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
石化光線相關的主線劇情,才是本作最符合科學核心的情節
科學和未知,對一般人來說都顯得太過遙遠
最近和朋友聊了一下大家對於Dr.stone的感想
從漫畫連載到動畫開播,身邊的朋友和自己看過的網路評論大概分為三種類型
1.自認理化不熟悉的文組:不明覺厲,但很有趣很好看
2.理科出身:很多BUG想吐槽,但還蠻好看
3.理科出身且現在正待在學術界做研究:很感動
※此為本人主觀感受,沒有嚴格的統計意義
第三種類型當然是最為稀少的,畢竟本來能夠博士畢業然後待在學術界的人就少
但不知道為啥,相比起前兩者,不論是雖然不懂但覺得多半有bug,還是很認真的指出各種bug
我碰過的少數第三種類型,全然不在意作品是否有bug,而只對作品裡描述的科學感到感動
明明都是理科出身感想卻有如此巨大的落差,讓人覺得神奇
讓我忍不住想討論這件事的,其實是動畫開播第一集後看到的評論:
「看了五分鐘,看到全人類石化,有夠唬爛,就棄了」
除此之外,最常見的感想都是:「我以為是個除了石化光線不科學外,其他都很科學的科普番,但XXXXXX......(下略)」
總之"唬爛"、"很扯"等評語總是很頻繁的出現在Dr.stone的討論串裡,最讓我意外的是石化光線作為本作的科幻要素,竟然也很常收到"唬爛的設定"這種評價
我很少會在其他建構於現實世界的科幻作品中聽到唬爛這種評語,至少我是沒聽過有誰說ID4的巨大飛碟可以飛起來很唬爛(外星科技贏不了地球電腦病毒這點倒是有),也沒聽說全面啟動的共夢機、星際效應的五維空間被說是"唬爛的設定"
但既然覺得唬爛比例如此高,肯定有個什麼理由,可能是稻桓老師在設定上有什麼問題才讓這個科幻要素接受度如此低
和朋友聊過後,我猜...可能是一般人對於科學"實際上在幹什麼"其實比想像的還要不熟悉吧
科學大致上分為三個內涵
觀察:致力於揭示自然真相,而對自然作用由充分的觀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實驗)。
假設:通過這樣的過程假定組織體系知識的系統性。
檢證:藉此驗證研究目標的信度與效度。
科學研究者提出假說來解釋自然現象,然後設計實驗來檢驗這些假說
如果說檢驗是檢驗這些假說是否接近這世界的真理,對應到一部科幻作品,或許我們可以類比為:
現象:故事中的科幻產物
假設or學說or理論:故事中的科幻產物會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來解釋可行性
設定:由作者決定的故事中的真理、世界觀
用鋼彈來舉例就是...
設定 |
米諾夫斯基粒子(由作者說了算,反正作者就是設定這個世界觀裡有著這種東西) |
假設 or 學說or 理論 |
在核反應爐內壁塗布米諾夫斯基粒子, 利用米氏粒子隔絕電磁波及自動排列成一個立方晶格的特性來拘束並催化核融合原料及反應。 而這個反應亦會生產出米氏粒子而令核融合爐達至一定程度的自行循環作業,並使得反應爐能夠大大地縮小。 (摘自維基百科《米諾夫斯基粒子》條目) |
現象 |
核融合爐的小型化讓機動兵器上也能夠安裝核融合爐,使得機動兵器的運作時間大大加長,而達到可實際運用的標準。 |
大部分的科幻奇幻作品,都會給定上述兩到三項,至少都會在故事開頭就給予一個基於世界觀的設定
像是海賊王的世界觀裡有著惡魔果實(設定),大海上有很多吃了果實的人有特殊能力(現象)
而關於果實的來源、輪迴、繼承能力的條件等等(假設or學說),則由故事內的各個角色透露一點半點或描述角色自身的理解,並沒有很完整的表述,作為故事中的謎題要素
科幻故事有的會對學說、理論做保留來當作謎題,也有可能是現象安排在故事後期,讓讀者發現前面的設定和理論都是伏筆,但至少"設定"幾乎都會直接了當的告訴讀者
當然設定跟理論的界線是有不少模糊地帶的,不過這個部分終究只是比喻,並不是真的要分類還啥,所以希望大家能體會一下就好
又比如鋼之鍊金術師
設定 |
這世界存在鍊金術 |
假設or學說or理論 |
等價交換 |
現象 |
賢者之石能違反等價交換鍊成 |
這裡故事初期給出的理論和現象出現矛盾,而這也是鋼鍊故事的主軸之一:賢者之石的真相
到底是等價交換不適用賢者之石,又或者對賢者之石的效果有錯誤的理解?或沒觀測到的事實?
