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2-01-23 19:29

[達人專欄] 大神隨談--武俠電影的沿革

作者:屌爆大神




  武俠,讓人直覺想起中國,其中包括耳熟能詳的一些元素,像是古裝、江湖、俠義、武打、情義(友情、親情、愛情),這些武俠元素挾雜著濃濃的傳統中國精神。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武俠分支算是難能可貴,脫離文戲轉而武打,卻能在武打中以身體呈現出中國文化以及個人精神,更重要的是,武俠具有戲劇張力,不管以何種形式表現武俠(小說、戲劇),常常讓人看到廢寢忘食。
 
 
 
 
  
 
 
  我們可以直接回顧到早期60年代的武俠,當時多半是香港、台灣為主,尤以香港最為發達,當代武俠導演代表人物以張徹、胡金銓為首,如果有人看過我前面介紹吳宇森的文章,對張徹甚至胡金銓都應該不陌生,張徹是吳宇森的恩師,更是把武俠電影的武俠美學拍出獨有的美學特色,其對中國精神忠、義對吳宇森影響甚鉅,吳宇森後來把中國武俠內化,並以獨特自身風格拍出現代江湖英雄片(喋血雙雄、英雄本色),可見武俠並不侷限在傳統的元素上。
 
 
  
 
 
 
 
 
 
 
  60年代:武俠的根基
 
 
 
 
 
  60年代,說起來是個很遙遠的年代,但卻奠定武俠的根基,其最重要也最為人熟知的名稱──邵氏兄弟,邵氏為當時最大的電影公司,幾乎所有武俠電影全包辦,當時一年可以生產340部電影數量。1967年張徹執導,王羽主演的《獨臂刀》突破百萬票房,同時開啟了大武俠時代,隨後,胡金銓執導的《龍門客棧》更一舉突破張徹的票房,開啟了張、胡時代。張徹在香港,胡金銓後來到台灣,兩人在武俠電影上可謂相互輝映,甚至歐美市場也逐漸打入,為中國武俠走入國際打出了第一聲槍響。
 
 
 
 
  
  導演張徹
 
 
 
 
 
 
 
  70年代:武俠電影的巔峰
 
 
 
 
 
  70年代,古龍、金庸等改編劇本的武俠電影熱了起來,與此同時,鄒文懷離開邵氏,成立嘉禾電影公司,擠壓邵氏的空間,以嘉禾為首開啟了70年代的另一武俠風潮,李小龍、成龍、徐克等如今仍家喻戶曉的明星便是當時嘉禾的人馬。當時武俠電影的數占港台將近快一半的比例。
 
 
 
 
 
  
 
 
 
 
  70年代的武俠電影開始脫離了既有拍法,時空設定也多改到了民初,然後這個人出現了,沒錯,他是──李小龍!當時李小龍拍攝的題材以及打鬥風格,突破以往,《精武門》電影角色深入人心,一躍成為民族救星。從此,李小龍更是被國際擁抱,拍攝《青蜂俠》等戲劇,其中國功夫的印象深深植入許多老外的腦中,直至今日,李小龍的影迷、風潮仍未消退。李小龍之後,成龍是另外竄起的巨星,像《醉拳》、《蛇行刁手》等膾炙人口,後來進軍國際,在此便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80年代:武俠空前的瓶頸
 
 
 
 
  80年代,這是一個武俠電影的瓶頸時代,港台的武俠電影數直線下滑,已顯疲態,衰退、式微等你可以想到的形容詞皆可以套入80年代的武俠電影。當時受到的衝擊是,台灣電影題材多以轉變成鄉土、小人物等草根故事;香港也進入大改革的階段,各類電影試圖找出不同的拍法,企圖走出全新道路,拍出全新風貌的新武俠電影。
 
 
 
 
  
  
 
 
 
  實驗性質的武俠片便登場了,像是徐克的《新蜀山劍俠》,透過新科技呈現飛天遁地的特效,拍出武俠全新的視覺震撼效果。
 
 
 
  程小東的《生死決》裡頭武術設計和對打的場面調度,也為武俠電影的未來全新龐大的格局中下一棵幼苗,也讓人見識到程小東武術指導的才能,讓他足以在未來幾乎每一部武俠電影的武術指導皆可看到其身影。
 
 
 
