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1-05-10 17:50

【翻譯】美利堅巡洋艦史話:北安普頓(CA-26)

作者:幽影

《艦これ》2021年春活【激突!ルンガ沖夜戦】開始的同時,『北安普頓』隨之實裝,在下照之前說的發布手上的翻譯資料。

話不多說,總之希望各位喜歡《艦これ》本次活動實裝的『北安普頓』!

※      ※      ※      ※







出處:

Northampton II (CL-26)
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histories/ship-histories/danfs/n/northampton-ii.html


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座城市;以此命名的合眾國海軍(USN)初代『北安普頓(SP-670)』保留以前的艦名。

二代

北安普頓(CL-26)於麻薩諸塞州、昆西(Quincy)的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 Corp.)建造,1928年4月12日開工,1929年9月5日下水,卡爾文‧柯立芝女士(Mrs. Calvin Coolidge)為她砸香檳,1930年5月17日就役,沃爾特‧N‧維爾諾(Walter N. Vernou)受命為艦長。

1930年夏天,『北安普頓』加入大西洋艦隊,展開一趟開往地中海的成軍巡航(shakedown cruise),隨後參加艦隊訓練計畫(fleet training schedule),讓她航過加勒比海、運河區,偶爾開進太平洋,與別的巡洋艦、其他類型的艦船一起演習。1931年,她的舷號更改為『CA-26』,1932年以來主要在太平洋活動,艦籍原於加州、聖佩德羅(San Pedro),後來遷到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

1941年12月7日,帝國海軍(IJN)發起珍珠港事件!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海爾賽(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1882年10月30日~1959年8月16日)

日軍襲擊期間,『北安普頓』與海爾賽搭乘的『企業(CV-6)』一起在海上航行中,次日返航珍珠港。

9日,艦隊重新編組完畢,從歐胡島(Oahu)東北方開始搜索,隨後往南掠過約翰斯頓島,再轉向北邊以擊滅倘若出現在利西安斯基島(Lisianski)或中途島(Midway)西方的敵軍。


瓜加林、沃傑、馬洛埃拉普位置示意圖

譯註:『北安普頓』當時為『雷蒙‧艾姆斯‧史普魯恩斯』搭乘之旗艦


雷蒙‧艾姆斯‧史普魯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1886年7月3日~1969年12月23日),其最出名的戰績為中途島之役搭乘『企業』一舉將『赤城』『加賀』『飛龍』葬送在中途島

1942年1月,『北安普頓』繼續參加搜索行動,直到2月1日與『鹽湖城(CA-25)』一同砲轟沃傑(Wotje),不僅摧毀島上建築與油槽,還擊沉2艘日本船隻。


SOC海鷗飛過沃傑上空


『北安普頓』『鹽湖城』砲擊沃傑航路圖


【翻譯】大E戰記:1942 馬紹爾群島

2月24日,對威克島(Wake Island)施以類似的突襲,儘管敵日軍猛烈反擊,『北安普頓』等艦的砲火仍重創該島,將1艘挖泥船擊沉在潟湖內。『北安普頓』撤離該島時,敵日軍水上機、陸基飛機與巡邏艇發起攻擊,但全遭摧毀或擊退。

3月4日,該艦隊空襲馬庫斯島(Marcus Island,日稱:南鳥島/Minami Torishima),隨後往東駛入珍珠港。

4月初,『北安普頓』所屬的『企業』麾下艦隊再度重新編組,她受指派加入『大黃蜂(CV-8)』麾下艦隊,參加4月18日轟炸東京的『杜立德空襲(Doolittle Raid)』!

譯註:又稱『香格里拉突襲東京("Shangri-La" raid on Tokyo)』,計劃中原本是4月19日,但美軍忽略通過國際換日線要減1天,因此變成4月18日


【翻譯】大E戰記:1942 杜立德空襲

各艦返航後,再度於珍珠港補給,接著開往西南太平洋,並於珊瑚海海戰(Battle of the Coral Sea)結束後不久抵達。

重返珍珠港後,『北安普頓』著手準備即將展開的中途島之役,加入『企業』之護衛艦群。

6月4~5日,USN空母機動部隊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將IJN逐出中太平洋。對IJN而言,一次折損4艘空母,是無法彌補的重大打擊。整個中途島之役期間,『北安普頓』始終保護著空母『企業』,並於6月13日,毫髮無傷地返航珍珠港。

8月中旬,『北安普頓』開往西南太平洋,參加USN在瓜島※展開的行動。

※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或譯:瓜達爾卡納爾島,本文簡稱『瓜島』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

9月15日,她在馬基拉島(San Cristobal)東南方巡邏期間,艦隊遭日軍潛水艦『伊19』襲擊,『胡蜂(CV-7)』遭擊沉,『北卡羅萊納(BB-55)』遭擊傷,並在距離『北安普頓』左舷船幅僅800碼處命中『奧拜恩(DD-415)』,該驅逐艦大破後沉沒。事後,她與『大黃蜂』同行,10月5日空襲布干維爾島(Bougainville)時,她負責護衛。

10月26日,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日稱:南太平洋海戰)期間,水面艦隊未與敵艦隊接觸,『北安普頓』護衛的『大黃蜂』遭敵機攻擊而受到致命傷,她試圖將身負重傷的戰友拖回去,但行動最終失敗,『大黃蜂』遭驅逐艦的魚雷與砲火擊沉,隨後USN退守西南海域。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秋雲和卷雲送了大黃蜂最後一程


【翻譯】大E發令:Attack, Repeat, Attack


【翻譯&字幕】秋雲、大黃蜂:時隔77年的素描與再會

此後,『北安普頓』加入巡洋-驅逐艦隊,阻止日軍增援瓜島的行動。

1942年11月30日午夜前40分鐘,塔薩法隆加海戰(日稱:侖加外海海戰)爆發!

