客難
忘,更扮演起月台零售攤與飛快火車小姐們的大宗供貨商;民國五十三
年,結合日本引進的新技術,首創研製出的〔擰檬餅〕,創造出一股追
求異國風味的銷售高潮,更是引發中部糕餅市場一陣仿效的經典之作,
在在顯示出老店結合傳統,創出新意的堅持與熱情。
===========================================================================
↓「川流不息」1961年,SEIKO的廣告招牌的後方為中正路&自由路口,「第五信用合作社」的廣告招牌,足以證明這棟建築物為「綜合大樓」,第五信用合作社招牌的後方為消防隊的頂樓瞭望台,從前市區高樓不多,電話通信不普遍,因此用以監看市區住宅是否有火災發生。
消防隊瞭望台後面出現的宮殿閣樓建築物,是當年台灣企業銀行前身台中區合會儲蓄股份有限公司在建造辦公大樓的時候,有多餘的經費就在頂樓加蓋了這座宮殿式的閣樓,無意中被拍了下來。
↓目前已經看不見宮殿閣樓的影子。
↓矮了兩旁大樓一截無可奈何。
=========================================================================
▲昔日的台中港路ㄧ隅。
▲今日的台中港路ㄧ隅。
▲昔日的全國飯店。
▲今日的全國飯店。
▲昔日的三信商銀,看不出來以前是開什麼的。
▲今日的三信商銀。
▲昔日的台中市警ㄧ分局。
▲今日的台中市警ㄧ分局。
▲昔日的遠東百貨。
▲昔日的遠東百貨。
▲今日的遠東百貨。
▲今日的遠東百貨。
▲昔日的台中市中區街道。
▲今日的台中市中區街道。
▲昔日的台中市街道。
▲今日的台中市街道。
▲昔日的遠東百貨ㄧ角。
▲今日的遠東百貨ㄧ角。
▲從文心路遠眺昔日的七期重劃區。
▲從文心路遠眺今日的七期重劃區。
▲昔日的台中長榮酒店。
▲今日的台中長榮酒店。
▲昔日的省立台中圖書館,今日的合作金庫銀行。
▲昔日的省立台中圖書館,今日的合作金庫銀行。
▲昔日的台中市北區彌勒佛。
▲今日的台中市北區彌勒佛。
▲昔日的台中港路三段ㄧ隅。
▲公元2000年的台中港路三段ㄧ隅。
======================================================================
日出『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於民國55年(1966)落成,台中市中區中山路72號,電話:04-22271966,營業時間:1000~2200。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
▲台中市東區建成路吃七碗米糕店外觀。
▲台中市自由路干城重劃區的路旁的二家小吃名店,甲八碗米糕和瑞穗臭豆腐。
最早這一家的店名是「呷七碗」,後來老闆的大哥到台北開店闖天下,並且將店名登記註冊,兄弟仍然可以共同使用,但是台中的老闆因為家庭糾紛,使得台北不准台中使用相同名稱以免破壞店譽,於是建成路小老婆的店名改為「吃七碗」,兒子在自由路的店取名為「甲八碗」各自去努力經營。
▲玩台中,一中商圈。
▲玩台中,大坑風景區。
▲玩台中,火車站商圈。
▲玩台中,東海商圈。
▲玩台中,美術館區。
▲玩台中,勤美草悟道。
▲玩台中,逢甲商圈。
▲玩台中,精明商圈。
==================================================================================
▲民國四十(1950)年代的臺灣社會(紀露霞、黃昏嶺)。
▲民國48年(1959)的台灣社會~一。
▲民國48年(1959)的台灣社會~二。
▲1950年的台灣,Taiwan 1950's Unknown Churches, Temples, Cities Hotels
▲[中區。Wake Up]:慢城台中。
▲台灣無比精彩 ─ 發現台中Taichung in My Eyes
▲台中意象,Taichung city
▲2010.05.28 Taiwan Taichung City Time Lapse 台中市夜景縮時攝影450D
▲台中海岸線之美縮時攝影Time Lapse HD
▲鳥瞰台中洲際棒球場
▲OPticFlight 衛星定位多旋翼空中拍攝載具。
▲飛諾奇skycam-台中空拍團隊。
▲台中市北屯區,文心路三段、文心路四段、大雅路、中清路交叉口陸橋拆除空拍。
▲2013年5月10日,台中柳原教會紀錄片。
▲台中市文化局紀錄片。
▲微笑旅行 - 2010台中城市行銷創意影片比賽作品。
▲IVEE旅行社台中特輯。
▲1985年(民國74年),7-11便利商店前身,統一超級商店形象廣告。
======================同場加映===========================================
▲台灣的老照片。
▲台灣五十年代的婚禮。
▲台語諜報片「間諜紅玫瑰」1966年,「第七號女間諜」1964年,超流利台語對暗號經典畫面。
▲台灣日據時代照片。
▲民國五十(1960)年代的台北市歷史與風貌。
▲民國49年(1960),進步中的台北市。
▲走過四十年的台北市復興橋(1955年2月4日~1995年7月20日)。
▲1937年(民國26年、昭和12年) 的台北之一。
▲1937年(民國26年、昭和12年) 的台北之二。
▲美國美眉Nikki,字正腔圓的唱台語歌曲。
▲紅眼鷹蜥Tribolonotus grac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