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姆特

哈啦區 Fate/Grand Order
查看全文

【討論】關於新從者薩里利-BGM考據、以及生平介紹

遊戲討論
(£新夜£) (sx7665555) 2018-04-19 01:54:32
#1


這次內容為轉載NGA論壇上一篇關於安東尼奧。薩里利相關的生平、與很多人好奇的技能施展時BGM的考據。



我個人轉載這次考據內容文章的理由,與上次關於鹽川洋介和莊司顯仁的文章理由類似。文章中談論的主角都有著經常受到【謠言】的風評所害,而正因為沒有人主動撇清過一些錯誤的關聯,
時不時壯大這種流言蜚語的風氣,結果搞得錯誤的資訊不斷傳遞,最後造成人一生的陰影。

網路資訊的發達並不代表人們懂得接受或是去區別更多事物來看清事實。甚至是正因資訊的爆炸性流量,而使得人們放棄了深究了解事情的經過,隨大眾風氣擺弄。

以我個人來說,在閱讀這篇文章時真的有些感同身受,因為即使放到現實之中,數也數不盡的狀況也每天都在發生。雖然沒辦法多說什麼,但我想表達的是,如果當閱讀這篇文章的觀眾,有點進來看到這段文字的機會,那也希望把握這個人生中的偶遇,試圖了解一下,
歷史上關於安東尼奧。薩里列這個偉大的音樂家,因為【謠言】而被傷害了多少。而藉著這個機會,讓自己懂得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的人生,而不是單純因為風向的轉動,就在不經意、或者該說順著大眾潮流的安全感之中,輕易地說出傷害他人內心的言語。



原文網址:[理论分析] [莫扎特之敌EX] [无辜的怪物EX]关于新从者 萨列里 BGM的考据,以及生平介绍

感謝原文篇主作者:
PIBC损失惨重
用户ID  : 33644519
0


文章內容僅簡轉繁、與配合網站而進行排版。原文中的薩列里則配合一下繁體翻譯改為薩里利

一如往常的,這次轉載是在取得對方同意前提之下






首先來介紹一下BGM和語音文字吧




語音(另外上傳):http://picosong.com/wCwwg/

來自薩里利唯一一首C大調鍵盤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C major》,原曲是為羽管鍵琴和管弦樂隊所寫,但現代多使用鋼琴演奏。有趣的是你可以發現在遊戲裡並沒有完整的演奏出來,而是切了一段出來,並且加上了一個終止音。
  全曲欣賞:
[ http://music.163.com/song?id=403826037&userid=17109154 ]



  6分45秒處可以聽到遊戲中出現的音樂



語音:http://picosong.com/wCw3e/


來自薩里利同樣也是唯一一首C小調安魂曲《Requiem in C minor》,第二樂章“震怒之日(Dies Irae)”

  全曲欣賞: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030751 ]
  6分45秒處可以聽見第一個和弦,6分55秒可以聽到第二段合唱




  關於其他BGM
  在2.0的劇情中,還出現了一首非常有名的BGM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924760/?p=6 ]

  這首曲子是莫扎特D小調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中“震怒之日(Dies Irae)”改編,其中00:23秒開始插入了FGO開始界面的一段主題。

  這是原曲:
  [ http://music.163.com/song?id=29293969&userid=17109154 ]



安魂曲或者安魂彌撒是一種天主教的彌撒體裁,一般用於祭奠逝者。天主教徒也許更願意稱它為“追思曲”。

主要歌詞來自於天主教的一套經文,配上不同的曲目以演出。歷史上有不少傑出的音樂家都寫過安魂曲,如剛才提到的薩里利,還有更著名的威爾第,福萊,德沃夏克等。


  安魂曲比一般彌撒刪改了一些經文,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震怒之日(Dies Irae)”這一章,所描寫的是上帝最後審判的過程,其中一些唱詞來自於《新約啟示錄》以及先知書《西番雅書》等章節。

由於這一章的描寫帶有非常強烈的宿命感,幾乎所有寫安魂曲的作曲家都會在這一章費盡心力展現技巧,同時也是各大安魂曲最容易被人熟知的一個樂章。與我們之前聽的薩里利稍顯沉重的《震怒之日》不同,莫扎特的這一樂章下,使用了非常快速的極快板來宣洩激昂的情緒,將內心的壓抑釋放。




