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7-01-08 03:10

武學與文道

作者:+9神聖騎士卡

我發現大家不喜歡看小說,喜歡看日誌,我寫的胡言亂語竟然比我的繪圖和小說點閱高多了,沒關係,人之常情。(笑)我不會因此改變我想要寫作這件事情。

日誌比較短比較好閱讀,有些人也只關心真實發生的事情,不喜歡虛構的故事,即使章節龐大、情節離奇,總是沒有關心自己身邊的人事物要緊。

我的文章產出很慢,最近好多朋友來,我都沒有新的東西能給大家看,總覺得不大好意思,哈哈!
我也不喜歡廢文,希望朋友們來我小屋能有點什麼收穫,今天真是時機不錯,我有想法了。

今夜是個愉快的夜晚,貪得一杯威士忌的時光,看看巴友文章,看著看著,突然想寫篇日誌,分享一下最近體悟的一點點心得,當作聊聊吧。

因為我發現許多孤獨的寫作者、寂寞的寫作者、自稱空虛匱乏的寫作者。他們寫文雖然是種抒發,但其實寫得不差,但對現實中的自己極度沒有自信,想藉著寫文逃避一些事情,這當然無可厚非,也不需要瞧不起人,如我先前提到的,每個人的煩惱,都是真實不虛,不需要看不起別人的煩惱。

但我認為寫文,其實是項技能,是一門手藝,也能作為一門專業,靠文字維生的大有人在。

就跟數學、地理、歷史、國文……等等一樣,術業有專攻,厲害能作教授、當學者。

談到跟其他科目相比,不妨再擴大一點,到藝術、音樂、體育……等等。

無一不是有人專門在練,專心在經營,光是一項樂器可能就演奏了一輩子。一個體育選手也很少跨足其他運動,打棒球的麥克喬丹不算(笑)

和各種技藝一樣,我們都從技術、技巧開始學習,然後熟練、專精、甚至能夠出師教學。

+=+=+=+=+=+=+=+=+=

最近寫一些關於武俠的文章,就在想這些技藝的層級。武功裡面常常提到「反璞歸真」的強大。

「招招會,不如一招強。」、「無招勝有招」等等。

電影中張三豐教導張無忌練太極拳,當他練到「什麼招都忘了」,才算學會。

金庸小說的獨孤求敗,是個從未露臉的傳奇人物,只在墓前留下了四把劍,紀念他人生中練劍的四個階段。
第一把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 」,是不是很強?

接下來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他碰到挫折,不是敗在敵人,而是敗在自己,再怎麼天下無敵的人,也會犯錯,也會悔恨。

第三柄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這裡就有回歸超過技巧的本質了。

第四柄腐朽木劍:「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而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看到最後又是「無劍勝有劍」了。

然而為什麼「無」就是最強、「無」就是最厲害,任何東西,只要寫到「無」,彷彿就是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很多人因為設定玄妙,跟著用了,解釋個所以然?很少解釋,因為境界超然,凡人不懂,反正無就是最強就對了,不可質疑。

佛家也常說要捨棄「我」,達到「無我」之境,要「空性」;道家也說「大音希聲、大道無形」。

其實這些說法並不是單純的「無勝有」。

什麼都是看不到的,什麼都沒有,怎麼可能最強?

因為無、空不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概念。這個如果要英文直譯,絕對搞死一堆外國人。

無是一個回歸本質,萬物透徹,因為看穿了虛假和謬誤,直指事物所有真實,簡單來說是真理,是能套用在萬事萬物的準則。

很抱歉,我只能如此粗淺的表達,不想用太艱深的方式說明我的理解。

+=+=+=+=+=+=+=+==

現代人練武,稱之為武術。然其實古人傳承下來的不只術,還有「道」,武道。

這個如果有看過很紅的葉問電影可以理解:「中國人的武道,是不爭之爭。」

電影英雄中,秦王悟殘劍的字,說出練劍之人的三個境界,我認為這比獨孤的境界更高,但並非認為獨孤到不了這個境界,他是這麼說的:

