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1-10-28 14:38

不專業汽車介紹之──渦輪F1三劍客Lotus 97T、William FW11、McLaren MP4/2B

作者:火曜使者 阿修羅

終於強下心寫出第二篇不專業汽車介紹文了 XD
今次的主角是稱雄80年代F1賽場的Lotus 97T、William FW11、McLaren MP4/2B,
合稱渦輪F1三劍客!!
所以說,本篇不一定介紹量產車唷~~

話說,未來F1準備再次修改賽例,
讓風光一時的小容積渦輪增壓引擎重出江湖;
換句話就是,
高轉自然吸後的大容積(相對較大)多汽缸引擎
是時候要退位讓賢了。



雖然很多車迷都對此深表失望,
生怕渦輪引擎消滅了V8、V10、V12引擎的威力。
不過喔,先別失望
回看80年代的渦輪增壓F1,
無不令充滿霸氣!


Lotus 97T


首先要登場的是Lotus 97T。
穿上黑金戰衣的97T到底有甚麼特別呢?
當然,今次的主題是以渦輪增壓引擎驅動的F1戰車,
所以,先由它的心臟說起吧。

97T的心臟是一具雷諾EF15 雙渦輪增壓1494-c.c 90度夾角 V6引擎。
通過一具6前速手排變速箱,
這具引擎的常規戰力是於12,000轉產生900匹馬力;
然而,排位賽的時候,
如果將兩具大口徑Garrett渦輪增壓機的壓縮比增加至5.5 bar,
這時引擎可以爆發出1200匹馬力!
不過這種超級撒那亞人的狀態,
只能維持12圈,之後引擎就要大修了。

曾經有工程師將這台引擎拿到一個機床測試,
結果令在場的工程師都傻眼了,
因為這顆只有1,500-c.c的V6引擎,
居然破表了....... (那個機床所能顯示的最大馬力是1,400匹)
這的確盡洗法國引擎娘娘腔的污名。


注意,圖中的不是洗拿本人

97T的技術基本上繼承自上一代的95T,
車架結構則改為單體式碳纖維車架,
擾流板設計則來自難產的蓮花INDY CAR(印弟賽車) 96T。


洗拿......咦?!為什麼他的戰衣... @@

儘管97T的威力及性能驚人,
然而卻依然犯下賽車界的兵家大忌,
也就是可靠性不夠;
97T征戰F1的生涯,多次出現排頭位卻因故障退出,
以致未能獲得有機會到手的總冠軍,
最後97T只得到過三次分站冠軍,八次排首位起步。
當然,當年駕駛這隻暴獸獲得其中兩次分站的
就是F1史上其中一位車神......
艾爾頓‧洗拿。


Williams FW10/ FW11


第二款登場的是FW10和FW11。
其實它們算是兩代戰車吧,
不過它們的共通點是都搭載一具渦輪增壓的HONDA V6引擎,
也是FW10和FW11著名的地方,
這也算是日本車廠的一項榮耀吧!
80年代可以說是日本車廠在賽車場上光榮的一頁。(以後再開一篇文章說說吧....XD

FW10是1985年代表Williams(威廉士)車隊出征F1賽場的戰車,
車上搭載了一顆雙渦輪增壓的HONDA RA-163-E 1,500-cc 80度V6引擎,
標準戰力為900匹、排位賽則調整到最大的1,250匹馬力。
儘管FW10開始克服了FW09 (第一次換上馬力扭力驚人的本田V6引擎)
所克服不到的操控性問題;
當時眾多F1車隊都在尋求解決在剛性跟輕量化之間的平衡問題。
(因為引擎驚人動力得用更加有剛性的車架來配合)
然而,RA-163-E的可靠性問題,令FW10未能擊敗麥拉倫車隊。


這就是本田的V6渦輪增壓引擎

至1986年,新一代的FW11準備好出征。
同樣地裝備了本田的1,500-cc (精確點來說是1,494-cc)渦輪增壓V6引擎,
是F1史上馬力最大的戰車之一。
今次的本田引擎經過改進,
新改進的RA-166-E引擎,V型夾角改為60度,
於12,000轉可以爆發出800匹馬力;排位賽情況下依然可以轟出超越1,000匹的馬力。
採用單體式碳纖維車架的FW11,憑其精湛擾流技術,
終於如願以嘗於1986年奪得車廠總冠軍。

雖然,FW11於當時被公認為速度最快、性能最強的戰車,
但可靠性依然是FW11的最大對手。
於是,FW11於1987年得到再次改進,即FW11B。
FW11B的懸掛,由一般的傳統懸掛升級為主動式懸掛,
根據測試結果,主動式懸掛可以令賽車的過彎彎速提昇、
意味著可以將擾流板的下壓力調底,(因為下壓力某程度上就是阻力)
令賽車加速的速度更高。