當時3艘美驅出其不意地對IJN驅逐隊展開雷擊,隨後全體美艦一齊開火,陷入錯愕的敵軍未能在7分鐘內掉頭。緊接著在1分鐘內,其中2艘USN巡洋艦中雷,10分鐘又1艘中雷,被迫退出作戰序列。

※日文Wiki:美驅以雷達瞄準的方式,先下手為強地向日軍發射多達20枚魚雷


上圖引用自b775232000(喵哈哈)的小屋

『北安普頓』『檀香山』率領6艘驅逐艦,繼續猛烈開火,取得多次命中。

交戰接近尾聲時,『北安普頓』遭2枚魚雷命中,雷擊在她的左舷撕裂出一個巨型破孔、摧毀甲板與艙壁。著火的柴油在艦上延燒,同時她快速進水並開始傾斜。3小時後,她從艦艉開始沉沒,而被迫棄艦。

憑著井然有序的退艦,令陣亡人數少得驚人,並且倖存者在1小時內就被驅逐艦接走。儘管3艘巡洋艦負傷,並失去『北安普頓』,卻阻止日軍一次大規模增援,再度為島上作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援。

『北安普頓』在二戰期間獲頒6枚戰鬥之星。

發佈時間:美東時間2015年8月13日,16:29:20

※推測6枚戰鬥之星代表的行動:

突襲馬紹爾群島

杜立德空襲

中途島之役

空襲布干維爾島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塔薩法隆加海戰


魚雷艇『PT-109』搭救『北安普頓』部分乘員



Revell 1:72 PT-109 P T Boat

Patrol torpedo boat PT-109,Wiki

海燕團隊拍攝的『北安普頓』殘骸照片

※      ※      ※      ※

『北安普頓』艦上2人獲頒海軍十字勳章:


希蘭‧艾伯特

Hilan Ebert
https://usnamemorialhall.org/index.php/HILAN_EBERT,_LCDR,_US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akes pride in presenting the Navy Cross (Posthumously) to Lieutenant Commander Hilan Ebert, United States Navy, for extraordinary heroism and distinguished service in the line of his profession as Engineering Officer aboard the Heavy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A-26), after the torpedoing of his ship in enemy-controlled waters during the Battle of Tassafaronga on the night of 30 November 1942. Stationed in the after engine room a the time the Northampton was torpedoed and set afire, Lieutenant Commander Ebert persistently carried out his duti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s stati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explosion, became flooded with oil and water. The conduct of Lieutenant Commander Ebert throughout this action reflects great credit upon himself, and was in keeping with the highest tradi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Service.

General Orders: Bureau of Naval Personnel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315 (June 1943)
Service: Navy
Rank: Lieutenant Commander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榮幸地頒發此海軍十字勳章予美國海軍少校『希蘭‧艾伯特』,以表彰他在重巡洋艦『北安普頓(CA-26)』上擔任輪機員(Engineering Officer)期間非凡的英雄氣概與傑出表現。

該艦於1942年11月30日夜間,塔薩法隆加海戰期間遭魚雷擊沉於敵日軍控制的海域。『北安普頓』中雷並起火當下,他在後機艙(after engine room)的崗位內。儘管爆炸發生後,那裡遭油與水淹沒,但艾伯特仍堅守崗位。整個行動中,艾伯特少校值得誇耀的表現,符合了美國海軍最高的傳統。




威拉德‧奧古斯都‧基茨三世(Willard Augustus Kitts III)

Willard A. Kitts
https://valor.militarytimes.com/hero/21309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akes pleasure in presenting the Navy Cross to Captain Willard Augustus Kitts, III, United States Navy, for extraordinary heroism and distinguished service in the line of his profession as Commanding Officer of the Heavy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A-26), during operations against enemy Japanese forces in enemy-controlled waters during the Battle of Tassafaronga on the night of 30 November 1942. Although a number of ships ahead were sunk by hostile bombardment and others were left in flames, Captain Kitts maneuvered his vessel and kept her fighting with all the weapons at his command. When the Northampton was eventually torpedoed, he prevented her from beaching on the enemy shore and thereby enabled the lives of a great many of his crew to be saved. Although every possible effort was exerted to keep the damaged vessel afloat, he was finally compelled to order the crews over the side and, while following after they were all clear, was severely injured. Captain Kitts' inspiring leadership and the valiant devotion to duty of his command contributed in large measure to the outstanding success of these vital missions and reflect great credit upon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Service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榮幸地頒發此海軍十字勳章予『威拉德‧奧古斯都‧基茨三世』,以表彰他在重巡洋艦『北安普頓(CA-26)』上擔任艦長(Commanding Officer)期間,於1942年11月30日夜間,塔薩法隆加海戰,在敵日軍控制的海域,與敵日軍艦隊作戰時之非凡的英雄氣概與傑出表現。

儘管前方許多艦船遭敵襲擊受創,有些還發生火災,基茨艦長指揮座艦,繼續火力全開地作戰。『北安普頓』最終遭魚雷命中時,他阻止她擱淺在敵軍控制的岸邊,從而拯救許多乘員的生命。儘管盡一切努力冀望受創的座艦不要沉沒,但他最後還是被迫命令乘員從舷側離去,在他們全部離開後,他卻身負重傷。

基茨艦長振奮人心的領導力,以及在指揮崗位的英勇奉獻,很大程度促成這些重要任務的出色成功,對美國海軍功不可沒。

雲麾勳章,Wiki

北安普頓的輪機員與艦長獲頒海軍十字勳章。日軍投降後,基茨艦長在中國大陸北方沿海指揮第三巡洋艦分隊,參加投降日軍與難民的遣返工作,當時獲蔣公頒予雲麾勳章!

海外粉絲提供的軼事:



雷伊泰灣海戰時,發出『全世界都想知道』這則電報的士官,原為『北安普頓』乘員,『北安普頓』沉沒時,他也在艦上!

