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9-06-18 20:47

【神魔】上古諸神系列神話故事介紹

作者:白夜


6/18更新完畢。

這周有點養生直接變成養生版本了,大家如果有點空閒就來看看故事吧!
讓可愛的混沌鎮個樓~


大家好,我是喜歡中國上古神話的白夜,這次GNN放出了「上古諸神」的一系列卡匣部分新卡,讓我非常興奮,正好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感興趣且有些研究的範圍,於是就想說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上古諸神系列背後的故事。

事不宜遲,馬上開始介紹吧!

(本介紹文會以古籍如《山海經》、《淮南子》、《楚辭》為主,盡量呈現神話原貌,不會涉及後世小說和其他二次創作之設定。)




創世神女‧女媧

《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淮南子‧覽明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傷眼圖慎點:https://imgur.com/ygBR9Jp

你沒有看錯,拜兒童讀物所賜,小時候就對女媧補天耳熟能詳的我們,想當然爾會認為女媧的神話是最早出現的一批──然而並非如此,在有詳細的「女媧補天」之記載已經是西漢年間,在《山海經》中的文本只有短短一句。或許有板友會問,「女媧之腸」是什麼鬼?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山海經》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女媧本尊的記載,有的只是她的腸子變成的十個神。關於「女媧補天」的傳說還要到《淮南子》尚有記載,女媧的神話是一直在變化的,直到東漢《論衡》給女媧補天安上了一個理由:共工跟顓頊幹架,撞斷不周山因而使天地崩裂,女媧只得煉五色石補天,到了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又把顓頊換成祝融。

因此,女媧補天的神話大抵就此定形,變成了:共工&祝融幹架→幹斷了不周山→女媧補天。

我以前甚至看過一個版本,說共工跟祝融追求女媧,彼此爭風吃醋,共工突然有一天失心瘋跑去撞斷了不周山,然後就是我們熟悉的環節了......我小時候看這段故事看得津津有味,現在想起來只想把那個作者打死,到底誰亂寫的 = =

女媧大概就先介紹到這裡,要細講女媧神話的演進就可以寫好長一篇論文,我實在是沒那個精力XD
另外,關於女媧跟她歐尼醬伏羲的故事,如果這次卡匣有出我會補在伏羲那邊,如果沒出就.......隨緣嘿嘿。

天極星環‧太一

《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史記‧封禪書》:
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

東皇太一為楚地一帶信仰的頂點,也就是最為尊貴的神祇,是以在《九歌》之中位列第一,也是第一個接受祭祀的神,歌詞內容也是充滿溢美之詞,以討東皇太一歡心。在〈封禪書〉中,太一則經常與后土並列接受祭祀,祭祀所用的禮儀也是最高位的「太牢禮」,通常就是天子要祭天的時候才會使用的禮節,由此可見東皇太一的位格之高。

可惜的是,太一在各個典籍之中缺乏其神話事蹟的紀錄,我們唯一知道的,只有一個叫做「東皇太一」的至高神,以及如何祭祀他而已,這也是中國神話最令人扼腕的地方:記載破碎。




丈量步履‧豎亥

《山海經‧海外東經》: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淮南子‧墬形訓》:(墬音ㄉㄧˋ,「地」之籀文)
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在神話典籍中,豎亥的紀錄也相當稀少,高誘註解《淮南子》時說他是「善行人」,也就是非常善於行走的人物,因此大禹派太章和豎亥行走天下,一個從東極走到西極,一個從北極走到南極,並丈量出四極之間的距離,也就是上面文獻中那個誇張到不行的數字。




野炎丹鶴‧畢方
(剛好有找到一張很殼I的)


《山海經‧西山經》: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

《淮南子‧氾論訓》:
山出梟陽,水生罔象,木生畢方,井生墳羊,人怪之,聞見鮮而識物淺也。

《論衡‧紀妖》: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大山之上,駕象輿,六玄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蟲虵伏地,白雲覆上,大合鬼神,乃作為清角。

