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7-02-04 00:24

誰會懷疑我的善意:《毒藥》

作者:「」

 
一個人越卑鄙,他就越固執地想扮演高尚的角色,有些人還因此成功了。

——塞內加(轉自維基百科
 
 
 
 
篇名:毒藥
作者:司馬氏
連結:《毒藥》(Ep 站內)
 
備註:主內容共 16 頁——範圍 1~6 節;跋 1 頁。
 
 
 
  本文為推理短篇《毒藥》之讀後心得。寫於 2017 年 2 月 3 日。
 
 


 
  因為原文卷首引用塞內加的名言,所以也找了出自同作者、又能呼應劇情的另一句名言。(塞先生的名言真是既打臉又療癒啊)
 
  寫之前標題下了一番功夫,本來打算用德文梗,可是德文的毒藥早就被玩爛了。最後從角色心境著手,搭配扉頁的格言真是意外地合適。
 
 
 
  實不相瞞,在拜讀《毒藥》(下稱本作)前,我已有近五年的時間沒好好閱讀推理小說,所以這篇……是我「推理作品鑑賞力」的復健作;有沒有復健成功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我真的很少主動接觸,也搞不懂什麼本格不本格的——有推理橋段就算推理作品啦,到底為什麼要把分類搞得這麼複雜? Warum?
 
  承上,對我而言「有分類強迫症的推理迷」造成的煩躁感,遠遠大於思考解謎帶來的成就感,所以推理類多傾向獨自品嘗。不過這些與本作無關,只是有感而發,故就此打住。
 
  回歸正題,單論對推理類型、手法變化等的理解程度,我並不如該類作品評論者那般專業,只是超級大外行。這次的讀後心得,我將以看戲的心態……不,是推理入門讀者的角度,來向大家介紹本作。
 
  又,因為作者大約五分熟(?)內文可能出現大量廢話及吐槽,不是很嚴謹的評論,所以也請各位讀者抱著輕鬆的心情閱讀。
 
 
 
  總之,我想說的是:司馬氏先生,咱來蓋 101 啦!
 
 

 
 
緣起
 
  本作作者,司馬氏,是我在 Dcard 認識的卡友;一句話來說,就是很喜歡躲在暗處的人。
 
 
 
  Foehn:那不就是蛤蜊嗎?
 
  某江:……你這樣要我怎麼接下去?
 
 
 
  雖然認識也有三、四年,但我們其實很少通信:除了早就忘掉的手機號碼之外,也沒有 Dcard 以外的聯絡方式,唯一一次見面還在很狼狽的狀況下結束……可是毫無疑問,他依舊是影響我最多,也是印象最深的卡友;不是每個網友初次見面,就能在捷運站出口前面跟陌生人講將近五個小時的三國歷史。(那天回去後,因為久站加上霉運當頭,整整一個禮拜不良於行)
 
  瑣碎事因為涉及個人隱私就不提了,總之某次回信我向他分享自己的作品,並附上 Ep 的連結(那時定居 Ep 剛滿半年,下禮拜就滿四年啦!)。他看了 Ep 的介面,對此甚感興趣,所以也辦了帳號,將整理過的舊文放上 Ep 。之後又隔段時間,他才完成本作,並貼上連結讓我一飽眼福。若記得沒錯,本作有出現在當周的文學牆,是 Ep 當時也極為少見的推理作,而且還是已完結作品,真可謂稀世珍寶啊!可惜本作沒有設定標籤,喜歡推理的讀者很難在茫茫文海找到它。
 
  因為課業的關係,司馬氏一直都是大忙人。轉眼又是新年,他的 Ep 好久沒更新了,不知道他現在過得好不好呢?
 
 
 
 
故事大綱
 
  作者在簡介上沒有詳細交代,所以此處由我整理如下:
 
 
 
  深夜,叩門聲打破寂靜,「洛帝亞克偵探事務所」的主人傑克前去應門,門外站著他的助手查爾斯。傑克向來訪的查爾斯交付新的任務——尋人,唯一的線索是則有關「某研究生猝死」的簡短報導。傑克隨即表示,報導上的事件並非單純的意外,而是一連串條件下巧妙完成的謀殺事件!
 
