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姆特

首頁 哈啦區 電腦應用綜合討論

【閒聊】關於漫步者喇叭的一些雜談與音效卡/DAC購置與否~

追蹤話題

【閒聊】關於漫步者喇叭的一些雜談與音效卡/DAC購置與否~

周邊配備
是甜的,只是會辣 (kogled) 2019-11-03 23:44:59
#1
單就漫步者喇叭是否有需要額外配置DAC或音效卡

以下就個人粗淺能力內得一點雜談,希望能幫到一點忙...


首先是是EDIFIER喇叭中,一定(必須)要配置音效卡(不管內建還是外接)相關DA裝置得產品分界
EDIFIER較早期的系統設計上為傳統被動分音,無內建DA,台灣市場上比較常見或曾出現得產品系列為

R1900T3.C2.C3.S530.550等舊系列產品
以S530為例(台灣市場上這組已經退市了,其他市場不清楚)

衛星音箱正面,可見到通常配置得高/中音單體

衛星叭的背面,常見的彈簧式端子座
箱體內可見被動分音器

分音器的用意是在將負責不同頻率範圍的各單體給予適當分頻,並且良好的予以銜接起來

其設計可看作是門藝術,能體現出設計者得聲音想法與設計能力,以及該產品的定位,低價的喇叭由於成本限制在分音器的使用上會偏簡陋,但大量堆料也不見得就絕對更好

EDIFIER此這時期的聲音表現存有明顯弱項
被動分音器並不易做到精準分頻,同時一定程度消耗掉AMP供給單體得功率,設計不良容易吃掉部分聲音細節,為了解決某些缺點而堆料造成分音器肥大化的同時,還會造成更多被動元件互相干擾.成本支出增加等困難

同時該時期,漫步者另一個普遍被抱怨的問題還有,被批評VR可變電阻不知為何(音量等控制用)用得很差,造成聲音細節更多的損失

曾聽過R1900T3得朋友應該會有感觸,該喇叭其聲音細節損失非常明顯,單論細節表現,現在市面上同價位得自家R1600T3都比其強上一節,即使是上述,當時的S系列也是只比較級上的好一些,至於當時漫步者桌面用兩聲道最高階的初代S2000因為根本沒導入台灣市場,所以無法實際確認漫步者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產品定位分割(個人傾向前者比例佔多)



下圖即R1900T3得箱內分音器
它比起上頭S530照片裡的分音器明顯更簡陋


漫步者初代S2000(3件式.被動書架系統)
這貨是S2000MK2問世時,大約往前12年前的上一代老產品

講古結束
再來是漫步者改架構後的後續世代產品

如上所述
漫步者直到大改架構前都沒有在主要產品上貼近音響級或達到較高檔次的水準(縱使看起來已經作過努力)
但平衡性與聲音偏討喜校調(暖糊)讓它得一般評價至少不是在很差那一階,但顯然要再上去有個鴻溝存在無法克服,或許是為了改變體質,後來在經營上作了一些變化,其中像是併購了音響廠商AAD以獲得新技術或程度提升,另外就是導入DSP+D類擴大的新架構

前者的變化直接體現在S2000MK2與A200等後續新產品上,尤其這兩者的高音單體都是從AAD併購後獲得技術,然後再簡化成較低成本可大量生產的產品,原本的EDIFIER並不具備這些單體的相關能力

-------AirPulse Silver Reference-1---------
S2000MK2的高音單體正是來自於這組原AAD自有專利的平板高音,漫步者導入後,於S2000上的那組量產簡化品甚至外型上幾乎完全一樣
此高音單體於解析與瞬態表現比起過往漫步者自家的軟球高音素質要相較好許多


DSP與D類擴大
前面提過,傳統被動分頻設計困難與高成本,也考驗著生產設計廠商的技術能力,
改成以DSP作分頻控制的話,相較原本傳統被動分頻的設計,難度將有所降低
簡單說就是技術門檻降低了(但校調還是很吃經驗累積與能力),就算原本對分音器設計很不拿手的廠商,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得聲音品質改善

由於DSP分頻的需求,前端必須給予數位信號才能執行接下來得電子分頻,因此音訊系統得流程產生順序變動


原本為:
類比信號>AMP放大>分音器>喇叭單體

而DSP化後則變更成:
數位/類比信號>接收器>數位信號後送DSP>AMP>喇叭單體


因為架構產生變更,DAC或音效卡的需求,在此不再絕對需要,通常接上光纖或同軸等數位信號輸出就能用了


------R1800T3/1600T3等使用得PCM1808--------
這是一顆24bit adc,支援8kHz-96kHz得採樣輸入


DSP(數位信號處理器)處理流程



-----------------D類功率放大晶片-------------

D類放大在早期音訊應用上,有聲音粗糙的批評,被視作不入流得設計,但其高用電效率是主要優點
(傳統AB類的效率約50%,更早的純A類更低只有20~25%,理論上輸出波形最佳,但只要開機就是源源不絕的高熱發散,尤其對於高功率輸出的純A類擴大機,是某種意義上的真正發燒)