※      ※      ※      ※



出處:

Builder's Plaque from USS Northampton (CL/CA-26)
https://www.history.navy.mil/our-collections/artifacts/ship-and-shore/plaques/builder-s-plaques/BuildersPlaqueUSSNorthamptonCA26.html


一塊來自『北安普頓(CL-26)』的造船廠銘牌。長方形的黃銅銘牌上刻:

『北安普頓』
伯利恆鋼鐵公司-前河工廠建造
1929年9月5日下水
得名自麻薩諸塞州、北安普頓
前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老家
第一艘使用這個名字的美國軍艦

※初代『北安普頓』是艘木製摩托艇

背景有紋理,字母與邊框打磨光滑。銘牌四角各有一個鉚釘孔。整體彎曲變形,頂部略有裂紋。

船舶局記錄顯示:1941年4月,『北安普頓』奉命接受戰備拆除(strip ship),這塊銘牌可能在當時被拆除。

發佈時間: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10:53:17

※      ※      ※      ※



出處:

USS Northhampton (CA 26)
https://www.uscs.org/archive/uss-northhampton-ca-26/


有趣的手繪紀念印,畫了聖誕老人與雪橇,伯納德‧吉芬(Bernard Giffin)的作品於1934年12月25日登上重巡『北安普頓』的花式軋票機(fancy cancel,N-18f),看來吉芬先生不認識『雷』與『電』!

譯註:雷(Donner)、電(Blitzen)都是聖誕老人馴鹿的名字

郵件業務員(Leo Miller,USCS#207A)似乎透過組合艦上的龍軋票機(Dragon cancel,N-18d),以及三型軋票機(type 3 cancel)的3個註銷桿(killer bar)做出這玩意。封面似乎與亨利‧斯蒂內梅茨(Henry Stinemetts)創作的樣式相同,因為郵票被貼在裝飾的金屬紙(綠色和紅色)上,並使用聖誕標籤。

※標籤可見『U.S.S. Northampton』字樣

※      ※      ※      ※



出處:

Starfighter Decals 1/72 SOC-1/3 Seagulls at War Decal First Look
https://www.cybermodeler.com/hobby/decals/star/decal_star_72144.shtml

This decal set provides markings for the following subjects:

SOC-1, 9951, VCS-5, 5-CS-2, USS Northampton, 1941
SOC-1, 9934, VCS-5, 5-CS-4, USS Northampton, 1941
SOC-3, unk, VCS-8, 4, USS Philadelphia, 1942
SOC-1, unk, VCS-7, USS Tuscaloosa, 1942
SOC-3A, unk, AVG-1, 1-GS-12, USS Long Island, 1942
SOC-1A, unk, J-1, USS Charger, 1944

After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he USN weat all out searching for the IJN fleet. Two SOC-1 from the USS Northampton were attacked by a A6M2 Zero about 15 mi west of Kaui. After several passes against the two closely flying SOC's, the Zero was sent away smoking heavily. No photos are know of these two aircraft, however these are the schemes of how they should have been painted on that fatefal day in December. Four Position Insignia, Blue Gray over Lt. Gray, Black lettering. Aircraft number under Port wing botiom.

珍珠港事件後,USN全力以赴搜索IJN艦隊。『北安普頓』麾下2架SOC-1海鷗水偵在夏威夷、考艾島(Kauai)西方約15英里處遭零戰二一型襲擊!

數次與2架海鷗近距離纏鬥後,零戰冒著濃煙遭擊退。目前尚無這2架飛機的照片,但這是如何在12月那個致命的日子,給它們塗裝的方案。4個配屬識別標誌(Position Insignia),中灰色上塗藍灰色、黑色字體。左翼下方的飛機編號。





SOC-1 Seagull Bureau Number 9911

編號9911為『北安普頓』的艦載機,但網站上沒有飛機照片。



找到了!『北安普頓』的艦載機,SOC-1, BuNo. 9962!攝於1942年底至1943年初,所羅門群島之佛羅里達群島上空。北安普頓戰死後,她的飛行員與艦載機還在繼續作戰。Lt. Joseph J.J. Dobler在1943年1月30日被擊落於馬萊塔島

出處:
https://www.archaehistoria.org/solomon-islands-archaeology/25-wwii-archaeological-sites-of-the-malaita-island/154-site-mala06-dobler-s-seagull-floatplane-soc-1-buno-9962

A Curtiss SOC-1 Seagull, Side No. 1, of VCS Detachment Ringbolt flies over Florida Island in the Solomons near the Squadron’s base in late 1942 or early 1943. Lt. Joseph J.J. Dobler of the squadron was shot down over Malaita in his SOC-1, BuNo. 9962, on January 30, 1943.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Dobler’s plane is a rare one as there are few losses of this aircraft type in the Solomons, but along with Polk’s loss (Site MALA17) of a month and a half earlier, Malaita has two of these uncommon aircraft sites. [As published p. 76 of “Faces and Phases of the USS Minneapolis: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by Glenn A. Stephens, 1990].

1架柯蒂斯SOC-1海鷗水偵,『VCS Dectachment Ringbolt』檔案第1號,飛過所羅門群島之佛羅里達群島上空,飛行中隊基地附近,拍攝時間為1942年底或1943年初。

1943年1月30日,該飛行中隊駕駛員,『約瑟夫‧J‧J‧多布勒(Joseph J.J. Dobler)』與他的座機『SOC-1, BuNo. 9962』遭擊落於馬萊塔島(Malaita)上空。

多布勒機的考古地點(archaeological site)相當罕見,因為這類飛機很少折損在所羅門群島,但繼一個半月前波爾克(Polk)機折損於『Site MALA17』,馬萊塔島已有2處罕見飛機的折損位置。

《Faces and Phases of the USS Minneapolis: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第76頁,作者:Glenn A. Stephens,1990出版