  對此好奇的查爾斯向上司尋求真相:犯人是誰?又是如何殺害死者?
 
 
 
  本作取材自真實報導,僅更動其中之人名與標點。雖為虛構,但作者運用所學與豐富的想像力,精心構築合理卻意想不到的犯案過程,讓人佩服作者縝密的邏輯及入微的觀察力。連讀者我都不禁思考:「まさか……真相就是這樣?」一方面卻又不認為(或不想認為?)會有哪個正常人用如此迂迴的方式下手。
 
  你問我是怎樣的迂迴法嗎?去把作品看完就知道啦!
 
 
 
 
關於劇情
 
  (本段末有文章節錄,怕雷請自避)
 
 
 
  本作篇幅短且未分章,僅依照內容標示六節:第一節鋪陳進行推理的地點,主角傑克現身;第二節加入助手查爾斯,並用尋人任務帶出故事主軸;第三節為本作唯一的線索,一則新聞報導;第四節圍繞在傑克的推理與解謎過程;第五節串連所有關鍵,推想案發當晚的可能的情況;末節時空又回到事務所內,以查爾斯離去、傑克獨自沉思作結。
 
  基本上,本作推進劇情的重責大任幾乎由主角傑克一手掌握,推進的節奏亦同。整個故事情節沒有太大的起伏,讀者只要跟上傑克的步伐,就能通往真相的莊大道。即使沒有查爾斯提問,推理也能進行下去——並非指查爾斯不重要,而是強調傑克之於劇情的重要性。
 
 
 
  Foehn:妳在說什麼廢話?沒有偵探哪能叫推理小說?
 
  某江:呃,有些推理會走普通人找線索的親民路線嘛,那種情況就不一定要偵探出馬了吧?
 
  Foehn:的確。所以妳想表達的是,這是典型的偵探小說,對吧?

  某江:沒錯,就是這樣。
 
 
 
  關於傑克和查爾斯,我們把篇幅留到下個單元。既然謎題最後必然會解開,那接下來就說說過程:
 
  主角先就死者的狀況論述一番,歸納出最有可能的死因;然後話鋒一轉,指出報導內容的矛盾,甚至從中得出兇手的真實身分。為避免讀者失去觀看興致,這裡不透漏詳細內容。
 
  由於本作主角是典型的「安樂椅偵探」(無須親臨現場,便能從線索推理並解決案件),不必考慮場景轉換的問題,動作上的要求也不高;故角色對話之於情節便至關重要。進行模式可大致簡化為「兩人輪流問答,最後由主角解惑」,其中科普的內容篇幅極大,約佔本作的三分之一(或更多)
 
 
 
  某江: Foehn 啊,我想到一個可以一秒毀掉本作的方法。
 
  Foehn:什麼方法?
 
  某江:只要在背景貼張「歡迎來到☆ Mr. 傑克的科普教室」就行了。啊對,還要用黃底藍字新細明體!螢光綠配喜氣紅也不錯,還是改成少女體呢……
 
  Foehn:妳……
 
  某江:怎哩?
 
  Foehn:……評論,給我認真寫啊!
 
 
 
  嗚,回到正題……扣掉科普橋段,私以為最引人入勝的果然還是重演案發當晚的第五節(真相大白就是痛快啦!),只是想不到連兇手可能的想法和過去經歷都放進推理中;倘若第五章僅單純串起線索,或許成品就沒那麼有趣了。而傑克惡整查爾斯的橋段,除了增加本作的娛樂性,更有效地強調兩人的上下關係。
 
  此外,本作中穿插出現網路成句,如「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我開始相信你了」、「不要問,很恐怖」等,亦為本作增加溫度,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推理過程不致味如嚼蠟、生硬無趣。
 
