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24公尺
全寬:15.92公尺
全高:5.64公尺
本體重量:23300公斤
動力來源:WWX-GD-425*2(Series 400)
操作介面:「棺木」(Coffin)系統
飛行速度:2.2倍音速
武裝:
固定-
航空機砲*1、戰術雷射砲(TLS)*1
炸彈類-
油氣彈(翼下派龍安裝時)
飛彈類-
AIM-9L/M「響尾蛇」飛彈、「流星」(Meteor)BVRAAM(主動雷達導引式超視距空對空飛彈)
空中加油:透過加油機的固定式加油管(Flying Boom)
航艦運用:不可
機體簡介
Z.O.E.(Zone of Ender)
在歐西亞大陸發生軍事政變時,由叛變部隊所使用的機體。搭載被稱為「Z.O.E.」的戰術戰鬥用AI系統的無人機。具有透過設置於駕駛艙周邊的多數感應器所得的情報,經由高精密的AI系統處理,或是以從自機後方取得的光學情報為基準,控制機砲或飛彈遂行瞄準/射擊之類的特徵。此外由於是無人機的關係,因此不需要考慮到對於駕駛員容易產生的G力負荷,無論在加速性或機動性都超越了有人駕駛的機體。開發國家、組織不明。
與「隼鷹」之間的差別在於:較為修長的機體形狀、有無使用「棺木」系統、以及武器部分。
「隼鷹」(Falken)
作為貝爾卡公國的工作機關而活動著的,設立於歐西亞聯邦北部的北歐西亞州的軍需產業「北歐西亞格朗德企業集團」(簡稱「格朗德公司」)開發的機體。「Falken」為德語的「隼鷹」(英文「Falcon」)。在同公司進行的無人戰鬥機量產計畫「Z.O.E.計畫」底下進行極機密開發,雖然目前是有人駕駛,但也有考慮到未來無人機型態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了因應在貝爾卡戰役結束之後,貝爾卡公國面臨的嚴重人力資源短缺問題的考量。
機體的基本形狀,延續自同公司過去的前身「南貝爾卡國營武器產業廠」時期開發的試驗型戰鬥機「ADFX-01/02 摩根」,並且投入「棺木」系統、垂直前翼、水平偏向推進噴嘴、匿蹤系統等等的新技術。儘管一般來說,前翼對於匿蹤效果會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但由於貝爾卡軍方向來就偏好採用具有高運動性的戰鬥機,因此也延續「摩根」的設計繼續沿用。
武器部分,在機體內部安裝了功率為MW(百萬瓦)級、稱為「戰術雷射砲系統」(TLS)的化學雷射砲,因此也能在彈道飛彈進入「上升階段」(Boost Phase)的時候直接進行迎擊。由於TLS的照射需變形為發射型態,在變形的時候也會連動影響到機體結構,因此駕駛艙也被設計為可以因應這樣的變形模式。此種雷射系統也可以進行對地攻擊,其破壞力遠非一般戰鬥機、轟炸機所能望其項背。與「摩根」略有不同之處在於,無論是TLS或是用來自衛的短程AAM,為了因應匿蹤性能的考量,除了都改為內裝式設計之外,左右引擎下方還另外裝設了收納AAM的武裝區塊。此外,當捨棄匿蹤性能的時候,位於主翼下方追加安裝的派龍上面,還可以搭載「流星」長程空對空飛彈、或是油氣彈等等的武裝。
雖然是兼備了重火力、高機動性於一身的優秀機體,然而為了負荷額外增加的機體重量,採用了以「摩根」配備的「WWX-GD-401」為原型開發的「WWX-GD-425」發動機,因此在戰鬥機系列中算是較為大型的機體。此外,起降所需的跑道長度也遠比一般的戰鬥機要加長許多。
「ADLER」(鷲)
格朗德公司開發的「隼鷹」戰鬥機的攻擊用衍生型,「ADLER」則是德語的「鵰/鷲(英文Eagle)」。不過根據近期已經公開的資料來看,「隼鷹」反而是為了設計作為「鷲」的護航機而開發。
機體外型與「隼鷹」有相當大的差異,主翼除了擁有下反角、較為平緩的後退翼之外,於翼端的部分還以整齊的角度切割出整齊的鋸齒型狀,似乎是考慮到為了擁有優於「隼鷹」的匿蹤性而進行的設計。另外取消了前翼,改以大型化的水平尾翼替代。雖然並沒有安裝雷射砲系統,但是伴隨增加的機體重量,也使得機體的起落架改變為前雙輪/後雙側輪的設計。雖然因為偏重於攻擊層面,並不具有像是「隼鷹」那樣的高機動性,但是也仍舊可以進行有條件的空中纏鬥。
左右主翼根部位置安裝的是「SDBM」(某種威力類似小型核彈的架空兵器)專用的莢艙。如果是未搭載SDBM的場合,則可以佩掛各種類型的對地/反艦武器,甚至還可以搭載四挺30mm收納式蓋特林機砲,可說是為了達到「從戰略攻擊到近接航空支援都能運用自如」的「對地攻擊專家」稱號而有的設計。
雖然機體已經開發完成,但由於SDBM及其專用莢艙開發不及而未能投入實戰。現存的影像也只有本機與「隼鷹」在進行測試飛行時,從後方被拍攝下來的照片而已。
==================
<飛燕小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