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0-02-11 22:34

[達人專欄] 《歷史閒聊》 共和到帝國 — 從制度瞭解是什麼結束了羅馬的「民主」

作者:大帝

  按照慣例,這系列的文章往往出於意外。某天在八卦版看見了一篇標題為「羅馬共和庶民派掌權後,為何反而走向帝制?」的文章,姑且不管這文章是否有隱射時局之意,這個主題實在是歷史上很有趣的一個問題。對於生在現代民主國家,認為民主是現階段最理想的制度的人而言,實在很難理解做為民主先驅的羅馬人為什麼最後放棄了共和制度。要瞭解這個問題,就得先討論羅馬的「共和」與「民主」是什麼。先講講共和這個詞──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有些模糊的描述,一般指國家的領袖並非世襲的君主或是宗教領袖。而「民主」則大有文章,羅馬固然有著民主,不過這樣的民主與現代人瞭解、接觸的民主大相逕庭。
  
  羅馬共和國的架構乍看之下與現代政府有些相似之處。羅馬政府的權力組成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是諸多由選舉產生的官員,第二是執掌大權的元老院,第三則是負責選舉或對重大政策做出決議的公民大會。但是這三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分界,卻比現代的政府模糊了許多。
  
  羅馬的官職制度在整個共和時期隨著各個事件而多次修改,在與漢尼拔的戰役後才大致底定。基層的官職包括唯有平民才能擔任的護民官,以及市民官、審計官等職位,這些官職是羅馬貴族們踏入「光榮職涯(Cursus Honorum)」的起點,這一套官職制度就像個階梯,講究著年資與經歷,要按部就班才能爬上去。在階梯上端的幾項高層官職則是羅馬政治的核心,主要是以下三者:
  
  執政官:兩人,羅馬的政府與軍隊最高領導人,兩人互相對元老院的決議握有否決權。只有擔任過法務官的人才能參選。
  法務官:名字讓人連想到法律,但實際上是在執政官之下負責行政事物,戰爭時與執政官一樣握有軍事指揮權。
  屬省總督:共和末期擴張領土後,在被征服的地方建立行省。總督掌握當地的行政與財政,還會指揮當地的軍團,因此由法務官或執政官任期結束後轉任。許多人踏上仕途就是為了成為總督,希望能被派到富庶的地區,好好地撈一筆油水。
  財務官:同樣是個讓人誤會的名字,實際上並非掌管財政,而是數年選舉一次,掌握著審核元老院議員資格的官職。由於這個職位具有莫大的權力,只有擔任過執政官的才能參選。
  
  不過,這些官職雖然大權在握,要行使權力卻仍然受到了重重的限制,這就牽涉到上文提到的元老院以及公民大會了。
  
  大多數的人會將元老院的角色當成現在民主國家的國會,不過元老院的定位在羅馬共和國也多次改變。在共和初期,元老院雖然能做出決議,不過要經過公民大會的複決才會成為正式的法律。只是,在漢尼拔戰爭期間,由於戰事緊急、沒辦法等到召開公民大會才做出決定,大多數關鍵時刻都由元老院開會做出決定,這才讓元老院正式成為了羅馬的決策機關,在那之後元老院的決議會直接成為羅馬的法律,雖然公民大會依然擁有權力更改甚至廢除元老院的決議,但是這其實就像是現代民主社會的議會與公投一樣──就算公投的位階更高,但是要舉辦公投就要耗費大量的人物力與時間,因此重要性遠遠比不上議會。
  
  當然,作為共和羅馬的象徵,元老院的重要性並不只是一個議會或是決策機關,他代表的更像是整個統治階層與上流社會。元老院議員的人數約莫三百人左右,而要擔任羅馬的高級公職,無一例外地需要具有元老院議員的身份,再搭配上一段提到的決策權,可以說元老院的三百人就是羅馬共和國政治的核心。而跟現代民主國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這三百個人並不是透過選舉所產生的,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由羅馬貴族家系把持著。
  