  到了故事結尾,主角再度孤身一人。此處交代主角有著不欲為人知的過去,但作者似乎不打算說破,徒留未解之謎,任憑讀者發揮想像力。這或許可以視為作者給讀者出的開放式謎題:為何傑克選擇如今的道路?也讓讀者不禁期待,作者未來是否會出相關續作。
 
 
題外話:關於懸念
 
  說到懸念,我在《禮讚諸神,至美之聲:〈賽希莉亞〉》說過,《賽希莉亞》中未解的懸念令我十分在意,然而本作最後的謎團卻不會讓我有同樣的煩躁感,而是期許或期待。為什麼?關鍵在於「與劇情主軸的相關程度」。
 
  《賽希莉亞》的兩大懸念,莫過於「神秘人相助」和「主角的特殊視力」;先不說神秘人為何幫主角,主角又是何德何能獲得此一神力?作者雖有交代,但對部分讀者而言算不上是清楚的回答;關聯作雖亦有補充資訊,但有多少人會去讀呢?先看該作的人會不會因此打退堂鼓?若沒有特殊能力,主角當晚幾乎不可能找到藍圖,故事也就不會開始。由於攸關整部作品的走向和設定的合理性,這項能力的由來就必須要能說服多數讀者
 
  隔夜菜就算加了鹽巴重新炒過,隔夜菜還是隔夜菜,就算變得好吃也不會比較新鮮; A 作懸念就算到了 B 作公布解答, A 作懸念還是 A 作懸念,就算豁然開朗讀者也不會爽快買單。像這類「佔據關鍵位置的懸念」,要是拖到別部作品才解答,讀者搞不好早就忘光或失去耐性,這時才提就已經失去懸念的存在意義了。(很抱歉這裡用了狠毒的比喻,此處是為讓大家印象深刻而強調,並非用此手法的作品一定不好;在此鄭重跟 Don.Derder 閣下致歉,拿您的傑作當負面教材)
 
  回到本作,懸念是「主角從業的理由」。但無論作者是否解答,甚或直接拿掉懸念,都不影響推理走向,所以不會給讀者帶來太大的困擾。此類「旁支懸念」之於劇情可有可無,讀者頂多好奇一下就過去,用得好還能增加角色深度,算是相對安全的手法;然過猶不及,太多無關的鋪梗又會使作品流於瑣碎雜亂。
 
  還有一個導致兩者懸念感受不同的關鍵,在於「提出懸念的時間點」:《賽希莉亞》放在開頭,本作放在文末。
 
  一則故事的開頭通常有很多問題等著處理,讀者在滿腹疑問的情況下又被塞了個懸念,心裡已經有點負荷不過來,看在對劇情的期待忍住了;結果故事到後面卻沒有進一步的解釋,站在讀者立場難免會想:「 What ? 你(作者)從一開始就讓我惦記那東西,結果翻到最後一頁還不讓我知道那是啥咪,那你幹嘛告訴我?
 
  放在主要謎底逐漸解開的中段或末章,故事即將進入平穩階段,讀者壓力減輕,有餘力處理其他問題,這時丟出來讀者可就開心了:「事情解決了正無聊著呢,來得真是時候!」
 
  當然,我的看法並不適用於所有故事。若是刻意製造詭譎不安、有特殊需求等情況,反其道而行也別有風味。也不用拘泥這裡提出的細節,因為多數情況下並不會造成可怕的後果,也能用其他手法去圓滿。
 
 
 
  原本還想就取材方面再寫一段,不過前面稍微提過,本作後記也交代得很清楚,請各位自行閱讀。
 
  接著,為方便敘述我對某些段落的看法,下段開始將貼上本作節錄;討厭大量劇透的朋友,可直接搜尋關鍵字「角色描寫」尋找並跳到下個單元的大標。
 
 
作品節錄與雜言
 
  這裡概略紀錄一下零星的看法,行文破碎敬請見諒。
 
 
 
