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低成本可負擔、要匿蹤?爭什麼,參在一起做MRF啊,笨!」
(代頓航展上的構型圖)
1991年4月,先進戰術戰鬥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ATF)計畫以洛克希德團隊的YF-22勝出落幕,美國空軍雖解決下一代主力戰機的汰換問題,但一如其前輩,YF-22當世無雙的性能也帶來冠古絕今的高價,美國空軍勢必得仿效輕戰機計畫故事,找尋一款價格較低、同時也具備優異性能的戰機,做為F-22的輔佐者、用以汰換F-16,多用途戰機計畫(Multi-Role Fighter,MRF)遂因應而生。
對於MRF計劃而言,所有需求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成本需足夠低廉、可供美國空軍大量裝備,飛離成本約在3500萬至5000萬美金之間,其次,須具備低可偵測度(low-observable characteristics)以提高生存性,且空戰性能也有一定要求。
做為在ATF計畫中不幸落敗的一方,諾斯洛普公司不甘於戰敗,試圖在MRF計畫中捲土從來,急切地在1991年7月的代頓航展上便火燒火燎的提出兩個MRF構型,此時軍方甚至連第一次計劃會議都還未召開,而截至MRF腰斬的1993年為止,該公司提出的構型設計更達54個之譜。
(NASA在1992年<Performance Study for inlet Installations>報告中的MRF構型,其中有兩者與諾斯洛普MRF方案極其神似,可推知為諾斯洛普應在MRF上與NASA有一定合作)
在諸多構型之中,諾斯洛普的MRF設計最主要者有三,其一是外觀有如縮小版YF-23的雙發設計,預定採兩具IHPTET計畫(Integrated High Performance Turbine Engine Technology,綜合高性能渦輪發動機技術)中所開發的渦輪風扇發動機,軍用推力預定為12000磅、後燃推力為20000磅,整體氣動外型與YF-23相去未幾,同樣採鑽石型主翼與V型尾翼,機身長16.4公尺、翼展9.44公尺、機高3.2公尺,整體尺寸與F-16相仿。
其次則是箭簇三角翼構型,採與F-16XL在超音速層流控制計畫中右翼相同同的箭簇三角翼,主翼前緣分為三段後掠角,首段後掠角較小,但中段後掠角較大,近乎水平,而尾段後掠角極小,具不錯的超音速性能與較大載油空間,而發動機則改採單發設計,同樣出自IHPTET計畫,軍用推力25000磅、最大後燃推力則預定可達驚人的38000磅,機身長16.06公尺、翼展9.8公尺,機身高4.08公尺,尺寸略小於F-16XL。
(MRF-54E)
而最後的則是採單發設計、頷式進氣的MRF-54E構型,該構型可以說是F-16與YF-23的結合,主翼設計和YF-23如出一轍,為鑽石型主翼、V型尾翼,與F-16相仿的頷式進氣在此處則帶來意想不到的匿蹤效果,為了規避機腹彈艙,MRF-54E的進氣道大幅彎曲,足以完全遮擋渦善葉片造成的雷達迴波,並保有優異的進氣表現,發動機方面則選用與箭簇三角翼相同型號。
本構型機身長16.24公尺、翼展9.44公尺、機身高3.58公尺,緊湊的外型依舊在機腹設有彈艙,執行空優任務下可掛載2枚AIM-120與2枚AIM-9,在對地任務下也可掛載炸彈打擊地面目標。
上述三款諾斯洛普主要構型預計在40000呎高空可達2.2馬赫高速,5000呎低空極速則為1.2馬赫;同時因考量到短場起降需求,額外多出先進反推力器與諾斯洛普所開發的TTAL系統(Transverse thrust lift augmentation system),此系統可透過鄰近主翼後緣的噴嘴將發動機尾段氣流排出,產生反向推力、縮減降落距離。
整體而論,諾斯洛普此系列構型設計已逐趨完善,然而不幸的是,在冷戰後的裁剪軍費風潮下,該計畫最終與海軍A/F-X計畫一併取消,而諾斯洛普的MRF設計也被埋沒於航空史的漫漫長河中。
而諾斯洛普在取代MRF與A/F-X計畫的JAST計畫(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聯合先進打擊技術)——亦即JSF計畫的前身——之中,幾經考量下諾斯洛普終究放棄了獨立參與競標的選擇,與老冤家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合作角逐JSF計畫大單,卻因團隊臨時更動STOVL設計而再吞一敗,含恨錯過這筆產量上看數千架的世紀大單……
ALL PHOTO BY NASA AND SECRET PROJECTS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