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 電子前哨基金會
2024/1/29 美東時間
聯合國新網路安全公約已經進入最後的談判,並在本週紐約舉行會議進行最終草案內文的協商工作,然而.......在數百個人權組織、相關企業與媒體權利維護者的警告下,該草案的工作依然持續進行。
依照目前的形式,該草案的內容將危及網路生態圈與每一位使用者的安全,目前電子前哨基金會也參與草案的討論,如果不進行改變針對跨境電子證據收證與監控的權力,並改善監督跨境執法中最低人權保障,那麼該公約應該要被各國代表抵制。
電子前哨基金會一再呼籲該公約對人權毀滅性的打擊,事實上他阻礙言論自由,波及更多公民、意見人士與異議份子,根據該公約跨境刑事調查與個資收集的現行規定;任何國家都能定義何謂「犯罪」;對於犯罪的定義過於寬泛且違反國際共識的人權標準,批評皇室的泰國人、上傳熱舞影片的伊朗人、或者支持性少數權益的埃及人.......廣泛的犯罪定義都能使上述行為構成犯罪,並根據聯合國新網路犯罪公約的批准下,協助國家以要求數據披露標準便以監視,並要求科技公司提供執法上的協助,然而,這些“協助”涉及在缺乏強有力法律保護的司法管轄區,在沒有任何護欄的情況下秘密移交個人資訊、位置資料和私人通訊。
在紐約舉行的最後一次為期 10 天的草案協商會議即將進入尾聲,自 2022 年開始的一系列談判,旨在製定一項條約,以預防和打擊核心電腦犯罪,例如傳播惡意軟體、數據攔截和盜竊以及洗錢。
從一開始,成員國就未能就條約的範圍、人權保障措施甚至「網路犯罪」的定義達成共識。整個條約的範圍從一開始就過於寬泛;雖然成員國最終移除了其中一些違背基本法治精神的內容 ,限制了刑事定罪部分的範圍,但不限制賦予國家危險監視權力的證據收集條款。本應是一項打擊核心網路犯罪的國際協議,後來演變成一項涵蓋會員國各自所設想的任何及所有犯罪的全球監視協議。 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草案公然無視 我們關於縮小裁量權的範圍、加強人權保障、堵住各國相互協助監視他人的漏洞的呼籲。它還保留了一項有爭議的條款,允許各國強迫相關產業的工程師或技術僱員破壞網路安全措施,對加密通訊構成威脅。
草案中沒有保障網路安全研究人員和其他以公共利益參與者的保護, 該結果是無法接受。在 1 月 23 日向參加本次最後會議的代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電子前哨基金會和 110 個組織概述了將於 2 月 8 日結束的本次會議產生的草案不可協商的紅線。
其中包括:
1.將整個公約涉及的範圍縮小到其文本中具體定義的與網路相關的犯罪。
2.包括確保安全研究人員、舉報人、記者和人權維護者不因其合法活動而受到起訴,以及其他公共利益活動受到保護的規定。
3.保證明確的資料保護和人權標準,如合法性、非歧視、事先司法授權、必要性和相稱性,適用於整個公約。
4.在預防和打擊網路犯罪的工作中,將性別議題納入整個《公約》與每一項條款。
推動一項打擊網路犯罪而不損害基本人權的條約是一場漫長的鬥爭。
如果沒有這些改進,該條約的風險將遠遠超過其潛在的好處。如果不能滿足我們的紅線,各國必須堅定立場並拒絕該條約。我們不能也不會支持或推薦一項會讓每個人變得更不安全而不是更安全的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