而在2.0故事章節最後,薩里利彈奏了一首著名的兒歌《小星星》。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711638/?p=13 ]
  

這首兒歌在18世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法國童謠,名字叫《Ah! vous dirai-je, maman》,意思是“啊!媽媽,讓我和你說”,後來在19世紀被英國女詩人Jane Taylor填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歌詞。

悄悄的說一個事實,字母歌的旋律和小星星是同一個



莫扎特曾經改編過這首兒歌,寫了一首著名的變奏曲《“Ah! vous dirai-je, maman”12首變奏曲》,現在人們一般叫做《小星星變奏曲》。這首曲子歡快靈動,富有生氣,宛若流水般的音階表現出來的粉紅色甜蜜氣息深受人們喜愛。而在薩里利演奏的這首曲子的主題反而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兒歌版,並不是《小星星變奏曲》,尤其是從主題中缺少的幾個裝飾音上可以聽出來。


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11215 ]

順便推一下彈琴的這位法佐·塞伊,挺有個性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薩里利的語音和技能描述。

  

  

薩里利生前從來沒有殺過任何人,但是因為關於謀殺的傳聞傳遍了這個世界,安東尼奧·薩里利變成了怪物。它與“自我否定”融為一體變成了一個綜合的技能。


  
這裡提到的其實就是非常有名的“關於薩里利殺死了莫扎特”的傳聞,我們之後會在薩里利的介紹中具體提到。

  


薩里利被包裹在反英雄的外裝中。這是融合了關於莫扎特的記錄中出現的“灰衣男人”,在1791年7月現身,委託了《Requiem in D minor (D小調安魂曲)》,彷彿死神一樣的存在混雜而成的能力。

  這裡說的“灰衣使者”其實是關於莫扎特死因的一個陰謀論,傳說莫扎特提到一個灰衣使者在莫扎特死前出現,要求莫扎特為自己寫一首為死人所寫的安魂曲,沒多久之後,莫扎特就離奇暴斃。於是人們因為“薩里利的謀殺嫌疑”,把“灰衣使者”和“薩里利”的形象融合,認定他就是這個導致莫扎特死亡的“灰衣使者

  但實際上根據後人從各種資料中還原,這個“灰衣使者”其實是弗蘭茨·馮·瓦爾澤格伯爵的使者,他的妻子死後,附庸風雅的伯爵大人委託了這位“灰衣使者”讓莫扎特為他的亡妻作曲。

  
  

就像被詛咒一般傳播開的謠言,關於莫扎特被謀殺的傳說四處流傳,宛如燎原之火一般。


薩里利能夠把這些因為自己而產生的惡意中傷流言以及讓人討厭的竊竊私語化成自己的力量。

事實上,在薩里利晚年,關於“他謀殺了莫扎特”的流言越來越深入人心,薩里利飽受困擾,甚至有傳言“他企圖自殺,只因對謀殺案的悔過”。在死前他為數不多的清醒日子裡,薩里利曾經表示自己並沒有謀殺過莫扎特,但無濟於事。
  

寶具的名字的原文是Dio Santissimo Misericordia De Mi,其實是一句意大利文,直譯就是“主神聖的憐憫(介詞)我”,

  
寶具的語音和其他語音中多次提到“Gottlieb Mozart”,WIKI上把有些地方的Gottlieb直接音譯了,但其實這個詞指代的就是“Mozart”這個人。

  


這要從莫扎特的名字說起,莫扎特在經過洗禮後的名字是“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

其中Joannes Chrysostomus是他出生那天對應的聖人的名字,Wolfgangus是拉丁語的家族名,而一般莫扎特使用的是德語形式的“Wolfgang”,

而Theophilus則是他的教父名,來自於希臘語,意思是“上帝的寵愛”

這個Gottlieb其實是Theophilus的高地德語翻譯,翻譯成拉丁語,正是“Amadeus” ,我們熟知的莫扎特的名字,Gottlieb和Theophilus,還有Amadeus其實是一回事。

所以,《莫扎特傳(Amadeus)》被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曾經使用《上帝的寵兒》這個譯名,實際上原本就是個雙關語,既表示莫扎特這個人,也表示了他備受上帝寵愛。而在薩里利的文本里,顯然也是同樣的作用。



