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5-01-07 16:19

南北朝前漢人沒有坐椅子的習慣。

作者:任孤行









以下轉自網路及百度。




椅始源於魏晉和隋朝,初名為胡床或馬扎,直至唐明宗時期開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現交椅,是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成語正襟危坐也是源於歷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椅子是一種有靠背、有的還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沒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詩經》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種樹木的名稱。

縱觀吾國古今坐俗,可以大概為二,即自古至隋為跪坐時期,唐宋以後為椅坐時期。蓋漢代有榻與胡床傳人,但榻乃供跪坐,胡床雖為垂足坐,顧僅用於特別場合,此時社會仍普遍通行跪坐,故不能以一般狀況論。

兀子(凳)本可垂足,此坐始於唐,盛於宋。唐之椅子、繩床垂足而且倚坐,宋代承習,當然無異。所以唐宋時代,完全同為椅坐,傳之今日矣。

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為椅坐,此不獨文獻上,足為明證,即漢代山東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畫像石,以及古傳名畫,今出土文物,亦可見之。(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有靠背或兼有扶手的坐具。沒有靠背和扶手的坐具稱為凳。椅子主要是支承人體,供人坐著工作和休息。

中國晉、南北朝時,開始有了凳和椅。唐代凳、椅已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常用坐具,唐人宮樂圖中的凳、椅造型已顯示了較高的藝術水平。明代的凳、椅進一步發展。明末清初無論在品種、造型、裝飾、選材、工藝和功能等方面,都已臻完美。清代的凳、椅則以裝飾見長,精雕細琢,以宮廷用椅最具代表性


據文籍記載,椅子的名稱始見於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則要上溯到漢魏時傳入北方的胡床。敦煌二八五窟壁畫就有

椅子

兩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圖像;二五七窟壁畫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長凳的婦女;龍門蓮花洞石雕中有坐圓凳婦女。這些圖像生動地再現了南北朝時期椅、凳在仕宦貴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

儘管當時的坐具已具備了椅子、凳子的形狀,但因其時沒有椅、凳的稱謂,人們還習慣稱之為「胡床」,在寺廟內,常用於坐禪,故又稱禪床。

唐代以後,椅子的使用逐漸增多,椅子的名稱也被廣泛使用,才從床的品類中分離出來。因此,論及椅、凳的起源,必須從漢魏時的胡床談起。

唐代以前的椅字還有一種解釋,作車旁講,即車的圍欄。其作用是人乘車時有所依靠。後來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撐的平台上安裝圍欄,其製當是受車旁圍欄的啟發,並沿用其名而稱這種坐具為椅子了。從現存資料看,唐代已有相當講究的椅子了。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了起來,出現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時根據尊卑等級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質料和功能也有所區別。

五代至兩宋時期的家具大體保留著唐代遺風,只是高型家具較前更加普及了的。

椅子被稱為它的古老和簡單,雖然許多世紀以來,是一個普通使用狀態。椅子是存在的,因為至少在早王朝時期。他們用布或皮革覆蓋,木雕,均遠低於今天的椅子,椅子座位有時高僅25厘米。在古埃及的椅子似乎已經極大的豐富和輝煌。

老式烏木和象牙雕刻和鍍金的木材,他們覆蓋著昂貴的材料,華麗的圖案和腿的野獸或俘虜的數字後,表示支持。一般來說,排名越高的個人更高,更華麗的是他坐過的椅子上,更大的榮譽。在國家重要場合法老坐在寶座上,往往與它前面的一個小腳凳很遠。

胡床

亦稱交床、交椅、繩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從附圖中可見,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

使用外出時還可以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交椅遂成為身份的象徵。所以我國有第一把交椅代表首領的說法。

因胡床攜帶方便、使舒適,在中原地區得到廣泛流傳。替代了當時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方式,將跪改化為了坐。同時提高了人們日常生活用具的較矮特點。成為這一時期北方民族融合,對於中原的一大貢獻。

床,《釋名》雲:「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

《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漢(此處的漢實指公元4世紀後期北魏時期)代自胡人傳人,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曰胡床。(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古代詩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

例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此時應該是夜晚坐在門外的小馬扎上,感月思鄉。如果是睡在室內的床上,且不說古代的窗戶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頭和低頭的動作也講不通。

但是,床在古代也指臥具。《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先主(劉備)與二人(指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此床顯然是指臥具。《三國志》撰於西晉,可見西晉仍以床指臥具。

馬扎

馬扎屬於中國傳統手工工藝製品。是一種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作為支架,上面繃帆布或麻繩等,可以合攏,便於攜帶。

馬扎俗名撐板凳、杌扎,東周——春秋時期發源於齊國故都,以其工藝獨特、外形美觀、堅固耐用、攜帶方便而著稱。



感想:記得看兩晉南北朝的書藉,當時的漢人沒有坐椅習慣的,都是席座而坐,或是席地而坐,高門士族甚至是還規定說,如果你沒有坐在小腿上,用盤腿其他的姿勢,是沒有禮貌的,這是寒人才會做的行為,寒人就是平民。

在南方的漢人,因為永嘉之亂五胡相繼進入北方中原,晉室南遷到長江之南,包括這些高門士族,北方漢人還會被南方的士族所排斥,難民也經常受到胡人跟漢人的夾擊殘殺,所以用客觀條件來說,北伐是很難成功的。



57

25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雙香美人]躺平王子被迫力爭上游出仕記

買椅子組裝

[達人專欄] 【柏德之門五四三】沒有做出張可互動的椅子都不敢稱自己是開放世界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