※      ※      ※      ※



※損傷報告僅翻譯摘要部分

其1-魚雷傷害

第一部分:摘要

1、1942年11月30日,塔薩法隆加海戰(隆加角戰役)最後階段,『北安普頓』遭2枚魚雷命中。2枚魚雷都擊中左舷,1枚命中後機艙的第98框架,另1枚命中第108框架。爆炸幾乎同時發生,倖存者僅感覺到一次震動,也只看見一道噴出的蒸汽。

2、後機艙與102艙壁後方數個艙室向海敞開,很快就出現10度傾斜。左舷2支推進軸與右舷內側推進軸皆立即停止,與受損處後部區塊之所有通信中斷。

3、2次爆炸都是油槽內的燃油,受衝擊噴到數個第二甲板空間與主桅所造成。燃油在數秒內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從破裂的油槽冒出的油為火災的燃料,這些油從受損的區塊漫上甲板表面。噴上去的燃油很快就被點燃,整支主桅燒成巨大的火炬。這場嚴重的火災,始終無法控制住。

4、阻止繼續傾斜的努力是徒勞的。隨著不斷浸水,傾斜程度緩緩增加。中雷約1小時40分後,除了指揮官與搶救團隊,其他乘員都棄艦了。傾斜還在繼續,達到55度時,搶救團隊與指揮官離艦。此後不久,也就是中雷3小時15分後,『北安普頓』翻覆,龍骨露出,從艦艉下沉。

5、撞擊點相距約40英尺。

結果,儘管報告沒有顯示總縱強度(longitudinal strength)遭破壞的跡象,但毫無疑問地,結構損毀的重疊程度很小。嚴重的火災,無疑妨礙了損管工作。儘管如此,由於『北安普頓』的抽水幫浦完好無損且可操作,因此它似乎不是造成該艦損失的重大因素。在其他情況允許的場合,似乎可以像『彭薩科拉』*的火災一樣獲得控制。

6、根據報告,立即發生浸水的程度與其他重巡,尤其是『彭薩科拉』『芝加哥』**遭雷擊後的程度一致。就跟對『彭薩科拉』的1次雷擊,以及對『芝加哥』的前2次雷擊一樣,立即發生的浸水並不足以造成傾覆。分析很清楚地表明,第二層甲板以下的空間是逐漸遭浸水淹沒,從剛開始的水位上升,到最後水毫無阻礙地湧入第二層甲板的程度。出現這種情形時,傾覆便無可避免。

7、『北安普頓』的傾覆與沉沒,全程3個多小時,這一事實格外重要。

*《艦船戰損報告》第35號

**《艦船戰損報告》第37號(未發表)。1944年10月10日出版

-1-

這是個很好的案例,堪稱是從眾多戰爭經驗中得出的,涉及浸水的損害通則,亦即:

『IF THE SHIP DOES NOT SINK WITHIN A VERY FEW MINUTES AFTER DAMAGE. SHE PROBABLY WILL SURVIVE FOR SEVERAL HOURS.』
(倘若艦船受創後沒有在很短的時間就沉沒。她或許能撐上好幾個小時)

8、越發嚴重的浸水對『北安普頓』造成的損害,也類似其他戰爭經驗,表示:

『CASES OF LOSS BY BODILY SINKAGE, PLUNGING OR CAPSIZING SEVERAL HOURS AFTER DAMAGE HAVE BEEN ENTIRELY ATTRIBUTABLE TO PROGRESSIVE FLOODING.』
(艦體下沉、傾伏,乃至數小時後翻覆沉沒,完全歸因於越發嚴重的浸水)

===================================

實體書資料:

《US HEAVY CRUISERS 1941–45》

北安普頓級

設計與建造

『彭薩科拉』設計完成後,立即展開後來成為北安普頓級的設計工作。針對第二級USN條約巡洋艦,設計師打算在適航力、生存能力與飛機裝卸方面做些改進。該級6艦於1924年獲得授權,但直到1927年才獲得資金,最終於1928年開工。

新級提高前甲板,以增加乾舷。增加的長度(約14英尺)也改善航海能力。然而,起伏過大仍是個問題,並安裝舭龍骨※。讓這些艦船適應各種海況,也有助於艦砲的準度。

※舭龍骨(bilge keel),一種用於減緩船隻傾斜的龍骨,位於船艙底的舭部

對USN來說,彭薩科拉級的噸位明顯不足(該級標準排水量9100噸,條約上限一萬噸)。其對策顯然是運用此餘量增設額外的裝甲,以提高北安普頓級的防護性能。原本理想中的防護方案,可抵禦敵巡洋艦8吋砲彈的轟擊,但該方案無法在10000噸的艦船上實現。考慮過多種方案後,決定提高從彈藥庫的煙囪區塊的破片防護能力,並保留其他剩餘噸位,以備後來的追加設計。儘管如此,最終設計的噸位,仍比條約規定的上限少了近1000噸。

防護帶在主裝甲帶中僅佔3吋的裝甲,延伸至水線下5英尺。甲板裝甲厚1吋,彈藥庫的防護增加到側面的3.75吋與頂部的2吋。8吋砲塔的正面裝甲2.5吋,頂板2吋。裝甲總重量1057噸。透過將2個大型鍋爐室分為4個較小的鍋爐室,以改進隔間。安裝了與彭薩科拉級相同的輪機,最高航速保持在32.5節。

飛機設施(Aircraft facilities)得到大幅改善,艦艉區塊建造可容納4架飛機的格納庫。大型格納庫代表飛機不用露天擺放與運用,並在艦船交戰時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格納庫擺滿時)可將另2架飛機擺在2座彈射器上,但實際上她們行動時僅攜帶4架飛機。

該級6艦皆被設想擔任旗艦。末3艦加高並延伸鄰近彈射器的前甲板(forecastle deck),獲取額外的居住空間,更適用於擔任艦隊旗艦。前3艦原本打算用於中隊旗艦。


