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08-03-09 12:25

食物調整體質 這麼神!

作者:小甜甜

天冷時,來上一鍋羊肉爐,讓人打從心裡暖起來,但長輩卻叮嚀,別吃太多,小心上火;大熱天,冰西瓜最是誘人,長輩卻擔心,別吃太「涼」,留心拉肚子。


在老一輩眼裡,有些食物是「涼」的、有些卻是「熱」,這和食物本身的溫度無關,而是受到中醫傳統觀念的影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說明,中醫觀察食物在人體中反應的經驗法則以及氣功原理,理解食物在內臟、經絡的走向後 ,將食物分為寒、涼、平、溫、熱五大性質,以及酸、苦、甘、辛、鹹五大味道,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


羅佩琳說明,中醫對食物味道的分類,並非是實際吃起來的感覺,例如「辛」,並不等同於辛辣,而是具有發汗效果之食物,根據對應之道,可以調整身體內臟作用。


至於體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說明,中醫依據人體生理功能變化,區分不同之體質,實際的分類較為複雜,一般人可簡單區分自己屬於寒性或熱性體質,寒性體質者通常體溫較低,容易倦怠、無力,尿多色淡;熱性體質則體溫高,容易亢進、緊張、常自覺口渴、尿少色黃、便秘等。


體質與食物性質相互影響,羅珮琳說,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如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飲食習慣造就你成為什麼體質。


人類呱呱落地時,是體質最純淨、陰陽平和之時,但也有人初生時體質就偏熱、皮膚容易出現紅疹,中醫稱之為胎毒。羅珮琳表示,除了遺傳,媽媽在懷孕期間多吃燥熱食物,也可能會影響寶寶體質。


我們現在的體質,則是後天養成,影響因素包括生活環境、飲食習慣。例如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不少人屬於濕熱體質,而運動後習慣沖冷水、沖頭者,若愛吃冰品、生菜、寒性水果,往往會形成寒性兼濕體質,可能常腹瀉、感冒、咳嗽。


相反的,如果常吃烤、炸、辣、補品或烘焙食物,如麵包、餅乾、薯片,尤其是深愛速食者,則可能形成燥熱體質,容易長口瘡、睡眠品質不好,或是為便秘、痔瘡、便血所苦。


所以,體質雖然天生,我們可以從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去調整、改變體質,羅珮琳說,通常飲食調整後,兩個月內可見成效,當然「偏食越久、調整也越久啦」。


因此寒性體質者,應該少食寒涼性食物,以免使身體降低熱能、體能,吃太多時也容易拉肚子,而應該多選用性質溫熱的食物,例如冬天喝薑茶、用龍眼乾泡茶、煮湯;體質燥熱者則可選用涼性食物降低身體燥熱反應,但張家蓓提醒,如果是虛熱體質者,也不宜吃太多涼性食物,最好選用平溫性食物。


羅珮琳說,經過調和,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改變食物性味,將寒涼性與溫熱性食物共同料理,則可以平衡、中和,例如白菜炒薑絲,或南部人很喜歡將生番茄,配薑跟醬油來吃,的確有一番道理,如果吃羊肉爐等藥膳食物,則可以吃些白蘿蔔等涼性食物,來調和、解燥。


白蘿蔔有解藥性的說法,就是根據同一原理,因為其涼性特質,可調和熱性中藥,因此,中醫師大多建議,中藥不要與白蘿蔔等涼性食物一起吃,不然得間隔兩個小時再享用。


某些食物被冠上「有毒」,羅珮琳解釋,並非是真的有毒性,例如鴨肉、芒果、茄子等,僅是對某些體質的人,容易造成不適感,引起皮膚過敏等症狀,則應該忌食,若是某些中藥如半夏、附子則是需要經過中醫師調製,才能將這些藥材變成為實用的藥物。

4

4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厭奶期的營養補給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專家觀點》香蕉、牛奶、水果 可紓壓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