有看過的朋友應該知道最後的答案是什麼
總之幾乎所有的科幻奇幻作品,開頭都會給予一個基於世界觀的設定
但回頭來看Dr.stone,他是難得一見的反其道而行
設定 |
??? |
假設or學說or理論 |
??? |
現象 |
全人類被光照到後石化 |
劈頭就跟你說總之全人類被石化了,但事發前的普通高中生活劇情和後來基於現實描寫的科普喬段,一再的讓觀眾自然而然的把故事裡的世界觀直接代入現實世界,變成:
設定 |
世界觀同一般現實世界 |
假設or學說or理論 |
??? |
現象 |
全人類被光照到後石化
|
但顯然我們在現實世界找不到任何可以解釋石化現象的學說,導致觀眾出現一種:「這三小?這不(符合我們已知的)科學」的矛盾感
如果在故事的開頭加上一段:
「一群神秘的科學家發現了全新的物質可以產生有生命的石頭」
又或者
「大氣層外不明飛行物悄悄降臨,架起了未知的武器」
那相信觀眾對石化光線的接受度就會大幅增加
但這是稻桓老師故事編排的不好嗎?
也不是
是因為這樣才符合本故事想表達的科學理念
這正是反映了我們現實世界中的科學
隨著科技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已經不會碰到所謂的"未知"了
不論是閃電、火山爆發、地震...我們都有很完善的科學理論可以解釋
如果去跟古代人說:有一天太陽會消失一陣子,沒看過日蝕的古代人可能會覺得聽你在唬爛
實際看過之後則是歸咎於神鬼之說
但翻開現在的宇宙學,會發現裡面大部分的學說都像是天方夜譚
無法解釋的現象也多了個去
光是為啥物質要比反物質要多這點,到現在也沒有很完善的解釋
比如說能量低於Eev量級的宇宙射線一般被認為是在銀河系內部產生的,但要想維持我們探測到的功率,每個世紀銀河系至少要發生兩到三起超新星爆發,但近1000年裡也才發生八起左右
所以這些宇宙射線不科學嗎?很扯嗎?
正如千空所說,尋找現象的規律、背後的原因以及重現性,這個過程才被稱為科學
當初科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的時候,逆向推算發現宇宙原本是一個點,也覺得這太扯蛋了
但科學要做的事是找到可以解釋的理論,所以科學家提出了大爆炸理論
但大爆炸理論又不能解釋為啥宇宙背景輻射如此均勻,所以只好再提出暴漲理論
但為啥宇宙會暴漲?為啥現在還持續膨脹?
於是又假設我們宇宙應該存在暗能量
還有最近有科學家想驗證平行宇宙那回事
科學家們為了測量中子的壽命,想了兩個方法分別測量"幾乎不太運動的中子"和"運動中的中子"的半衰期,發現其壽命相差了9秒鐘
但怎麼都難以解釋這個現象
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假說,認為中子在跑動過程中穿越了,到了另一個鏡像平行宇宙,衰變剛好發生在另一個世界中,所以我們才沒有檢測到
夠玄幻是吧?
但這就是科學在做的事情
石化光線作為Dr.stone的主線劇情
他所闡述的是「科學方法」
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辭典如此定義:
科學方法是一種有系統地尋求知識的程序,涉及了以下三個步驟:問題的認知與表述、實驗數據的收集、假說的構成與測試。 |
這可能是我們所受教育中相當缺乏的一部分,以前理化課本也沒什麼提到這件事
我們只是不斷的學習前人科學研究獲得的"成果"而已
故事裡做火藥啊~做肥皂啊~也都只是在描述我們已經有的科學成就
千空研究石化光線的劇情才是描述科學的核心價值
但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日常生活中早已不存在未知,科學家面對的各種奇怪事情很多我們壓根沒聽過
反倒是受到科幻作品和媒體的大肆渲染,當初聽著很唬爛的假說...什麼黑洞奇點、暗物質、暗能量都被渲染得大眾都能接受了
就連奇怪到不行的量子理論,一般人看過各種科普影片後也能侃侃而談
但就如費曼所評論的:「如果你認為你理解量子理論,那你就沒有理解他」
接下來第六集是千空研究石化光線的重點劇情,是我認為很棒的喬段,希望動畫組能好好表現
趕在第六集撥出之前寫了篇可能是廢文的文,不知不覺還寫得有夠長
最後引用生物學家霍爾登 (J. B. S. Haldane) 的一段話作結吧
宇宙不僅比我們想的離奇, 而是比我們所"能想"的更離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