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一些事故所以暫停了工作,閒暇時間一下子多出不少,所以開始補一些以前看過一點,但沒有看完的番,神鵰俠侶就是其中之一。
神鵰俠侶改編自金庸小說,共分為三季,其中第一季是日本主導香港配合製作,而之後兩季皆由香港獨立製作。由於只是心得隨寫,所以一些背景資料就懶得打,反正維基都有。由於只有第一季日本製作,所以只有該季有日文配音,後面的只有國語和粵語、英語。而日本的抽手也影響到劇情上的推進;像是第一季尾端能感受到是以結局的感覺在製作的,絕情谷隱隱的被當作了魔王城,公孫止也變成大魔王,格局頗為氣派的。最後俠侶離開絕情谷也弄得大結局般,有回憶、有旁白,兩人前途茫茫無知,但是有愛就能戰勝一切,一種開放式結局之感。
日本是動漫霸權,由日本主導的第一季製作水準確實有在及格線上,動作雖然生硬,特效也水水的,但姑姑該美的時候非常美;過兒該帥的時候也……還可以。加上有超棒的OP和ED,總體而言肯定是值得一看。重要的是大部份的人設在這時已經固定,日漫風格我個人滿喜歡的,
尤其在ED的小龍女、和李莫愁,非常美麗。雖然很多人吐白衣仙女小龍又染髮又穿粉紅,但是這種姐姐、艷母的特性確實增加了不少可看度,相信比單純的仙女來的適合動畫這個載體。
而沒了日本主導後,香港自己設計的郭襄就平淡很多。可以說,後期所有新登場的腳色,在造型上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這點日本不愧為霸權。
第一季副標為古墓情緣,主打楊過和姑姑兩人的相識相愛的故事,也是日方對這部動畫的定位——愛情武俠。第二季副標叫襄陽風雲,將故事帶到蒙古與宋朝對抗的情境中,故事一下子宏偉了不少,愛情的成分些微被沖淡,但故事還是很精采。
由於在網上第二、三季評價非常低,可以說是被吐槽到體無完膚,所以我一度猶豫是否看完第一季就算了,但是由於真的很閒,所以我短暫休息一些時間後,還是找了二、三季來看
(第一季網路資源很多,很多海外觀眾都只看過第一季,我當初找到的還是英文版,小龍女叫Dragon lady)看過後我完全不後悔,可能是因為被評價影響,所以不抱太多期待,甚至做好棄番準備,因此看下去後覺得:「其實還是能看的。」
第二季品質為三季中最差的一部,其開頭尤為甚,大量的兼用卡和很"華式"的人物動作,有點魔法阿嬤那種感覺,莫名的說話手勢和走路姿勢,讓人懷疑這群動畫製作人為什麼這麼堅持,難道他們的親朋都這樣走路和說話的嗎?兼用卡的部分就是將第一季的武打動作直接套用,實在偷雞摸狗。
雖然動畫水平直落谷底,但在金庸強大的故事架構和日本的人設下,我其實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的。而且二季後半段不知道是我開始適應,還是品質真的有開始上升,讓人吐血的事情越來越少發生,只是人物比例崩壞、臉崩還是常見。
第二季結束直接與第三季接連,沒有像第一季般做出小結局,可能是因為這時第三季已經是製作確定了。故事斷在楊過劫走襁褓中郭襄,和小龍女一起回古墓的路上。其實如果對這故事有興趣,還是非常建議把三季都看完,只要有些心理準備就好。
第三季十六年之約如其名就是講述龍女為何消失,楊過十六年的苦等,最後大收尾。第三季在動畫表現上比第二季進步不少,幾乎沒再看到明顯的兼用畫面,武打動作也正常很多,甚至很多情況比第一季還自然,畢竟武俠還是香港比較懂,第一季日本在表現武功和點穴上有時非常怪異,像是施法術一般。
但是劇情上第三季顯得有些破碎,似乎做出不少刪減,而且貫穿第三季的新女主角——郭襄,在人設還有配音上都不盡理想,偏偏第三季全都是她的戲,讓人稍感煩躁。
郭襄這腳色明顯要走萌系,很多賣萌橋段,有時滿萌,有時很欠打;外型上走洋娃娃風,一臉混血兒樣,橘捲髮加灰眼,但整體特色卻不明顯,雖然細緻但都沒有特色,在這點日本完全勝出,連日本設計的郭芙都較出色。
故事最後一如大家熟知的——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讓人感慨萬分。相愛的兩人卻要受到如此多的考驗,但若不是這麼多絕望的考驗,楊過與小龍女間的愛也不會千錘百鍊的堅定。兩人若一直只在古墓裡搞師生戀,結局八成不會太圓滿。
楊過一生只求情一字,忠、義不過是他受到郭靖以及社會的後天教育所產生的,所以在他盡完大俠的本分後毫不回頭的離開了江湖塵世,天下社稷對他來說都比不過姑姑一人。
我個人會比較偏向周伯通,因為愛情的責任太重,要我為了愛受盡折難,不如一個人逍遙自在,所以在我看來楊過癡情二字,前面癡這字是癡得太深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