  待查爾斯坐定後,傑克又吐了圈雪茄煙出來。右眼眨也不眨地望著查爾斯的眼睛,試圖望穿那鎖在眼眶中球體的深邃,一路沿著視神經到達大腦皮質,窺探著隱藏在顱骨之下的意識。
 
  查爾斯並沒有說話,他也只是睜著眼看著傑克。這段寂靜維持了一陣子,可能是傑克終於看累了,他快速地眨了一下右眼,又吐出一大圈雲煙,然後問:「交涉進行的情況,如何?」
 
 
  故事第二節,傑克招呼查爾斯進事務所後,兩人的互動實在教人好生在意。不知道傑克先生的眼睛是不是有裝 X 光還是紅外線掃描,那種看人法還以為是在過海關哩——看語氣兩人也不像初次見面,傑克這麼做是在提防什麼嗎?
 
  還有我說查爾斯先生,人家傑克想當變態也就算了,你幹嘛傻傻坐著給人家看光——有事直接報告啊,你們兩個這樣深情款款盯著對方究竟要讀者往哪裡解釋……難道這就是所謂眉目傳情、心電感應?
 
 
 
  「第三個問題是在於S如何進入死者房間的?這是通篇報導最神奇的地方。」傑克仍然試圖吹出漂亮的雪茄雲,可惜這一次仍然以失敗告終。「注意看,當S進入死者房間時,死者趴在桌上睡覺。那麼在沒有人幫S開門的情況下,S如何進入死者房間呢?莫非房間的門本來就沒有鎖,還是S有死者房間的鑰匙?無論哪一種可能都不太自然。(下略)
 
 
  乍聽之下很神奇,但如果是學校管理的宿舍,某些室友會習慣在房裡有人時敞開門或不鎖門。比如先前我和室友住學校宿舍的地下室,為了通風,一回來就會把房門打開;房門不鎖則是為方便,之後室友回來就不用拿鑰匙了。
 
 
 
  「首先, S 當然不可能會穿牆術,也沒有鑰匙。這個門是死者本人幫他開的,只是他沒想到門外站著的不只有 S ,還有提著鎖鐮的死神。」
 
 
  第四節的段落。我不知道作者有沒有打算用其他事物影射或暗示什麼,可我很好奇為何讓死神拿鎖鐮而非普通的長柄鐮刀?
 
  這裡岔題說明一下,鎖鐮算是日本中世紀的特殊兵器;除了忍者和暗殺者偏好使用外,找不到哪處經典將「鎖鐮」和「死神」掛勾。但在當時的日本,對於雙手或單手持長刀的武士來說,這用法變化多端的小東西確實相當致命。以下來個模擬情境:
 
  試想自己是武士,敵人是個拿鎖鐮的傢伙:你刀指前方作好準備,對面的人卻右手繞著鍊錘朝你狂奔而來,為了保護頭部,你出刀擋住攻勢。鏗的一聲,頭部驚險閃過鐵鍊末端的金屬錘,你在心中鬆了口氣;但對方卻掛上一抹勝利的冷笑,原來你的佩刀已被鐵鍊牢牢纏住!你試圖擺脫纏住武士刀的鐵鍊,對方左手拿著鍊子另一端的鐮刀蠢蠢欲動,這時你會——
 
  一、先想辦法拉開距離,緊握手上的武器
 
  二、果斷把刀放下,跑!
 
  選一的朋友,會在後退時被敵人的鍊子拉回來,「同時」腦袋也開了花——在猶豫的瞬間,敵人左手的鐮刀已經朝你揮下;選二的朋友,在向後轉的同時,腦袋就會被鍊子拴著的武士刀或鐮刀其中一者擊中,敵人最初的目的就是奪走武器,你還遂了他的心願。也就是說,以上兩個選項都是 Bad End 。
 
  如果你沒有遠距離武器,又已進入對方攻擊範圍,要爭取生存機會的方法,就是拿出第二把刀或匕首應戰。左手舉刀至頭部以牽制鍊錘,對方丟錘就順旋轉方向揮開,右手同時進攻或佯攻;兩手動作確實的話,你就會得到一隻驚慌的敵人,接下來就可以抓空檔反擊了。謠傳宮本武藏以此法破解鎖鐮術,演變成後來的「二天流」,真實性不得而知。
 
