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4-05-06 16:03

對課綱微調爭議反應的一點看法(追加三本推薦書目)

作者:藍風Pochafun

因為服貿事件的關係,也連帶讓更多人注意到課綱問題
所以這邊再來講一點個人看法


1.「微調」算是細枝末節的問題,就算沒有微調,台灣的教育還是莫名其妙的糟糕

 我不是教育專家,我也不知道問題源頭是什麼、該怎麼改,反正大概和制度脫不了關係。以個人感受,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著重考試,所有課程、教法都繞著考試打轉,跟考試無關的,很容易就會被拋棄。當教到「不重要」的東西時,還會有學生或家長質疑:「反正又不會考,教這個幹嘛?」

 大大小小的考試也擠壓到上課時間。雖然測驗是判斷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工具,但我看到的情況是,經過一連串的考試之後,懂的就是懂,不懂的還是不懂。對懂的學生來說,都已經大致掌握課程內容了,但還是必須花大量時間應付接踵而來的考試,為維持高檔成績而必須反覆複習已經知道的東西,排擠到學習新東西的時間,這是很沒有效率的事。而不懂的學生未必不用功,他們有時候甚至比拿高分的同學更努力,會更認真檢討考試時答錯的題目,只不過他們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是基礎沒打好,有些地方沒弄懂,但是為了應付紛至沓來的考試,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試題給淹沒,如此一來便很難去搞懂他們沒弄清楚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而課綱微調是在本來就已經問題重重的教育上面添亂,過程違反程序也無視專業,還是要反,不過反了之後還是有一堆問題待解決。


2.歷史課程難以體現歷史學

 面對爭議,教育部長表示尊重教科書,希望教師在教學時,能讓學生展現思辨能力。老闆丟一堆「有加料的」食材給廚師,要廚師好好料理,讓客人瞭解天然食材美味的地方何在,啥鬼。如果真的要展現思辨能力,勢必要批評課本內容的問題,但是受限於考試,這種批評雖有助於學生成長,但不利於學生的考試成績。第一個原因是如果真的以學術來看,有些試題的答案無法成立,因為答案只是建立在出題者的個人見解而已;第二個原因是歷史的「思辨能力」很難以簡單的選擇題、填充題與簡答題來測試。

 關於統獨爭議,先不論誰對誰錯,假設真的有絕對客觀的人為歷史課本寫出一段絕對客觀的歷史描述,也會碰上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為什麼要相信你寫的東西?」歷史學的基礎是考證,搜羅資料,正反論證,之後才有辦法比較客觀的討論當時發生什麼事,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歷史課本往往只取結論,而缺少前面的論證過程,學生學到的也就是背那些結論而已,而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論述,將來碰到不一樣的答案,就不知道該怎麼判斷誰對誰錯。

 何況歷史不像數學公式,沒有絕對客觀這回事,只要是人都會有立場,要判斷不同立場的人所說的話,誰較接近事實,是個大問題。好比說228事件,照國民黨傳統說法,一切都是共產黨的陰謀,而共產黨也興高采烈地承認,228是他們發動的。不過學術界討論的結果,認為228是「官逼民反」,教科書基本上也採用這套說法。明明共產黨都出來自首了,為什麼課本還要這麼寫呢?如果只讀教科書,又聽到國共說法的人,此時就會產生混亂,甚至進一步認為課本是錯的,相信228的幕後黑手真的是共產黨。只教結論而不教論證過程,就會造成這種情況。

 「觀念」是最重要的,因為學海無涯,不可能有教完的一天,何況課程時間極其有限,大部分還是要靠自行摸索。有一個真實笑話是說,修某位教授的清史課,教了一個學期,到期末考前夕,終於講到清兵入關了。如果真的要細細教,教歷史就是要這麼久的時間,不過大家都知道根本不可能教完,所以教學會著重在於「觀念」的傳授。而之所以會教這麼久才教到清兵入關,其實也是要向學生示範究竟該怎麼樣剖析一個事件,就某個事件有多少種說法,而那些說法的根據又是什麼,綜合討論之後,才能對當時的情況有比較完整而客觀的瞭解。

