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對野性的渴望《高更:愛在他鄉》

陸坡 | 2018-01-05 05:44:03 | 巴幣 32 | 人氣 4285

野性的執著,文明社會的困惑
在去年與前年分別上映了廣為人知的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動畫紀念電影《梵谷:星夜之謎》與現代主義之父《塞尚與左拉》電影。迎來了後印象的野獸派先驅者高更的劇情電影。電影《高更:愛在他鄉》是以梵谷離世後,持續追求自我藝術層級的高更,決定要前往遙遠的南太平洋島上的大溪地,追求自然與文明之外的純普,在那裡高更與上了山間部落的原住民少女德胡拉,兩人對彼此異鄉異地知人相互吸引,譜出戀曲。但隨著窮困潦倒的生活,高更開始對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抉擇有所矛盾,而就在這時與德胡拉的情感也有了微妙的變化,讓高更重新思考關於文明與原始之間那相互混濁如同爛泥的關係。



比起梵谷的高知名度,同在藝術發展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好友高更,在一般人眼中沒沒無名。但對於以「野性的本能」和「原始且自然」的原色平塗表現手法的野獸派,也著實的影響到歐洲藝術家們探討更多異國與原民部落的藝術文化呈現,擴展了藝術的觀點,不在是光影的追逐和寫實的色彩,而是大膽奔放的顏色表現出人類被文明社會拴住的野性,奔放且直接的表現形式,也在日後由馬諦斯等人繼續發展出其藝術風格的完整性。

如要說雖受塞尚那趨於現代風格的畫作吸引的畢卡索,在畫作《亞維農的少女》中也可見高更那野性和部落風格的影子,這點在畢卡索許多畫作上可以呈現,顏色大膽的使用,不在與描寫光而回到形與面;野性與自我情感的表達。後印象派可說是對於現代藝術有著極高的啟發性。而塞尚野性的表現手法與原色的使用,雖然具跨時代和前瞻性,但在當時十九世紀末期的庶民與貴族社會普遍還是接受如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等學院派的畫作風格。



電影《高更:愛在他鄉》是以高更前往大溪地後與當地原住民德胡拉的愛情故事為主題,講述這段南島之戀。而雖然大溪地跟法國白人不一樣,但在十九世紀末期受到法國殖民,所以島上也跟法國有貿易關係,現在部分行政也傳承法國留下來的制度,故裡面也有許多原住民講法語跟傳統文化和法國文化重疊的場景。而整部電影的重點雖然著重在高更與德胡拉之間戀情的描寫,但在細節部分相當講究,並且也重現了幾幅高更經典的圖畫原貌。

其中電影裡除了愛情以外,也讓高更看到現實的殘酷,其實高更在許多方面是願意為現實面妥協的畫家,但又時常追求理想而奔波,最後演變成全輸的局面。在內心彭湃追求理想與不得不跟現實妥協的矛盾感,整部電影反映出高更內心的心境,那被社會壓迫的無力感,並且他也感受到最初自己追求的原始野性也慢慢的被社會文明所侵蝕,不知道追求什麼?在擺脫不了現實的枷鎖和無法拋棄追求自然原始的理想鄉,這使高更最終迎來崩解與潰敗。



電影中有許多小巧思,如提到同樣是印象派,以繪於芭蕾舞女著名的藝術家竇加,和高更木雕作品,與工作室中那幅日式浮世繪圖,也顯示在與日本貿易之後讓歐美畫家大為吃驚日本美學,所謂的日本熱的開端,都可以窺見《高更:愛在他鄉》電影中時代建立的用心。比起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梵谷與高更之間,電影選擇了高更在最後奠定他藝術史上的名位的大溪地之旅,與一段不能訴說的愛情故事,也算是將高更拉出梵谷的陰影之下,以自我風格被大眾所見吧。




文章原址:
對野性的渴望《高更:愛在他鄉》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粉絲團電影書籍回收桶按讚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PHOONEXBOY

被騙進來
2018-01-05 13:15:11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