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可以再優化流程(
分流-減輕單區人力負擔) 跟 正規化(
縮短檢驗時數)
但許多眉角不知道(也許有幾個區推演不能這樣)
所以頂多就畫成這樣
醫護加油!

----------------------------------------------------------------------------------------------------------------
參數1.
條件 :0劑 條件: 1劑 條件: 2劑 條件: 3劑 條件: 4追加劑
參數2. 確診有 真陽性 &&偽陽性
由1.2可得初步概算(僅為心理建設,
實際上還是要看PCR檢測)
可得3的記分數量
條件 :0劑 真陽性機率非常高 && 偽陽性?????----------->輕症轉重症機率高----------10
條件: 1劑 真陽性機率很高(超高突破感染)&& 偽陽性--->輕症轉重症機率普通--------8
條件: 2劑 真陽性機率高 (高突破感染)&& 偽陽性--------->輕症轉重症機率低-----------6
條件: 3劑 真陽性機率普通(突破感染)&& 偽陽性---------->輕症轉重症機率很低--------4
條件: 4追加劑 真陽性機率??(突破感染?)&& 偽陽性----------->輕症轉重症機率非常低-----2
參數4.
醫療分層
(快篩站準確率(有:50)+居家快篩準確率(有:50)) X (3的分層表圖) =總分
=>教學醫院(再去測一次 PCR)....先隔再補篩+先配藥
=>地區醫院(再去測一次 PCR)....先隔再補篩+先配藥
=>大醫院(再去測一次 PCR).......先隔再補篩+先配藥
=>醫院(再去測一次 PCR)...........先隔再補篩+先配藥
(感謝告知--因為沒考慮時間因素,若是惡化,速度會很快,所以重新加入時間演算)
(而年幼跟年長者影響更為明顯)
公式修正改為
(快篩站準確比重(有:100)+居家快篩準確比重(有:100)) X (3的分層表圖) =總分
若其一有顯示陽性(100)(無論是真陽性 OR 偽陽性)
則建議
直接先居家隔離幾天(至於輕症的隔離層級由醫院轉診實際由看完PCR決定安排)
+但會先配藥(若真的狀態不好經視訊或電話確認後再行服用藥品或直接送醫)
+再期間與醫師聯絡排補篩時間(PCR需要時間+醫護也需要休息)
5.
輕症待在家?! (所以我說那個補給包跟關懷電話呢?)
前提就是 4的總分會顯示去哪個醫院之後會叫你待在家
然而這才是關懷的核心重點!!
=>教學醫院(危險層級4)------------>第一天:補給包+每日三餐(關懷電話+量體溫+量血氧)
=>地區醫院(危險層級3)------------>第一天:補給包+每日三餐(關懷電話+量體溫+量血氧)
=>大醫院(危險層級2)--------------->第一天:補給包+每日上下午(關懷電話+量體溫+量血氧)
=>醫院(危險層級1)------------------>第一天:補給包+每日(關懷電話+量體溫+量血氧)
由5可知
先看第一天情況後,第二天可於關懷電話中直接增加或減少的調整
至於
幾天+幾天
大家冷暖水自知齁,若是加入參數,......................ㄜ.....算了不加
6.快篩試劑哪裡來呢==?整個尷尬很難當參數算.....這邊跳過
說實在話,這也僅是估略計算,應該有更好的算法,畢竟參數太少,
生統高手應該還能樞紐分析更多細節吧!?
能幫多少是多少,僅是棉薄之力.........
醫護加油!!
--------------------------------------------------------------------------------------------------------------
分流(排隊取得口罩)縮短時數
分流(排隊取得酒精)縮短時數
(排隊施打疫苗)-----分人流.縮短時數
(排隊施打疫苗)-----分年齡層.提高安全係數
(檢驗快篩)----------分流.縮短時數
(檢驗快篩)----------分年齡層.提高安全係數
分流(檢驗-PCR)---------------------
分流(治療-即時視訊問診)----------
分流(治療-即時配藥制度)----------
分流(治療-即時送診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