這是『彭薩科拉』在塔薩法隆加(日稱:侖加外海海戰)遭魚雷命中後的照片,攝於埃斯皮里圖桑托島(Espiritu Santo,以下簡稱『桑托島』),1942年12月17日。這枚魚雷命中主桅區塊,艦艉燃起大火,造成醒目的損壞。『彭薩科拉』從帝國海軍九三式氧氣魚雷的1078磅彈頭造成的破壞中生還,並於1943年回歸戰線(NHHC)

譯註:書上『9月17日』有誤,實為『12月17日』

出處:
https://www.history.navy.mil/our-collections/photography/numerical-list-of-images/nara-series/80-g/80-G-30000/80-G-33862.html


『北安普頓』於1930年完工後不久的狀態。與上一級彭薩科拉級之間的主要區別是,艦艉沒有第4座8吋砲塔,這很容易看出來。注意後煙囪後面,可以看到早期配置上,這裡只有4門5吋砲與一排魚雷管(NARA)

北安普頓級

前2張側面圖,顯示北安普頓級在戰爭初期的狀態,本例為該級首艦『北安普頓』。這是該艦參加中途島之役時的姿態。『北安普頓』與早期的彭薩科拉級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僅3座8吋砲塔與更緊湊的5吋砲。『北安普頓』前桅上安裝CXAM-1雷達。該艦採用Ms21模組(Ms 21 scheme)。1944年10月,『路易斯維爾』(下圖)參加雷伊泰灣海戰時,呈現截然不同的外觀。前部上層結構已減少,並在前桅上安裝SK雷達。主桅已被完全拆除,並在後煙囪周圍建造一座新的格子桅。修改後的區域包含許多單裝20mm防空砲座。注意,重型40mm防空兵裝有4座四連裝、4座連裝砲座。該艦採用Ms32/6D模組(Ms 32/6D scheme)。

譯註:20mm防空砲指厄利孔20mm機砲(Oerlikon 20 mm cannon),40mm防空砲就是《艦これ》已實裝四連裝版本的波佛斯機關砲


北安普頓級


1935年4月的『休士頓』照片,顯示北安普頓級的戰前配置。2座大型三腳桅與距離較遠的煙囪,是該級很容易辨識的地方。『休士頓』旁是一艘紐奧良級,可用2座桅杆與緊密排列的煙囪加以辨識(NHHC)


1930年代早期的『奧古斯塔』右舷艦艏照片,顯示該艦的艦體形狀。一排排舷窗代表這些區塊沒有裝甲。事實上,裝甲帶僅覆蓋機艙周圍區塊,以及水線上位於前彈藥庫周圍的一小塊地方(NARA)


『奧古斯塔』主砲近照


武裝

未重複彭薩科拉級搭載10門主砲的做法。在設計階段,是否要像歐洲重巡一樣採用8主砲布局,還是改用3座三連裝砲塔的9主砲布局,存在大量爭論。最終採用三砲塔(9主砲)布局,這樣可以讓艦體更短,因為僅3座砲塔,而非4座。

事實證明,採用9主砲布局是成功的,而且還是任何其他USN重巡首選的布局。除了主砲,該級其餘武裝同彭薩科拉級,搭載同型魚雷管與數量不足的4座5吋/25倍徑副砲。僅有的輕兵裝是幾挺點50機槍。


服役期間改裝

與彭薩科拉級一樣,魚雷管在1935年遭拆除,開戰前又安裝4座5吋/25倍徑副砲。由於欠缺新造的1.1吋防空機槍塔(1.1in quad mount),遂以4門3吋/50倍徑單裝砲取代。上述砲塔成對安裝,一組緊臨艦橋,另一組緊靠在2座5吋/25倍徑副砲之間。『休士頓』戰死時,可能搭載3座3吋/50倍徑副砲與1座1.1吋防空機槍塔。

火砲短缺意味著6艘北安普頓級沒有標準配備。開戰後,軍方盡快將1933年安裝的8座白朗寧點50重機槍(Browning .5in/50 machine gun),更換為20mm防空砲。



上表顯示服役期間增強防空能力的標準過程。1942年,將3吋/50倍徑副砲更換為4座1.1吋防空機槍塔,機槍也換成20mm防空砲。這裡顯示『北安普頓』『芝加哥』『休士頓』戰死時的基本配置。

1943年,40mm防空砲塔取代1.1吋防空機槍塔,並增加20mm防空砲的數量。隨著來自空中的威脅,以神風特攻隊的形式增加,她們的防空兵裝最終進一步增設為4座四連裝與2座連裝40mm防空砲塔,以及多達13座連裝20mm防空砲。

3艘倖存艦方面,透過縮減艦艉上部結構,以降低上層重量,從而改變她們的外觀。1945年,『切斯特』的大型前桅遭拆除,以搭載SK雷達的桅杆取代。艦艉部的主桅也遭拆除,換成圍繞著艉部煙囪建造的三腳桅,該桅杆用於安裝SP雷達。1945年,『路易斯維爾』的前桅拆掉一半,艦艉安裝新的格子桅,移除原來的主桅。『奧古斯塔』戰後的姿態也類似這樣,並配備新的艦艉桅杆。所有艦船的下部甲板舷窗都被焊起來,煙囪頂部也接受改裝,讓排煙遠離艦橋。為降低重心(改善頭重腳輕的問題),還移除一具彈射器。


左:攝於『芝加哥』服役早期,顯示艦體的細長比,這有助於她的高速航行。這一點與擴充飛機運用設施(可在煙囪間看到)之改進,讓她非常適合發揮設計時的主要職能:艦隊偵察(NARA)


右:這張『奧古斯塔』在1930年代的照片,顯示飛機運用設施,該設施佔用2座煙囪之間的全部空間(NARA)


『芝加哥』,攝於1940年4月。照片顯示她在2座煙囪之間的飛機運用設施。格納庫可容納4架飛機,而彈射器上可以擺2架,但她通常只帶4架飛機(NHHC)


