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1-04-13 00:29

嗚喔喔喔~這些可恨的,虛假的,愛論斷人的基督徒們!!!XD

作者:阿姆-TBS500

標題的信息,相信是很多未信者和慕道友對基督徒們的印象。

------------------------------------------------------------------------------------
寫文前的專有名詞解釋:
慕道友:指定期參與教會活動或來慕道,還沒正式成為基督的一份子的未信者。
圈內人:信主的肢體,或是已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
圈外人:未信主的肢體,與慕道友的差別是平時不會定期聚會。
弟兄&姊妹:對自己教會圈內的基督徒的稱呼。男生通稱弟兄,女生通稱姊妹。
教會&小組:不論任何教派,一般基督徒和慕道友聚會的地方。教會通常著重於聽講道,小組著重於培養肢體關係和操練個人成長。

關於敬拜&受洗等詞,由於不是本文重點,有必要的話再多做說明。
-------------------------------------------------------------------------------------

是的,我是個基督徒。我來自於美國加州首府的靈糧堂。
其實這篇文章,
主要是要寫給巴哈的基督徒(圈內人)看的。
當然,未信者也是可以參考一下。
很多人會想說,為什麼有那麼多未信者會對我們的社群這麼反感?
根據我的觀察,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聖經故事是胡扯,
而是因為,這是我們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你們知道嗎?
標題的信息,的確是教會文化目前應該去關注和面對的問題。
所以這個標題也可以訂作”身為基督徒必須注意的事項”,
或是”教會讓未信者產生反感的N大理由”等等。
我接下來要藉由以下幾個項目來分析一下當前的問題。

1. 基督徒的虛偽

相信這是很多慕道友不再接觸的教會的主因之一。
時時刻刻把”願你平安喜樂”等句子掛在嘴上,自身行為卻不讓人感到平安喜樂。
在教會裡像個虔誠的基督徒,在教會外卻完全變了一個人。
指出他人的問題時,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問題等等。
有心想面對這個問題的圈內人,我簡單一句話鼓勵你:
一起重新學習並思考什麼叫做坦誠待人,坦誠待己吧!

我能理解,這是個非常難的一項功課。我承認我也還在學習。

2. 基督徒論斷未信者

相信大家都看過台灣街道電線桿上面貼的標語: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要悔改。”
“你是罪人。”
………等等

如果你是某位貼過標語的人,那你可能已經被包含在這個項目裡了。
如果你之前發現自己在台北天母區街上貼的標語被撕掉,
那我就告訴你,那可能是我小組的某基督徒弟兄回台灣的時候撕的。
撕下電線桿上的標語的人未必是未信者,而是基督徒。

另外還有很多論斷方式,例如,對未信者說:
"你不該做這個,或是做那個!"
"你為什麼要交這位女朋友?"
"你為什麼要有婚前性行為?"
.................

圈內人和圈外人的文化價值觀通常會有所不同,
以基督的觀點來看,你會覺得不應該這樣行,但圈外人可不一定這麼想!
所以,憑什麼說圈外人是罪人呢?

不~對~嘛!!(張國志老師調+丟筆)
說話論斷人,務必要避免。
有時候若只是一個不經意的發言,也會讓未信者有反感的。要小心。

所以,當你下次想再貼標語或論斷之前,
翻一下馬太福音,看看登山寶訓(6-7章)是怎麼說的,並重新評估自己的行為吧!

3. 基督徒歧視同性戀者 

同性戀者有同性戀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愛情觀,
我們要做的是尊重,而不是打壓或給他們改變的機會,
保守好自己基督裡的愛情觀,互不干涉,個人認為才是最合宜的解決之道。

除非他們有心想了解基督徒的觀念,那才是你對他們傳福音的時候。

美國加州的第八提案投票?這種東西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的。

4. 基督徒封閉自我

我話先說在前頭,這點有些基督徒看了可能會受到打擊,
但是我還是要說:
我覺得啊,教會可不是一個讓你永遠待在裡面的溫馨安樂窩喔!
不是說全身投入教會服事後,學業,事業,和生活就不用管了。
教會是個讓你在裡面成長,並學習如何在外界成長的地方。了解?