  在共和初期,貴族與平民的權力爭執一直是羅馬最嚴重的政治問題,平民爭取了很久才得到了參政權。不過隨著時間慢慢演進,元老院的勢力也逐漸出現變化,除了原本開國初期的名門貴族靠著世襲得到元老院的議席之外,也有許多平民家系因為家族中出了執政官而踏入這個圈子,這些新進家族得到了「平民貴族」的稱號。到了共和末期,貴族與平民的分野已經沒有這麼明確,元老院中有著一大半的議席屬於這些平民貴族。不過於此同時,這些長期在元老院中擁有席位的家族逐漸形成了「元老院階級」,這些人代表著羅馬政治圈的核心。普通市民雖然可以透過參選護民官與審計官進入元老院,但是與這些長期掌握政治資源的元老院階級相比,影響力實在是天差地遠,讓羅馬的政治格局從共和初期的貴族平民矛盾,演變成共和末期的元老院議員與平民相互對抗。
  
  最後則是公民大會。羅馬的公民大會其實也大有玄機,跟現在大多數民主國家採取的簡單多數決不同,羅馬的公民大會制度更加類似美國的選舉人票制度,以百人為單位的小組決定意見後計算票數決定該選區的結果,而最後則統計贊成與反對的選區數決定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說領導著Pax Americana的美國是現代羅馬還真的頗有一番意思。
  
  不過羅馬的公民大會制度其實也歷經多次變革,甚至多次引起血腥衝突。首先是公民大會只有執政官能夠召開,結果當執政官與元老院意見一致時公民大會根本舉辦不了,最後經歷一番衝突才讓護民官可以召開貴族不能參與的平民大會,最後的決議效力與公民大會同等。另外是選區的劃分也是一門學問,當羅馬開始給予義大利的其他人民與解放奴隸公民權時,擁有公民權的人開始擔心自己的票數比不過這些新公民而限制了這些人只能在少數幾個選區投票,甚至為此爆發了一場遍及整個義大利的內戰。
  
  當我們介紹這些制度後,要看清羅馬的民主也更加容易。羅馬的民主並非現代的代議式民主,也不是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更接近一個由建立在平民與元老院階級互相抗衡之上的寡頭政治。而這個制度下隱藏的問題與矛盾,讓共和末期的羅馬政治動盪不安,若去研究這些事件,可以找到三個最主要的問題。
  
  第一個是元老院階層與平民的矛盾,也可以看成羅馬社會中權貴與平民間的衝突。元老院階級同時把持著政治與經濟上的權力,商人組成的「騎士階級」想在行省進行貿易,非得打通元老院議員們的關節不可,這也讓共和末期的總督成為滿是油水的肥缺。而以務農為主的平民更是難以生存,雖然一些有識之士試圖透過「農地法」讓小農的土地免於被兼併,但是農地法的立法過程卻是血跡斑斑,發生過好幾次護民官慘遭殺害的流血事件。我想,這種政治與經濟權力被一批權貴階層把持的感覺,或許生活在台灣的人也會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吧。
  
  第二個則是強人的崛起。羅馬共和末期是個精彩絕倫的時代,有著格拉古兄弟這種悲壯的改革者、有著西賽羅這種傳統體制的維護者,更有著馬留斯、蘇拉、龐培、克拉蘇、凱撒等野心家。這些強人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政治路線,而馬留斯的軍隊改革雖然強化了羅馬的軍隊,卻也讓這些能征善戰的將帥們有機會和士兵們建立起更加緊密的關係,進而造成了國家的軍隊卻效忠私人、成了政治人物鬥爭工具的現象。這也讓共和末期的政壇更為血腥,常常是一方得勢,另外一方就得人頭落地。
  (這裡提到的馬留斯跟蘇拉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人物,礙於篇幅不在這裡介紹,若之後有時間,說不定會寫一篇文章聊聊這兩個開啟強人政治的狠角色。)
  
