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3-02-16 18:21

看見電視的真價值

作者:亞蘇

  雖然我並沒有打算在近期更換電視,但是由於這個月購買雜誌的時候剛好就是講到這個部份,再加上身旁也有朋友、同事在詢問或是討論這樣的問題,我也有興趣討論一下,所以就決定趁假期結束前,把這一篇分享給大家。

  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多少跟某台六十吋電視只要不到四萬元就能買到有很大的關聯;在郭董推出這台完全是打破市場價格的電視機之前,一台全新的六十吋電視應該都在六位數以上,現在突然出現一台同樣是六十吋,號稱日本第十代面板技術的電視只需要各大廠牌旗艦或次旗艦型號的三分之一價格,甚至四分之一都不到!(撇開這台打破市場平均價格的電視的話,能上六十吋大畫面的電視幾乎都是各大廠牌的旗艦機種;舉幾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幾年前林志玲廣告的SONY60吋電視,當時推薦價格印象中要價180000,如果嫌這個例子太過老舊,最新SHARP的LC60-G7T,雜誌建議售價也是129900)

  如果花不到四萬就可以買到六十吋大畫面,那為什麼要花更多的錢但是卻只得到五十吋甚至四十六吋的畫面?就像我同事曾經跟我說:「為什麼你會願意花五萬多元買一台四十六吋電視?」

  對,同樣的價格(甚至更低)可以買到更大的畫面,這個誘因不可謂不大,買電視的時候尺寸絕對是下手與否的考量點,再加上價格又太過驚人,(驚人的低!)所以包括我這個長時間接觸影音相關訊息的人都不免有些疑惑……

  但是,尺寸只是衡量電視價值的其中一環而已;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買一台六十吋的大鏡子回來乾瞪眼。所以,不要單純的被價格與尺寸所迷惑,衡量自己的需求與能力,買到最適合自己的電視,這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b


尺寸大一定畫質比較好?

  對於影音產品有基礎概念的朋友應該很快就能回答出問題的答案;當然不是。

  一般人對於大尺寸電視畫質較好的概念是來自於大尺寸電視通常都是高階製品,而高階製品通常都是電視廠商的旗艦機種,所以一定使用了比較好的零組件、面板等,跟中低階製品的畫面表現當然具有明顯的差異。

  所以就產品線的階級來說的話,這樣的說法某方面來說是正確的,畢竟如果一台六十吋,十幾萬的頂級機種的畫面表現居然跟一台三十二吋一萬出頭的平價機種表現差不多的話,那就不會有人願意花錢買高階、大尺寸的機種了。


哪些是足以決定電視畫的關鍵點?

  第一個我會說是「解析度」,這個解析度的意含包括了兩個面向:
  1:電視畫面所能呈現的「最高」解析度。
  2:輸入訊源的解析度。

  最高解析度這個比較容易講解,最近開始慢慢在台灣普及的「Full HD」(以下簡稱FHD)電視,以及更高端,將會是未來電視的解析度標準的4K2K(專有名詞出來了!)Ultra HD,「UHD」電視,其中所提到的FHD、UHD都是指電視所能呈現的最高解析度。
  FHD一般的解析度是以1920*1080最常見,當然如果看到2160*1080也是FHD的範圍內,我們也常稱這個解析度為1080P。
  電視螢幕的解析度是表示它所能「呈現」給觀眾的最高解析度,所以當然這個數字越高,我們就可能利用這台電視看見越精細的畫面。

  但是要讓一台FHD電視忠實呈現1080P的「內容」還要有一個條件需要配合,那就是輸入訊源的品質也要有1080P,呈現在電視螢幕上的畫面品質才會是1080P的解析度。所以並不是把CRT丟掉,換進液晶電視就會比較好看,輸入的訊號也需要配合才行。
  不過這點其實有時候會被消費者忽略掉。尤其是對影音產品比較不熟悉的朋友。

  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之前上班時,有個同事買了一台國產B牌的電視,那位同事平常就是比較少接觸這類資訊的朋友,所以當她發現用自己新買的電視觀看一般有線電視頻道,呈現出來的畫面居然比之前用CRT更慘的時候,她立刻打電話給電視的供應商,請他們過來看看;可能是電話的客服人員也沒有好好的她解釋清楚,她會認為廠商在推卸責任,因為客服人員說了「是妳的電視訊號不佳所造成的」而不是產品有問題;我同事很生氣的把這個購買經驗告訴我。