  不知不覺講了好多……總之,以上是關於鎖鐮的補充知識。
 
 
 
  「請問⋯⋯方糖究竟是哪裡來的?」傑克捲起他剛剛搓成束的瀏海,一邊緩緩解釋道:「一般宿舍中不太會有方糖吧?那麼方糖的出現就顯得不自然。按這樣推測,就只能是S帶去的;但若是以關心朋友的角度出發,絕對不會帶什麼方糖,買個營養的消夜都比較實際。之所以會帶方糖的理由只有一個──準備那杯精心設計的劇毒。」
 
 
  傑克的小動作真多。萬一這位 L 君剛好嗜飲糖水咧?據我所知愛喝糖水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也有可能是不喜歡白開水的味道所以加糖。選擇方糖可能是附近容易取得,加上攜帶最方便。
 
  如果 L 君愛喝糖水,長期下來腎臟有可能出問題;而 L 君依舊惡習不改,繼續喝著糖水……如此一來, S 也不需要出馬了吧?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日凌晨三點十七分

    暨南大學研究生宿舍
 
 
  第五節開頭交代時間地點的方式,不禁讓我聯想到《逆転》系列的遊戲。比起《逆転裁判》(成步堂和真宵是我的大雷,所以比較尬意後幾部),個人更喜歡《逆転検事》,可惜後者沒續作……更遺憾的是,兩者都沒有中文正版!(扭)
 
 
 
  S抓住馬克杯的把手,是那種 600 ml 的大馬克杯。上面印有一個橢圓形的笑臉,周圍則是各種顏色混雜,斑斕的色彩交織成無法理解的圖騰。
 
 
  第五節中間。第一個感想是:馬克杯好大!數字便利商店的贈品馬克杯(約 400 ml)我都覺得很有份量了,600 ml 到底會是怎樣的光景?
 
  另外,私以為本段馬克杯的描述有其象徵意涵。
 
 
 
  「我沒有足夠的資料去推斷這麼多東西。」傑克無奈地搖搖頭。「反正本格推理就是這個樣子,重點在作案手法以及兇手,誰在意動機啊?你說是吧?」
 
 
  第六節的段落。作者除了以鄉民語言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也不忘順便吐槽本格推理。
 
  是說最近看的推理短篇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段子,莫非已是流行?
 
 
 
  「他們的高深莫測不是你我可以揣度的。至少除了各種專業知識外,還非常能夠掌握人類心理的黑暗與恐懼,甚至能把大局的策略運用自如,或具有很強的交際能力。想想這世界上每天死了這麼多人,殺手公會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為什麼可以一直作為地下組織而不被一般人所注意?」
 
 
  這段描述讓我想到隔壁棚墟女的《永遠的冬天》,我校稿校到一半……(她在妳背後,很火)(抖)感覺這公會跟該小說的「光明會」有 87 分像,很好奇類似的設定交到本作作者手中,會寫出什麼樣的故事?
 
 
 
  雜談完畢,接著終於要講角色了。
 
 
 
 
角色描寫
 
  主角傑克是主要敘事者,同時也扮演本作的偵探角色。他習慣活在夜晚,經常獨自思考,想必是個性格深沉內斂之人;另一方面,他是個聰明又嚴謹的上司,偶爾會給他的夥伴來點惡作劇。從故事中不難得知他有個複雜的過往,可能是瘋狂的、痛苦的、悲傷的……就角色深度而言,他還有很多值得發展的空間,像是事務所表面的日常生活,或是與「上級」之間的互動等等;只可惜本作是短篇推理,雖然角色設定吸引人,卻無用武之地。不過作為推理短篇的主角,他的表現仍算相當吸睛(拜託別玩雪茄煙了)
 
  根據我對本作作者的了解,傑克這人物的調調,扣掉外貌描述,根本就是他本人——或者說,是他希望在人前呈現的其中一個樣子——閱讀的同時,腦中就會浮現作者本人念著主角台詞的「畫面」……話說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背後一陣惡寒,究竟是怎麼回事?
 