  最後則是政治體制問題。當元老院階級掌握著絕大多數政治權力時,有志改革的改革家便透過公民大會或平民大會強行通過決議,這樣的行為被元老院議員們視為對他們的挑釁與作對,進而做出更加劇對立的行為。縱然護民官擁有人身不可侵犯權,但是暗殺、甚至是元老院的大規模鎮壓卻是時有所聞。另外一個就是羅馬的官職雖然如同上文講究著年資與經歷,但是碰到對外戰爭時卻嚴重缺乏彈性,這樣的情況導致一個又一個軍事強人的誕生,也讓整個系統受到了動搖。翻開共和末年的歷史,充斥著重大改革帶來的流血衝突,或是強人們仗著軍隊與民意把持元老院的景象,這說明了這個看似「民主」的羅馬共和制度,早已無法因應時代的變遷。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羅馬社會問題外,還有一件現代人容易忘記的事情,那就是投票的方便程度。羅馬以都市城邦起家,一切的選舉與政治運作都在羅馬城進行,當國家領土不怎麼大的時候還不成問題,但是到了共和末期,隨著對外征服,整個義大利半島都擁有了羅馬公民權,而海外的公民更是遍及了北非、西亞、高盧、伊比利半島等地區。然而投票的制度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能夠有權表達意見的,始終只有居住在羅馬城或是方便抵達羅馬的那一群人而已,跟全民的共識一點都沾不上邊。
  
  正因為羅馬的共和制度面臨著如此多的問題,也才讓由凱撒歸化、奧古斯都鎖繼承的政治路線有著發揮空間。實際上,奧古斯都改革的這個制度用「元首制度」會比「帝制」更加貼切,奧古斯都並沒有徹底摧毀共和時期的政治結構,而是在這個結構之上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平衡。皇帝,也就是「第一公民」所擁有的權力其實都是共和時期早已存在的,包括司法上的最終審判權、軍事上的絕對指揮權(包括軍官的任免)、最高祭司擁有的祭典主持權,以及原本屬於護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權、否決權、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等。這些權力拆開來看都沒有這麼可怕,不過當全部加在一起的時候,掌握國家大權的元首就此誕生。
  
  (關於這部份的詳細情形,可以參考另外一篇文章:[歷史閒聊] 從屋大維到奧古斯都 — 一個生平不精彩卻登峰造極的政治家
  
  在奧古斯都的設計下,這段元首政治依然維持著巧妙的平衡。「第一公民」登基時需要取得元老院以及公民大會的授權,而在推動法案時,第一公民也要在元老院階級以及平民之間取得平衡點。元首時常拉攏一般公民而抗衡元老院,他們會舉辦活動、推動公民喜愛的政策幫自己建立民意基礎,並且從平民中提拔優秀人才進入元老院,在元老院中建立支持自己的派系。而在某些時候,元首也會為了取得元老院的支持而推動有利於元老院的政策,整個元首時期,大部分的皇帝都在這兩條路線中搖擺。當一個皇帝過度親元老院,他的繼任者往往就會大力討好平民。實際上,這樣的表現常常也影響了元首在歷史上的評價,因為留下歷史記錄的幾乎都是元老院議員,因此一些與元老院關係緊繃的元首往往被說得很難聽。
  
  那麼從平民來說,共和到帝國又有什麼改變呢?實際上,他們在政治上參與的權力的確變小了,公民大會變成了元首決議的追認機構。不過與此同時,元老院階級的橫行霸道也受到了抑制。在共和時代,元老院議員幾乎能夠為所欲為,平民就算通過了法案,後續的執行往往也被元老院議員扯後腿,弄到最後大多是不了了之,平民根本缺乏有效的對抗手段。而在帝國時期,元首擁有了與元老院對抗的力量,也確實改善了平民不利的處境。
  
  既然元首可以制衡元老院,對元首是否又有制衡方式?答案是有的。這個權力並不屬於元老院,幾個有名的暴君都曾經大力清洗反對派的元老院議員,元老院大多也只能俯首稱臣。能制衡元首的,其實就是各地的軍隊,這些行省總督與軍隊的軍團長都是元老院議員,而軍團士兵全都是羅馬公民,可以說軍隊也代表著一大部分羅馬公民的意見。對元首掀起反旗發動內戰,本身就成為了一種制衡元首權力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自然也不是毫無缺點,當內戰越來越頻繁,羅馬帝國也就逐漸步入了衰退的道路。
  


FB:文字的帝國

75

16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邪靈入侵

[達人專欄] 關於國文教育——文白之爭不是重點,表達能力才是關鍵!

[達人專欄] 23冬番 轉生公主與天才王女 海盜戰記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