  我當時就很心平氣和的說:「大姊,因為妳比較少接觸這方面的東西;這個問題……很有可能不是電視的錯。」

  這完全是輸入訊號的問題了。大家都知道有線電視一般的品質都只有480I,用CRT觀看可能覺得還OK,但如果換上1080P的電視,整個畫面等於像是被硬扯開,分散到畫面的各個角落,當然畫面看起來就會顯得霧霧的、模糊不清,如果再加上訊號微弱,整個雜訊浮現出來……確實可能比不換電視更慘。

  所以在購買電視的時候,也必須衡量一下自己的實際收視情況;不過現在的電視再怎麼不濟,也至少會擁有1280*720,720P的解析度,所以就算是再怎麼不常看藍光或是高畫質影片,至少也要讓電視有機會把自身最佳解析能力秀出來的機會吧?XD(公視的HD台就是個不花錢又能讓電視展現高畫質的選項之一哦= =b)

  如上面所提,現在的液晶螢幕再怎麼樣平價都會至少擁有720P,HD的解析度,而FHD是目前的基本盤;既然A電視是FHD,B電視也是FHD,那所以只要同時給予1080P的訊源,呈現出來的畫面都會一樣嘍?

  理論上是。

  但是電視這玩意兒之所以分這麼多等級,就是因為除了解析度之外,還有很多影響畫質的條件。

  所以第二個要點我會先說「色彩」

  大家應該對於液晶與電漿兩個詞彙都不陌生吧?雖然日前Panasonic傳出將全面停止電漿電視的生產,甚至似乎有傳言要退出電視機市場……電漿(pdp)往後將成為歷史名詞;液晶跟電漿的兩種成像方式當然截然不同,但稍微了解過液晶跟電漿面板差異的朋友都清楚,雖然液晶現在是主流,但電漿電視擁有鮮艷的色彩、高對比度,不像液晶會有漏光問題,反應速率優越等較液晶螢幕出色的優勢。其中色彩的部份就是很多用家使用電漿電視的原因之一。

  撇開pdp,就液晶螢幕的部份來討論,有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SHARP的四原色技術,在人眼比較敏銳的暖色系方面擁有較傳統三原色面板更優越的顯示表現;我個人就是SHARP的用家,對於四原色顯像有實際的體驗。同樣的遊戲畫面(或是收看節目)在LC46-Z5T跟樓下的32吋平價液晶電視上的表現就是有差!四原色面板當然擁有「廣色域」特性,而且在暖色系(紅、橘、黃等色)顯示的飽和度與鮮艷度,較一般的三原色面板擁有明顯的差異;這也是當初我在選購電視時決定選用SHARP的關鍵原因。

  而第三個要點,我會說「影像處理晶片」這個部份。

  這個部份的例子,我想就必須舉SONY的電視作為代表了。

  之前提到林志玲所廣告的那台SONY旗艦電視,(現在可能不是了,因為UHD電視都在台上市發售了……)如果對這台電視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它使用得是SHARP的面板,(就我曾聽過的說法,SONY的電視大部分都使用韓國三星的面板,只有少部份製品使用SHARP面板,這台就是其中一台)直下式LED光源,(直下式LED跟目前流行的側光式LED的差別……就先不談好了= =)而且首次搭載了SONY獨有的超解像晶片「X-Reality PRO」。(在這之前的電視都只到「X-Reality」而已)

  這個「超解像晶片」的運作原理大概是電視裡面保有事先輸入設定的上千種物品的資料庫,畫面輸出前會先經過這個晶片運算,然後把訊號裡失去的細節給「補回去」!我在雜誌上看過就是原本模糊不清的海綿蛋糕,經過超解像顯示之後,蛋糕上的細微小孔全都完整再現;這些細節並非憑空得來,而是取自於電視內部的資料庫然後重新補足細節的;這就是SONY高階製品才獨有的強項。

  所以就算是同樣的解析度,擁有超解像處理的畫面,在細緻度上就是能夠比一般電視高出一截。

  第四個要點,我想應該就是歸功於各家大廠的「面板技術」了。

  其實真要說來,四原色技術也在這個範疇之內;大家除了對於現在已經很普遍的LED背光電視感到熟悉之外,是否還聽過所謂的「OLED」電視呢?