多年改善演進後,D類AMP也慢慢讓音響廠商肯接納投入於產品上

------------------------------------------
接下來這裡要說得是重點
------------------------------------------
上面完全沒說到得DAC,在漫步者產品上其實是被移到這邊(最後一關的放大器晶片內 )

(S2000MK2等使用得TAS5754 D類放大器資料表隨附的內部運作簡化流程圖)

這張圖正是為何在漫步者喇叭上閃不開(跳不過去)DAC得最主要原因
因為這已經是喇叭主機板上最後一道處理流程

此道流程後,於主箱之外,連到副箱就是用一組5針連接線發去各單體上而已

不過這不完全表示前端類比輸入不會產生效果/效益

漫步者的設計主要是DA流程得天限被喇叭鎖死,但音色上仍有改變的可能

若是前端使用得DAC/音效卡有著討喜(並且傾向明顯)得音色時,使用前端類比輸入器材可帶來音色上得修飾變化

前提是該器材基本素質本就不差,同時音色傾向明顯才有較明顯變化

如果不打算玩更大,不是要走統一前端器材(比如也有被動系統或耳機系統等需求),或是手上只有便宜音效卡的話,建議數位輸入接一接會比較省心一點

---2023/08/18追加資料----

延伸閱讀
"導波器.原理.樣式.適用場景"

讓你了解S2000高音單體上那個如同淺盆般,被稱作導波器的設計作用為何及優點,與如何應用在桌面用喇叭的挑選購買上

---2024/01/11追加資料----

延伸閱讀
"某些影響喇叭服役表現.耐用性.空間搭配得細節"

---2024/01/12追加資料---
分音器構成簡易說明

有些資料會說分音器是傳統被動叭的設計精華,聲音好不好聽,有沒有辦法將單體.箱體,甚至考慮到與之搭配的AMP等的特性全都適當融合並發出好聲就看這裡,,因此才會是一門藝術很看重設計師實力

分音器不脫由電容.電感.電阻這三者構成
高通濾波
低波濾通
若是三音路設計,中音單體部分會施作帶通濾波器

常見的分音器設計由一階~四階皆有,再往上的設計似乎也存在,但不確定是否有市售品採用超過4階分音

一階分音即每8度衰減6db,二階則衰減12db,三階衰減18db,四階衰減24db
假設一組2音路分音器由1電容+1電感+2電阻構成(一階),二階便是元件加倍

選擇一階分音時,音樂得活生感最好最自然,越加階上去則控制力越佳,低頻基礎越穩固堅實,
但隨之對功率消耗越嚴重,且若需要耐壓耐大電流時,元件價格越高
選擇幾階,或是分音器怎構成(理想是越簡單越好,但實際上太困難),需要相當理解設計是否與單體.箱體足夠匹配

至於一般中低價多媒體叭之所以分音器元件稀少,則是單純更偏向於受限價格與市場接受度,不能太過投注成本導致,畢竟不可能光在分音器上就動輒砸入數百甚至上千元只為了追求良好的頻響表現,而忽略了售價接受度與設定客群

而其他更深如補償電路或分音器網路如何設計等已超出個人知識,故就粗淺介紹止步於此

---2024/01/18追加資料---
防繞射(以S880為例)

舊文連結:過去得舊PO文

參考資料:

如果讀者手邊的多媒體叭有高音偏刺不耐聽的問題,除了EQ調整外也可以嘗試以羊毛氈自製類似的空心圈,或是如用 LS3/5A的4邊條狀布置,以雙面紙膠試著貼在高音試試

個人自製試過的經驗是效果很明顯,有貼沒貼第一首歌就聽出差別,有貼的高音會明顯變的較乾淨與降低亮度,也能修飾掉一些齒音等狀況

當然市面上也有現成品,雖說不貴但自己動手做還能從厚度跟範圍作微調最佳化,會建議DIY比較好試錯與調整

參考:使用防繞射設計的經典喇叭之一
BBC LS3/5A
本是英國BBC為了將外勤廣播用的監聽喇叭統一規格化而制定的標準,有許多音響廠商都曾推出過經BBC認證的此型號,應該是蠻多音響迷耳熟能詳的一款經典作品

這款喇叭高音周圍便使用了防繞射設計(羊毛氈)
(目前市面上的各家復刻產品中,有送BBC認證也有沒有的,價差非常大,如果有意收藏或體驗經典者須留意)

看較舊的 46 則留言

是甜的,只是會辣: B47 2022-08-05 12:07 編輯

所以採用此類放大IC的數位系統可以做成純吃數位信號輸入,可以根本不提供類比輸入接口得,所以要相容類比輸入時才需要再加掛一顆ADC轉接,或是複合IC有提供AD得話改走AD路徑