薩里利的My room對話裡,如果你持有瑪麗,還可以聽到這麼一句“過去承蒙你哥哥照顧了”。

實際上我們知道,瑪麗的哥哥正是同出哈布斯堡家族,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

他是個十分喜愛音樂,富有藝術細胞的統治者,他在任期間非常器重
薩里利,把他任命為宮廷作曲家和意大利歌劇院的院長。

在約瑟夫二世去世之後,繼任者利奧波德二世間接的削弱了
薩里利的一些權力,不再擔任排練和指揮,專注於教學。

  
薩里利在1784年完成的鉅作《達那伊得斯姐妹》,正是獻給苦命的法國王后瑪麗的。
  

而他的羈絆禮裝,設計的很有意思,是一把熊熊燃燒的劍插入鋪滿樂譜和羽毛筆的桌面上。

從他的羈絆禮裝的描述和其他描述來看,這把被稱作“燎原之刃”的劍,正是人們對於薩里利的誹謗和猜忌形成的。




在《莫扎特傳》中,薩里利因為不滿意上帝給予了莫扎特太多的寵愛,所以在最後,燒掉了他一直崇敬的“耶穌十字架”,選擇了向上帝,同時也向被上帝寵愛的莫扎特復仇。而在羈絆禮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這把劍的形狀正是一把十字架。

但其實《莫扎特傳》這段也是虛構的。
薩里利一生都為教會創作了大量音樂,包括清唱劇,彌撒和安魂曲。



安東尼奧·薩里利,一個不太被一般人熟悉的名字,尤其作為古典音樂家,他所生活的時間內,有海頓在先,有被後世更為了解的利奧波德·莫扎特和阿馬德烏斯·莫扎特父子。

作為當時被稱為“歐洲音樂心臟”的維也納任職皇家宮廷作曲家的他,卻在19世紀初之後就迅速銷聲匿跡,直到1979,英國著名作家彼得·謝弗,寫了一部名叫《Amadeus》的百老匯音樂劇,並在之後被搬上銀幕,
薩里利才開始被人們重新關注。

(《莫扎特傳》海報)


《Amadeus》以倒敘的手法,從年老的薩里利口中,試圖還原了一個被上帝寵愛的天才,莫扎特的一生。在戲中,虔誠的薩里利,因為嫉妒上帝賜予莫扎特的才華,產生了報復心理,不僅四處使絆子,甚至最後扮演“灰衣使者”,逼迫莫扎特超負荷工作,最後害死了莫扎特。



(《莫扎特傳》中
薩里利的形象)
  而《Amadeus》其實改編自更早的詩劇,那就是僅僅在薩里利去世五年後,俄羅斯文學巨匠普希金所寫的《莫扎特與薩里利》,這部只有兩個人物的小短劇,講述了薩里利如何因為嫉妒,請莫扎特赴宴,最終毒死莫扎特的故事。半個世紀之後這部劇被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也就是《野蜂飛舞》的作者)寫成歌劇。

  至此,一個無辜的怪物誕生了,這就是“殺死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灰衣使者”薩里利誕生的故事。



           

但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縱然在真實的歷史中,莫扎特的生活方式十分混亂,花錢大手大腳,但他並不算貧窮,他有著雖然不算穩定但是很好的收入,而他孩子氣的行為,據他的姐夫約瑟夫·朗格所說,是為了釋放他在聚精會神創作時積蓄的壓力。

而且莫扎特並非死於貧困,在他死亡的那一年,他創作了兩部成功的歌劇和那首著名的“絕命”《安魂曲》,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安葬也並非如描述的被隨意放置在亂葬崗,而是和其他當時的大多數維也納貴族一樣,安葬在一般的墳墓,並幾人合葬(這是約瑟夫二世實行的“簡葬政策”所致,要求貴族和百姓一樣安葬),並且在莫扎特的妻子甚至都沒有在場的情況下,薩里利,以及薩里利和莫扎特共同的學生Sssmayr和一位莫扎特的好友一起參加了他的葬禮。