「劍法,其第一層境界講求人劍合一,劍就是人,人就是劍,手中寸草,也是利器。」
這段已經一氣呵成把獨孤的草木為劍講完了。

「其第二層境界,講求手中無劍,劍在心中,雖赤手空拳,卻能以劍氣殺敵於百步之外。」
劍氣聽著有些玄呼,姑且當作不同系統的武俠小說。

「而劍法的最高境界則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是以大胸懷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殺,便是和平。」

這句話是回歸心境,其實無關武功高低,我今天想說的便是這個。

手中無劍、心中無劍,是「透過武學修練」,不斷精進自己,審視內心,突破魔障,技巧提升到頂點之後。
向外,無敵於人,不必與世爭鋒、與人鬥巧。向內,尋求提升,練心、練境,求道超脫。

這裡的無敵不特別指技巧上藐視對手,而是在心理上也認為對方不是敵人,已經處於不同層級。就像強者不會去欺負一條狗、或是殺一隻螞蟻,覺得自己厲害,因為根本沒有可比性。

同樣的,我要把練劍,套用在寫文上,今天兜了一大圈,怕有人以為我跑題不看了。(笑)

寫文,也是「透過文學修練」,不斷精進自己,審視內心,突破魔障,技巧提升到頂點之後。
向外,無敵於人,不必與世爭鋒、與人鬥巧。向內,尋求提升,練心、練境,求道超脫。

這是一個放諸四海皆通的道理,日本人練劍,稱為劍道,還有花道、茶道,最近的動畫還有「戰車道」,我看過滿好看的。(笑)

為何稱劍道,不是劍術?

因為道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項終生奉行的圭臬。

茶道、花道、空手道也是,一直勤練這項技法,到最後講求的不是技術、不是各種規矩和儀式,而是回歸到生活,包含為人、處事的態度。

練劍、練武、練琴、練書法、練小說,同樣。

練到最後,練的是道,不是術。練的不是殺敵、不是表現、練的是自己。

不管練得再強,技巧再高,終必須要透過境界的提升,找到心境,找到道,面對自己找尋此生意義,為此做下完美註解。

否則各方高手終日無解,沈溺在無明,永遠跨越不到心境一流境界。

道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哲理,一種能貫徹於天地、一生奉行的。

「只要是專注做一件事的人,他的『道』便在其中。」

套用在任何地方都是,學音樂的,專心致志,終能被世界看見,像是馬友友,對了提到他,以下我們可以邊聽他的音樂邊說:


同樣一首聖母頌。那麼多人拉,他拉出來的評價,就是震撼、靈魂之聲!
技巧很多人能達到,是基本要求,但是什麼使他不同呢?我絕對不會說是表情喔。(笑)

豐富的內涵由內心散發,由心到手、到臉,一切自然不矯作。
他已經成名了,世界肯定,不需要再去「與世爭鋒、與人鬥巧」。
那麼繼續拉琴,繼續精進造詣,一定是屬於他自己的突破,他已然走在自己的「道」上。
我們雖然都沒有名,不是大師,不過我們可以欣賞到大師風範如此。

寫作是條漫漫長路,和任何技藝一樣,需要學習、認真投入,才會有一點點收穫,日積月累。

我們雖然不一定靠寫作吃飯,但不妨礙我們對創作這項技藝的追求。

而我見到有些創作者,因為自己寫的故事感動,因為跟隨自己創作的角色一同遊歷、一同冒險、一起解決事件、碰到傷痛,獲得救贖。整個過程下來,作者自己彷彿也得到救贖,一起成長了。這真的是一件歡欣鼓舞的事情。

這無關有多少人欣賞他的文章,喜不喜歡他的文筆,錯字或排版、用法有多少正確性。而是他正透過寫作,試圖洗鍊自己,審視內心,突破魔障,走向自己的道的過程。

劍道、茶道、花道、文學、藝術、各種研究、各種工匠精神,只要專心致志,你認為這是你想要走的路,那麼你就站在道上,不要怕奉行一生,人只怕一生都找不到可以奉行。

與所有看完文的朋友共勉之,不管你想要學習、奉獻的是什麼,未必風光明媚,多有曲折,衷心祝福你透過它,去找到內心的自己。

語畢,神聖下台一鞠躬。







※圖片及縮圖示意用,版權不歸我所有

76

4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普洛米修士神話:關於神火的哲學

無期限停止在巴哈上的任何活動 抱歉...

【RPG公會】蘭蘭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