 
 
  然後是第二要角,助手查爾斯。相對於傑克近乎主動地陳述案情並推理,查爾斯的行動除了開頭叩門之外,皆處於被動等待傑克反應的狀態。若結合外觀描述,查爾斯的形象可能是個恪守分際、按部就班的小職員;反面來說,就是有點消極過頭,且思慮不夠深遠。
 
  但也不能因此斷定查爾斯是個笨蛋,笨的話就不會當助手了。故事中的查爾斯是第一次讀到這則新聞,也不知道上司意欲為何,所以也不能怪他沒發現蹊蹺;倘若給他足夠的時間思考,或許他終會發現報導中的矛盾。
 
  兩位要角之中,查爾斯的思維較接近一般人,對推理入門者而言是容易帶入的角色,對案件了解程度亦與初讀者相同:除本作開頭的報導外,沒有其他線索,只能等待傑克抽絲剝繭,將真相娓娓道來。查爾斯的出現,可以當成是作者預設、方便讀者代入情境的視點——也就是為讀者準備的特等席
 
  查爾斯亟欲知道真相,卻被偵探主角惡整一番(作者寫的時候一定笑得很開心吧),特等席上的讀者就像在扮演倒楣的助手般,跟著查爾斯一起驚慌、一起疑惑,並在故事最後同聲喝采。
 
 
 
  那麼,第五節劇中劇登場的兩個人物, S 和 L ,到底算不算角色呢?兩人僅在報導中提及,沒有形象、性格不明,連行動都是傑克憑線索拼湊,似乎還沒立體到能稱為「角色」。
 
  那關於這兩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這裡與其胡亂猜測他們的恩怨情仇,不如藉此節來推敲「其他事情」。
 
  剛剛說到第五節是傑克模擬的犯案過程,所以當中出現的人物互動、心態描述,多少有可能反映傑克本人內心的想法、過去的經歷,或是聽說的內容。 S 的爺爺之死、簡單的毒殺配方、 S 的內心獨白、殺與不殺的掙扎……這當中,會不會隱藏著傑克遁入暗影中的理由呢?
 
 
 
 
敘述風格
 
  寫到這裡才驚覺前面好多廢話,該不會評論要在廢話中結束了吧?(不)
 
 
 
  本作為「第三人稱片面視角」,除了第五節的主視角為 S 之外,剩下皆以傑克作主視角;人物視角會在角色間切換,但無法深入得知事件的全貌,或某些角色的內在想法。
 
  由於以對談解謎為主,兩位要角肢體動作極少,就算全遮也不影響閱讀,非常適合改編成廣播劇;故本作描寫的重點集中在「說」——怎麼說、用什麼表情說、說的時候還需不需要其他動作,以及「說」的各種抽換詞面。雖然畫面動態感不足,但對寫作者而言,或許是個練習角色對話描寫的好方法。既然作者都說人家是安樂椅偵探了,這次就先放過一馬。
 
  情緒表現上,作者的表現也相當簡潔,文中幾乎沒有描寫角色的五官,多以直寫情緒帶過,讓我有種「作者刻意避開」的錯覺。不過推理小說本就以理性邏輯見長,感性描寫相對次要,因此這部分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若能多添幾筆,勢必將大大增加作品的可看性。
 
  至於內心獨白,多集中在傑克和 S 身上;其他角色則零星參在動作中,心境描寫上也不若前兩者來得生動。可以明顯看出作者想強調兩者——等於是在強調主角傑克。為何是傑克?事實上,本作案件成立的大前提,就在主角一念之間:主角只是質疑報導矛盾,卻無法證明現實是否真的發生謀殺;在查爾斯親自走訪證實前,謀殺可能存在,也可能從不存在——那唯一能左右其存在與否的,不就是傑克自己嗎?(所以,真正要推理的究竟是什麼呢?)
 