  OLED是下一代的面板技術,事實上日韓等大廠研發已久,各有各的強項;就我所知,OLED不需要背光模組,也就是說可以自行發光,所以電視可以做到超薄,又是弧形的外觀,顯色能力跟反應速率都比現今的LED液晶要好上許多,一台同樣解析度、同樣尺寸的LED跟OLED電視擺在一起,相信大家都會認同OLED的畫面比較好看。

  雖然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就是了XD


如何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視?

  單單一個簡單的「畫質」,能夠評判、比較的點可以說相當得多;除了解析度、色彩之外,還有連續灰階、真實對比度、暗位的層次感等等。我們並不是專業人員,一般來說要調校電視,或是評判一台電視的實力,都會用到所謂的「測試片」,利用測試片的畫面來斷定電視的顯像力,或是調整電視參數;但這些東西一般人不太會去擁有,那該怎麼去挑選我們需要的電視呢?

  在此建議:「不要太相信廠商宣傳的規格與店家展示影片」。沒錯,「眼見為憑」,我們如果要想挑選一台畫質好的電視,不能只著重於宣傳DM上所羅列的技術規格,還要去展示中心實際試看。
  但實際試看仍有陷阱,因為我們都知道,店家推薦的未必是畫質最好、功能最符合我們需求或是預算的產品,而會是最好賣、最有利潤,或是應該被出清掉的產品XD所以作足功課是很重要的,現在網路資源很發達,消費者的眼睛應該擦得更雪亮,仔細參看實際使用過的評價報告相信會對選購電視很有幫助。

  然而實際測試還是少不了的。根據雜誌上面的教學,我們若是實際到了展示中心,應該請服務人員交出遙控器,讓我們可以實際轉換電視的顯示模式,(現在的電視基本上都會預先調整好幾個檔位,包括亮度、色溫等等,用家可以視自己的使用狀況而套用)建議可以看看「標準模式」與「電影模式」,標準模式的色溫大約是在8000K~10000K之間,觀看一般的節目應該感到色彩明亮自然,可耐久看,而電影模式,色溫約在6000K~8000K之間,色調偏暖、偏黃,有種厚重感,拿來看電影的時候彷彿看見電影院播放膠卷影片那種的溫暖視感。
  另外我會建議朋友還可以轉換成「遊戲模式」來試試看。(畢竟是巴哈姆特嘛XD)遊戲模式的色溫也是偏高偏冷的顏色,亮度會比較充足;以我自己的SHARP電視來看,使用「遊戲模式」顯像,顏色會顯得稍微偏藍、偏白,比較明亮些,觀看遊戲特效時的震撼感會比較足夠一點。

  而雜誌上又提到,要購買一台電視,可以從幾個要點去做判別;在此稍微引用雜誌上的說法,提供給朋友做個參考。

  1.以人的膚色來判斷色彩
  大家都知道要正確顯示人的膚色其實並不是簡單的事;因為我們平常都會接觸到人,人眼對於膚色顯示正確與否非常敏感,而在看節目或是影片的時候也多半都是在看人,如果膚色顯示得不夠自然,就表示電視的色彩顯像不夠正確,也不耐久看。這個時候就會讓人很想把電視砸掉XD

  2.以夕陽來判斷灰階
  「連續灰階」的顯示其實是評判電視顯像能力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灰階就是影像從明到暗的層次變化,所以如果要判斷一台電視的灰階顯像夠不夠水準,可以從連續的光影變化來做觀察。
  太陽下山、天空由白轉暗,光線的深淺變換等,如果很平順自然,看不出奇怪的色塊、線條等,那就是優秀的表現。但如果看到明暗變化中有明顯的斷層,那就是所謂的「條帶效應」,液晶螢幕的條帶效應要越低越好,最好能夠達到光線由深到淺百分百的平順。

