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螢幕評測權威網站, 中文圈幾乎沒有.沒有好的中文圈螢幕專業評測媒體的確是很不方便.
所以台灣消費者似乎最多人做的是,
等其他網友購買之後看有沒有大問題為很大基準.
(白老鼠如果活下來了, 那麼就至少確認了沒大問題)
個人覺得這不是很好的方法,
因為電腦螢幕在這個世界上, 幾乎所有型號在每個國家都是同樣的機器.
頂多是批次與版本號不同.
那麼也就是說
任何國際上的評測媒體都可以具有參考價值
下面就來說一下有哪些最好的基準是可以參考的.
這裡只要輸入螢幕型號, 就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有哪些網站有進行評測.
甚至有分數與用戶評價分數可以進行參考.
只要用了Techspot幾乎就可以找到各螢幕型號, 世界上所有的評測文章.
( 少部分螢幕沒有收錄進去, 那些通常是非國際多數國都有在販賣的 )
Techspot是最有時間進行研究的參考網站.
翻各家的評測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參考數值基準
以便比較自己有興趣的型號實際性能差距.
不只螢幕其他的組件, 也可以使用該網站查詢.
2. 參考代表性的 國際螢幕評測網站
用 Google翻譯去查看這幾個網站產品評測內容
這些網站都很不錯.
Playwares是亞洲應該最強的韓國螢幕評測媒體,
有給出各螢幕的性能指數所以可以用這些指數進行比較.
不過當然可以進入網站內部查看各型號實測數值會更清楚.
上面三個基準點, 各人覺得都是不錯的參考點.
Techspot 全球的評測文章使用
Google翻譯, 看詳細數值跟總結文章, 還有優缺點分析要點部分.
然後再加上後面二個做為輔助, 就會產生非常不錯的思考空間.
個人的大賞文大概也是這樣出來的.
現在甚至可以自動分析貼上的文章是哪個國家的語言
自動轉換成繁體中文, 出來的結果通常都還是可以理解的程度.
Chrome的話甚至直接按右鍵點選翻譯成中文就可以看了.
要用這個網站可以在右邊的搜尋窗輸入型號找文章
一樣用Chrome右鍵翻譯功能看心得文章與討論內容.
或者在Google上打型號+Reddit搜尋看結果,
也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參考內容進行參考.
然後再進行講解各螢幕評測, 實際參數有哪些最重要
1. 對比度 Contrast
對比度 = 純白的亮度/純黑的亮度(黑色與白色下亮度差距的倍數)
莫名其妙非常重要的螢幕性能生命數值之一,
最低應該是500左右, 最高為5000~6000左右
( TN大概900左右, IPS大約為1000左右, VA為3000左右 )
( 較好的TN可以達到1000, 較好的IPS可以到1300~1600, VA可以到5xxx )
( 較差的TN只能到600, 較差的IPS只能到700, 較差的VA只有2000左右)
對比度高就會偏下圖的左邊, 對比度低就會偏右邊.
對比度低可以理解為就是"漏光多"
(Ex : 對比度1000的漏光量可看成是對比度2000的兩倍)
2. Gamma值 & Delta E值 (伽瑪曲線 & 色彩偏差值)
兩個與色彩準確度最重要的參考數值.
Gamma值就是指原廠調整的色彩飽和度理想度.
基本上以2.2為目前電腦螢幕最理想值,
過高 = 過飽和(過豔失真), 過低 = 過淡(泛白感覺無聊)
( 要注意的是Gamma曲線 可以分RGB三色曲線, 三條都與最理想曲線重疊為最佳 )
而有些網站不給出Gamma值, 則會給出Delta E(ΔE)色彩偏差值.
Delta E指的是各區間的實測色彩與理想色彩的差距性有多大.
最後也會可以用各區間數值算出總平均是多少.
基本上總平均差距值為1~3以內都已經算相當不錯了. 3~6則是及格區間.
近來有些螢幕原廠主打標示Delta E<1 or 2(小於1 or 2),
皆表示色彩已經是專業螢幕等級了.
3. 色彩溫度 Color temperature
指螢幕的三色平衡, 會隨著色彩模式變換而有變化.
目前電腦螢幕最準確的數值為6500K
高於6500K為冷色系(藍色偏強) , 低於6500K則為暖色系(紅色偏強)
6500K為最理想值, 各色彩預設模式皆接近6500K為最理想.
( 很多螢幕是沒有半個模式能接近6500K的, 那種就是可以看成天生偏暖/偏冷的機種 )
2.與3.都與色彩準確性有關係, 可以用校色器修正不少
(校色不易完美, 且色彩描述檔需對應到固定螢幕設定)
況且一般人沒有校色器, 這時自然預設越準確越好.
*綜合 2.與3.
各螢幕最佳的色彩模式 = Gamma最接近2.2 + 色溫最接近6500K 的色彩模式
4. 反應速度 & 輸入延遲 Response time , Input lag
以電競螢幕, 或者要拿來主要玩遊戲用途最重要兩個數值,
可以理解為遊戲性能.
