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自從家裡開始有電腦以來,
在剛開始對電腦完全不熟的情況下,常把系統搞壞,
除了被罵,還得抱著主機去花錢請人重灌系統,從十幾年前的行情價約1000~1200
到現在的700~800左右,看我如此了解價錢就知道我重灌次數不少了…
這現在這台電腦光是機殼就有十年左右的歷史,五、六年前抱去給人升級硬體,店員推薦要換什麼什麼的,
大多都聽不太懂,結果花了一萬多,快整台換光光,雖然不知道那時換的東西CP值好不好,
至少是讓我又撐了好幾年。
想當然很多人跟小弟的情形類似,畢竟電腦應用版裡那些專幫人解決問題的前輩實屬少數,
大部份的人跟小弟一樣,頂多就是換換顯卡、記憶體之類…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一位前輩的文章,裡面說到當初他就是靠著PCDIY一書,進入電腦這個
領域的,小弟馬上到博客來訂了下圖這本書。
從看書、上網爬文作功課、網拍訂零組件、一直到組裝完成,一共耗時約一個多月才完成…
以前硬體之間好像還有相容性的問題,現在幾乎沒有了,比起來簡單了許多。
以下的圖文將記錄自已組第一台電腦的過程,希望能幫助一些有興趣想自已DIY的朋友
也希望老手能不吝多給小弟點意見
PCDIY 2010 電腦選購、組裝、應用
以下為這次組裝電腦配備,首先是電腦的心臟,電源供應器
BE QUIET! 580W 模組化
線材模組化,指的是將線材跟本體設計成分離,也就是想用什麼線就接什麼線
不會跟傳統的一樣組完後剩一大綑線藏在機殼裡,影響通風
再來是所有零組件的家,機殼
CoolerMaster SGC-2000 偵察兵
前置吸風口,後跟上也各裝了一個風扇,側板留了兩個風扇位置,可自行加裝風扇
前置面板的接線,跟風扇電源線都藏在後側背板
會選偵察兵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上方有提把設計,以往要移動電腦都得雙手抱著
有提把的話,一隻手就可以提起來了,方便。
偵察兵POWER位置下方有網孔濾網設計,電源供應器可以獨立吸風散熱。
先裝電源供應器,裝好後記得開關關成O
主機板
華碩P7P55D-E
LGA1156,指1156腳位,支援USB3.0、SATA3 6GB/S、雙顯卡…
CPU的小窩,等等就要住進去了
主機後方面板,該有的都有了
E SATA、IEEE 1394,光纖…等
處理器 CPU
I5 750 LGA1156
它背後是原廠風扇,組裝時切記勿以手指碰所有零組件的PIN,
不管是CPU、VGA、RAM…等,人的手再怎麼乾,都一定會有水氣
CPU的窩,將上蓋打開後裡面有一隻一隻的PIN,不要好奇去碰它@@
這張拍壞掉了XD
CPU都有防呆設計,對清楚正面後就輕輕放下它吧
再將上蓋蓋回來,牢牢將拉桿扣住。
為了日後往超頻方向玩玩看,
所以原廠風扇改裝COOLER MASTER 212 塔型散熱器
防變形背板,散熱膏…等,該有的都會附
主機版後,裝上防變形背板。
主機板正面,裝上散熱器。
裝好後,附近注意看看,一定會有一個CPU FAN,用來揷CPU風扇的4PIN揷座,
將風扇電源線插上。
記憶體KINGSTON DDR3 1333 CL9 2G*2
插在同色的插槽,才能開啟雙通道
接下來要將主機板放進機殼裡了,先對好主板上跟機殼上的洞,
再將小銅柱鎖進對應的洞,如下圖
主機板要進機殼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裝主機的後面板,由於太累很多細節都忘記拍照^^
銅柱鎖好後,接著將主機板輕輕放入,確定銅柱都有對到洞後
再將所有螺絲先鎖入,之後鎖緊
將POWER的主機板電源供應線24PIN接上,在記憶體旁,如下圖
將CPU獨立電源接上,4PIN或是8PIN,如下圖
所有較重要的電源插座都在那附近而已,如散熱器風扇電源、主機板電源、CPU電源,
而且都有名稱,應該不難發現,真的找不到的話,就對照說明書比較快。
將顯示卡接上PCIx16 插槽,由於我不玩線上遊戲or單機遊戲,
所以選了張有支援dx11的低階顯卡 MSI R5670 1G 全固態軍規 ddr5。
如果有打算要裝雙顯卡的話,就要注意主機板是否有支援,不止主機板,顯卡也要支援。
光碟機我忘記我買什麼了@@
硬碟的話是WD 1TB 1002FAEX SATA3 6GB/S 7200轉 64MB 雙處理器
主機板還有附兩條SATA3.0專用的線,上面有標6GB/S
接下來就是接一堆線,跟整線了