所以有時候是需要接觸外界的,
要了解世界各地發生了什麼事,
(你不會還不知道歐巴馬是誰吧?XD)
要了解圈外人的價值觀和想法,
這樣才能與他們互動,並幫助他們啊!

這樣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基督徒食古不化了吧?

我明白有些人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依靠教會環境,
來化解自己過去經歷過的苦毒,並把傷痛放下來,
這個階段也許要花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

重點是,當你靠著主得勝了以後,
應當要開始接觸外界,了解外界,並活出基督的好形象給這個世界看才是。

5. 基督徒太注重宣導他人轉化生命

你有時也許常在教會裡勸慕道友說,
人生多麼的美好啦,充滿盼望啦,要當一個喜樂的人啦等等。
即使你真的這麼認為,別人可不一定會這麼認為,
所以你換來的可能會是反駁或白眼。
因為,這只是在做表面功夫
只在口頭上宣導,卻不知道要關心,或試著去了解慕道友們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有時候,慕道友可能還會認為非基督徒對他們還比較有幫助呢!

舉個常態例子,就像電影"超級街頭霸王"裡的主角大雄一樣,
父母親發現大雄有困難,就叫他跟著自己一起來個深呼吸,然後說:
"啊,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美好,空氣是多麼的新鮮!"
結果大雄心情有好轉嗎?沒有。問題有解決嗎?沒有。

表面功夫。

(好啦,我竟然對電影的惡搞認真了!XD)

另外,你能不能想像,甚至有圈內人,
每週來教會聽聽講道,聽聽弟兄姊妹宣導轉化生命,
心理就想說:
"唉,這個教會的人都不試著去關心,我最近的人生中經歷了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
我需要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週日的聚會因此成了他的累贅,他無意義的例行公事。

最後,這位基督徒離開了教會。

第五項都分析成這樣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怎麼做了吧?
-----------------------------------------------------------------------------
以下是在某本書上面查到的結果,支持了前面的說法:
論盡基督徒(unChristian)這本書的作者,David Kinnaman,
與Barna Group在出書前的某三年期間,
對16-29歲年齡層的,不上教會的美國市民做了這樣的問卷調查:
他們的統計資料裡面提到了,被調查的比例中的人口,
對基督徒有這樣的負面印象:

基督徒:
* 歧視同性戀者 91%
* 喜歡論斷 87%
* 虛偽 85%
* 食古不化 78%
* 太政治激進化 75%
* 對外界封閉 72%
* 對圈外人漠不關心70%
* 很無趣 68%

各位看出問題的嚴重性了嗎?

p.s.雖然是美國當地的資料 ,
但是個人以台灣民眾對基督徒的反感現象來看,
我相信上述部分的統計資料也可以套用在台灣的基督徒上。

基督存在的目的,
不是要讓我們引用聖經裡的文化起源和價值觀來打壓或與人爭論,
(如果這麼做,那你就純粹是個創造論主義者而已)
而是要讓非信者或身邊的親友見證到,
自己成為基督徒後,生命可以如何地改變。
教會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絕對不是一個每週日讓你來聽聽講道就走人的地方,然後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而是一個可以讓基督徒和慕道友互相交流,然後敞開的地方,
在這裡,你不需要偽裝快樂,你不需要假裝你是個沒有問題的人。
那最後,我們身為基督徒的使命是什麼?
一般人會說是把福音傳給世人,使世人的生命得著改變。
個人覺得更重要的使命是:
先改變自己,然後打破世人對基督徒的負面印象。
同時,這也是我身為基督徒一生中的使命和夢想。

我明白我的文章可能有些你不認同的地方,
或是說法不夠成熟的地方,
但我只想對看完的圈內人說,
我發這篇文是為了巴哈的弟兄姊妹,
是為了鼓勵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最後,我很感謝主能給我機會朝這個標竿使命/夢想直奔。
也很感謝主能讓我找到一個健全的教會環境,一起與那裡弟兄姊妹成長。
阿門。

37

55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第四章 荒漠與金字塔(1)

[達人專欄] 巴哈的新規定

第四章 荒漠與金字塔(3)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