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標準時2014年11月12日(台灣時間2014年11月13日)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羅賽塔彗星探測機(Sonde spatiale Rosetta/Rosetta space probe)的菲萊(Philae)登陸器成功降落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上,這是人類航宙器第一次的登陸於彗星之上!
搭載萊菲登陸器的ESA彗星探測機羅賽塔(命名來源就是讓現代人成功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羅賽塔石碑」,而「萊菲」則是發現有助於羅賽塔石碑的方尖碑的小島名稱。羅賽塔計畫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人類更加理解彗星以及透過對彗星內部的探測增加對早期太陽系的認識)在2004年3月2日從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由亞利安五號火箭送入太空。在經過地球兩次、火星一次共計三次的重力助推(swing-by,重力彈弓效應,簡言之即為利用行星的重力場進行更節省燃料的太空飛行)後的2008年9月5日羅賽塔接近了小行星2867 Šteins並進行觀測。之後進行了第三次地球的重力助推後航向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由於距離太陽過於遙遠之故,羅塞塔在2011年6月照計畫進入休眠模式,並在今年1月正式恢復。5月接近了67P並開始進行拍攝,8月6日時進入67P的周回軌道(環繞彗星的軌道),並在10月14日決定了著陸地點。
羅賽塔探測機與萊菲登陸器的想像圖
萊菲登陸器解說
ESA也有推出擬人化宣傳喔!還可以下載紙模型!
經過十年、65億公里的飛行後,在台灣時間12日約下午5點時位於在火星與木星之間之67P的羅賽塔和萊菲分離,經過了約七小時後降落在長約4公里的彗星核。由於67P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萊菲的前兩次登陸都在接觸後又彈開,讓任務成員們相當焦慮,不過終於在第三次著陸成功固定於彗星核表面,並於今天傍晚左右傳回訊息,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的彗星登陸!真是可喜可賀!恭喜恭喜!ESA的科學家和任務人員們的欣喜之情也可以在下面的影片中見到喔!
這是在菲萊於離地三公里處所拍攝到的67P表面
菲萊成功著陸後所傳回來的照片
菲萊登陸計畫圖解
菲萊成功登陸之後將會進行對67P的樣本採集與分析,預期經由遺留了太陽系初期物質的彗星核的探測與分析能夠讓人類對於太陽系形成的了解。羅賽塔計畫除了達成人類航宙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之外,將來的科學貢獻也相當令人期待。
當然除了ESA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之外,全世界都有科學家關注這件事情,如日本國立天文台的渡部潤一教授(行星科學)便發表「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彗星的表面相當令人吃驚呢。本來想像會是細沙所組成的砂岩,然而事實上卻是看到了岩石般的景象,和想像的完全不同呢。好想快點知道表面的成分。至今為止都只能想像之,能夠如此近距離的看到真是太棒了」。
目前計畫羅賽塔探測機會繼續環繞67P軌道直到2015年12月,預計2015年12月31日任務結束。
最後順便打一下廣告,一樣是為了要探究早期太陽系奧秘的JAXA小行星探測機Hayabusa 2(はやぶさ2)也即將開始他的太空航行囉!Hayabusa 2將會於11月30日從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並預計於2018年抵達目標小行星。11月底的發射會有
現場轉播,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相關連接.延伸閱讀-
獨自一人
越過群星
跨過深空
我終於來到了約束之地
前來解開星塵的羅賽塔石碑
一切的一切
只是
為了回應星海另一端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