畢方這種鳥只有一隻腳,身體是青色的,而有紅色的紋理,白色的嘴,只有一隻腳,叫聲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樣,見到這種鳥那個地區附近就會出現磷火。有看噩盡島的知道為什麼羽家畢方的叫聲都是嗶嗶嗶了吧,就是在叫自己的名字啊!
其實如果細論起來,畢方應該是木屬性而非火屬性,高誘注《淮南子》時註解畢方為「木之精」,也就是木頭的精華。那為什麼又會跟火有關呢?神話大師袁珂先生提供了一個說法,「畢方」其實是「熚烞」的變音,「熚烞」就是木材、竹子在被火焚燒時所發出的龜裂聲(我想各位有燒過木頭的應該都不陌生),袁珂則由此作為推斷,所謂的「木生畢方」其實就是木頭焚燒的聲音,被古人神話化的想像為畢方鳥。

說真的,畢方出現在這卡匣是最奇怪的,這貨根本就不是神,充其量也就是個異獸,勉勉強強可以算是瑞獸,完全比不上我們的鎮樓怪肉團團混沌,不過可能架不住現在小說創作多吧,畢方出現在小說裡的機率高的詭異,官方為了知名度就出了這一張。(等等,豎亥也沒什麼名氣啊.......啊算了MH邏輯


6/13日更新:燭龍、伏羲、西王母


燭龍

《山海經‧大荒北經》: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海外北經》:
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天問》: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上古大神,點擊就送

燭龍神是人面蛇身的,紅通通的外貌,祂一睜眼,世間就有了光明,變為白晝;祂一闔眼,光線就消失不見,黑夜降臨。祂不用進食、無須睡眠、更沒有呼吸的必要,但只要祂一吹氣,世界就被寒風籠罩,變為嚴冬;祂一呼出熱氣,世界就又變為炎夏。

好的,其實就是蓋歐卡和固拉多的綜合體(喂
如果我們細看上面的文獻,就會發現燭龍的威能是非常之大,和那些創世的神們權柄相近,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燭龍的神話可能比起盤古開天闢地還要來得更早,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世大神,後世小說《玄中記》中,更明寫著燭龍的「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其位格之高可見一斑。《玄中記》的作者就是晉代注《山海經》的郭璞,這則燭龍的傳說應是他採集神話資料所收集到的,也應被後人加油添醋過了,而這也彰顯了古人們的浪漫想像,在極北之地有一條大龍,呼吸之間改變天候,雙目開闔之際日夜翻轉,何等威能啊!

平心而論,燭龍就算沒有做成黑金,起碼也是個1%大獎的程度,MH居然把祂做成升技素材???



太昊八卦‧伏羲
《周易‧繫辭下傳》: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太平御覽》:
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

伏羲=庖羲=宓犧=.......(反正看起來像的八成就是

整理伏羲相關的資料是最累的,因為伏羲的資料既多且雜,如果要弄一個比較好理解的線性進程,就會比較麻煩。

我們在先秦時代的典籍之中,比較少看見伏羲的身影,在《山海經》中更是毫無紀錄,但這不代表當時就沒有伏羲的傳說。或者說,先秦時期的伏羲,和創世神話關係不大,更多的是一種創造制度、建立文化的帝王形象,如上面所引用的《繫辭傳》內容。直到《楚帛書》的出土,上古時期伏羲的相關神話才有了一點線索。《楚帛書‧四時篇》載明伏羲「出自□震」,「震」和「雷霆」有關,而後世傳說中伏羲的母親在「雷澤」這個地方採了巨人腳印,回去後懷了孕,生下伏羲,伏羲也就是雷神的後代,或者我們甚至可以說,伏羲就是雷神。
???????
那伏羲跟女媧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我必須為各位捋清楚時間線:夫婦→兄妹→兄妹結婚 警察有人亂倫R
在漢畫像中,其實就有相當多的女媧、伏羲的人首蛇身交尾圖像本本,也就是說至少在漢代以前女媧伏羲就已經是夫婦的關係,而《楚帛書》的出土更是從旁佐證了這一則傳說,並且將時間線拉前至少到戰國時代晚期。但是,說明女媧、伏羲是兄妹婚的紀錄卻是到唐代李冗《獨異志》:「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扇,象其事也。」

伏羲開萬世德國骨科之先河,蓋因此誌也。不過,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本就有一些兄妹婚配+大洪水的神話模型,那是否由那些地方傳入,影響了伏羲女媧神話,就比較難去考證了。

關於伏羲的資料還相當不少,不過我實在沒什麼力氣整理了,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去看看袁珂的《中國神話傳說》,算是對中國神話入門者相當友善的讀物。