反應速度 = 面板上的液晶分子翻轉變換灰階的速度 ( 翻轉過慢就會有殘影 )
反應速度各評測網站數值, 就算是同型號通常也不同,
因為連基準也有所不同(採樣區間不一)
所以只能同評測網站下查看不同型號數值比較才有參考意義.
而不同的OD設定(Overdrive)反應速度也會有所差距.
大部分以預設設定檔次為最理想,
過低的OD設定會有更嚴重的殘影, 過高的OD設定則有逆殘影.
另外其實反應速度評測的數值, 參考性還好.
下面提供一下個人認為的通用公式
*參考性反應速度通用公式(快 > 慢)
1. TN類 > IPS類 > VA類
2. 16 : 9 普遍比 21 : 9快
3. 16:9 TN > IPS > VA
4. 21:9 IPS > VA
統合
"16:9 TN >> 16:9 IPS > 21:9 IPS > 16:9 VA > 21:9 VA"
輸入延遲 = 顯示卡輸出訊號到螢幕顯示出結果的時間差.
輸入延遲也是不同網站也會有不同差距,
只能多找一些數值來進行猜測.
( 15ms以下為良好, 10ms以下極度良好. 5ms以下完美. )
( 25ms以上可能會有體感, 40ms以上相當嚴重. )
*綜合 對比度 + 反應速度
大略可以說
VA最適合影片觀看(高對比度, 反應速度慢) ,
TN最適合FPS遊戲(最大反應速度),
IPS最適合大作RPG遊戲, 綜合運用最強 (同時可視角最大)
5. 色域涵蓋值 Color space coverage & volume
除了只需要100% sRGB的專業人士(網頁開發)的人之外,
目前螢幕不管專業用途還是娛樂用途, 色域越廣可以說是就是越好.
不管是光譜上的理想度, 還是人眼的討喜度而言.
色域越廣等於色彩深度越深, 也可以說是更鮮豔有活力.
色域標準有sRGB(≅Rec.709), AdobeRGB, DCI-P3, REC.2020(BT.2020)
sRGB就是歷史最悠久的最原始基本色域,
AdobeRGB是美術創作使用的色域, 主要是為了補強sRGB缺失的綠色區域.
DCI-P3則是現在崛起的影視新標準, 相較於AdobeRGB, 更有偏向娛樂屬性的廣色域.
REC.2020則是未來螢幕最完美的色域, 應該未來會統合所有色域為唯一解
(目前科技還仍然辦不到REC.2020 100%, 應該還需要很多時間)
而色域涵蓋值有兩種概念 coverage & volume,
Coverage 涵蓋值是超過不算只算三角內塞滿了多少.
Volume 圖形大小值是超過則也算.
6. 次要參考項目 & 數值
1) Max/Min brightness 最大/最小亮度 : 某些人需要更高更低的亮度.
2) PWM 使用與否. 各種亮度設定下是否為不閃屏
3) Uniformity背光均勻度(黑底&白底, 白底通常比較重要)
4) Backlight strobing 閃爍去殘影技術有無.
近來多數VA&IPS螢幕標示1ms MPRT反應速度皆是使用此功能達成,
與TN的原生GTG 1ms仍有差距, 而且閃爍看久更累與亮度減少缺點存在,
就算能更清晰也是有付出代價.
5 ) Overshoot 逆殘影多寡的程度.
6 ) 想到再來講了.
個人認為國際網路上的評測資源都很多了.
而台灣網友似乎太多伸手牌, 沒有多少人嘗試去進行研究.
只能說資料就在那裡, 自己到底能不能有能力去進行篩選就是了.
沒有必要只要想靠別人來幫自己決定到底該買什麼就是了.
事實上規格表就在那邊, 光決定好尺寸, 解析度, 刷新率,
價格範圍很容易就可以縮小範圍到5台以內吧
然後再參考網路評測
自己都可以有能力分辨到底最終哪台比較好就是了.
光Techspot網站就很好用了.
希望有天台灣網友也可以辦到每個人
會問的問題都能有水準就是了.
一直都要回答連基本功課也沒做的問題,
還真的會讓一些人感覺沒什麼意義就是了.
交流面上, 還是有同樣水平的人進行交流才能互相有收穫
最終沒做多少功課的問題太多, 幫到最後這些也都會是種負擔性作業.
沒多少趣味, 枯燥乏味, 意義性不大.
像香港那邊也是就是了, 順便整理個規格表給他們,
結果連看也不看的人就是存在, 問個看三秒就能知道的問題的人也有.
還真的蠻無奈的.
希望更多人能真正花時間進行研究是了.
買螢幕是有資格長時間觀望後購買的, 甚至一兩年以上吧.
光找白老鼠先試水, 然後看會不會有問題的時代應該要過去就是了
頂多這只具一點參考性, 始終不該成為主要參考成分.
一個網友的心得 = 自己購不購買的基準,
這本身有不少的盲目性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