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6-01-16 20:34

(翻譯) [ユーリ] 2015希臘財政危機(下篇)與歐盟的發展之路

作者:喵哈哈(bye bye)

【国擬人化】ギリシャ財政危機2015

來源:http://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51541602

這次我們主要介紹的國際事件是2015年齊普拉斯政權上台後的
希臘債務危機(下篇)』
















這次的補充資料為各位稍為介紹一下歐盟歷史的坎坷之路~!

遭受過兩次世界大戰摧殘的歐洲各國在慘痛的教訓面前終於明白了-件事,即為了讓歐洲大陸遠離炮火硝煙,擺脫戰爭的威脅,為了消除各民族之問的仇恨,防止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歐洲就必須要走上一條聯合統一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美國和前蘇聯佔領了歐洲,形成了兩強爭霸的局面。在這一時期裹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與華盛頓或莫斯科政權相抗衡,歐洲各國想要立足於世界就必須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言權。


※1961年,美蘇雙方的坦克對峙於位於柏林市中心腓特烈大街上的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或稱為C檢查哨)。PS.在『間諜橋』這部作品中,被東德監禁的美國研究生Fredrick Pryor就是在該檢查哨獲得釋放。

事實上,歐洲的聯合不僅僅只是歐洲人的迫切願望,同時也是美國人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儘管美國不願意看到歐洲的崛起危及其自身的地位,但美國還是有保留地援助了歐洲,目的就是削弱前蘇聯在歐洲的統治力。

美國人認為,支持歐洲的復興和聯合可以改變歐洲長期以來分散無力的局面,從而形成一股力量共同打擊自己的老對手前蘇聯。與此同時,歐洲聯合也有利於打破這一地區的經濟壁壘。讓歐洲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由市場,為美國商品的輸出鋪平道路。總之,出於遏制前蘇聯的目的,美國需要一個統一的歐洲。而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開始了。



※德國是歐洲一體化主要宣導者和堅定推進者,但代際更替顯示部分戰後出生的年輕德國人包括菁英在內,思維方式和認識判斷已和老一代有很多差別,他們缺乏歷史對比視野,缺乏歷史慘痛教訓的感性認知,沒有歷史包袱,對得來不易的和平和一體化成果看作理所當然,存在對歐洲一體化的冷漠、厭倦和不信任,在德國菁英層中就有認為現在『歐洲不再是戰爭與和平的問題』,認為從阿登納到科爾致力於把德國『融入到歐洲同一性中』,現在這種嘗試應該要結束了。

人們通常把1952年建立的煤鋼聯營(ESCS)和1957年簽署的《羅馬條約(TEEC)》當作歌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起點。早在 1950年,荷蘭就曾經提出過一個名為「斯蒂克」的計畫,主張建立起工業產品的「共同市場」。不久之後,法國也提出 了實現西歐一體化的普福利林計畫。雖然這些計畫最後都沒有取得成功。但歐洲聯合的設想卻一直都沒有停止。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計畫(Schuman Plan)》。在這份計畫中他提出了一個建立超國家管理機構聯合經營德國和法國煤炭的設想,並呼籲其他西歐國家也加入到這個機構中。在《舒曼計畫》出爐後,很快就得到了西德的回應。不久之後,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義大利也相繼表示支援這個計畫。

1951年3月,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六國政府首腦在巴黎簽署了效期為五十年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煤鋼聯營的建立意味著西歐的聯合走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這對整個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1952年歐洲6國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簡稱ECSC)

然而就在煤鋼共同體成立幾年後,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六個國家意識到了這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為了進一步深入地合作,它們又開始嘗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1957年3月25日,歐洲六國又簽署了《羅馬條約》,宣佈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成員國在經濟上的聯合,消除六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以促進各個成員國經濟的嶺展。與此同時,在《羅馬條約》正式簽訂後,歐洲國家也開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的貨幣合作,正式開始了貨幣一體化的進程。

1969年,在海牙歐洲共同體的政府首腦會議上全體成員國達成了共同的協議,準備開始籌建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會議代表委託盧森堡首相維爾納就此起草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在1970年正式出爐,名為《關於在歐洲共同體內分階段實現經濟和貨幣聯盟的公告》,即《維爾納報告(Werner Report)》。

《維爾納報告》為成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擬定了一個為期十年的過渡計畫,該計畫主要分三個階段執行。
第一階段:1971~1973年
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縮小歐洲共同體成員國之間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並且讓匯率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準上。
第二階段:1974~1976年
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集中歐洲共體成員國的外匯儲備。
第三階段:1977~1980年
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使歐洲共同體成為商品、勞務、人員及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的統一體,使匯率更加趨向穩定。並且著手單一貨幣的規劃工作,讓貨幣儲備向統一的中央銀行發展。

※皮埃爾·維爾納(1913.12.29~2002.6.24),盧森堡政治家。1970年由他所提出分三階段建立經貨聯盟的設想。但由於受70年代初美元危機和石油危機的衝擊導致這一努力沒能成功,各國不得不謀求其它的貨幣合作途徑以減少美元危機的衝擊。

時間到了1991年,歐盟各國彷彿是趕投胎似的急於成立歐元,他們只是簡單地談一談就倉卒成立歐元區,連歐元的退出和救助機制都是一片空白。即使對貨幣制度一無所知的人也會說,歐盟應該花多點時間搞好歐元機制才成立。否則,成立歐元之後,肯定後患無窮。歐盟各國領袖當然不是一群傻子,為何他們要急於在1992年成立歐元區,為何想也不想就在馬城條約(Maastricht Treaty)上簽字?

