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3-08-03 16:22

十六七歲便建立國家的少年雄才,北魏拓跋珪

作者:任孤行









以下轉自百度: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獻明帝拓跋寔的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的爺爺。376年,拓跋珪被其母親賀蘭氏攜走出逃。385年,15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

又在次年即386年定國號「大魏」,是為北魏,改元「登國」,398年,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他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409年的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出生之際

《魏書》記載:「三十四年(371年)春,長孫斤謀反,伏誅。斤之反也,拔刃向御座,太子獻明皇帝諱寔格之,傷脅。夏五月,薨,後追諡焉。秋七月,皇孫珪生,大赦。」

依據魏收所著《魏書》的曲筆所言,拓跋寔371年春傷脅,如果說拓跋珪是他的兒子,拓跋珪生母懷孕當在370年的九月、十月。所以,拓跋珪是作為遺腹子出生的。

幼遷坎坷

《魏書》記載;「年六歲(375年),昭成崩。苻堅遣將內侮,將遷帝於長安,既而獲免。」在拓跋什翼鍵死後,前秦就攻滅代國。六歲的拓跋珪跟隨母親賀蘭氏逃亡,先後輾轉於劉庫仁部,賀蘭部,遭到劉庫仁、舅舅賀蘭訥的陷害,但都轉危為安。

重建代國

苻堅死後,北方重新陷入混亂。386年,16歲的拓跋珪趁機重建代國。拓跋珪得到以賀蘭部為首的諸部支持在牛川大會諸部,召開部落大會,即位為代王,年號登國。拓跋珪任用賢能,勵精圖治,重興代國。即位不久,因牛川偏遠,便遷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同年四月,改國號為大魏,史稱北魏或者後魏。自稱魏王。

自此之後,拓跋珪連年征伐,先後擊破劉顯、庫莫部、高車諸部。隨後討伐舅氏賀蘭部。一直與代國有世仇的劉衛辰此時也派兒子直力攻擊賀蘭部,舅舅賀蘭訥向拓跋珪乞降,拓跋珪又反擊直力的軍隊。接著,他率軍征伐黜弗部;又在戈壁上冒險行軍,連追三天,在南床山大破柔然。劉衛辰趁拓跋珪伐柔然之際,又派兵攻擊魏國南部,拓跋珪大敗直力鞮於鐵床山。劉衛辰丟掉老巢悅跋城而逃,路上被部下所殺。

拓跋珪在攻滅劉衛辰部的戰爭中,共獲良馬三十多萬匹,牛羊四百多萬頭,奠定了國家繁盛的物質基礎,周圍各部落紛紛降服。

燕魏爭霸

魏國與燕國皆是386年建立,燕國強而魏弱,因此拓跋珪先與燕結好,牽制西燕的侵犯。

390年,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出使後燕,被扣為人質。兩國關係交惡。北魏開始聯合西燕對付後燕。拓跋珪相繼征服賀蘭部、鐵弗部,隨後又兼併庫莫奚、高車等部落,實力大大增強。

395年,燕滅亡西燕後,開始征伐魏。拓跋珪指揮魏軍靈活應對,在參合陂大敗燕軍(詳見參合陂之戰),次年,再次擊敗後燕。

396年,拓跋珪在盛樂稱帝,改元皇始。隨後,北魏趁勢南下,奪取山西,河北大部。

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晚年暴虐

拓跋珪晚年,常服用一種叫「寒食散」的補藥,其中的礦物質對人體有害,使得拓跋珪屢屢病發,喜怒無常,剛愎自用,猜忌多疑,誅殺朝中大臣,使得朝野人心騷動。

409年,次子拓跋紹母賀夫人有過失,拓跋珪幽禁她於宮中,準備處死。賀氏秘密向拓跋紹求救。拓跋紹當晚帶人翻牆入宮,殺掉拓跋珪,時年三十九歲。諡號為道武皇帝,廟號太祖。(410年諡宣武皇帝,廟號烈祖,為避免和魏明帝曹叡重複,420年才改謚為道武,491年改廟號為太祖。)

政治體制

對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動,《魏書》、《北史》、《資治通鑑》有不同記載。通過分析三種不同記載和相關史料,可以看出「置百官,封拜公侯、將軍」是北魏政權體系的重要部分;道武帝時期,在地方官制上,北魏的刺史、太守多任用代北武人,漢族儒生、文人的比重相當小;在任命「尚書郎以下」的職能部門官員時,不僅僅囿於儒生。

因此,以《魏書》、《北史》「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已下悉用文人」這樣的記載和斷句來理解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動,比《資治通鑑》中對此條史料的記栽和斷句更符合當時的情況。

歷史功績

拓跋珪在位期間,對外遏制了柔然等族的襲擾,穩固了大魏的邊疆;對內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稱帝建國,仿中原封建制度營建宮室,制定各類典章制度、禮儀等。拓跋珪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把文化水平作為選拔官吏的重要條件之一。