是甜的,只是會辣: B48 2022-08-05 11:56

https://www.ti.com/product/TAS5754M

是甜的,只是會辣: B49 2022-08-05 12:04

我前面就強調過這類系統加掛DAC會變成在吃DAC調音而已

TSWPAC: B50 2022-08-05 13:52

主動喇叭 設計原理就是把 原本的擴大機IC給微型化 但實際上與那些同價位的擴大機IC相比 也是會有所差距 但運作原理也都是大同小異 也都是在吃信號之後再分別處裡

是甜的,只是會辣: B51 2022-08-05 14:07 編輯

什麼IC微型化?所謂得主動叭傳統上就只是把擴大機納入喇叭自身箱體內,讓喇叭自己即具備驅動能力而已,別亂定義

Norma IPA-140 一神武一 (gn01662009) 2019-11-04 01:15:54
#2
※ 引述《kogled (虎斑貓)》之銘言
結論:

一.
近代漫步者喇叭採用電子分音
所有聲音輸入方式皆無法繞過內建DAC

二.
漫步者喇叭加上(DAC/音效卡)效益比較低 因為皆會經過內建DAC轉換
正常情況下 用類比輸入轉換2次對於音質來說都是劣化居多
以此邏輯 光纖/同軸/USB 會比RCA好~~


三.
漫步者喇叭確實可藉由DAC/音效卡改變音質
但是 音效卡/DAC必須是聲音走向改變明顯  並且討喜才有必要考慮(通常符合這條件的DAC價格都不便宜 所以CP值低 )
不如直接數位輸入使用內建DAC即可

四.
電子分音降低了傳統被動式分音器的損耗問題  卻也導致音質音色不容易被外接裝置改變的缺點
算是一把雙面刃~~


最終結論:

聲音的喜好是主觀的
當一款漫步者喇叭到手  建議使用順序是
1.嘗試光纖/同軸/USB/RCA 的聽感  看自己喜歡哪一種~~~
如果聽不出差異就選一個順眼的使用即可  

2.意圖加購DAC/音效卡之前  請先想辦法試聽過  音色改變必須明顯且討喜.....
由於會被內建DAC二度音染  這導致變化不夠大的話改變是無感的!!

看較舊的 33 則留言

EvilHg囧: B34 2020-04-05 18:35

有點好奇 買個DDC走usb輸出到同軸能提升些音質嗎?

Norma IPA-140 一神武一: B35 2020-04-05 18:51

[shallreturn:EvilHg囧] DDC等級很多 我只能跟你說我聽到有感升級的DDC一台是2~3萬 普通1~10K的我嘗試是幾乎無感 包含電訊分離或HUB等方案

Norma IPA-140 一神武一: B36 2020-04-05 18:53

[shallreturn:EvilHg囧] 還有一些是微薄改變 我不認為是升級 有的則是幾乎無感

EvilHg囧: B37 2020-04-05 19:00

[gn01662009:Soekris dac1541一神武一] 好的感謝XD

TSWPAC: B38 2022-08-05 07:42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8/d6a941b60b86dc372fd7f6965a4000f5.PNG?w=300 被動喇叭都要接DAC前級處理了 那結果你說呢??

sayyv (sayyv) 2021-04-04 00:52:36
#3
您好,近期打算入手漫步者s2000mklll,請問creative AE-5聲卡的輸出到了這喇叭之後會轉化為漫步者喇叭内置DAC輸出嗎?用RCA可以繞過嗎?

看較舊的 8 則留言

是甜的,只是會辣: B9 2021-04-04 13:16

然後TLV320AIC3254作電子分頻跟動態管理,再傳給往後頭的數位功率ic(TAS5754)作放大

是甜的,只是會辣: B10 2021-04-04 13:23

吃類比信號跟能跳過內建DAC的,是那種內含被動分音器跟可以吃類比信號的放大器的喇叭

是甜的,只是會辣: B11 2021-04-04 13:34 編輯

不過你還是可以試看看用AE-5作輸出聽看看表現如何,我只是說明在數位分頻系統的喇叭上跳不過去內建DA,但實際上聽感仍可能有所差異,要看你使用的音效卡的水準跟聲音風格而定

sayyv: B12 2021-04-04 13:58

谢谢大大详细解析,就等喇叭到手再做分析了

CusiChang: B13 2021-10-18 17:36

樓主 請問如何?

延伸閱讀

心得白色款 M75 真的來了!CorsairM75 Wireless

2024-05-14 09:57:42

心得讓你有全方位的聲音體驗 - 森海塞爾電競耳罩式耳機GSP 550與音效卡GSX 1200 PRO

2019-10-02 23:39:27

問題Usb dac 或 usb音效卡?

2019-10-07 22:57:13

心得遊戲神器 EPOS GSX 1000 2nd edition 外接式音效卡開箱分享

2024-05-02 13:52:08

【作夢】12 13 14 全面... 下代就是U系列

2024-05-14 05:00:57

情報原價屋intel 12代處理器 價格下修

2024-05-13 12:56:01

心得立光and威健 送修心得

2024-05-15 02:07:52

問題換了音效卡,喇叭聲音卻只剩重低音??

2023-10-20 09:49:30

電梯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