究竟什麼事情促使歐洲國家於1992年訂立馬城條約(又稱歐盟條約),並且建立殘缺不全的歐元系統?

※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留下的許多權力真空,導致國際局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迅速洗牌。

那就是1991年的全球政治環境突變。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和前蘇聯衛星國,例如波蘭,脫離蘇聯之後,極力由計劃經濟過渡至自由市場制度。美國為首的北約積極吸納匈牙利、斯洛文尼亞和波蘭等東歐國家,歐盟又同時吸納這些國家,形同瓜分前蘇聯的附庸國家。俄羅斯當然感到不高興,但是,當時的俄羅斯經濟極度疲弱,需要西方國家援助,同時又要適應西方的經濟模式,亦要進行龐大的基本建設,已經無力與西方國家在東歐爭一日之長短。

由於1990年東西德統一,因此德國忙於發展東德地區經濟,難以兼顱其他事情。前南斯拉夫共和國則陷入戰爭之中。1991年1月17日,美國為首的聯軍攻打伊拉克,解放科威特。2月,聯軍發動地面戰爭,長驅直入伊拉克境內。伊拉克以飛毛腿導彈還擊,還將飛彈射向以色列,企圖引發中東的全面戰爭。結果美國為首的聯軍大獲全勝,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基本設施壇到嚴重破壤。歐美國家除了承擔重建工作之外,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增。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有時軍事力量也是一種用來獲取更多國家經濟利益的手段。圖為1991年的科威特市,一名包著頭巾的科威特女性與美軍女兵交談

1991年開始,歐盟主導歐洲的經濟,當時只有15個歐洲國家是歐盟的正式成員。因為東歐國家剛剛脫離蘇聯,他們渴望成為歐盟成員國。歐盟為這些中歐和東歐國家提供經濟及財政支援,讓他們順利加入西歐的經濟體系,並且有機會符合加入歐盟的標準。

1991年,歐盟急於設立歐元的原因是趁著政治環境突變,統一整個歐洲的經濟,創立歐洲新秩序,拉攏中東國家的支持。如果不是蘇聯解體,東西德不能統一,如果不是伊拉克戰爭.歐元不會在中東得到即時的無條件接受。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之後,歐元區要成立就要費上九牛二虎之力。

事實上,西歐加上中歐和東歐的經濟,確實是大到足以和美國平分天下。歐元區貨幣聯盟的構思在這個時候草草完成, 1992年的馬城條約就是來自政治環境的考慮,沒有周詳的設想。當時的構思是盡快成立歐元,沒有時間慢慢的去一個一個解決歐元系統的先天缺陷。

雖然不可否認的,歐元的誕生對世界貨幣體系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放眼望去,世界上已經有近半的債券是以歐元為計價貨幣在全球發行的。可以肯定的是歐洲的股市與債市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近幾年歐洲股市的兼併熱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有與美國爭奪世界證券市場中心的信心和決心。在歐盟《馬斯垂克條約》的約束下,加入歐洲貨幣體系的各個成員國的經濟運行基本面都要優於美國。按理說歐元的未來應該是燦斕的,為什麼當前歐元的匯率會一跌再跌呢?

※由1992年的『馬斯垂克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所確立,為一類似希臘神殿式的架構,所以又稱為歐洲聯盟的三個支柱(Three Pillars)。

答案就是歐洲貨幣聯盟統一的貨幣政策,而不統一的財政政策,因而無法協調目前各成員國經濟結構中所存在的實際差異。這是歐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最大阻礙,也是其最基本的矛盾。
再者由於各成員國實際經濟水準和發展週期的差異,所以各個政府所採用的對應策略也會不同。採用相同的財政政策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不採用統一的財政政策又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又令一項是歐盟貨幣系統不可調和的矛盾。

就一般意義上而言,國際外匯市場上匯率的變化反映了國際資本對某種貨幣的需求程度。市場上的資本流通除了一部分用來進行實物交易之外,大部分都為了滿足兩種目的─保值與升值

保值很明顯注重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活動中德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這與德國聯邦銀行的高度獨立性和嚴格的通貨膨脹控制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德國馬克在世界貨幣儲備中佔有14%的比重,即便德國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了經濟週期的低谷,德國馬克依然能夠保持堅挺。這一點充分說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並不是匯率變化最為關鍵的因素。由此可見,如果一個國家可以將通貨膨脹率長時間保持在低水準上,則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也很難出現大幅度震盪貶值現象。

但是升值的目的與保值恰恰相反,必然伴隨風險性。升值的方式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兩種形式,在這兩種形式上美國是無可爭議的「行業老大」,它佔據了市場上的頭把交椅。

※做為歐盟中領頭羊的德國,其強硬手段可說是作繭自縛。希望鄰國盡可能與自己一樣。但這些鄰國不可能成為德國,因為德國的內需不足不可能具有普遍性。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Hegel)說過的,德國的「正」需要一個西班牙的「反」與之對應。既然私人部門的泡沫已經破裂,那麼「合」就是一場歐元區財政災難。 (註:請參考黑格爾辯證法的“正、反、合”三段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歐元區要想變得更加「德國」,德國就必須變得不那麼「德國」才行。

◎參考資料『歐債危機的秘密』『歐元將來』『歐元危機是德國的惡夢』『德國問題與歐洲一體化的興衰



原本還想詳述美國跟德國的,不過爆頁了所以有機會再說吧
(話說有種補充資料反而比內文的漫畫難搞的感覺…)

78

24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菜圓日常】是在哭啊

雲聊閒聊•雜七雜八。【174】

蟑螂的行為與他的恐怖程度(內有蟑螂)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