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0-02-02 15:17

[軍火百科]帝國鐵翼-梅塞施密特Bf 109戰鬥機

作者:血雨死神.飛燕

[水島監督這打臉也未免....]

遊戲即將實裝的是E型,另一架則是美軍的F6F「地獄貓」(Hellcat)。
(地獄貓為遊戲全體玩家贈送機,109E需購買解放票券才可製造)

另外,狂賀「荒野的壽飛行隊」電影版(總集篇)即將於秋季上映!
(如果有在台灣上映,我絕對會去看)

維基百科的內容有點多,因此以下有部分內容將作刪減。
============
梅塞施密特Bf 109戰鬥機(中文維基百科)


(圖:Bf 109 E-4)

類型 轟炸/攻擊/戰鬥機
製造商 梅塞施密特
設計師 威利.梅塞施密特
首飛 1935年5月29日
服役 1937年
退役 1945年(納粹德國空軍)
   1952年(南斯拉夫空軍)
   1954年(芬蘭空軍)
   1965年(西班牙空軍)
主要用戶 納粹德國空軍
     匈牙利空軍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空軍
     羅馬尼亞皇家空軍
製造數量 33984架
單位成本 42900帝國馬克(1943年的G-6型)

梅塞施密特Bf 109是納粹德國空軍於1930和40年代使用的單座戰鬥機。當時的多項特點,使它屬於新一代的戰鬥機,如:下單翼(機翼位於機身下方)、全罩式座艙、可收放起落架以及全金屬製造的機身與機翼。

此機於1935年5月首次飛行一直到大戰結束,與1941年中開始服役的福克Fw 190成為納粹空軍的標準戰鬥機。此期間多國空軍採用此機,包括芬蘭、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瑞士。此機的應用超越其最初設計的目的,戰爭期間的衍生機型包括戰鬥轟炸機、夜間戰鬥機、偵察機,是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戰鬥機。

它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大(不算戰後生產,超過三萬架),生產時間最久(德國從1936年生產到1945年初),產生空戰王牌最多(世界三大空戰王牌皆駕駛Bf 109:世界第一的埃里希.哈特曼擊落352架敵機,第二的格爾哈德.巴克霍隆擊落301架敵機,第三的京特.拉爾擊落275架敵機)的戰鬥機。Bf 109也是德國空軍最重要的日間戰鬥機,不僅是液冷式引擎戰鬥機的傑作之一,也是二戰時期最有名的機種之一。

最常與Bf 109放在一起比較的要算是英國的噴火戰鬥機,這兩架戰鬥機不僅從大戰初期較勁到結束,戰場從北非到蘇聯,戰後還在中東交過手。而最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無常之處,要算是Bf 109在戰後曾經改用對手噴火所使用的英國梅林液冷式發動機(西班牙授權製造的版本,型號為HA-1112),並參加1960年代的英倫空戰電影「大不列顛之戰」的拍攝,擔任德國戰機角色。

設計概念形成與命名

Bf 109的概念設計主要由帝國航空部主導,細部設計主要是由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負責。當威利.梅塞施密特從艾爾哈德.米爾希手上接過公司領導權後,便正式在1938年2月23號將公司改名為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 AG)。從那天起,所有自梅塞施密特公司出廠的飛機都以「Me」為命名字首(如Me 210戰鬥機)。接下來由RLM負責最後統合工作。大戰爆發後,飛機設計工作則由梅塞施密特,帝國航空部與德國空軍,針對飛機性能設計進行協調與修改。現今尚存的機體無論是最早的A型到最後的K-4皆被人稱呼為Bf 109。通常德語發音都會叫它為may hundert-neun (hundred-nine),參與二戰的美國老兵都會稱呼它為emm ee one-oh-nine。

一般而言戰機都會被它的駕駛員或是敵方飛行員給予暱稱,通常以製造者的名字做命名:例如Messer、Mersu、Messzer等;或是以戰機特徵命名,例如Bf 109 G-6就被空軍飛行員暱稱為Die Beule (「The bump/bulge」),因為後期型Bf 109G用來罩住13mm(.51 in)MG 131同步機槍槍膛的引擎罩特徵,與Fw 190相較之下偏向光滑的機身,故被蘇維埃飛行員戲稱為「皮包骨」。至於Bf 109的各種衍生名則是由官方命名公布,例如G型就給予Gustav這個稱呼;這種特色可以在其它德國航空器上看到。

開發過程

在1933期間,德意志帝國航空部的技術開發部門(Technisches Amt,C-Amt),為了未來的戰機決定開發出一系列研究計劃:

武裝飛機I(Rüstungsflugzeug I):中型轟炸機
武裝飛機II(Rüstungsflugzeug II):戰術轟炸機
武裝飛機III(Rüstungsflugzeug III):單翼戰鬥機
武裝飛機IV(Rüstungsflugzeug IV):雙座戰鬥機

武裝飛機III原意為設計成短程攔截機,目的是要淘汰正在服役的阿拉多Ar 64與亨克爾He 51。1933年1月30日納粹政府宣誓成立,帝國航空部正式頒布文號「L.A. 1432/33」的單座戰鬥機設計案。

根據帝國航空部的性能要求,戰機的性能規格為在6000公尺(19690英呎)高空時,可以維持20分鐘的400公里/時最大極速,整體而言可以滯空大約90分鐘,爬升到6000公尺不會超過17分鐘,可以爬升的最大高空為10000公尺。發動機預定採用容克斯的Jumo 210引擎,輸出功率可達522千瓦(700匹馬力)。可選配1挺通過引擎軸高性能的20公釐MG C 30軸砲與在引擎整流罩上裝配2挺7.92公釐(0.312英寸)的MG 131重機槍,或是裝配1挺輕量化20公釐MG FF機炮與2挺7.92公釐MG 17。另一項要求規格就是翼負荷維持在100 kg/平方公尺以下。整體的表現規格就是要求有戰鬥機等級速度、爬升率和靈活動作。

武裝飛機III規格計劃書並不是由技術開發部門所提出:在1933年早期時,亨克爾與阿拉多分別送出由私人資助的單翼戰機開發案,技術開發部門分別截取2個開發案的特點並且再次把2個開發案重新退回,同時加入福克-沃爾夫來參加競標。

由於德意志帝國航空部首長米爾希認為威利.梅塞施密特必須為他的摯友漢斯.哈克曼死於輕型運輸機梅塞施密特M20的空難負責,再加上梅塞施密特事後冷漠的態度,故當初的競標並未邀請梅塞施密特。但是近來由威利.拉丁格與瓦爾特.施克這兩位學者研究表明這可能不是事實。在1934年2月由阿拉多,亨克爾與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FW)以L.A. 1432/33為標準進行競標工作。1939年福克-沃爾夫以這份研發合同做為標準加入新飛機競標工作,發動機則選用容克斯Jumo 210引擎,卻有附加條件;就是要求容克與戴姆勒-奔馳DB 600發動機,可以在機身進行互換。1934年底開始要求兩家發動機廠各提供3具發動機做性能測試。

BF 109V

梅塞施密特正式成立設計專案P.1034,在1934年3月設計小組開始著手將設計概念轉變為Bf 109,3禮拜後即被接受。基本上大方向的模型設計在1934年5月就完成,至於細部方面的設計是在1935年1月預備完成。德國航空部發布設計專案並命名為「Bf 109」,Bf 109型試驗機可稱它為V1(機身號碼為D-IABI),1935年5月正式出廠,但此時發動機卻沒有足以服役的能力。為了克服發動機的機械設計問題,故向英國勞斯萊斯廠採購數具茶隼發動機先使用。

實驗機的首次測試以勞斯萊斯PV-12做為發動機,隨後換成勞斯萊斯梅林發動機,梅塞施密特隨後將更換梅林發動機的實驗機命名為V1。1935年8月所有組裝大工告成,隨後在1935年9月進行首次試飛,接下來送往空軍測試中心進行進一步的設計競爭。

1935年夏末,Jumo的發動機進入可服役階段:在1935年10月,代號V2測試機上面的Jumo 210A輸出功率可達449千瓦(600匹馬力)。編號V3測試機則是第一次加裝機槍,但是由於V3上面的發動機並不穩定,故直到1936年5月才進行試飛。3架測試機的結果成績極度相近,在高度4000公尺(13120英呎)時,最高飛行速度達470公里/時(290英哩/時),實用升限為8300公尺(27230英呎)。

武裝系統

梅塞施密特認為,一架典型的單翼戰鬥機如同信天翁D.Va一樣,應該是輕型單人座、低阻力,並且在機頭上方配置兩挺同步型機槍。另外一種在設計階段就列入考慮的選擇是:配備一門安裝在發動機氣缸中間的高性能機炮,炮管套在螺旋槳驅動軸心對外發射,發射時的後座力則由發動機予以吸收。這種武裝布局在一些當時法國設計的戰鬥機上使用(如地瓦丁D.520戰鬥機),這樣的安排足以讓Bf 109的機翼結構較薄,重量較輕。