 
 
  最後,風格……本來想說很多,因為還沒辦法準確說明究竟是什麼,所以我最後濃縮成四個字:悶音小號
 
  演奏者吹出一口氣,在內部轉上個好幾圈後,本該從號口放出響亮的音色;但演奏者在號口放了個弱音器,澄澈的音色就變成迷霧中的呢喃。用本作出現的事物來形容,就像在那間陰暗的辦公室內,靜靜溶化在水裡的方糖。有種無以名狀的壓抑、消沉,然後一切隱沒在暗中,無聲。
 
 
 
 
行文排版
 
  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版面配色,網底(或背景)和文字可能得再調整。不知為何有時內文會變成黑色的,而網底在某些螢幕上看起來太稀薄,容易影響文字能見度。
 
  本作是艾比索早期的作品,那時站方還沒有建議分隔段落;若閱讀時覺得擁擠,請善用左下角的功能自主分隔。關於我對 Ep 排版的舒適度標準,在《禮讚諸神,至美之聲:〈賽希莉亞〉》已提過一次,往後不再贅述。由於這部分我沒有其他特別的看法,所以讓我繼續說些瑣事吧。
 
  根據紀錄,那天是三年前的 1 月 30 日,三年前啊……在 Dcard 信箱看到連結後,適逢假期就把文章配著中餐掃過一遍,再隔一天才逐字看(我看字常常是前進三行,倒退兩行,看完兩段,回第一段,不看仔細就無法前進)。閱畢當晚我回了封信,把抓到的錯字和個人建議傳給他。回信裡的關鍵字提到了年夜飯……三年前的我原來是悲情地吃著冷掉的年夜飯看文章的啊!(淚)這大概是目前有紀錄以來,最早的網路校稿活動。
 
  現在看到的版本已修正大部分的錯字,讀者可以放心服用,雖然我剛剛又在第七頁第二段抓到了一個。
 
 
 
 
總結
 
  果然不能小看碎嘴的力量,比我預期的長度多了五頁。有些心得校稿時已經跟作者說過,但內容大多集中在校稿,以及他本人最擔心的問題——文中的醫療知識是否親民。依我讀完的看法,這點顯然是他多慮了。就算讀者很不幸地一知半解,至少也看得懂做案的原理吧?何況後記還附了半頁的補充,要看不懂簡直難上加難。
 
  這次就在春節的歡笑中來個總結,預祝元宵愉快:
 
 

 
  優點——
 
    一、取材現實,手法細膩
    二、角色數少,關係單純
    三、補充知識,平易近人
 
 
 
  缺點——
 
    一、情緒動作,宜再加強
    二、推理論述,變數略多
    三、版面配色,影響閱讀
 

 
 
  話說昨日心得寫到一半,決定碰運氣打開 Dcard ,問作者是否能引用本作內容;就在即將收尾的半夜,他本人也以相當碎嘴的方式(?)同意了。能得知作者本人還活著真是太好啦! 又可以把碗拿出來敲了!
 
 
 
 


 
最後,還有想說的話……
 
  在宣告尾聲的這裡,想說點嚴肅的事情。我有想過寫了或許毫無意義,但不寫未免良心難安。
 
  本作完成時即為獨立的世界,與新聞裡的現實毫無瓜葛——這些只是旁人的想法而已。倘若有一天,這則新聞死者的親朋好友看到本作或這篇,內心又會產生怎樣的波瀾呢?對這些人來說,會不會勾起他們的回憶,讓他們覺得內心傷痛被誰消遣了呢?
 
 
 
  如果現在看心得的您們就是死者親友,我想在此鄭重道歉:很抱歉這則心得將您們強行拉回悲痛之中,很抱歉我在心得中自以為是地大放厥詞。但請相信我,沒有人會遺忘這件憾事背後的沉重,沒有人會輕蔑這場不幸的重量。在此為告別此世的某個靈魂祈願,也願圍繞著此事的人們內心不再紊亂灰暗。
 
 
 
  願 死者安息。

1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萬聖活動《十日談》評論回饋

《幻想生物博覽會》活動作品心得二十九、仙女環狂熱

萬聖活動《十日談》評論回饋:夜光森林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