最後,更不可能因為“被薩里利嫉妒”而被謀殺。雖然後世的名氣莫扎特要比薩里利大,但在當時,薩里利也是一位廣泛受人尊敬的音樂家和音樂教師,他教過包括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梅耶貝爾等著名音樂家,甚至包括了莫扎特的兒子。雖然他並不如莫扎特一樣天才,但也是個有才華的音樂家。


  如果說他們倆中有一個人會嫉妒,那麼毫無疑問,這個人應該是莫扎特。在莫扎特在維也納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時,薩里利就已經是宮廷作曲家以及意大利歌劇院的院長,控制著維也納這一“歐洲音樂的心臟”的絕大部分音樂事務。



在1786年,《費加羅的婚禮》公演前夕,莫扎特寫給父親的信裡,提到了“
薩里利和那些意大利人”阻礙他的歌劇事業人。

毫無疑問,對於當時的莫扎特來說,
薩里利是一個音樂上的阻礙。後世依據這些信件,把薩里利和謀殺案聯繫在了一起。但事實上,這只是“德國學派”和“意大利學派”的競爭,以及《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確實被禁止了,這是因為原作為著名革命劇作家博馬舍所作,在法國大革命即將爆發的前夕,因為政治原因被禁止。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
薩里利雖然是意大利人,但因為Gluck和Gassmann的原因,受到的“德國”影響遠比“意大利”影響更甚(雖然他並沒有掌握德語,但他也做了不少德語歌劇),甚至有樂評人把他算在“德國作曲家”的行列裡。



雖然在音樂領域競爭不斷,但私下薩里利和莫扎特很可能關係不錯。


在1788年,他接替朱塞佩·波諾成為宮廷樂長時,並沒有第一時間安排自己的新劇,而是重新上演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的不少作品都是在
薩里利的建議下完成的,甚至薩里利也是莫扎特的推崇者,在去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典禮時,甚至攜帶了不下三份莫扎特的作品。

而在莫扎特死前的一封給妻子的信件上還提到,在自己的歌劇《魔笛》公演時,“……他(
薩里利)全程保持著注意觀看,並且從序曲到最後一段合唱沒有一處不發出'Bravo'和'Bello'(意大利語誇獎的意思,作為對演出的讚美一直被古典音樂界使用到現在)”


更加令人驚奇的是,在2016年,一位德國作曲家,偶然在捷克博物館發現了一份被存放了50年的樂譜手稿,這份200年前的不知名手稿,經過研究,正是當時
薩里利與莫扎特,以及另一位作曲家“Cornetti”

為紀念當時的女高音歌手Nancy Storace复演而寫的一首獨唱康塔塔,名字叫《祝奧菲利亞康復》(A Salute to the Recuperating Ophelia)。

而莫扎特也曾經寫過一首
薩里利歌劇《威尼斯集市(La fiera di Venezia)》中第二幕終場的變奏曲,名字叫《6 Variations on "Mio caro adone"》,作品號“k.180 /173c”。

不難看出,也許
薩里利和莫扎特甚至是互相幫助扶持的同事,而不是生死仇敵。

但這一切漸漸被隱藏在了歷史之中,喜愛陰謀論的人們,對於這樣富有戲劇性的陰謀更感興趣,而真正的
薩里利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是時候來還原一個真正的薩里利了。


  

安東尼奧·
薩里利(Antonio Salieri),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生於1750 年8 月18 日,在威尼斯共和國維羅納南部的Legnago。逝於1825 年5 月7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哈布斯堡王朝下度過。



(安東尼奧·薩里利的油畫肖像)



薩里利的家庭是一個富裕的富商家庭,他家包括他一共有11個孩子。

與天才的莫扎特及其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父親不同,他的家庭與音樂聯繫不大,僅有自己的哥哥,弗朗西斯科·
薩里利跟隨著名小提琴家朱塞佩·塔蒂尼(代表作就是著名的小提琴炫技曲《魔鬼的顫音》)學習小提琴,後來他也教薩里利關於小提琴和大鍵琴的技術。