當德國在1937年發現英國皇家空軍正計劃為新式單座型戰機颶風式與噴火式配備8挺機槍,這讓Bf 109必須要搭載更多的武裝;稍後可裝配機槍或20公厘MG FF機砲的新型機翼被設計出來。可是問題在於,如果想要搭載更多的武裝器時,可以安置的區域就只剩下機翼。但受到起落架艙、機翼主樑與翼前緣縫翼的限制,剩下的空間只能安裝一挺7.92公厘MG 17機槍或是20公厘MG FF or MG FF/M機炮。

Bf 109第一種配備機翼機槍的型號是C-1,在機翼的間隔內安裝1挺MG 17機槍。為了避免重新設計機翼以容納較大的彈藥箱和維修艙門,採用特殊設計的彈藥供應裝置:藉由一條500發子彈的連續彈帶一路沿著導槽至翼尖。彈帶繞著一個轉子,前進時經由槍後端下方,並沿著機翼回到翼根進行裝填,給彈後繞過另一轉子回到槍身。槍管藏在位於翼樑與機翼前緣之間長而大的管子中,這些管子引導冷空氣流經機槍後,從機翼後緣襟翼上方的一個槽排出。由於空間非常有限,MG 17機槍尾端占據了部份襟翼的乘載空間。更長更重的MG FF必須安裝在外部的槍艙中,為了安裝機砲,翼樑上挖出大孔以配合翼樑前方的彈藥,以及後方的機砲座。60發彈鼓安置在機槍隔間內;在機翼下方有個液滴形狀的小艙口供更換彈鼓之用。拆下機翼前緣的一片板子後,整個武器可以拆下維修。

109F系列之後,在機翼內不能再裝配更長的機槍-唯一的例外就是被阿道夫.加蘭德修改過的Bf 109 F-2,它在機翼內可以配置1門20 mm MG FF/M機砲,並在F-2/U1上面將MG 17機槍提升成口徑13公厘的MG 131機槍;這種武裝配製在後來的109K系列中的K-6可以看到;雙翼各配置1門30公厘的MK-108航空機炮。

機翼武裝方面,在雙翼下掛載一對外掛式MG 151 20公釐機炮莢艙,目的是為了增強戰機的火力,讓它足以成為盟軍轟炸機殺手,但外掛的重量以及風阻讓BF 109減弱了與戰鬥機作戰的纏鬥力,同時也加強了在飛行時的鐘擺震動效應。 2門外掛式20 mm MG 151/20機砲重量為135 kg(298 lb),相較之下掛載同等武裝的FW 190A-4/U8重量僅為130 kg。Bf 109的外掛式機砲可擊發135發~145發子彈,總重量為215kg。將外掛式機砲裝配到機翼底下,對於軍械士而言是一件簡單又快速的任務,且對於飛行速度只會減少8 km/h。

衍生型號(據日文維基百科條目刪改)

Bf 109 V
前期生產型,與A-E各型使用相同機體。部分在西班牙內亂中作為實戰試驗投入運用。
V為德文的「Versuch(試製)」之意。

Bf 109 A(August)
初期生產型。在Jumo 210發動機尚未入手前,搭載英國勞斯萊斯「茶隼」發動機(570馬力),螺旋槳為木製定距兩片式。後改稱BF 109 V-1。

Bf 109 B(Berta)
1936年11月完成首飛的Bf 109 V-4(4號機)改稱Bf 109 B-01作為B型原型機,搭載Jumo 210 A發動機;於12月完成首飛的改良型V5與V6則搭載Jumo 210 B發動機。三機於1936年12月下旬試驗投入西班牙內戰。

Bf 109 C(Cäser或Clara)
少數投入西班牙內戰與入侵波蘭。另外「Cäser」除了是人名,也有專指羅馬帝國皇帝稱號「凱撒」的固有名稱使用法。
機首上部與機翼内側各裝備2門MG 17機砲。另外,原本預定生產搭載20mm MGFF機砲的C-3因故未能生產。

Bf 109 D(Dora)
搭載Jumo 210的機型,在西班牙內戰到入侵波蘭期間投入一定數量,隨即因為Bf 109 E投入作戰而淡出戰場。有極少量生產、機翼內搭載MG FF機砲的D-3型。

Bf 109 E(Emil)
搭載戴姆勒-奔馳DB 601 A發動機,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主力機。
E-1於機首上部與主翼搭載共四座MG17。
E-2型搭載MG FF機械式加農砲,但卻無法克服同時安裝MG17發生的共振問題(未實際生產),後續的E-3型將MG FF改設於機翼内。
E-4型搭載MG FF/M,隨著不列顛空戰發動,之前的型號也改裝為E-4型。
E-5為E-3型、E-6型為E-4/N型的偵察機型,兩型均將MG FF拆除改裝照相機,另有兩門MG 17。
為解決不列顛空戰期間續航距離過短的問題,生產可裝備300L副油箱的E-7型,並於1940年8月下旬投入戰線。另外E-4型與E-7型改裝馬力提升的DB 601 N發動機後,編號也分別改為E-4/N與E-7/N。
E-8型為E-1型改裝可增設副油箱的型號,E-9型為E-7/N的偵察型(拆除MG FF/M改裝照相機)。
E-1與E-4型各有衍生的戰鬥轟炸機E-1/B、E-4/B、E-4/BN,E-7/N也有裝備GM-1的E-7/NZ。