(伏羲的參考資料引用自鍾宗憲《女媧伏羲神話的創世思維芻議》,《輔仁學報》第二十八期)


好可愛
傷眼圖慎點:https://imgur.com/Bjt2uNI
瑤池婉妗・西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大荒西經》: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琁瑰、瑤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
《海內北經》:
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淮南子‧覽冥訓》: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若提起《山海經》,就幾乎無法避過西王母這尊大神,但在《山海經》中所記載的西王母,可不像是後世道教中所塑造的雍容婉約的美婦形象,而只是看起來像人,實際上卻是「豹尾、虎齒」的怪物,掌管著各種各樣的災禍殘殺。然而這樣的一尊兇神,卻也同樣是樂園的掌管者,她所在的王母之山上物產豐富,有鳳凰等各種神異獸類安居,是最為豐饒的樂土。西王母的神話,就是典型的「樂園神話」,羿為何要向西王母求取「不死藥」,而不是向其他的神靈呢?只因西王母掌管樂園,「死亡」這回事在樂園中是不存在的,而西王母則必然掌有「不死」的權柄。

西王母的形象同樣也隨著時間而演進,到了周代,西王母就已經不是「蓬髮戴勝」、「豹尾虎齒」的怪物形象,就逐漸成為了一個「神女」般的樣子,如《穆天子傳》的前半部分,就是周穆王到西王母的所在地接受款待,然後西王母唱歌給他聽的故事(?),此時的西王母就已經是相當溫文美妙的樣子了,並且也有了其標誌「產業」瑤池,其後,西王母的傳說被道教所吸收,轉化為「瑤池金母」、「王母娘娘」的樣子,為一眾女仙的首領。


百草藥神‧神農
《帝王世紀》:
神農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謂之炎帝。
《越絕書‧外傳記地傳》:
神農嘗百草、水土甘苦。
《周易‧繫辭下傳》: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的傳說,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在此也不多做贅述,主要是一些補充的部分。神農也就是炎帝,雖然不知道政治正不正確(?),但華人一直以來都會以「炎黃子孫」自居,「炎」所代表的正是炎帝神農。炎帝的出生近似於伏羲,同樣是女子遇見了神靈感生,誕下炎帝,炎帝是牛頭人NTR,也就是牛首人身的樣子,
炎帝嘗百草的神話模型,可能成立於較晚的年代,但至少從文獻上可以確認的是,炎帝的傳說在周代以前就已是相當盛行,並且「農神」的形象已經徹底建立。
炎帝是「牛圖騰」的部族代表,其部族居於南方,南方屬火,因此稱其為炎帝,許多赫赫有名的神祉都是炎帝的後裔,例如祝融、蚩尤等等,這一點從蚩尤的形象同樣為牛首人身就可以看得出來。而炎帝也和黃帝發生過戰爭,在「阪泉之野」這個地方,因此稱為「阪泉之戰」,事實上,黃帝和炎帝在中國神話中,都屬於「天下共主」,也就是在人文建制上有巨大的貢獻,被人民視為統御者,並在後世被尊為神靈。

(圖片取自希少分享的手機桌布
兩儀陶鈞‧東王公

《海內十洲記》:
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

說起來諷刺,GNN所釋出的情報裡面,我覺得最奇怪的就是這傢伙,嚴格來說,東王公根本不該歸類於「上古諸神」的卡匣中,東王公的紀錄出現非常之晚,在漢代以前完全沒有東王公這號人物。奇怪的是,MH給「上古諸神」們安上了一個詭異的隊伍技能「仙力」(我想大家這幾天都快被這仙力搞瘋了),然而卡匣中只有東王公勉勉強強能稱作「仙」,其他的神靈根本就不能稱作仙。儘管今日我們將「神仙」並稱,但其實神、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神指涉的是某種概念的擬人化──例如火神祝融、太陽神拉等等,但「仙」是個道教名詞,指的多半是「修道有成者」,經過某些儀式、法門的修煉,達到水火不侵、超凡脫俗的境界,此稱為仙。

回歸正題,那東王公是怎麼來的?這源自於漢代的陰陽五行說,簡單來說就是以原有的神為基礎而衍生出的對應神,東王公的基礎就是西王母,以西王母為「陰神」,那自然而然就該有個「陽神」,東王公就冒出來了。我沒在開玩笑,這是真的XD