  3.夜景來判斷對比
  對比就是指螢幕當中最亮與最暗之間的比值。大家都知道液晶螢幕由於是依靠背光模組發光,要顯示黑色的時候只能盡可能的「遮住光線」,但無可避免的還是會有漏光的情況,所以無法達到「極致黑」,相反地CRT螢幕可能不像液晶螢幕這麼亮,但是由於CRT可以達到極致黑的程度,所以在對比度上,CRT面對早期的液晶電視,表現還是較為出色。
  當然現在由於使用LED背光,再加上電視製作技術進步,所以液晶螢幕的暗部表現已經比早期的電視要好很多。
  雜誌上提到一個更進階的判別,除了確定電視在暗位顯像夠「黑」之外,還可以進一步評判暗位的精確程度。現在的液晶電視都能針對畫面上的某個區域進行個別的背光控制,尤其是直下式光源的設計,(因為直下式光源分佈的光源控制單元要比側光式來得多,所以在光線的控制上通常要比側光式來得精確)電視背光可以把畫面切割成數十個不同的區域,然後各別控制各個區域的亮度。當然,控制得越精細的,電視的表現就越好啦!

  以上內容是參考新視聽雜誌214期,再加上自己的意見潤飾、整理而成;提供給大家做個在挑選電視畫質方面的參考= =b


除了畫質之外,電視的附加價值


  我想我們都能認同,現在的電視越來越不單純了。

  3D功能已經是基本盤,而能提供上網、多媒體播放功能的電視也越來越普遍,甚至就連「揮揮手」或是「電視,開機!」等動作感測、聲控的智慧型電視都出現了,可以想見的,以前需要多台機器分工才能作到的功能,現在一台電視加上網路就可以統統搞定。

  但我們不禁要想,「這些功能我們真的用得到嗎?」說得好!就像手機,很多人買一支功能強大的手機,結果只拿來發簡訊、聽電話、上網,其他功能雖然沒用到,但也包含在售價裡面,像這種情況我們不免覺得徒具強大的功能,用不到也是白費的。

  接著就來針對這些電視的附加功能做個簡單的說明。

  1.3D顯像
  就像手機的相機功能,現在的電視,3D顯像幾乎可以說是基本功能了,大概只要中價位的機種就會配備3D顯像;而就目前眼鏡3D的顯像部份,大概有分為兩種。主動式快門顯像跟被動式偏光顯像。
  主動式快門的優點是左右眼都能同時接收到1080P的影像,觀看的時候畫面的景深感非常明顯,很有層次感;但缺點就是一支眼鏡價格偏高,大概都要兩千元以上,而且觀看3D的時候畫面亮度會有所減損。(那是因為快門式眼鏡是以快速閃爍,輪流遮蔽雙眼造成視差的關係)而且眼鏡要充電也是麻煩了點。
  而被動偏光式的優點就是觀看時畫面的浮凸感比較強烈,3D的視覺比較具有衝擊性;眼鏡的部份價格相對便宜很多,有些偏光式電視甚至還隨機附送3D眼鏡,(這對主動式快門眼鏡來說是不可能的……)眼鏡不需要充電,重量也可以做得比較輕;缺點就是左右眼看見的垂直解析度會變成只剩下一半。(這跟成像原理有關)不過聽說不明顯就是了。(題外話,3DS的裸視3D顯像也有這個問題。)

  而同樣等級的產品,大尺寸的3D表現會比小尺寸3D電視要好。(觀看大畫面3D感受比較強烈)

  3D電視算算也推出三、四年了,技術上來說已經可說非常成熟;有些廠商的產品線非常齊全,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產品都有,至於效果的話,就還是必須要親身體會才會了解。

  雖然跟電視比較沒關聯……要觀看3D影像,除了電視要配合之外,軟體跟播放器材,甚至於線材都要搭配得宜才能順利觀看到3D影像。巴哈是遊戲版,所以最簡單最熟悉的器材當然就是PS3了。


  2.多媒體播放功能
  現在電視後面幾乎都配備了USB插槽,而且通常不只一個。(像我自己的電視就配有三個)除了插無線網卡之外,(中高階電視通常會選配,有些電視甚至會內建)還有安插硬碟以預錄節目等功用,(當然這個要看電視本身功能支不支援)而播放硬碟、隨身碟裡的多媒體檔案當然也是主要功用之一。

