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經國號在研發中的其中一種構型就是三角機翼
> 主翼和F-16XL很像
> 在新視窗開啟圖片
> 在新視窗開啟圖片
這是IDF在LWDF(Light Weight Defence Fighter,輕型防禦戰機)階段所提出的401構型,該構型採雙垂尾、雙三角翼、分離式引擎設計。
401構型之所以被放棄,乃是因航發評估以一架輕戰而言雙三角翼的效益並不大,故在其衍生的402構型與另一個採用雙三角翼的404構型所衍生的406構型便放棄了雙三角翼的設計,改為所謂的「先進三角翼」
而延續401構型採用分離式引擎的402構型最後仍然被併入了並列式引擎的406構型中,主要是分離式引擎對於發動機推力不高的IDF而言並非最好的選項。
最後305B與406A兩個構型合併,以406A之機身加上305B之設計,推出了G-3構型。
分離式發動機的取決問題到了C-1構型與G-4構型再度上演,儘管C-1構型極具前瞻性,但航發經過縝密的討論及評估後提出以下理由否決了C-1構型
1.容積效率過低
2.表面積大、阻力大
3.雙垂尾面積需大才能平衡力矩
4.機身雖較為扁平但未必有更大的升力產生
5.輕戰使用雙垂尾設計只會徒增冗重
6.自翼前緣延伸面通過之渦流將影響垂尾控制的效益
最後航發放棄了和Su-27/MiG-29有一定相似程度的C-1構型,決定以C-4為主體、合併C-1進氣口和飛彈排列(縱列半埋於機腹中線)設計推出SE-1構型,最後推出了SE-5,也就是趨近於IDF完成品的最終構型。
回到樓主的議題,事實上航發是有考量過推出三角翼的經國號衍生型的(但不是像F-16XL用箭簇三角翼)
但這僅僅停留在紙上構想而已,平心而論,三角翼構型雖然有著高載彈量、高升力的優點,但採用三角翼設計的戰機需較長距離起降、持續轉彎能力低弱(因三角翼的面積較大,消耗能量迅速)、亞音速纏鬥能力不佳等缺點使得三角翼構型並非首選。
Leclerc:那些以F-404為構型的戰機還都是單引擎,老美更不可能讓IDF有裝兩顆F-404
3小時前
依據下面這張圖:
事實上,採用F404設計的僅有F-104M6、A構型、B構型、C構型等四個構型,並沒有任何單發戰機採用F404,IDF在發展過程中的單發構型都是採用J79引擎
而其中A構型、B構型、C構型三個構型還考量到不能取得F404的情況,同時設計了採用TFE-1042發動機之版本
參考資料:楊葆芝博士著,《台海翔鷹:IDF的研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