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1-03-20 15:32

[達人專欄] 對2019版《小丑》的落空:誰都可以的瘋狂是無法說服我的

作者:我太爛教教我


2019《小丑》上映以前,我將這隻電影預告看過不下六十次,然後提早預訂了首映當天下午的IMAX,我這輩子大概不會有第二部讓我如此之期待的電影了吧。也許正因為這樣,我才得需要這麼多時間去消化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落空。

話說在前頭,我有我的觀影背景,這些背景是不可能用一句「這是獨立作品」就去除掉的,在我看來這是種詭辯,尤其今天使用的是小丑這個IP,還有布魯斯韋恩、高壇市與湯瑪斯韋恩等等,這些使用肯定會吸引到曾看過一些蝙蝠俠相關作品的人,我也是這類的人,這意味著對小丑是什麼,蝙蝠俠是什麼,有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如果這部電影有辦法提出另一種足以說服我的解答,我也會心甘情願接受,只可惜並沒有。

前陣子我在進擊的巨人版看到一篇十分有意思的文,說是從第四季開始看,會很自然地站在另一個陣營的角度去想事情;我很願意相信,觀影的角度或次序可能會對觀賞帶來很巨大的影響,我真正看過與蝙蝠俠還有小丑相關的作品並不多,主要以電影《黑暗騎士》、動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動畫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以及遊戲《蝙蝠俠:秘密系譜》為主,這四部深刻的作品構築了我心目中的蝙蝠俠以及小丑。


去年我生日買的Absolute Batman ― The Killing Joke -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我覺得美漫的體系跟日漫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在於,日漫絕大多數嚴格區分了作者與非作者的同人創作,雖然有極少數被收歸正史的同人創作,然而作為例外也正說明了通常有所謂作者的存在(包含雙作者),地位乃是極不平等的,相較之下美漫間作品可以保有一定上的自由度,也較沒有正統與否的問題,於是究竟誰是大家記憶中的那個角色,也就全頻藉著說服力競爭了。

所以像《蝙蝠俠:秘密系譜》,此作大膽的調整了某些設定,讓認識其中角色的我可以有許多讓我驚豔的故事體驗,也成為我非常鍾愛的作品,我想藉此來說,我並不是一個不能接受新設定的人,我不能接受的是2019版的《小丑》。

這裡我認為首先必需要與我人生中第一部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做些比較,以下是《黑暗騎士》的開頭五分鐘,一群戴著小丑面具的搶匪正在搶銀行。


(可以開中文字幕看)

一切從不尋常處開始。首先不尋常的不是搶匪,而是銀行,這家銀行保險庫通了五千瓦電流、經理會拿著散彈槍出來跟搶匪火拼、觸發的警鈴打往私人住家,一切的證據由一位搶匪說出:他們在搶一間黑道銀行。搶匪間的不尋常則由一個個的黑吃黑串起,所有的黑吃黑都在那名為小丑的神祕幕後主使的計劃下,最後小丑摘下面具,褪下他的偽裝,回應了那個與信念有關的問題。

這說明了什麼呢?所有人都都戴著小丑面具,然而只有小丑才是小丑。


(2019《小丑》中,面具是反抗的掩護,在黑暗騎士裡,面具什麼也不是)

隨後蝙蝠俠的片段也是。稻草人在與毒梟交易的途中,蝙蝠俠現身,開始與歹徒纏鬥,隨後第二、第三、第四位蝙蝠俠也現身,與歹徒纏鬥,而後真正的蝙蝠俠現身,將歹徒與偽裝者都一網打盡。

被捆住的其中一個假蝙蝠俠問「你頻什麼?你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我穿的不是曲棍球護胸墊」蝙蝠俠雖然說了有點好笑的回答,但顯然不只如此,而整部片通過它往後的劇情,一直在回應這點,只要有心,蝙蝠或者小丑的裝扮都是可以模仿的,為什麼只有蝙蝠俠是蝙蝠俠,小丑是小丑。

2019年版的《小丑》,正可以說在做的是完全相反的事。事隔半年,當《小丑》在串流上映時,我又重看了一次,我認為,裡頭所強調的,是在一個極度高壓與貧富不均的日常中,任何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都可能成為小丑,最終能導致類似革命的情境。故事的主角亞瑟只是作為一個縮影,加上一些契機引爆了群眾的情緒,並開下了第一槍引爆了革命罷了。小丑在此處作為一種反抗的象徵,但所象徵的是對一種不公平與高壓的憤慨與反抗。