『奧古斯塔』這張照片,很好地顯示她的主砲正對準右舷方位的目標,3座三連裝砲塔成為未來所有美國重巡設計的典範(NARA)


1945年5月『路易斯維爾』的照片,展現北安普頓級的戰後狀態。該艦保留主砲與副砲的布局,以及距離較遠的煙囪,但其他地方都出現變化。前部與後部的上層建築皆大量縮減,三腳桅也全拆了,原來的位置改為上層建築後方更輕的桅杆,以及圍繞著艦艉煙囪建造的新塔樓。防空砲更多了,可以看到5座四連裝40mm防空砲塔、4座連裝40mm防空砲塔(皆位於艦艉)與13座連裝20mm防空砲,大多安裝在艦艉(世界船舶)


戰時服役

北安普頓級6艦在各種任務皆表現出色。被擊沉的3艘裡,2艘遭魚雷擊沉、1艘中雷後未立即沉沒。

『北安普頓』在開戰時配屬至『企業(CV-6)』護衛艦群,戰時大部分時間,她都與空母一起行動。她於1942年2月1日砲轟沃傑(Wotje),2月24日砲轟威克島(Wake Island)。

4月,她參加杜立德空襲(Doolittle Raid)。中途島之役期間,她待在『企業』身邊。聖克魯斯海戰期間,她被指派為『大黃蜂(CV-8)』護衛艦群,並試圖將遭受重創的『大黃蜂』拖到安全地帶,但未成功。後來,她在11月重新加入『企業』護衛艦群。

1942年11月30日,塔薩法隆加海戰(日稱:侖加外海海戰),她是中雷的4艘USN重巡之一,也是唯一一艘沉沒的巡洋艦。2枚魚雷命中『北安普頓』左舷,並在約3小時後因浸水失控而沉沒,49人陣亡、29人負傷。戰時服役之經歷,讓該艦獲頒6枚戰鬥之星。

※      ※      ※      ※

開戰時,『切斯特』是『企業』護衛艦群的一員。2月突襲馬紹爾群島的行動中,『切斯特』砲轟塔羅亞島(Taroa,位於馬洛埃拉普環礁)的目標,但遭日軍飛機空襲,8名乘員陣亡。

她有參加珊瑚海海戰,卻因為大檢修而錯過中途島之役。抵達南太平洋後不久,該艦於10月20日,瓜島東南方遭日軍潛水艦『伊176』雷擊,1枚魚雷命中右舷中部區塊,造成重創並炸死11人。該艦倖存,但錯過接下來1年的戰事。回歸戰線後,『切斯特』參加進攻馬紹爾群島的行動。

6月,她砲轟千島群島(Kuriles)的目標,隨後加入第三艦隊進攻菲律賓。1945年初,參加進攻硫磺島的行動,但隨後由於大檢修而錯過沖繩戰役(Okinawa campaign)。該艦於1946年7月劃歸預備艦隊,並於1959年8月出售解體。戰時服役之經歷,讓該艦獲頒11枚戰鬥之星。

※      ※      ※      ※

『路易斯維爾』因戰時服役時間長,獲頒13枚戰鬥之星。她的第一個行動是1942年2月,突襲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的行動中,護衛『約克鎮(CV-5)』。由於被派去防守阿留申群島,而錯過中途島之役。她幾乎錯過瓜島戰役的全部戰事,但在倫內爾島(Rennell Island)戰役結束後加入作戰,『芝加哥』在這段期間戰歿。交戰期間,她遭1枚航空魚雷命中,但是未爆彈。這讓『路易斯維爾』成為參加瓜島戰役而未戰歿或受創的2艘條約重巡之一。

1943年剩下的大部分時間,該艦活躍於阿留申群島周邊海域,並參加進攻基斯卡島(Kiska Island)、阿圖島(Attu Island)之行動。1944年,她的主要行動包括菲律賓海域、雷伊泰灣的戰事。雷伊泰灣海戰期間,她的部隊參加蘇里高海峽夜戰,這是該戰事的最後一次大型水面戰,也是最後一場戰艦對轟的戰役。

1945年,該艦遇劫。進攻呂宋島期間,她在1月6日遭到2架神風機襲擊,造成32死和56傷。6月5日,在沖繩附近又遭神風,造成1死59傷。該艦於1946年6月劃歸預備艦隊,並於1959年出售解體。

※      ※      ※      ※

『芝加哥』的戰歷相對較短。開戰時她是『列星頓(CV-2)』護衛艦群的一員,隨空母開往南太平洋,並於3月參加空襲行動,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那場戰役期間,她脫離空母群,遭到空襲並中彈而受到輕傷。

她留在南太平洋,並於1942年8月7日參加瓜島的首次登陸行動。2天後,針對登陸部隊的行動,日軍派遣巡洋艦隊展開反擊,遭遇的第一艘較大型艦就是『芝加哥』。短暫的交戰中,1枚日本魚雷命中艦艏,迫使該艦退出作戰,並造成2死21傷。該艦被迫返國維修,直到1943年1月才回歸戰線。此後,『芝加哥』被派往瓜島東南方巡邏,以期攔截日軍向該島派遣增援之舉。

1月29日晚上,『芝加哥』所在的艦隊遭日軍空襲,2枚魚雷俐落地命中該艦,讓她失去行動能力。次日,日軍魚雷機的攻擊又命中4次,將她擊沉。『芝加哥』獲頒3枚戰鬥之星。

※      ※      ※      ※

該級戰時生涯最短的是『休士頓』。1940年11月,她成為駐菲律賓的USN亞洲艦隊旗艦。開戰時她仍在遠東,並成為盟軍艦隊的一員,負責守衛荷蘭東印度群島免遭攻擊。面對壓倒性的戰力差距,這是近乎絕望的任務。

