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名詞 —『動態』
有不少的玩家認為低頻失控、轟且浮腫的聲音表現代表動態很大、很強,我曾經也是這麼認為的。
難道這不是動態很大的表現嗎?
確實在過去,我的同好們與我都以為那樣的聲音就是有好的動態表現。
直到我們看到劉漢盛先生撰寫的音響二十要,才釐清了我們錯誤的觀念。
音響二十要之中的第十三要提到:「強弱對比也可以說是老外所說的動態對比,也就是大聲與小聲之間的對比。」
是的,所謂的「動態」,指的是「強聲」與「弱聲」之間的對比。
一項動態表現好的器材在回放大動態的曲目時,
表現弱聲時就該小聲但又不會虛弱,
不失該有的力量與能量;
表現強聲時就該大聲但又井然有序,
不失該有的細節。
如之前小弟在拙文之中所描述的:
「強音豐潤有力、氣勢如虹,
弱聲紮實凝聚、綿密細膩。」
音響二十要之第十三要的另外一段提到:「我們常說古典音樂的動態很大就是指它最大聲與最小聲的對比很大;而搖滾樂雖然大聲,但是它大小聲的起伏並不大,所以我們說它雖然大聲,但是動態對比並不大。」
換句話說,
如果一首曲子從頭到尾都很大聲,它的動態對比就不算大;
反之,如果另外一首曲子的編曲有明顯的強弱音對比,
那麼該曲的動態對比則相對較大。
此外,劉漢盛先生在音響AV聖經這本他自己所寫的書中再次提到:「音樂從最小聲到最大聲之間的範圍就稱為動態範圍。」
劉漢盛先生所著的音響AV聖經▼
內文▼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
在此為大家介紹兩首雖然是同樣的曲目,但因為演奏風格不同而不同的兩曲來當例子吧!
《展覽會之畫》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曲子,
我手上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版本,
其中有2個版本很適合拿來講述這次的主題。
不過在介紹歌曲之前先岔個題,
大家有聽過《凱瑟琳》這款經典的PS3遊戲嗎?
有關這個遊戲的介紹就點選下面這個維基的網址吧~~
會提到這個遊戲是因為它的背景配樂相當有意思。
它改編了許多有名的古典曲目的段落,
使那些名曲的段落以現代電子音樂的方式呈現出來。
凱瑟琳遊戲OST的專輯▼
其中,遊戲原聲帶的第7軌,就是改編自《展覽會之畫》之中的「Baba Yaga」。
《凱瑟琳》版本的Baba Yaga▼
那麼,如果把這首電子音樂拿來和當代最頂尖的古典樂錄音比較的話呢?
當代相當優秀的錄音專輯▼
大編制的Baba Yaga▼
(在youtube上面一時之間找不到我常聽的版本,就大概找了一首。Baba Yaga在26分15秒)
比較完後很明顯的,大編制的古典樂曲大、小聲之間的對比相較之下大很多。
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青茶你根本在講廢話,拿電子音樂跟古典音樂比個毛線啊?
其實,當初前輩用這兩首曲子考我哪個動態比較大的時候,
我是戰戰兢兢的回答古典這首比較大的。
因為當時我對「動態」究竟是何物還有點懵懂。
經過這兩首曲目的比較、前輩耐心的解釋與後來再看了一次劉漢盛先生的音響二十要之後,
我才更清楚的瞭解了「動態」這個概念究竟在講什麼。
總結:
無論您是早已對動態這個概念相當熟悉的人抑或還有些懵懂的人,
希望經過這次的介紹,能使您對於「動態」的概念更加的清楚:)
對於內文有任何疑問,或是覺得還有什麼地方根本寫錯的,歡迎在下方詢問與指點。
如果您對「動態」這個觀念有不同見解的,也歡迎在下方討論。
謝謝您的觀看,
我是青茶,我們下篇文章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