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5-04-30 00:31

近代--日清戰爭&日清.日露戰爭間的國內政治

作者:點子-庫洛米庫洛米

以前讀中國歷史 ,課本常告訴我們某聖王讓國家強盛 ,總是 "征伐蠻夷.教化番邦.四方朝貢"
這群自認不再是亞洲人 ,骨子裡卻還留著亞洲天地君親師.禮教仁義.吾王萬歲的國家
開始要來教化蠻夷.開疆拓土.宣揚國威了
   
不過日本的殖民地建立並不如想像中順利 ,甚至還屢遭列強干預 ,而開始有了另一種想法
"為什麼你們可以 ,我卻不行 ?"
  
  
書籍 : 大學考試必備--完全無欠 日本史B (近代.現代)
編者 : 須田努 (明治大學準教授 ,元河合塾日本史講師
出版 : 中經出版
  
=========================
   
日清戰爭
  
朝鮮政府動向
1876年日清修好條規締結後 ,由於日本在中國擁有免關稅特權 ,讓朝鮮市場大受打擊 ,1882年朝鮮高宗皇帝之父大院君動用軍隊襲擊日本公使館 ,最後日清兩國共同派兵鎮壓 (壬午軍亂)
  
同年 ,日本要求與朝鮮訂立濟物浦條約以取得首爾駐兵權 ,使得大院君勢力弱體化 ,由皇后閔妃一族外戚掌權 (閔氏政權) 由於立場親近清國 ,使得日清之間開始出現對立 ...1884年朝鮮為了近代化改革 ,形成了以金玉均為主的獨立黨 ,和親清派的閔氏事大黨對立 ,不過由於清國在清佛戰爭 (中法戰爭) 敗給法國失去越南領導權 ,獨立黨向日本求援發動革命 ,但被清軍鎮壓 (甲申事變)
  
為避免中日間可能即將在韓國土地上打仗的僵局 ,1885年締結天津條約 ,兩國完全撤兵朝鮮 ,不過這樣的結果 ,使得日本境內主戰派更加抬頭 ,松方正義要求擴大軍備 ,民權一派勢力變得越來越低迷 ,1885年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發表脫亞論 (日本是優秀的歐美國家 ,日本人是文明的歐美人) 尤其在大阪事件之後 ,更確立 軍事進出朝鮮 ,宣揚日本國威 ,侵略亞洲各國 的想法 ,事已至此 ,民權運動完全消失 ,開始往國權思想傾斜
  
甲申事變後 ,朝鮮開始了近代化改革 ,但農民生活卻越來越困苦 ,1894年以全臻準為中心的農民們在首爾揭竿起義 ,清國依照條約告知日本後派兵鎮壓 ,而日本知情後也同樣派兵介入 ,兩國軍隊在韓國土地上聯手屠殺韓國農民 (甲午農民戰爭) ,事件平息後 ,日清兩軍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劃分逐漸形成
  
  
日清戰爭
甲午農民戰爭後 ,在確定英國保持中立的情況下 ,日本於1894年7月襲擊清國艦隊 (豐島沖海戰) ,8月向清國宣戰 ,開啟了日清戰爭 (甲午戰爭) 的序幕 ,最後日本戰勝 ,陸軍占領了中國的遼東半島結束
  
1895年 ,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李鴻章簽訂下關條約 (馬關條約) 規定清國須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諸島 ,以及支付高額賠償金.承認沖繩是日本領土等 ...但是 ,清國藉由俄德法三國援助 ,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以三千萬兩賣還給中國 ,這使得日本內部出現 "臥薪嘗膽" 的輿論 ,反俄情結快速高漲 ,政府因而強化軍備準備與俄國開戰
  
    
殖民地台灣的統治
由於在 並非日本領土的台灣 設置台灣總督府 (初代總督樺山資紀) 而發生台灣島民的激烈反抗 ,台灣總督府武力鎮壓 ,設置台灣銀行發行紙幣 ,完全掌握台灣經濟
  
  
朝鮮的動向
朝鮮離開清國而轉向俄國親近 ,1895年 ,日本公使三浦梧樓企圖設立親日政權而殺害閔妃 (閔妃殺害事件) 此舉反而導致朝鮮境內反日情結高漲 ,1897年朝鮮改名大韓帝國 ,立場親俄
  
  
  
日清.日露戰爭間的國內政治
  
藩閥政府與政黨的接近
日清戰爭後 ,日本政府開始朝復國強兵的主張接近 ,自由黨.進步黨.與立憲改進黨開始合作
  
為了擴張軍備 ,第三次伊藤博文內閣主張強徵地租而提出法案 ,結果該三黨集結起來對抗否決法案 ,伊藤為了破除僵局 ,在內閣總辭後向大隈重信提出組閣 ,第一次大隈重信內閣因而成立 ,且成員吸收了自由黨與進步黨 ,合而唯一 ,使國會形成單一政黨 "憲政黨" 執政的局面...結果內部卻因理念不合對立 ,在尾崎行雄的共和演說事件後徹底分裂 ,分裂後原自由黨名為憲政黨 ,原進步黨則改為憲政本黨
  
第二次山縣有朋內閣取得憲政黨援助 ,成功通過強徵地稅 ,1899年改正文官任用令 ,使得政黨內部不再出現高級文官 ,1900年通過軍部大臣限定武官制.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改正.治安警察法等 ,削弱國內文官力量 ,提升軍人參政力道 ,強化對民眾的武力鎮壓
  
  
立憲政友會的登場
文官任用令改正後 ,文官為了保有權力而接近籓閥勢力 ,在伊藤博文組織下形成了立憲政友會 ,以伊藤為初代總裁 ,成員也多為伊藤派文官 ,但在更多的文官加入後 ,形成國會席次過半的巨大保守派政黨 ,有鑑於此 ,幸德秋水發表 "自由黨祭祀文" 批判政黨的墮落
  
在立憲政友會的強大勢力下 ,第四次伊藤博文內閣成立 ,但由於與貴族院的長年恩怨而被迫總辭 ,倒閣後出現了憲法上所沒有的 "元老" 制度 ,此為天皇的最高顧問 ,擁有提拔首相人選的大權 ...明治末期 ,由陸軍出身的桂太郎.第二代政友會總裁西園寺公望相互組閣 ,後世稱為 "桂園時代" (軍人掌控政治大權的時代)
  
  

  
===========
小感
  
  
  
好不容易在大政奉還後取得國家實權的新政府 ,想不到最後又回到了軍人掌權的時代
更諷刺的是 ,這個 "新生幕府" 竟然還是自己親手所搞出來的 ,說是自食惡果其實並不為過
只是最悲哀的 ,還是底下被政府玩弄的人民
  
另外 ,這段也讓我們看到當時日本對台灣的態度 ,人家打從壓根就沒把台灣人當同胞看
也根本沒有想把台灣變成正式國土的打算 ,滿清更沒有隨隨便便就將台灣送人
日本史學者們 ,誠實的還原這段歷史
  
接下來會與中韓俄三國近代史有高度連結 ,如義和團.日俄戰爭.韓國合併.孫文革命等
從日本人的角度 ,重新見證歷史洪流的脈絡
  

22

22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台灣,異世界生存 第6-21章 行刺未果

你差不多該滾回家了吧.jpeg

我的45日單車旅行in日本 DAY6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