1942年2月4日,望加錫海峽之戰(Battle of Makassar Strait,日稱:爪哇海戰/ジャワ沖海戦)!『休士頓』遭空襲命中艉部,擊毀艦艉的8吋砲塔,並殺害50多名乘員。2月27日,包括『休士頓』在內的盟軍艦隊試圖攔截開往爪哇島的日軍進攻部隊。隨之爆發爪哇海戰役(Battle of the Java Sea,日稱:泗水海戰/スラバヤ沖海戦),盟軍艦隊遭2艘日軍重巡(那智、羽黑)率領的艦隊擊潰。

2月28日下午,盟軍殘軍離開巴達維亞,取道巽他海峽(Sunda Strait)開往澳大利亞。當晚,日軍在巽他海峽發現『休士頓』與1艘澳大利亞輕巡(珀斯),並由2艘重巡(最上、三隈)率領,戰力更強的艦隊上前作戰。『休士頓』於3月1日凌晨沉沒,她的乘員有700多人陣亡,僅不到300人倖存,面對嚴酷的日軍戰俘營。戰時服役之經歷,讓『休士頓』獲頒2枚戰鬥之星,並因為她在爪哇海的英勇行動,獲得總統特別表揚(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      ※      ※      ※

『奧古斯塔』的戰歷開始於珍珠港事件前。身為亞洲艦隊的旗艦,她於1937年8月停留上海,遭中國飛機誤炸,又被來自岸上的日本砲彈擊中,乘員1死數傷。次年8月,她被派往大西洋艦隊,載著羅斯福總統在紐芬蘭、普拉森西亞灣(Placentia Bay)會見溫斯頓‧邱吉爾首相,參加大西洋憲章會議。美國參戰時,『奧古斯塔』在歐洲戰場上度過她的整個艦歷,包括1942年11月8~10日,火炬行動(Operation Torch);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Invasion of Normandy),以及同年8月進攻法國南部。

1945年7月,杜魯門總統於參加波茨坦會議時,搭乘『奧古斯塔』抵達歐洲。該艦於1946年7月劃歸預備艦隊,並於1959年報廢。戰時服役之經歷,讓該艦獲頒3枚戰鬥之星。


『切斯特』在1945年5月,也就是參戰末期的姿態。照片顯示先前『路易斯維爾』那段提及的所有改修。新的前桅上安裝SK與SG雷達,艦艉煙囪周圍建造的塔架上有SP雷達,可以看到她在1945年的雷達配置。Mk34主火控頂部皆安裝圓柱狀Mk13雷達。另2個突出的設備是用於副砲的Mk33火控,每具火控都配備Mk28雷達(世界船舶)


『北安普頓』試圖在10月26日,聖克魯斯海戰期間拖曳『大黃蜂』。『北安普頓』是最早搭載雷達的巡洋艦之一。請注意,CXAM-1大型雷達設置在主桅頂部。二戰初期,條約巡洋艦的大部分艦歷,都是擔任空母的護衛(世界船舶)



上:『切斯特』服役早期的這張照片,顯示該艦的前部砲塔。艦橋上方是8吋砲的火控,是負責主砲的2座火控之一(NARA)

下:這張從『彭薩科拉』拍攝照片裡,『切斯特』在1943年11月砲轟吉爾伯特群島、貝蒂奧島(Betio Island)。隨著遭遇日軍艦隊的場合越來越少,條約巡洋艦常被用來支援登陸作戰(NARA)



上:該照片是停泊中的『路易斯維爾』,她的許多乘員聚集在甲板上。後煙囪上的『E』代表『卓越工程師(Excellence in Engineering)』稱號(NARA)

下:這張照片攝於1943年1月30日,『芝加哥』在前一天遭2枚魚雷命中。艦艉機艙與2座鍋爐進水,艦艉明顯下沉。當天稍晚,日軍魚雷機返回並投擲另4枚魚雷命中她,該艦生還無望(NHHC)

===================================

《US Heavy Cruisers in Action Part 1》



北安普頓級巡洋艦,如同早期的彭薩科拉級巡洋艦,乃依據1921年《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所設計,該條約將重巡洋艦的排水量限制為10000短噸(9072公噸)。像早期艦級一樣,『北安普頓』的排水量比限制噸位還低了800短噸(725.8公噸)左右。

北安普頓級是彭薩科拉級的改進型,其上部結構有些改變,以提供額的空間給指揮人員,並設置存放偵察機的機庫。主砲縮減為安裝在3座三連裝砲塔上的9門8吋(20.3cm)/55口徑火砲,前部2座、後部1座。

北安普頓級全長600英尺3吋(182.9公尺),水線長582英尺(177.4公尺)。她們的船樑(Beam)為66英尺1吋(20.1公尺),吃水深度23英尺(7公尺)。

和平時期的標準排水量約9200短噸(8346.2公噸)、滿載排水量約10544短噸(9565.5公噸)。戰時排水量上升至標排9350短噸(8482.3公噸)、滿排14030短噸(12728公噸)。

8具懷特-福斯特(White-Forster)鍋爐為她提供動力,蒸汽產自帕森輪機組(Parsons turbines),以驅動該艦的4具螺旋槳。合計109000馬力讓『北安普頓』最高航速達33節(61.2公里/小時),燃料槽可容納3067短噸(2782.4公噸)油料,可讓該艦以15節(27.8公里/小時)航速行駛10000海里(18531.3公里)。

北安普頓級艦體裝甲帶為3吋(7.6cm),彈藥庫周圍是2.5吋(6.4cm)。甲板覆蓋為1吋(2.5cm),彈藥庫上方為2吋(5.1cm)。砲座裝甲為1.5吋(3.8cm),砲塔則為正面2.5吋(6.4cm)、側面1.5吋(3.8cm)、頂板0.75吋(1.9cm),圓柱狀指揮塔裝甲為1.5吋(3.8cm)