在這裡面,我看不到惡的存在。


說起惡

而這份任誰都可以的平庸,也正碰到了我的底線。我曾經看超粒方拍過一支影片,裡頭提過導演陶德·菲利普斯曾在採訪中提到對於《蝙蝠俠:致命玩笑》的不屑,認為怎麼可能人只要經歷過最糟糕的一天再掉到化學池裡就會發瘋,我問過超粒方採訪來源但得不到他的回應。我先假設這是真的,那我只覺得很顯然陶德·菲利普斯根本看不懂致命玩笑;這也太蠢了吧,經歷過最糟糕的一天會瘋很奇怪,所以你只是改成有很多個有些糟糕的一天然後說這樣就能發瘋不奇怪嗎?這是天數的問題嗎?

這裡面隱含著一種前提,是關於環境之於人的影響力,以及人的自由意志,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個體獨特性的爭論。某個程度上我始終相信人的自由意志的選擇,卻也無法否定環境,拿真的環境來比喻,沙漠大概不太可能開家具行,南北極應該不太可能有一片香蕉果園,可是有一點是,大多數的環境都既不是南北極也不是沙漠,或者棲居其中的人還是有選擇去換環境或改變環境的。

再者,縱使人有一種共通性,我也不認為可以因此認為人就像一張張的白紙,只要接觸同樣糟糕程度的糟糕或者幸福便會怎麼樣,《蝙蝠俠:致命玩笑》正演繹了這件事,高登探長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短時間裡,他也許經歷了精神上的崩潰,他被小丑剝光關在籠子裡,然而他在接觸蝙蝠俠時很快就恢復理智。


這個故事的高潮之一,便是那場爭辯,關於小丑想證明的,任何人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之後都會發瘋,高登探長的存在,正是對這點的否定,所以說,環境之於人會不會發瘋的影響這點,在我看是一個早已在蝙蝠俠:致命玩笑》被討論過,並某個程度上被給出解答過的問題了。


但如今,2019版的《小丑》似乎想藉由這個故事去表達,其實不見得有所謂的惡存在,使用那些看起來是惡的手段的人甚至可能不是惡,而是更接近平凡人的人,甚至故事中的惡其實存在於那些上流階級,乃至於被轉嫁到了整個社會。小丑與普羅大眾站在同一邊,某個程度上甚至伸張了一些黑色的正義,2019的《小丑》的確為這個角色做了翻轉,然而在此處,對壘的邪惡卻變得單調,少了對立面的挑戰,這份正義也就變得淺薄,比起蝙蝠俠,單純地向社會的不公復仇實在缺乏了深度。

而所謂瘋狂,似乎被甩到一邊,用一個什麼病之類的就將它帶過,甚至與小丑面具一起被發送給大家,好像在說,任誰都可能變得瘋狂,這樣跳樓大拍賣的同時瘋狂也就變得不重要了。現實裡說大家都可能會發瘋,問題是誰也沒有真的瘋,那就是我們的體制維穩的天職好好的發揮著作用了,這種走向某個程度上我想是迎合著這個大家似乎多少都該有一點心理問題的時代,只要去看醫生都可以湊個病出來,起碼我是不太吃這一套啦,我還是認為會瘋就是會瘋。


總和的說,我對這個IP,有一些既有的期待,這些期待包含了善與惡之間的爭執,乃至於我對於惡有一種固有的看法,是比較屬於龍與地下城那種,認為惡是可以通過傷害別人來得到快樂,善則是幫助別人來得到快樂,並且近乎一種天性;可以通過社會的約束力來影響行為,但卻難以影響其內部的天性。

結果你現在跟我講,人只要夠糟的環境就可能會挺身反抗?是怎樣,珍妮佛羅培茲是不是,哇酷耶,拜託革命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看看希臘神話宙斯祂爸,克羅諾斯怎麼閹割自己的爸爸烏拉諾斯,然後再吞下自己的所有小孩,最後再被宙斯幹掉的就知道了,不然近一點看看《V怪客》,我並不認為2019版的《小丑》把惡拋在一旁之後,有把什麼東西講的新講的好,最多就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吧。


對我來說比較大的問題依然是,整個故事的天秤從本來一貫有的價值的激烈衝突,到現在被簡化成甚至是對貧富差異的批判,似乎資本家就是惡而貧困的民眾就是正義,瘋狂也不討論了,還跟我說人人都可能變成小丑,這一切的一切都與我本來接觸到的蝙蝠俠與小丑,不要說相對,起碼是毫無關係的。