由於公司已經好幾個月沒休假,這是利用睡覺時間來組的,所以機殼前面板跟風扇電源的接線就沒照了,為了速度XD
由上下兩張圖可知,線整得很爛…
不過,不論如何,總算是給它組好了。
主機後方面板照。
前方面板照,USB*4、ESATA*1 、音源孔、麥克風、大四方鈕是開機鈕、上面小圓鈕是軟開機,
中間凸出圓鈕是風扇LED燈開關。
風扇LED燈開啟後,前方吸風扇跟後方出風扇都會亮紅燈,說實在的,不亮也沒差,放地上,沒人會想去看XD
第一次開機後,如果接線都正確的話,你只會聽到一聲嗶聲,如果嗶嗶叫個不停,看主板說明書,
上面都有教你如何聽聲辨別是哪裡出錯,
雖然第一次開機就一次OK,但這中間,主板說明書跟機殼說明書,翻了不下十次,對照又對照,
才終於搞完所有的線,一開始還很怕接錯線會不會整台主機燒起來之類的,一直不敢大意,亂接…
可以順利開機的話就進BIOS,把開機優先設成DVD光碟機,接下來放進作業系統光碟,重開機。
BIOS以前都英文的,只要看到有人進BIOS就整個很專業的感覺,
現在還有繁體中文可以選,不用怕不會設開機優先。
接下來放入作業系統安裝光碟,重開機,
本篇是安裝WIN7 64位元 隨機版。
全中文視窗安裝,你會裝遊戲的話就一定會灌OS,
連我這個電腦白痴也把它裝好了XD
比起以前還要進DOS,下指令格式化硬碟、分割硬碟…
現在只要安裝光碟放進去,一次搞定,不用再準備什麼磁碟工具。
OS裝完開機後就是裝一堆驅動程式,防毒軟體,小弟是用卡巴斯基2010 個人三年版
之前XP移過來W7繼續用,自從裝卡巴我舊電腦沒再抱去給人重作過系統了XD
等驅動、防毒、應用程式安裝的同時,也把網路連線設定好,將防毒、WIN7系統更新到最新裝態,
這樣就完成了,完成後的成就感,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對了,即然買了四核心,最基本的開機給我用四核的下去跑吧XD
在系統設定裡可以更改,預設是1,改4就行了,雙核就改2。
另外一個不錯的修改,打開執行鍵入REGEDIT,開改"登錄編輯程式視窗",
開啟HKEY-CURRENT-USER CONTROL PANEL MOUSE,在右方視窗找到"MOUSE HOVER TIME"滑鼠右鍵選修改
預設是400,數字越小IE預覽縮圖跳出來的時間越短。
修改完後,多開幾個視窗來試試看,真的快很多了。
CPU-Z
好用的硬體偵測軟體,不用拆機殼就可以知道裡面有哪些硬體設備跟相關資訊
最近大家常會討論到的WINDOWS 體驗指數,當然也要給它測一下。
接下來就是燒機了,推EVEREST,全中文介面,簡單好用。
燒機開始,CPU#1~#4都飆到100%了,溫度也直升到50度上下。
20分鐘後,溫度一樣在50度上下,沒有任何異狀,燒機中,還上巴哈、開BT,
因為要跟老婆去出吃飯,到20分鐘就停了。
停止燒機後,溫度又降回30上下,總之,這第一次組裝應該算成功吧^^
補一張win7桌面小工具的圖,win7有很多桌面小工具可以下載安裝喔,
桌面點右鍵,選桌面小工具打開工具視窗,選下面線上下載更多連結,會連到官網,
搜尋預設是繁體中文小工具,可以下拉選日文、英文…等世界各地網友製作的桌面小工具喔
這點跟GOOGLE小工具一樣。
其中最喜歡的是那個日本下載的電腦監控軟體,有cpu(四核都會顯示)、ram、硬碟、
上傳下載、無網路路訊號、時間、日期、垃圾筒、關機跟重開機小按鈕…等,
每個功能也可以顯示打開OR關掉,下圖是自已覺得有須要的打開,其它都關了,
按對應的功能左方小圖示,則可以打開對應的系統工具視窗介面,
如點C、D、E小圖示,就直接幫你打開C、D、E硬碟。
雖然GOOGLE也有側欄小工具,但必須所有工具固定在側欄裡,只能上移下移,
而WIN7小工具則可以個別到處移動,也不用常駐一個GOOGLE桌面工具連線程式。
組這台電腦時,作業系統讓我考慮很久,到底是要買用習慣的XP,
還是最近大獲好評的WIN7呢?
怕WIN7裝了用不習慣,64位元又有相容問題…
幸好最後還是選了WIN7,就老婆工作常用的auto cad、
正在學的solid works、播放軟體GOM、BT…等等,
完全是裝了就用,也不用選什麼XP相容模式下去裝,
介面比XP漂亮,軟體釘選於下方工作列也很好用,不會像以前開很多軟體跟視窗時,
下面工作列排滿滿的。
就XP使用者操作習慣問題,那跟本不是問題,保證一、二天就摸熟了XD
以上,希望能對巴友們有幫助,內容並不非常詳盡,如有錯誤,一切以GOOGLE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