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09-03-30 20:09

中國/台灣海軍現況

作者:漢獻帝 曹協

(中國/台灣總兵力比較 的續篇)by 川村純彥

比較中國和台灣的戰略可以發現,中國的戰略是想要挑戰美國,攫取東亞太平洋海域的霸權,並以統一台灣為目的的攻勢型戰略。相較於此,台灣的戰略是要保護台灣避免遭蹈中國侵略和封鎖的純防衛型戰略,可以說雙方的立足點是完全相反,有如天平的兩端。
已經幾乎勞勞握住南中國海實質支配權的中國,最進在南中國海以及日本週邊海域的中國船艦活動不僅越來越頻繁,而且活動範圍也確實逐漸擴大。
從80年代中期當時海軍司令員(總司令)劉華清提出所謂的「近海積極防衛策略」中可以看出,這一連串的活動,都是為了達成在2000年前建立以近海防衛海軍的長期目標。所謂近海防衛戰略的基本主旨是在國家領土外側擊潰來犯之敵,而中國海軍為了擴大近海防衛的防衛範圍所做的努力,恰恰就是和鄰近國家發生摩擦的主因之一。
另外一方面台灣在進入90年代之後,放棄過去一貫反攻大陸的主張,改採完全以防衛性為主的「固守防衛」政策。而在2000年3月的總統大選中,作為在野黨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總統,令人注意的三軍統帥權也依民主程序順利移交到新總統的手上,這不僅代表台灣軍隊是一支國民的軍隊,也代表台灣是一個民主主義國家,這可以說是以隸屬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軍為主的中國和台灣國家體制的差異下所產生的結果。
本文…以最新的「詹氏戰艦年鑑」為準。
中國海軍
中國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為止,都認為大國之間的全面開戰無可避免,因此採用在開戰時誘敵深入內陸,意圖打一場持久性的人民戰爭。但在進入1980年代之後,中國開始瞭解,在可預見的未來發生世界大戰或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發稱衝突也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由於人民戰爭不合時宜,因此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決定採用在國家週邊擊潰來犯之敵,以保持國立的積極防衛戰略。物此,中國除了加強建立核子赫組力量外,還著手籌組能夠有效對抗敵軍奇襲的快速反應能力。
此種中心思想轉變所帶來的不同點,在於解除原本中國軍方只能在被攻擊的狀況下進行自衛反制的桎梏,讓中國軍方能夠選擇作戰地點,在必要場合時還能進而主動行使武力。由於戰略思想轉變,中國軍方內部各軍種的重要性也有了變動,向來地位最低的海軍和地位最高的陸軍頓時間地位互換,成為新寵。
鄧小平的積極防策略將範圍擴展到海洋,就變成劉華清的「近海防衛戰略」。1985年,中央軍事委員會作出決議:「軍隊的中心戰略任務是永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保障利於經濟建設的安定環境。」這個決議可說是中國海軍從沿岸海軍蛻變成海洋海軍的濫觴,也代表原本以支援陸軍作戰和沿岸防衛為主的中國海軍,除了要負責防衛海洋這個心的戰略國境之外,還要維護中國的海洋資源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於所謂「戰略國境」的定義,除了地理上的國境之外,還有決定國家級民族生存空間的戰略國境,而戰略國境是會隨著整體國力的變化而有所更迭。換言之,就是「對於發展中的國家來說,將國家生存發展所需的資源納入掌握是正當的權力。」以這種項過去納粹德國併吞鄰國時常用的生存圈理論一般的思想為本,中國大力強調擴大戰略國境的重要性,並且開始建立不僅能在近海作戰,更能出擊到遠洋的海軍力量。
中國海軍將作戰海域分為進海和遠洋兩大部分,近海的範圍北起海參威,南至麻六甲海峽,向東延伸到第1島鏈,包括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那群島和菲律賓內的第2島鏈。
雖然中國海軍將第2島鏈劃歸遠洋的原因並未公佈,但一般咸任中國海軍應該是根據波斯灣戰爭中,美軍巡弋飛彈的射程為準而做出的戰略考量。
中國海軍計畫在2000年之前籌組完成近海防衛艦隊,並以2020年獲得遠洋作戰行動能力為目標。
為了達成近海防衛目的,中國海軍必須具備以下5項能力:
1.能負責局部作戰海域,包括南海和東海的作戰能力
2.獨立的制空和制海能力
3.強大的快速反應能力
4.強大的兩棲作戰能力
5.一定程度的核子嚇阻能力
以下將對中國賦予海軍的任務加以概述:
維護中國領土和國家統一:這個任務的作戰海域包括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台灣以及南海。
封鎖台灣:在必要時,提供武力統一作戰所需的相關支援。