在自己的童年記憶裡,薩里利除了對閱讀和糖的喜愛,還有對音樂的渴望。

他曾經偷偷跑出家去隔壁教堂偷聽他哥哥的小提琴演奏,為此被告知沒有經過足夠的禮儀迎接牧師被父親責罰關禁閉,而他則反駁說牧師的演奏並不滿意。

而經常緊閉讓薩里利染上了對糖的喜愛,就算成人之後也無法放棄甜品。

順帶一說,莫扎特也很喜歡巧克力


就這樣,薩里利的童年在1763年左右結束了,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他被可能是他其中一個哥哥的修道士照顧了一段時間,後來被當時盛極一方的威尼斯貴族Giovanni Mocenigo收養,薩里利得以在威尼斯繼續學習熱衷的音樂。

不久之後,通過自己的聲樂老師,薩里利認識了在這一生中對他影響舉足輕重的人——在威尼斯的波西米亞作曲家Florian Leopold Gassmann。

這位優秀的作曲家當時在維也納宮廷劇院擔任指揮。他把
薩里利帶到了維也納,在那裡,通過Gassmann他認識了各種傑出的音樂家和社會名流。Gassmann還盡心教導薩里利,除此之外甚至讓他住在自己家裡,並且提供了各種學習音樂的費用。




(Florian Leopold Gassmann的畫像)



這一舉動深深的影響了薩里利,在很久以後,當他成為一名成功的音樂老師時,為了紀念他的這位偉大的老師,他對於貧困的學生也從不收取費用,

其中就包括了舒伯特
,這位可憐的窮學生,作為他同學貝多芬的小迷弟,為了能觀看貝多芬唯一一部歌劇《菲岱里奧》改編版的公演,甚至不得不賣掉了自己的教科書以支付門票錢。所以薩里利的學生們大多都很感激他。



年輕的薩里利漸漸被維也納的精英們所接受,包括過往約瑟夫二世在內,他還受到了包括劇作家梅塔斯塔齊奧、和歌劇改革家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認可,後者更是影響薩里利頗深。


此時的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同時也是當時“歐洲古典樂”的心臟。維也納以開放的角度接納著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從下奧地利來的海頓,從上奧地利來的莫扎特,從意大利來的薩里利,以及來自德國的貝多芬等。

這些作曲家們,被維也納這個當時“歐洲第四大城市”緊緊聯繫在一起,所以他們也被叫做“維也納樂派”。

貴族和市民們時常在街頭和音樂廳欣賞音樂,舉行宴會,這一傳統直到現在仍然在維也納延續,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和“維也納美泉宮夏季音樂會”就是這一傳統的繼承。
直到現在,作為奧地利首都的維也納,在國家歌劇院和音樂事業的投資甚至比國防預算還高。



在這樣的氛圍下薩里利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事業。

不久之後的1769年,由於老師Gassmann去意大利巡演,薩里利便代替了他的老師,寫了他的第一部歌劇《識字的女人(Le donneletterate)》,在此之後,他的一生中寫了超過40部歌劇。

  隨後的《Armida》以及《威尼斯集市(La fiera di Venezia)》均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尤其是《威尼斯集市》中,將舞曲放入較早的曲段,比如這裡的第二幕最後一個樂章,把戲劇的優先度提高,這對莫扎特影響深刻,之前也有提到當時年僅17歲的莫扎特曾經為這部歌劇寫了變奏曲,甚至後來莫扎特寫《唐·璜》的時候也受到了他的影響。

1774年,他的老師Gassmann去世。作為學生的薩里利接替了老師意大利歌劇院樂長和宮廷作曲家的職位。1年之後,薩里利結婚了,他們一共生了8個孩子,只有3個活下來了。唯一一個兒子甚至死的比他還早。


但沒多久,意大利歌劇院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約瑟夫二世將原本用於表演意大利和法國歌劇的劇院改成了宣傳德國歌劇的劇院,並且推廣德國戲劇。這決定致使使用德語不太熟練的
薩里利失業了。

但機會來了,1778年,由於一連串的歌劇相繼失敗,薩里利的好友劇作家Gluck決定回維也納,因此拒絕了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邀請。於是,在約瑟夫二世的提議之下,Gluck同意讓薩里利去意大利替代他。

在那裡,他完成了歌劇《重建歐洲(L'Europa riconosciuta)》,並成為斯卡拉歌劇院啟用的首演曲目。2004年,修繕了2年後,重新啟用的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曲目再次定為了《重建歐洲》,以此紀念薩里利的功績。


(2004版在斯卡拉劇院演出的《重建歐洲》劇照)


