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105 Ξ鋼彈(Xi鋼彈)AE社幫馬夫帝打造的最新型機體,Ξ是接續在υ之後的希臘字母,是因為哈薩維希望能像Nu一樣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本機相對於RX-104FF更成熟,成功把小型化的米諾夫斯基飛行器跟本體一體化,減少了體積和呆重,但全高仍然有26m。
能穩定維持高機動力,再加上高攻擊力和優良的設計,以同時代的機體而言,雖然攻擊力輸給潘妮洛普,本機的性能在大氣圈內稱得上是最強。
本機應該跟梅薩一樣是在格拉那達工廠製造,跟潘妮洛普分開。
番號:
RX-105代表是在U.C.0105年完成,但RX是聯邦軍的番號,卻是暗中製造給馬夫帝,不排除是最後中陷阱被燒毀後,聯邦回收後給予的番號。
米諾夫斯基飛行器:
改良版的米諾夫斯基漂浮裝置,安裝在肩膀和小腿。
可以散發米諾夫斯基粒子,利用粒子間的T力以及無法穿透導電物的特性形成斥力,也有些許整流的功能,讓機體可以穩定飛行。
本機的米諾夫斯基飛行器並沒有發光的現象,比潘妮洛普的更成熟。
光束屏障:
在全身各處,包含盾牌都有產生的裝置,可以抵消空氣阻力,利於高速飛行。
除了抵消阻力,也能用來抵擋攻擊,但防禦力不如後來的光束盾。
飛行模式:
因為光束屏障改善,對外形是否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更低,僅需要簡單改變穩定器的位置,再展開肩膀裝甲,就能高速飛行。
加速性能:
本機的全備重量80噸,主推進器的推力160000kg,加速度高達2G。
因為有米諾夫斯基飛行器,本機主推進器的推力可以完全用來加速,戰鬥速度可以高達2馬赫以上,小說中以此速度對阿得雷德的機場進行爆擊。
過去的阿席瑪和蓋普蘭等變形機雖然能加速到3馬赫,但並非戰鬥速度。
出力:
反應爐出力是3980kW,跟同時代的量產機比起來只是稍高,但卻能負擔米諾夫斯基飛行器,擁有極高的性能,可能還有許多輔助發電機。
頭部:
額頭有高性能探測器,因此而大型化,
探測半徑達到30000m。
頭部的天線為賽可繆系統的一部分,用來幫助控制精神感應飛彈。
火神炮的位置在側臉的散熱口,使用時才會打開。
駕駛艙:
駕駛艙在胸口中央,出入口在座椅的左前方,因此駕駛時座椅面向正前方,出入時整個球形駕駛艙必須向右旋轉。
座椅跟Nu類似,靠枕加大,內藏幫助腦波收發的裝置。
操縱桿根據駕駛員的習慣採取0093年流行的球形操縱桿,靈敏度高但手容易脫離,不過本機的此裝置外形比0093年更小,也許問題有部分改善。
胸部:
左右兩側有突出的裝置,在飛行模式會朝向正前方,
推測是用來產生光束屏障。
在裝置的底部有散熱口,推測凸出的部分是類似間隔裝甲用來保護軀幹。
肩膀:
肩膀前後分割,都
內藏了米諾夫斯基飛行器。
肩膀的正上方收納了光束刀,後方和側面則有推進器,整體來說是潘妮洛普的縮小簡化版。
手臂:
因為
內藏飛彈發射器,加上本來就屬於大型機體,整體大型化。
背包:
背包
中央有兩個主推進器,兩側有機翼狀的穩定器和姿勢制御噴口。
穩定器應該是潘妮洛普的尾狀穩定器的縮小版,增加到兩個,除了利用姿勢制御噴口和AMBAC的原理提升運動性能,也有整流的作用。
腿部:
小腿後方有主推進器,內側的姿勢制御噴口配置跟奧德修斯鋼彈類似,
外側則結合了整流用的小型穩定器和噴口,在飛行模式會展開穩定器。
基礎性能:
因為裝備成功跟本體一體化,加上固定武裝減少,全備重量相對於潘妮洛普的112噸減少到只有80噸,許多構造也有經過改善,因此運動性能和機動力都勝過潘妮洛普。
武裝:
本機類似Nu,除了火神炮和飛彈之外大多屬於外掛式武裝,能源用完或損壞可以拋棄減少呆重。
1.火神炮
在頭部側面的散熱口最上方,使用時才會展開,口徑和發數都不明。
個人推測可能跟梅薩盾牌上的方陣快炮一樣是36mm,減少整備負擔。
2.光束刀
收納在肩膀,設計類似Nu的雙頭式,出力比規格品更高,也能在肩膀上直接展開光束。
在肩膀上拔刀的設計不如潘妮洛普的手臂固定式方便,雙頭式也對技巧更要求,或許是駕駛員的習慣。
3.盾牌
形狀類似Nu,
附帶一門光束加農(推測是跟Nu一樣盾牌內獨立供能),小說和遊戲中內側還有飛彈發射器,動畫版則不明。
表面有抗光束塗層,可以連續承受潘妮洛普的光束炮直擊,盾牌上有許多細小的條狀開口,跟本體的多處細節類似,可能是幫助光束屏障產生的裝置。
4.光束槍
射擊速度與功率沒有特別提及,或許跟同時代的其他光束槍差異不大,
主要是強化了粒子加速器。光束的初速是同時代光束槍的兩倍,因此威力很高,劇中一次貫穿多台SFS,也能一擊擊墜古斯塔夫卡爾。
E-PACK在槍托,根據小說描述也可以從本體充能,跟Nu的光束槍E-CAP加上本體供能的概念類似,或許是用來提高續戰力。
5.三連裝飛彈
發射的是
一般飛彈,在手肘和膝蓋都有配備,共四基,總發數不明。
劇中用E-PACK爆炸和拋棄武裝引開注意力後用飛彈來攻擊,總發數應該有20發以上。
6.精神感應飛彈
收納在後裙甲,共10發,不到潘妮洛普的1/3,可能是馬夫蒂資源吃緊。
沿用浮游炮的技術,用腦波控制飛彈路徑,因為省去了E-CAP和光束產生器的空間,能搭載更多推進劑,在大氣圈內也能使用。
7.サンドバレル
直譯為沙桶,一次性的武裝,可以發射大量金屬顆粒擊落飛彈,成功率高達50%以上。
裝備位置不明,劇場版出來之前的鋼彈超百科認為在膝蓋。
8.外掛式飛彈艙
遊戲中登場,或許劇場版之後會追加。
掛在後裙甲中間,可以發射大量小型飛彈,使用完可拋棄減少重量。
因為本機的固定武裝較少,配備許多外掛式武裝,個人認為本裝備很符合機體的理念。
可能被取消的武裝:
1.肩膀mega粒子炮
遊戲版登場,
劇場版和模型說明都沒提及,但形狀有做出來。盾牌新增的光束加農可能是用來代替本武裝,所以有可能改成其他用途,等後續的劇場版才能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