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種大致分成兩種:在人類活動前就滅絕的(太古種) 以及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
1.冠恐鳥(太古種)
又名加斯頓鳥或戈氏鳥,是一屬已滅絕及不懂飛行的大型鳥類,生存於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
2.恐狼(太古種)
已滅絕的一個物種,在更新世的北美洲非常普遍。雖然牠與灰狼有關,但卻不是任何現存物種的直系祖先。約於一萬年前滅絕。
3.西瓦鹿(太古種)
又名濕婆鹿,是已滅絕的長頸鹿,分布在非洲至南亞,化石時期約在上新世至全新世
4.三趾馬(太古種)
為馬科進化史上的一個已絕滅的旁支,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距今約2300萬年至78.1萬年前
5.猛獁象(太古種)
又稱長毛象 存活於四百八十萬年到四千年前的上新世時期
6.戈爾貢河馬(太古種)
是一種滅絕的河馬物種。 在中新世晚期首次出現在非洲,在冰河時代之前就已經滅絕了。
7.劍齒虎(太古種)
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主要是分類在貓科下的劍齒虎亞科、鬣齒獸科及獵貓科。最先出現於約始新世中期,最後消失的則約在幾千年前
8.厚企鵝(太古種)
屬於厚頭企鵝屬,屬內只有一個物種。牠們的遺骸包括從紐西蘭奧塔哥大區發現的一些始新世晚期骨頭,及在近卡菲亞港發現的一個標本。
厚企鵝高約1.4-1.6米,重約80-100公斤,是已知第二高的企鵝。
9.朱鷺
又名朱䴉、日本鳳頭䴉、紅鶴、朱臉䴉鷺。
在1930年代因為數量過多危害農業生產而遭到日本政府有組織的捕獵。從1960年代開始,本物種的數量陡降,到1970年代,科學家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朱䴉但一無所獲,一度以為朱䴉已經滅絕。直到1981年才在中國陝西南部的漢中洋縣發現了僅存的7隻朱䴉,並在那裡建立的專門的保護區,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䴉分布的國家。
10.北方巨恐鳥
鴕鳥的近親,一樣是不會飛的鳥。
當毛利人抵達紐西蘭後,恐鳥陸續消失,本種因體性巨大,高達3公尺,可能在12、13世紀就滅絕了,但也有學者認為到18世紀之前仍有族群存在於紐西蘭北島的森林中。
11.堪察加棕熊
又稱作伯格曼熊、堪察加食魚熊,是生活在堪察加半島的棕熊,比不少其他熊大得多。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 交叉比對資料 Ursus arctos piscator確實是堪察加棕熊的學名(只是另一個學名Ursus arctos beringianus更常被使用) 而這傢伙可沒有絕種阿.....網路上確實有關於堪察加棕熊滅絕的誤導文,但是只要稍微去查一下最近堪察加棕熊的傷人新聞,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 而且一直都有新的生態紀錄片與照片出來 所以堪察加棕熊其實並沒有滅絕喔 すごーい! たーのしー!
不過因為環境資源愈來愈少,堪察加棕熊開始不斷有攻擊人類的狀況發生,當地政府亦持續撲殺棕熊。這樣的話未來在公園裡的堪察加棕熊確實可能變成滅絕種,人類一直都再犯一樣的錯誤啊....