…特別是在台海飛彈危機中,中國海軍發現現有軍力對於2支部署在台灣海峽附近的美軍航艦戰鬥群毫無辦法,嚴重刺激了中國軍方高層。由於台海飛彈危機的前車之鑑,中國立刻和俄羅斯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並且簽定購買2艘現代級驅逐艦的契約。…
由於曾在台灣總統選舉時的武力恫嚇產生了反效果,現在中國海軍對於台灣的態度相當克制,所以最近的台灣海峽情勢可說相當平靜。…
…在同年(2002)10月,1艘北海艦隊的旅滬級驅逐艦從東海出發,穿過沖繩和與那國島間距離台灣約150浬的東部海域進入南海,和其他艦艇會合後共同參加在南海舉行的軍事演習,而這也是中國海軍艦艇第一次通過台灣東部的海域。
像這類的試探動作,對於試圖擴大戰略國境的中國來說可說是理所當然,二且在週邊諸國沒有做出嚴重反應之前,中國的海洋活動相信一定會繼續下去。
台灣海軍
在1993年李登輝左統就任之後,放棄過去一貫的反攻大陸主張,改採完全以防衛性為主的「固守防衛」政策。
新戰略基本上是強調屆強大的防衛力量作為有效嚇組,不主動挑起戰端,但也不會卻諾必站,也就是「防衛固守,有效嚇組」和「能站、感戰而不具站」。
對於台灣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國軍隊的兩棲登陸攻擊和封鎖造成的孤立,倘若中國真的渡海來攻,則台灣海峽是必經之路。而在被認為最可能發生的封鎖作戰中,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而言,守住海上交通健也是將成為作戰重點。為此,台灣在防衛戰略上的前提,就是要在海上先擊潰或摧毀敵人,獲得制空權就成為作戰上的第一優先。
綜合以上論述,台灣的大致戰略賣洛可分為以下幾點:
1.維持台灣海峽及週邊海域的空中優勢。
2.反制中國的封鎖作戰
3.阻止並摧毀中國的登陸作戰意圖
4.反制中國的飛彈攻擊
台灣在這些方便都保持領先中國的技術和戰術優勢,除了藉此嚇阻中國的侵略意圖以爭取時間,等待中國內部的政治改革之外,還希望能夠藉此作為未來的安全保障。
台灣海軍平時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台灣海峽的安全和維持海上輸送暢通,再戰十則是要反制中國的海上封鎖及反登陸作戰。…

在活動狀況方面,自陳水扁總統就任以來,台灣一直對於中國的挑釁態度保持自制,盡可能迴避任何紛爭。台灣海軍也以此為原則,不論在例行活動或演訓中都相當小心,因此現在並沒有軍事性的緊張狀況發生。只要現行的兩岸政策保持不變,中國方面也遵守遊戲規則,相信不至於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導致狀況惡化。

--
台海問題百年無解,還真是令人無奈啊...

0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動物國家 「好欺負」

寫給那些對戰爭有點擔心的人(非同溫層別進來我沒時間回你這寫給自己人看的)

中國/台灣總兵力比較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