當然,也許走同樣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也許老觀眾會膩是需要開發新的觀眾的,在翻轉小丑這一點也的確有做出一些東西,上可惜的是,這一切並沒有成功的說服到我,也許這片的價值上的衝突,便在於與我這種喜歡看善惡的價值對立、信仰著的瘋狂的絕非是平庸的的,這樣一種的觀眾對立吧。



結語

最後我想以《小丑》與《V怪客》的對比,去討論最初我提到的將之視作「獨立作品」的困難這點。《V怪客》是有原著的,然而它的廣為人知是通過電影,也就是大多數的人對《V怪客》的接觸是來自電影,然而2019年版的《小丑》卻不是,在這之前的觀眾有一個過去既成的布魯斯韋恩、小丑還有高譚市,以及那些厲害的同IP的名作,當我對它投以這些來自過往集合的期待,比方說我期待可以看見新詮的瘋狂或對立,也許怎麼樣的瘋狂或怎麼樣的對立是可以有空間的,但對於薄弱的瘋狂或者對立就比較沒有接受度了。

我並不認為2019版《小丑》是一部失敗作,就只是單純的期待落空外加不是我喜歡的型而已,我看得出它優秀的地方,不過我覺得也不用過譽,大部分的水準如果拿去跟世界頂級的電影而不是一堆垃圾比,也就在合格的水平罷了,瓦昆的演技很好,舉手投足厲害,但在我眼中比不過《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音樂或者畫面我也持差不多看法,而且這些東西多少還有些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的空間,且就此打住。



後記


一點附加的抱怨是,當這片變成會被拍票根上傳到IG再TAG朋友的片子的時候,也許我的警覺心就該上來了吧,因為《小丑》那時就已經變成《人間失格》之流的,假小眾真大眾的東西了,想想看,如果是《傑克蓋的房子》,根本就不會有人這樣做,因為沒有迎合大眾的社交價值在,只能說預告讓我太期待其中瘋狂的深淵,於是我就被騙去看了。


[達人專欄] 裸體、屍體與藝術--談《傑克蓋的房子》

這篇可能是我前半年最後一篇專欄了,下個月我要到英國開始為期九個月的生活,這是計畫已久卻一直被疫情拖延的事,起初我想向我最崇敬的麗茲.格林學占星,然而我的英文太爛,就想說先上個語言學校先,後來發現麗茲.格林沒在開課了,轉念一想就覺得,乾脆把本來要去的時間都改成讀語言學校,這樣也好讓我讀那些我想讀的東西,畢竟我不看簡字,如此一來想獲取最大量的知識,最容易取得的當然是英文的譯本。

前陣子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祕法卡巴拉:西方的身心修煉之道》另一本是《靈與異之凱爾特神話》,前者去聽了「卡巴拉與榮格觀點中的生命樹」這個講座,再次確認我真的蠻喜歡榮格派的東西的,也許以後會往那一塊走。從前的我某個程度上想在文學上找答案,但我失敗了,因為文學在寫的其實主要是情感,是人生的許多,所以我一個朋友告訴我,我註定會往哲學或社會學走,因為文學裡不論如何都沒有答案。


(前路茫茫的日子裡,就始終會讓我想起這首歌)

到英國之後的日子究竟如何,如果到時候我有餘裕的話再來寫文聊聊吧,聽到我這時間要去英國大部分的人都是覺得不會太早了嗎?一來有簽證就要繳健保費,意味著在那裏有疫苗可打,所以我是徵得父母的同意的,二來我真的在台灣被拖得太久了,持續在台灣等,浪費的畢竟不是你們的人生不是嗎?是我的,但這甚至也不是我的目標,只是我的工具,我個性也算急,反正不都是這樣,人群裡總有少數先行的,觀望的,最後才上的,我只是那第一批而已。

最後附上我寫的相關文

【太爛的電影筆記】再看黑暗騎士
[達人專欄] 英雄,就是力量越大,絕望越深-<<蝙蝠俠:秘密系譜>>遊戲推廣
[達人專欄] 關於小丑和另一個瘋子的笑話-動畫電影<<蝙蝠俠:致命玩笑>>



24

1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筆記】「台灣小說」的侷限與「世界級的小說」

[達人專欄] 哇靠這股清新的泥石流還真他媽甘甜——《BEASTARS》動畫第一季

[達人專欄] 過去一年我關注的三部電影—《怪胎》、《異端鳥》與《游牧人生》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