(題外話,阿特拉斯棕熊 Ursus arctos crowtheri 則是真的被確認絕種的棕熊,於1870年後消失)
12.大海牛
又名巨儒艮、無齒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於1741年在白令海峽發現。
當時大海牛的數目已十分少,在人類發現牠們後不久,白令海地區湧入許多獵人,這些人的目標是捕殺生存於當地的海獺與北方海狗以獲取毛皮,而為了補給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劇。這些人大量捕殺大海牛,吃牠們的肉、用牠們的皮來製造與修補船隻。已知1768年在白令島捕獲最後1頭大海牛,距離發現他們的存在僅僅27年。
13.旅鴿
又名候鴿、旅行鴿,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鳥類。
旅鴿是極端社會性的動物。在單單一棵樹上就可以找到超過100個鳥巢,居住範圍延伸了上百平方英哩。飛行團最大可達寬1.6公里和長500公里,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而其中大約包含10億隻的個體。
過去曾有多達50億隻的旅鴿生活在美國。然而人類大量抓取作為食物或是飼料,加上旅鴿一次只下一顆蛋,因此一旦數量開始減少,就需要再花一段時間來重新回復族群大小。1900年,最後的野生旅鴿在俄亥俄州由一名14歲的男孩所射下,而人類飼養的最後一隻旅鴿,馬莎,在1914年9月1日的辛辛那提動物園死去。
14.渡渡鳥
又稱模里西斯渡渡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南印度洋,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模里西斯島上一種的不會飛的鳥 。與渡渡鳥有遺傳相關聯的是羅德里格斯渡渡鳥,亦已滅絕。
在1505年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大量減少。約在1660年代前後,徹底絕滅。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一直是人類濫殺動物的經典負面教材代表。
15.開普獅
又稱為好望角獅,原先分布於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棲息地主要位於南非開普省。
1858年,被認為是僅存的野生開普獅在開普省被獵殺。
16.瓜達盧長腿兀鷹
是一種已滅絕的猛禽,與卡拉卡拉鷹和鳳頭卡拉鷹是近親。
早期的觀察者指瓜達盧長腿兀鷹為「惡魔」。牠們因牧羊業的獵殺及毒害而滅絕。1876年時,牠們在島內仍很普遍。但到了1897年時,就只見到一隻,但相信仍未消失。1903年有多個未確認的報告見到牠們,但於1906年就肯定了牠們的消失。
瓜達盧長腿兀鷹是其中一種人類刻意滅絕的物種。由於牠們有時會獵殺幼羊,牧羊業則要求殺絕牠們。
17.日本狼
曾經在日本大量繁衍,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之後被人大量獵殺,最後在1905年滅絕。另一亞種北海道狼和日本狼是近親,但亦於1889年滅絕。
18.袋狼
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自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以來,因為被懷疑襲擊羊群,所以被牧民所痛恨,認為其為「殺羊魔」,並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加上疾病,狗的引入,使其近乎絕跡。
1933年有人捕獲一隻袋狼並飼養在赫巴特動物園,1936年因管理員疏忽曝曬而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19.歐洲野馬
又名泰班野馬,是一種歐亞大陸的野馬。最後一頭野生的歐洲野馬是於1876年在烏克蘭死亡,最後一頭眷養的歐洲野馬則是在1909年死於俄羅斯動物園。
20.亞利桑那豹
美洲虎於亞利桑那的亞種。
因為時常入侵牧場捕獵,加上毛皮價格昂貴,變相鼓勵農場主人大量撲殺,1905年時已經幾乎絕跡。1971、1986、1996年都還有零散的發現報告,最後聯合國於1997年認定已滅絕。
21.日本水獺
由於濫捕、農藥和排水導致水質污染,以及對河流的開發導致生存環境惡化,威脅到日本水獺的生存。進入1950年代,只有在四國才能發現。最後一次目擊是在1979年,在高知縣須崎市的新莊川。2012年8月28日,日本環境省宣布日本水獺為滅絕物種。
22.原牛
原牛是現代家牛的未馴化始祖。最後一隻原牛活動在波蘭西部森林中,於1627年被波蘭獵人射殺,宣告了這一物種的滅絕。
23.澳洲袋獾
一樣先聲明,袋獾並沒有滅絕,不過圖中的朋友並沒有學名,本身名字則叫澳洲袋獾,而在澳洲大陸的袋獾確實是在600年前便徹底絕跡,其他種的袋獾也只剩下在澳洲的化石,實際上"澳洲"袋獾的確算是滅絕了 現在的都是塔斯馬尼亞的袋獾(現在只分布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
在人類到達後不久,澳洲大陸上的大型肉食有袋動物迅速絕跡。維多利亞省西部的化石證據顯示袋獾直至六百年前仍有在澳洲大陸活動,但澳洲犬和澳洲原住民的捕獵活動使袋獾在那裏絶跡。
1830年左右開始,袋獾在頻頻遭到陷阱和毒藥捕殺之下瀕臨滅絕。不過,當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死去後,人們便認識到自己對袋獾的威脅。1941年,保護袋獾的法律生效,牠們的數量也逐漸回升。有關當局根據2006年底的數據推斷成年袋獾的數目介乎二萬至五萬頭之間。
其實,個人是因為動物朋友裡面描述滅絕種的無高光眼神才打算去了解這些滅絕物種。必須說,有些物種的滅絕真的看得非常心酸,尤其是旅鴿,這種數量高峰達數十億支的物種竟然就這麼被人類徹底滅掉了,這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
。希望在享受動畫時,也多多關心這些滅絕或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分隔線
11樓新增四個滅絕種:
始祖馬(太古種) 班驢 北海道狼 熊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