此後他周遊米蘭,威尼斯和羅馬,寫下了一些還算成功的作品。

直到1782年,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瓦特蒸汽機正式進入工業使用階段,為接下來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主義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在音樂上,被稱為“英國巴赫”的、“古典樂之父”J·S·巴赫的小兒子、也是巴赫家族唯一一位傑出歌劇作家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去世,他的作品曾經深深影響了莫扎特,而被後世稱為“小提琴之神”的尼格羅·帕格尼尼也在這一年出生。

但這種不平凡並沒有發生在薩里利身上,而是在他的好敵手、在維也納初出茅廬的莫扎特身上。

莫扎特在當年公演了他著名歌劇《后宮誘逃》,這部代表了德國歌劇生命力的作品,影響力一直持續到半個世紀的卡爾·馬利亞·馮·韋伯的《魔彈射手》(同時也是FGO裡,莫里亞蒂教授融合的幻靈,順帶一提,韋伯和莫扎特因為堂姐康斯坦採嫁給了莫扎特的關係,所以其實還是親戚呢)。

但薩里利的德語歌劇《煙囪工(Der Rauchfangkehrer)》卻被《后宮誘逃》打敗了。


不過薩里利另一個機會就快到了。1784年,由於他的好友Gluck年老體衰,無法完成為巴黎歌劇院創作的《達那伊得斯姐妹(Les Danaïdes)》,但Gluck擔心巴黎的批評家會過度苟責這位尚且年輕的作曲家,於是就在薩里利的同意下公佈這部作品是兩人合寫。

不出意外,這部劇大獲成功,這時候Gluck才再次公報說這部劇完全是薩里利一人獨自書寫。這部劇作為薩里利的獻禮,獻給了約瑟夫二世的妹妹,也就是可憐的法國皇后瑪麗·安東瓦內特,她在不久之後的法國大革命裡被宣判了死刑。


(正在彈琴的瑪麗皇后)


不久之後他回到了維也納,結識了洛倫佐·達·彭特,但與他的合作並不成功,於是沒多久達·彭特轉而和莫扎特合作著名的《費加羅的婚禮》。

在此之後薩里利連續取得一系列成功,到了1788,年,他為法國歌劇院所寫的第三部歌劇,也是他最有意義的一部歌劇《Tarare》誕生,

這部歌劇的意義在於,他是一部“富有革命精神”的歌劇,
他抨擊了專制權利以及描寫了民眾革命意識覺醒,在法國大革命即將要爆發的前夕,毫無疑問是有著不小的意義的。

歌劇的腳本來自於革命劇作家博馬舍,他同時也是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羅西尼《塞爾維亞的理髮師》的劇作者,這三部劇都帶有著極其強烈的革命思想。


隨後約瑟夫二世看中了這部劇,於是達·彭特把劇本改編成意大利語,改名為《奧馬斯國王阿克索爾(Axur, Re d'Ormus )》,並且在
弗蘭茨大公和伊麗莎白公主的婚禮上演出。

  感謝這部劇奠定了薩里利的地位,於是約瑟夫二世任命他為宮廷樂長。正當薩里利如日中天時,好景不長,1790年,一直資助和保護他的約瑟夫二世去世。

坊間甚至傳言,繼任的利奧波德二世會罷免他的職位。不過好在,只是略微的收縮了薩里利的責任範圍,他不再負責排練和指揮,而是專心的創作以及教學。


(約瑟夫二世的畫像)



在約瑟夫二世去世後的第二年,在
薩里利應莫扎特邀請,去觀看他新歌劇《魔笛》的首演之後的幾個月,我們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與世長辭。只有薩里利,他的友人以及他和薩里利共同的學生參加了他的葬禮。


薩里利也由於政治問題,漸漸遠離了創作中心,專心音樂教育和修訂自己的作品。他的學生包括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梅耶貝爾等著名作曲家,以及莫扎特的小兒子F·X·莫扎特。