Bf 109 F(Friedrich或Fritz)
搭載戴姆勒-奔馳DB 601 N發動機與改良的DB 601 E發動機,為了減低空氣阻力而變更外型設計。自該型開始終於可以正式搭載機械式加農砲,性能大幅提升後的本型成為大戰中期的主力機種。

Bf 109 G(Gustav)
搭載DB 601改良版DB 605發動機。開發了多數衍生型,大戰後期的主力機。

Bf 109 H(Heinrich)
自Bf 109 F-4開發的高空戰鬥機型。形號中的「H」原指Hochleistungsjäger(高性能戰鬥機),但同時也能解釋為Höhenjäger(高空戰鬥機)。
因為擴展翼寬,而能在10100m高度以750km/h的速度飛行。少數量產的H-1型曾被投入超高空偵察任務,然而因為主翼強度不足與更高性能的Ta 152H出現,開發計畫因而中斷。

Bf 109 K(Kurfürst)
系列最終量產型,在後繼機開發失敗後決定投產的速度提升型。此外,「Kurfürst」在德語中意指「選帝侯」。

Bf 109 T(Trägerflugzeug)
在E-3型加裝甲板固定勾與機尾捕捉勾,強化主起落架、延長主翼並改裝為翼端折疊式的艦載戰鬥機型。原本預定由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搭載,但最終因為航母始終未完工即被取消計畫,因此已改裝完成的60架T-1型(以E-4/N型為基礎改裝)被挪往位於挪威的特羅海姆基地與赫利哥島基地,作為基地防空戰機使用。由於機翼長度延伸,讓T型的起降性能遠超過同時期的既存機,因此廣泛受到飛行員好評。

Bf 109 TL
噴射發動機換裝型。TL為Turbo-Lader(英文的「Turbo Charger」,渦輪發動機)的縮寫。預定於兩機翼單邊分別懸掛BMW 003或Jumo 004發動機一座。僅在計畫階段。

Bf 109 W(Wasserflugzeug)
水上飛機。

Bf 109 X
換裝BMW 801氣冷式星型發動機,機體以F型為基礎改造。僅有試作機Bf 109 V-21一架。

Bf 109 Z(「Zwilling」、德語的「雙子」)
合併2架Bf 109 F機身而具備雙發動機的機體,未曾實用化。

Bf 或 Me

在各國出版品者是文獻當中,都可以見到Bf 109和Me 109。雖然都是描述同一架飛機,但是卻有不同名稱,而且這兩個名稱都被廣泛使用,甚至考據德國空軍在戰時的資料也顯示兩者都有被使用,使得情形相當混亂。

2000年代初期,英國權威的航空作家Bill Gunston撰文於Air International雜誌上提出他的考據。名稱混亂的來源是:生產諸多由梅塞施密特博士設計的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的名稱字頭縮寫是Bf,可是稍後德國政府改以梅塞施密特的開頭縮寫Me來命名由他所設計的飛機,作為獎勵的象徵。因此這個分界點應該以1938年為準~在該年以前設計的機種,無論生產到哪一年,飛機正式稱呼應該以Bf開頭,該年以後設計的飛機則使用Me開頭的編號。

根據這個考據結果,不僅Bf 109和Bf 110都是正確名稱,基於同樣理由,Me 262(「飛燕」式戰鬥機)和Me 163也同樣是正確稱呼。

登場作品(日文維基百科)

[電影]
列車大逃亡(1965)
最長的一日(1962)
英烈的歲月(Memphis Belle,1990)
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

[動漫]
終末的伊澤塔(2016)

[遊戲]
戰爭雷霆(WT)
戰機世界(WoWp)
空戰奇兵:無限
戰地風雲V
艦隊收藏
登場的是可做為艦載機/基地航空隊戰機運用的「Bf 109T改」。
(航母「齊柏林伯爵」的初期裝備,15年秋季作戰難度乙以上通關報酬)

==================

地獄貓?明天再說。

<飛燕小啟>

7

4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自製繁中字幕】DD-661_WBRZ_20240426

【自製繁中字幕】DD-661_WAFB_20240426_2

【繪圖】俾斯麥與戰艦棲姬一起舉杯慶祝11周年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