  80年代,徐克+程小東=倩女幽魂,沒錯,這部轟動一時的《倩女幽魂》可以見識到這兩人合作的新視野,從此這兩人的合作一路打入了90年代。
 
 
 
 
  
 
 
 
 
 
 
 
 
  90年代:武俠特效、動作的視覺震撼
 
 
 
 
  90年代,這兩人加上胡金銓,創造出了《笑傲江湖》,雖改編自金庸,但基本上已脫離金庸劇情,但其武打特效和華麗的動作對打又代表武俠電影蛻變了。
 
 
 
  之後的第二集,基本上已經不算金庸的故事,而是抽離出角色,做一個誇張的改編,卻得到了眾多掌聲,票房都在年度十大排行內,其中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更看出林青霞那令人神迷的演技。
 
 
 
 
 
 
  
 
 
 
 
  另外,這兩人的合作最經典的莫過於《武狀元黃飛鴻》,找來了李連杰武打巨星,以清末題材借古諷今,裡面的音樂和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讓人如癡如醉,熱血沸騰,武打場面、動作如今再看,依然精采十足,從這幾部來看,早已宣告了武俠電影拳拳到肉,且格局龐大的時代展開了,當時年度電影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武俠電影。
 
 
 
 
 

永遠的武術指導程小東
 
 
 
  然後,武俠的爛片時代悄然來至。
 
 
 
  後來一堆武俠片複製成功模式,雖然數量一舉攀升,卻開始遭人唾棄,不僅開始全面改編過去拍過的劇情,有些甚至搞成一系列,有些則是隨便武俠元素加進去便開始亂拍,都已經不知道該電影是想認真,還是想搞笑,抑或是認真的搞笑,武俠的氛圍被破壞殆盡;甚或於一直重複某些經典角色,像是林青霞不男不女的角色。此刻已經沒有注重角色的精神,並沒有當初武俠片每個角色的刻骨銘心,有血有肉,90年初期過後,許多武俠挾著還不錯的特效跟累積的華麗武打,卻已毫無靈魂,觀眾也早已厭倦。
 
 
 
 
  最後,角色只變成一句空殼飛來飛去。
 
 
 
 
  1995年,全年港台沒有一部武俠電影,終於宣告武俠逐漸走向死亡,新武俠電影也結束了這一趟的精彩旅程。
 
 
 
 
 
  
  新武俠後期的作品,刀劍笑之後,1995年整年度便無一部武俠電影
 
 
 
 
  90年代是一個武俠特效興起的年代,特效上視覺感官的瑰麗、絢麗以及武打上流暢、華麗的繁雜動作讓觀者身心酣暢,這多虧過去長久的累積,累積的越多,自然進步的越快,但隨著如此的進步後,伴隨著便是只重視外表卻無實質內容,更無法求新求變,武俠在後期走上一個暫行性的終結。
 
 
 
 
 
 
  21世紀:武俠的新出路
 
 
 
 
  走向21世紀的同時,台灣方面傳出了喜訊,李安以《臥虎藏龍》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位文戲絕佳的導演把中國傳統精神演繹至武俠片中,做出一部藝術的武俠,那極富詩意之武打的柔美如律動、輕舞般呈現,剛與柔、快與慢,更從其中角色牽扯中看出隱藏著中國倫理的精神。此部締造華語電影在國際中的知名度以及票房。
 
 
 
 
  後來,可以看到許多高規格和知名導演的武俠電影紛紛推層出新,但許多觀眾人覺得特效部分占太重,劇情和其武俠精神並未真正展現。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了全球票房的另一高峰,算是繼臥虎藏龍之後,第二部在國際打出知名度和票房的,但爭議仍未消減,後來張藝謀拍出《十面埋伏》以及近來頗受好評徐克的《通天神探狄仁傑》、蘇照彬的《劍雨》以及最近的徐克的《龍門飛甲》,我們可以見識到武俠電影又慢慢恢復活力且具有票房,只是我們心中明白的是武俠電影是回不到當初的巔峰了。
 
 
 
 
  或許有更多人尋覓著如今眾多的武俠電影,希冀再看到當年的武俠精神,或許想再見到的精神便是俠義──你心中的俠義
 
 
 
 
 

29

23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不可能的任務4之阿湯哥你不可能這麼年輕!

[達人專欄] 刺激1995--希望、自由、基友(?)

[達人專欄] 90年代香港喜劇泰斗,無厘頭之───周星馳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