1813年,在貝多芬作品《威靈頓的勝利(Wellington's Victory)》中,他還擔任了模仿槍砲和樂器演奏工作。

貝多芬對於自己敬仰的人莫扎特,以及“被懷疑是殺人兇手”的老師
薩里利很是糾結,他在談話本中提到絕不相信自己的老師是殺死莫扎特的人。

在1799年,他還專門寫了一首小提琴奏鳴曲《Violin Sonata No.1, Op.12 No.1》,獻給自己的老師
薩里利

薩里利的另一位學生舒伯特也十分敬仰他,舒伯特在1816年6月16日,薩里利來維也納50週年的時候特別寫了一篇日記。

薩里利
的學生舒伯特被稱為“歌曲之王”,而薩里利本人也十分擅長聲樂創作。於是舒伯特在1815年寫了一首聲樂作品《Erster Verlust, D.226》向老師表達感激之情。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初版封面,上面清晰地寫著安東尼奧·薩里利(Antonio Salieri)的名字)


就這樣時間慢慢流逝薩里利也一天天變老,晚年的薩里利身體情況非常糟糕,精神方面也似乎並不如人意,甚至有傳言說他試圖自殺。

1825年5月7日,薩里利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了莫扎特所在的那個世界。

在自己的葬禮上,演奏的是他早在1804年就為自己創作但從未公演過的C小調安魂曲,也就是我們在文章一開始他技能裡所聽到的那首曲子。



薩里利
的一生,雖然不如莫扎特一般傳奇而富有才華,但身處不論是音樂還是社會都充滿變革的那個獨特時代,他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給維也納和歐洲人民留下了許多名作,並影響和教育了下一個時代的音樂家。自2009年後,在他的故鄉意大利萊尼亞諾,也開始每年舉辦“薩里利音樂節”來紀念他在音樂史上的成就。

希望以後的人們,因為薩里利
的音樂,而不是令人好奇的謠言,記住他。

如果我能殺人的話……我早就殺了——薩里利,無法戰鬥語音

最後讓我們聽一遍由莫扎特和薩里利一同譜曲的這首康塔塔,感受一下來自兩位音樂家的祝福。

播放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111651/ ]

參考書目:
WIKI
IMSLP
《Antonio Salieri and Viennese Opera》 By John A. Rice
《安東尼奧·薩里利歌劇《塔拉里》分析》
《聆聽音樂》 by Craig Wright
《Maligned master: the real story of Antonio Salieri》 By Volkmar Braunbehrens
《莫扎特與薩里利》普希金

以及在最後,再次感謝原文篇主作者:
PIBC损失惨重 的考據

看較舊的 37 則留言

得罪了方丈還想走!: B11 2018-04-19 04:16

然而莫扎特還是只能放小光彈

蕾雅: B13 2018-04-19 05:48

真正的薩里利跟莫扎特根本是好朋友,反而是我們後世戲劇和小說裡毀了他們的友(基)情W

(£新夜£): B42 2019-05-13 18:24

那首歌其實就是這首玩家熟知的bgm的鋼琴版,最早出現在夏日活動的三隻小豬中。而在2.1當中的劇情,薩老師彈奏神怒之日前就彈奏過這首鋼琴了

(£新夜£): B43 2019-05-13 18:25

https://youtu.be/AjUGS0an_iM

福音: B44 2023-10-08 14:37

薩里利 老實說萬一沒有FGO的話我根本不知有這樣的音樂家,不過當這人物出現據說關於他的書本有再出版買到缺貨

延伸閱讀

情報【限時】『「主線分支 德川迴天迷

2024-04-24 19:52:54

情報【限時】『「主線分支 德川迴天迷

2024-04-24 19:54:42

攻略八犬傳 高難 感情好到能吵架

2024-04-23 16:23:42

情報FGO Arcade 街機停止追加新從者

2023-05-25 10:57:45

情報魔力稜鏡交換追加限定概念禮裝!

2024-04-24 19:50:34

情報新從者Saber「日本武尊」卡圖&資料

2024-01-07 02:53:25

情報FGO 2024年實裝 新從者剪影公開

2024-03-20 20:36:34

情報新從者高杉晉作實裝

2023-03-13 18:08:49

太過不舒服了(暈

看更多

【情報】人中之龍 8 將成有史以來遊玩時數最長的系列作品,一口氣玩完會玩到生病

人中之龍

【討論】伴侶一直想肢解生病的帕魯-經營方針的選擇

幻獸帕魯

【閒聊】大家怎麼解決一覺醒來帕魯全部餓到SAN值歸零還各種生病的狀況

幻獸帕魯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