  舉凡照片、音樂、影片等檔案,直接安裝到電視上的USB插槽就能夠任意使用而不需要再動用電腦,有時候只是單純想秀個照片、影片什麼的,這個功能其實還滿好用。

  不過,雖然平價機種也會備有USB插槽,但是讀取的速度跟高階機種還是差滿多的;我家樓下的Panasonic電視跟SHARPZ系列,讀我朋友的硬碟資料,平價的電視跑了三分鐘還沒把資料夾裡的東西全部秀出來,而LC46-Z5T幾乎是隨插就有,讀取速度也差一大截;有人覺得說等也無所謂,不過想跑張照片要花三分鐘讀取這種功能有就跟沒有差不多……所以讀取速度是個考量。

  而影片、照片、音樂等檔案也都有其檔案規格,如果遇到電視不支援的規格自然無法播放,所以如果重視多媒體播放功能,希望電視擁有的話,最好參考過電視本身支援的檔案類型或甚至拿著隨身碟實際到賣場播放過再做決定。


  3.網路功能
  手機是很方便沒錯,平板電腦的普及率也非常的高,感覺上一台電視擁有連網功能與否似乎不是這麼重要?
  但還是那句老話,看個電視要動用幾台機器?如果想看電視的時候跟好朋友邊聊FB,或是直接利用電視看看YOUTU的影片,電視自己就具備這功能豈不更好?

  更何況就我所知,SONY、SHARP跟TOSHIBA等日系廠商都提供了自己電視專屬的網路功能當作充實電視網路瀏覽能力的賣點;網路功能這一點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也會成為電視的必備功能,而且只會越來越直觀、方便。


  4.音樂播放能力
  電視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視覺上的享受,至於聽覺?那就交給擴大機、喇叭等其他的器材吧?
  沒錯,不管電視的喇叭怎麼強化,稍微挑一組講究一點的多媒體喇叭搭配在電視旁邊就能夠立刻把電視喇叭打趴;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空間環境,也有人懶得為音質再多花心思去思考。而就廠商的立場言,注重音質的電視也確實非常稀少。

  就我所知,BOSE有針對電視的音質下手,推出了重視音質表現的產品。(Video Wave II)而SHARP的Z系列開始,後面的W5跟G7系列似乎也都還是使用著YAHAMA的音效晶片,算是較為重視音質表現的產品。

  而現在電視不管是平價還是高階,幾乎都配備了光纖輸出的功能,等於只要擁有一組能夠支援光纖輸入的多媒體喇叭,就能夠讓電視的音效瞬間升級。(如果接HDMI動用到環繞擴大機或是綜合擴大機的朋友,那就是更高水準的享受了)


  除了上述的附加功能能夠替電視增加其本身的存在價值外,現在電視的外型也是越作越漂亮了,不管是壁掛還是放在電視櫃上,都能巧妙的與居家環境結合在一起,有些產品甚至說是藝術品也不為過,一台電視除了視覺、聽覺上的享受,也有擺設、美化居家空間的功用,這也是現在電視為何越作越薄,外型越來越漂亮的原因。

  林林總總說了這麼多,相信看過文章的朋友應該都能同意,衡量一台電視產品的價值,「尺寸」僅是其中的一環;除了尺寸與價格,我們更應該重視的則是電視本身的畫質表現、效能、多媒體播放功能、網路功能,甚至後續軟硬體的支援性等等。(三星已經發表了第一台可以利用外接硬體「升級」電視效能的產品,所以以後電視像電腦那樣換上更強的驅動核心、軟體升級都是可以實現的!)
  一台電視至少要用個五年吧?等於現在買一台電視,除非人為因素損壞或是天災等因素,不然我們就是至少要盯著同一台電視五年或甚至更久,對於這樣一個要花上許多時間與它面對面的東西,在抉擇上當然要謹慎一點才行;以上就是這一次文章的內容,希望能解開大家對於選擇電視產品的一些疑惑。(原本還想介紹一下各大品牌的特色……想想還是算了,如果真的有興趣,逛書店時翻翻雜誌吧)

14

5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小說+電影心得:《愚行錄》──真相就藏在愚人們的話語之中

[達人專欄] 【菜圓日常】天那麼黑

每日一字 deduction n. 扣除,減除;扣除額,減除額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