除車體本身之外,引擎亦獲得改進為RA-167-E。
基本上新引擎的規格及性能與RA-166-E相差不大,
也是以兩具IHI渦輪增壓機為引擎提供壓縮空氣,
只是壓縮比被限制到4.0 bar,以增加以往一直存在的可靠性問題。
新的戰車,讓威廉士車隊於1987年一舉奪得了車手、車廠雙料總冠軍。
儘管本田同時亦將RA-167-E提供給蓮花車隊使用,
蓮花車隊甚至有洗拿坐鎮。
但這依然無礙威廉士車隊稱霸當年比賽,
證明,FW11B不是一台單靠引擎成功的車,
而是一台依靠引擎與車體平衡結合而成功的戰車,寫下了威廉士車隊的光輝歲月。


McLaren MP4/2


最後介紹的是麥拉倫車隊於80年代初的F1戰車:MP4。
年值1980年代初,新生麥拉倫車隊決意重返並領導F1戰場。
雖然當時使用的告士羅夫(Cosworth)自然吸氣V8引擎依然有力爭勝,
但80年代是搭載渦輪增壓引擎F1的天下,
當時可以已經近乎準備好使用的引擎有雷諾的V6引擎、BMW的直四。
然而,麥拉倫車隊最後找來了保時捷。



保時捷在這之前,已經有20年沒有接觸過F1這項運動,
一般人可能會懷疑保時捷有能力研制出有爭勝能力的F1引擎嗎?
筆者可以給一個提示:保時捷是渦輪增壓引擎的專家。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但在這之前還得解決一個問題,
就是保時捷要求麥拉倫出資研發新的引擎。
恩,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最後由TAG出資,
這也是為什麼MP4的引擎被稱為TAG-Porsche的原因。



最初,因為考慮到車底擾流問題,
因此新的引擎本體要盡可能的窄,
所以,保時捷將V6引擎的夾角設計成80度 (本田後來也得出這方案)。
1982年底,新引擎已經準備好在機床測試。
然而至1983,FIA禁止F1賽車使用車底擾流的應用,
可惜要再更改設計已經太晚。


可以看到保時捷引擎很整潔,這對引擎減重也很有幫助

由於1,500-cc的小容積引擎的行程很短,
所以引擎得以以超過1萬轉的高轉運作,
兩具KKK分別各為三個汽缸提供壓縮空氣,產生700匹馬力。

新引擎於1983年夏天完成整備,
麥拉倫將新引擎搭載在MP4/1型上,參與了當季的4場賽事,
為新引擎作最後調整。
雖然戰果並沒有很好,MP4/1底盤的缺憾在那4場比賽中表露無違,
但新引擎在這之後,已經準備好為麥拉倫衝擊總冠軍。


MP4/1

1984年賽季,MP4/2作為麥拉倫的本尊,
搭載TAG-Porsche PPE-T01 80度 V6引擎終於在F1舞台上登場;
保時捷的V6引擎比1983年那台馬力更大,
調整至於11,000轉發揮出850匹的常規馬力。
整潔的引擎設計,也幫助MP4/2減重,
令MP4/2的馬力重量比達到當時最高的1.57 bhp/ kg。

由於PPE-T01的緊湊結構
MP4/2得以使用大型擾流板,增加巨大的下壓力。
同時,讓保時捷研發引擎也是一項成功的投資。
首先,保時捷無論對渦輪或者引擎的技術本來就已經很高的程度。
綜觀保時捷於耐力賽用的引擎,都以渦輪增壓引擎為動力來源。



第二點是接上面,對了....
保時捷的賽車當時是稱霸了耐力賽,
所以PPE-T01也引入了耐力賽的元素:
也就是耐用可靠。
賽車麻,終歸要讓車子通過終點才算有成績,
所以儘管PPE-T01在排位賽的動力輸出沒有雷諾、本田引擎來得高,
可是PPE-T01的可靠性,絕對是當年渦輪增壓F1引擎之中的表表者。
而且,它的常規動力也絕對是最高的之一。
在改用本田引擎之前,
MP4/2為麥拉倫在85-87年間贏得了兩次車廠總冠軍、三個車手總冠軍,
是一台相當成功的F1賽車。

13

4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荷花池,夏初到冬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F1隨手寫】最高頒獎台的挑戰者 - Ferrari SF-24

【F1隨手寫】方程式賽車的殺手鐧 - 聊聊F1的煞車系統。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