爾後,東王公的故事、傳說被道教所吸收,西王母為女仙之首,而東王公則轉變為男仙之首,名字也變成為更加霸氣的「東華帝君」。


(圖片取自希少分享的手機桌布
急速千里‧天吳
古圖:https://imgur.com/0NciUfc

《山海經‧海外東經》:
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關於天吳的資料,《山海經》中雖有紀錄,但除此之外就幾乎沒有什麼地方見到祂的身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天吳是作為「水神」出現的,郭璞《圖讚》云:「耽耽水伯,號曰谷神。八頭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意思就是天吳是一個八顆頭、人臉、老虎身體、十條尾巴的怪物(總感覺我在講廢話)。

至於為什麼MH要將天吳前綴「急速千里」,我想應該是受到了網路文章的影響。但由於我查閱了手邊的資料和典籍,對於天吳實在是沒有像文章中那樣的紀錄,因為沒有資料來源,個人認為看看就好,不可盡信。






逐日旅程‧夸父
目前未有圖片,用古圖代替,圖片等釋出後補:https://imgur.com/TPTtBmX

《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大荒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陶淵明《讀山海經》: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 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夸父追日的傳說,想必大家也相當熟悉,這則神話的來源已久,在《山海經》中就有了相當完整的記載,說明夸父追逐太陽、喝光河水、道渴而死的歷程,夸父最後將手杖扔出,化為鄧林,鄧林也就是桃林,讓往後路過的旅人能夠採摘桃子解渴。

夸父是后土的後裔,也就是炎帝的後裔,「夸」是大的意思,而「父」則是古代男子的美稱,因此「夸父」就是「巨人」大男人的意思。

有趣的是,夸父在《山海經》中有兩種死法,一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夸父追日渴死;第二個則是被黃帝的手下「應龍」所殺。《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說法是,逐日而死的夸父,是「夸父族人」的一個個體;而應龍所殺的夸父,則是加入涿鹿之戰蚩尤一方助戰的夸父族人,蚩尤和夸父同樣都是炎帝的族裔,這個說法或有一定的可信度。

(這張真的太可愛了,放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XD)
舞干戚‧刑天
《山海經‧海外西經》: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陶淵明《讀山海經》: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唯一的傳說,就是他和黃帝征戰,被黃帝梟首後,雙乳變為雙眼,肚臍裂開變為巨口,揮舞著盾牌斧頭,還持續跟黃帝拼命。雖然有點獵奇,但卻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一方面這則神話彰顯著「變形」在神話思維中的普遍性,二來則是先民們「生命不滅」的思維方式之展現,「變形神話」在比較神話學中是個相當重要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原始人認為生命或者非生命都是都是以某種因子構成(例如Mana:魔力),所以形體的變化不過是因子的重組,生命的本質是一體的、溶合的;因此「生命不滅」也是屬於這個概念,刑天的「不死」、西王母手上的「不死藥」都可以作為這種原始思維的典型案例。

「刑天」的命名由來,實際上就是以祂的形體而來的,「天」在甲骨文中就是一個火柴人的樣子,而「形天」的意思就是把頭砍斷,因此「刑天」之名是在祂斷頭後而產生的。實際上,刑天是炎帝的屬下,路史後紀三云:「炎帝乃命邢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刑天所葬的常羊山也是炎帝的降生之地,因此「刑天與帝爭神」其實很有可能是為了祂的主子──炎帝報仇的,死後仍然「舞干戚」,干就是盾牌,戚就是斧頭,揮舞著盾牌和斧頭死了都不罷休,難怪陶淵明要讚其「猛志固常在」了。


至此,目前「上古諸神」系列的卡匣和神話人物都已經介紹完畢,如有釋出新角圖片會補上,希望大家喜歡。

小弟才疏學淺,尚望各位先進不吝斧正,感激不盡。

參考資料:

袁珂《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傅錫壬《新譯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共二冊,台北:蓋亞文化。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淮南子》、《史記》、《論衡》等等。

2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中村くまりん】 【蔚藍檔案哇庫哇庫四格漫】愛莉怪怪的……

【ゴゴゴ】亞伽里(2024.5.1)

【原創】狐之窗 第2話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