 知道了立論依據何在,才有辦法判斷可不可信,接著找出其他資料來佐證或推翻。修過那門清史的學生就會清楚瞭解清兵入關之前的局勢是怎麼樣,如果蹦出新的說法,例如說努爾哈赤有外星人的血統,有外星科技的加持才能勢破如竹入中原,也會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來判斷這個說法可信度有多高。而清兵入關之後的事,就算老師沒教到也沒關係,可以透過同樣一套方法,自行去找資料、找各方學者的說法,來摸索;也可以將同樣方法套用到理解其他事件上面。歷史學的根本,就是學習怎麼分辨各方說法的可信度,來瞭解事件的樣貌。

 歷史課程的最大問題就是只教給學生一種樣貌,而沒教辨別方法,讓學生不知怎麼分辨哪個比較接近實情。因此不管是「統派」來寫也好,「獨派」來寫也好,學生學了都會有問題。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教學生該怎麼找資料來判斷是非,否則就算課本所寫的都是學界公認的客觀論述,還是等於洗腦。

 大中華主義也好,台獨也罷,或者是要擁抱日本、美國,在民主自由的社會要選擇哪邊都是個人的自由。但是教育應該要教學生瞭解這些意識形態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根據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去思索,而不是強行灌輸觀念。

 當然,在考試領導教學的現實環境,很難達成這種目標,真的只能靠老師能否額外教導這些東西。以化學為例,在考試至上的情況下,有些老師根本不帶學生做實驗,即使課程規劃說要做,但老師還是直接教結論,不教學生知道結論是怎麼出來的,反正考試又不考。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以上描述的情況是我在學時遇到的,現在情況可能有改善,只是我瞄過一下課本也接觸過一些學生,感覺好像沒差多少。雖然義務教育的主旨是教大眾一些常識,但是在教這些常識的同時,應要教大家怎麼判斷這個常識是真的還是假的。

 最後,這東西重要嗎?當然台灣眼前有更多事需要關注,例如經濟、政治與社會問題。不過反正又不是只能關注一件事,像反服貿的同時也可以救救石虎。而且文化的事是需要長年累積的,一旦毀了就又要從頭來過。而歷史學所培養出來的思維,也可以用來思考時事,因為時事跟歷史事件也就差在一個發生在現在,一個發生在過去。人們容易被哄騙,相信網路謠言或政客編出來的鬼話;或是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乾脆什麼都不信,一部分就是台灣歷史教育太差造成的問題。

 歷史教育所造成的問題,最好的例子,可以看看對岸的仇日潮,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教的,但結果就是有時會挑起激烈的仇日潮。國內的話,反共情結也是一個例子,因為歷史課本對中共的描述,就是錯誤的一方,即使有改革開放準備回歸正軌,但文革把文化斷了根,不如我們這個中華道統的繼承者。既然課本都這麼說了,很多人也就不知不覺接受了這種概念,先入為主對中共起了很差的刻版印象。所以統派也別怨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共,還不都是學校教的。

 很多學生都會疑惑現在學的東西到底有什麼用。數學至少還可以訓練邏輯,但背歷史課本,還真的沒多少用處,因為沒根基的知識,通常考完就忘了,或是很容易被說得跟真的一樣的謠言給取代。當然近年的課本比以前進步多了,翻更舊版的教材,要記更多沒用的東西。

 如果你剛好是身陷其中的學生,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就自求多福吧(毆)。推薦幾本書《別鬧了,費曼先生》、《你管別人怎麼想》、《費曼的主張》(天下文化皆有出版),費曼是我最敬佩的學者,他的著作就是在說明什麼是「科學精神」,而且平易近人不難讀,他的個人經歷也很有意思。


16

7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確認自己的敵人

第八章 藥草山

[達人專欄] 《羽絨兔筆記》2024| 05/04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