對拓跋鮮卑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部族制度進行改革,「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使各個民族都成為北魏的編民,加強了中央集權,使拓跋鮮卑在新的環境、新的條件下很快地適應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經濟方面,在繼續注重發展畜牧業的同時,「務農息民」、「勸課農桑」、「計口授田」,在黃河以北、五原、雲中、代郡等地(今內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區)大興農業,開立屯田,而且親自參加農業勞動,穩固了北魏的經濟基礎,加速了拓跋鮮卑封建化的進程,為日後魏王朝的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事年表

登國元年(386年),鮮卑什翼犍之孫拓跋珪東山再起,在牛川(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會諸部,復即代王位,建元登國,國號代。二月,遷都盛樂(今和林格爾縣北土城子古城),四月,改稱魏王,國號大魏。是為北魏建國之始。

登國初年,拓跋珪在其統治地區的腹地(今內蒙古西部地區)推行離散諸部、分土定居政策。

登國二年(387年),北魏打敗獨孤部劉庫仁之子劉顯和劉衛辰。

登國三年(388年),拓跋珪進攻庫莫奚(駐牧於今赤峰北部地區),獲雜畜十餘萬。

登國四年(389年),打敗高車諸部落和叱突鄰部。

登國五年(390年),拓跋珪西征。襲高車袁紇部,並打敗袁紇部,俘獲馬牛羊二十餘萬。

登國六年(391年),拓跋瓢奉命出使後燕,被後燕扣留,以求名馬。此後兩國關係僵化。北魏開始聯合西燕對付後燕。同年北魏征服了佔據陰山北麓的賀蘭部。

登國七年(392年),又征服了佔據河套以西的匈奴鐵弗部。隨後又兼併庫莫奚、高車等部落,實力大大增強。

登國八年(393年),拓跋珪南征薛幹部首領太悉佛。

登國九年(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滅西燕,攻陷長子,殺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將三十多人,西燕亡。華北一帶只剩下北魏與後燕兩國。

登國十年(395年)七月,後燕帝慕容垂伐魏。魏軍在參合陂打敗燕軍,史稱參合陂之戰。

登國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率軍再度伐魏。四月,慕容垂病逝於上谷。後燕退兵。同年七月,拓跋圭在盛樂即皇帝位、改元皇始。

至皇始二年(397年),北魏已佔有山西、河北大部,並將後燕分隔為南北兩部。

天興元年(398年),魏王拓跋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改元天興。

天興二年(399年),打敗高車三十餘部,俘獲人口七萬多人、馬匹三十餘萬、牛羊一百四十餘萬。

天興三年(400年),立妃慕容氏為皇后。

天賜四年(407年)至天賜六年(409年)間,拓跋珪兩位堂兄弟及大將常山王拓跋遵因為酒後失禮於太原公主而被賜死、衛王拓跋儀以謀叛罪被賜死,又誅殺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賀狄幹兄弟及高邑公莫題父子。

天賜六年(409年)次子拓跋紹母賀夫人有過失,拓跋珪幽禁她於宮中,準備處死。到黃昏時仍未決。賀氏秘密向拓跋紹求救。拓跋紹當晚帶人翻牆入宮,殺掉拓跋珪。

永興二年(410年),其子明元帝拓拔嗣,為拓跋珪上諡號宣武皇帝、廟號太祖,葬於盛樂金陵。

泰常五年(420年),改諡號為道武皇帝。

人物評價

《魏書》史臣曰:晉氏崩離,戎羯乘釁,僭偽紛糾,齊狼競馳。太祖顯晦安危之中,屈伸潛躍之際,驅率遺黎,奮其靈武,克剪方難,遂啟中原,朝拱人神,顯登皇極。雖冠履不暇,棲遑外土,而製作經謨,咸存長世。所謂大人利見,百姓與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禍生非慮,將人事不足,豈天實為之。嗚呼!

《北史》:道武顯晦安危之中,屈申潛躍之際。驅率遺黎,奮其靈武。克翦方難,遂啟中原。垂拱人神,顯登皇極。雖冠履不暇,棲遑外土,而製作經謨,咸出長久,所謂大人利見,百姓與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禍生非慮,將人事不足,豈天實為之乎?

感想:如果沒有拓拔珪,北中國就不會統一,因為當時關外有慕容垂的後燕,關內有姚萇的後秦,就是他擊敗了後燕,這個最大的對手,才能夠令他的後世能夠統一中原,成為繼後趙前秦,黃河上下的主人,還建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胡族政權。

至於拓拔珪有著胡族君主的果斷與狠絕,如果沒有參合坡活埋數萬人的舉動,也不會將國力對比掉轉來,不過少年得志大不幸,他一直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等到最大的對手消失之後,沉迷在丹藥之道當中,最後被兒子殺死。

34

16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尼無可取之處3

[達人專欄] 尼無可取之處2

[達人專欄] [雙香美人]躺平王子被迫力爭上游出仕記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