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8-03-06 04:51

【筆記】人類學理論 3/6 馬克思、涂爾幹、韋伯

作者:煙嵐

  閱讀筆記,作業要求是看指定章節寫心得,同時提兩個問題並嘗試回答。內容並不準確,請不要當作學術參考用。如有錯誤之處還請多多指證。


  在閱讀了關於馬克思、涂爾幹以及韋伯的簡單介紹之後,我認為其中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馬克思社會衝突的觀點。比起涂爾幹的趨同、韋伯的價值追求,馬克思的衝突論雖不免帶著些許血氣,但這個一百多年前的警鐘,到現在聽來依舊刺耳。

  馬哥認為無產階級勞動人口所得到的收益並不如他們自身所貢獻的價值,在這樣不對等的情況發展下去直到自己都買不起自己製作的商品之後將加重個人對於社會的分離現象(alienate)並可能導致衝突發生。尤其在資本主義特殊分工的狀況下,每個人對於自身產品的投入單一且量大,相對剝奪了勞工人口對於該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在輔助資訊區域里頭,我看到了有趣的一句話來自貝托爾特·布萊希特:「搶劫或者建立銀行,哪一種更為可惡?」斯以為這也是很有趣的切入點。

  對於社會分工,涂爾幹的觀點是同質性的群眾會有凝聚性,因為他們可以彼此理解、促進和諧。在古早的年代由於這樣的組織穩定了社會,也可想見在工業社會中繼續帶有著凝聚(coherent)的作用。而階級之間的不穩定也會隨著時間科技的進展而淡化。此外,書中還提到他對於自殺的研究,提及古代對於自殺相關記載不一定詳實(自殺者不能用古典葬禮)。

  我認為這兩位學家的想法都或多或少引出了「工會」這個東西的起源。馬克思眼中的勞工階級會因為要反抗資產階級的剝削,涂爾幹的職業團體也可視為工會的流變起源。與此,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工會究竟是因為鬥爭而起,或者因為凝聚而自然產生?

  稍微看了一下工會的簡史,有的說法是在工業革命期間的勞動階級為了自身權利組成(馬觀點),也有一說是行會演變而來(涂觀點)。拋開對於馬克思的欣賞不論,我認為在定義上,工會屬於那些因為要維護自身權利而團結起來的人。反面來看,如果一個人不需要去爭取更多,那他去凝聚的動機相較起來就不那麼強大了。

  說說韋伯。因為書中是簡介,在缺少比較有特色的實例的情況下對於韋伯的理論只能蜻蜓點水般帶過。就我所理解,韋伯認為社會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價值觀與情感。相較於前兩者著重在群眾的行為上,韋伯看起來更重視個體的行為。他沒有直接否定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起源的看法,但也認為那並不是個完整的解釋。

  此外書中還提到克爾文教派,韋伯認為這個教派提倡的選民理論與現在的資本主義有不小的關聯。只有上帝的選民才可以上天堂,而你努力工作就是在榮耀上帝。雖然人民不知道自己這樣有沒有效果,但是仍然受到這樣的概念而去辛勤工作。

  我好奇的是:韋伯提倡的社會研究方式是去觀察社會行為,但是人那麼多,要怎麼去觀察呢?根據百科上對韋伯的介紹,他對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有著與自然科學研究的另外一套方法,至於確切的方法還要再深入研究。

  恰好我最近看了關於紐倫堡大審判與心理分析的書,當中心理學家與精神分析學家對那些戰犯一一做了些問答、羅氏墨跡測試等,也許這些心理行為能否也能用韋伯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測試。

  總之,我很好奇韋伯的研究方法。

----------

  之後上課之後會吸收到新的東西,到時候會更新吧。

  看到這裡的人來幫我填個表單吧,看看我到底要不要更新這類的東西。

41

13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雜談】自媒體:為什麼應該只做一種內容?

【新竹獨立|#2】法院要起訴我們的話,也要相信新竹獨立可能發生,而且正在發生

【新竹獨立故事|#4】對於一般人來說,我們就是恐怖份子。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