拿日本的利根級、最上級與北安普頓級相比較,兩級日本重巡擁有艦體裝甲帶3.9吋(9.9cm)、機艙周圍4.9吋(12.5cm)。儘管她們額外增加了防護能力,但利根級2艘、最上級4艘,還是全都被美國魚雷和炸彈擊沉了。

北安普頓級搭載武裝為9門8吋(20.3cm)/55 Mk14 Mod 0或Mod 1砲(Mark 14 Mod 0 or Mod 1)置於3座砲塔。2號砲塔射擊時彈道越過前方的1號砲塔,3號砲塔則位於艦艉。8吋主砲射程為31700碼(28,986.5公尺)或約18英里。8吋主砲由Mk13測距儀與Mk6, 17, 20電腦與瞄準器(Mark 13 rangefinder and the Marks 6, 17, and 20 computers and trainers)所控制。

北安普頓級副武裝包括8門5吋(12.7cm)/25口徑兩用砲,對水面目標的最大射程為14700碼(13441.7公尺),約8.4英里(13.5公里)。以85度角向飛機射擊時,這些兵裝的最高高度為27400英尺(8351.5公尺)。5吋砲是由Mk33射擊指揮儀所控制。最初在1930年代安裝點50口徑(12.7mm)水冷式機槍,提供防空火力。後來發現這些防空能力不足,遂於1941年追加一對1.1吋(28mm)四連裝機砲。後來發現這些火砲有結構複雜、維護需求過高的問題,因而改為厄利孔20mm機砲(Oerlikon 20 mm cannon)與波佛斯40mm機關砲(Bofors 40 mm cannon),有連裝與四連裝版本。

北安普頓級最初安裝2座三連裝21吋(53.3cm)魚雷管,位置是機庫下方的艦體中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這些魚雷管已遭拆除並運上岸,這些魚雷管最終轉用為美國護航驅逐艦(DE)的裝備。

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全都被設想為分隊或艦隊旗艦,並在艦艏樓延伸部分建有額外艙室,這些艙室往後延伸至機庫甲板區塊。『北安普頓』『切斯特』『路易斯維爾』被建造為分隊旗艦,『芝加哥』『休士頓』『奧古斯塔』則被建造為艦隊旗艦。

北安普頓級可攜帶4~6架飛機,儘管是將4架飛機(包括機翼、引擎與浮筒)存放於艦上機庫。飛機可從艦上裝備的2座彈射器起飛,安裝在中心線的起重機可將飛機放到彈射器上,或者放到海上。飛機的型號因年代而異,1930年代服役的是沃特O2U與O3U海盜(Vought O2U and O3U Corsairs),二戰期間使用寇蒂斯SOC海鷗(Curtiss SOC Seagull)、沃特OS2U翠鳥(OS2U Kingfisher)。這些飛機組成巡洋艦偵察中隊(VSO),分配給美國艦隊、巡洋艦偵察隊。

共5間造船廠建造了北安普頓級,首艦『北安普頓(CA-26)』由麻薩諸塞州、昆西(Quincy)的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 Corp.)建造。

『切斯特(CA-27)』是紐澤西州、卡姆登(Camden)的紐約造船廠(New York Shipbuilding);

『路易斯維爾(CA-28)』是華盛頓州、布雷默頓(Bremerton)的普吉特海灣海軍造船廠(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

『芝加哥(CA-29)』是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San Francisco)的馬雷島海軍造船廠(Mare Island Navy Yard);

『休士頓(CA-30)』『奧古斯塔(CA-31)』皆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6艘重巡均於1928年開工,並於1931年服役,6艦每艘造價約5000萬美元。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戰爭爆發時,除了在大西洋艦隊服役的『奧古斯塔』,其餘北安普頓級都在太平洋戰場,這5艘巡洋艦立即開始與日軍(帝國海軍)作戰。

3艘北安普頓戰歿於太平洋的海軍作戰。1942年2月28日~3月1日夜間,『休士頓』與澳大利亞輕巡洋艦『珀斯』,一同在爪哇島、巽他海峽戰役(Battle of the Sunda Strait)遭帝國海軍之砲擊、雷擊轟殺。

首艦『北安普頓』遭魚雷擊沉於1942年11月30日,塔薩法隆加海戰。該戰役中,『明尼阿波利斯(CA-36)、紐奧良(CA-32)、彭薩科拉(CA-24)』也中雷而被迫退出戰線。

最後是1943年1月30日,『芝加哥』在作戰中遭至少6枚航空魚雷擊沉於所羅門群島、倫內爾島(Rennell Island)附近。

戰爭期間,北安普頓級6艦皆因其在大西洋或太平洋之行動,獲頒戰鬥之星。

『路易斯維爾』在太平洋戰場的行動獲頒13枚,最初是在1942年2月護衛以『約克鎮(CV-5)』為首之艦隊,突襲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

『切斯特』因其行動獲頒11枚戰鬥之星……她參與的行動都在太平洋。

首艦『北安普頓』在太平洋戰場短暫的服役期間,獲頒6枚戰鬥之星。

『奧古斯塔』『芝加哥』在戰爭期間,各獲頒3枚戰鬥之星。

『休士頓』因在巽他海峽的英勇行動,獲頒2枚戰鬥之星與1個總統特別表揚(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北安普頓級建造時處境不利,但她們在二戰期間表現出色。儘管6艘重巡損失其中3艘,但倖存艦仍繼續與敵作戰,並迎來最終的勝利。



1933年,夏威夷、珍珠港附近,『北安普頓』回收1架O3U偵察機。她的姊妹『芝加哥(CA-29)』『路易斯維爾(CA-28)』在背景中,左舷艦艏上方是『鹽湖城(CA-25)』。『北安普頓』曾任第4巡洋艦分隊旗艦。她在『和平時光』披著淺灰色塗裝(FS36320)(Elsilrac)


1940年,『北安普頓』2座前砲塔的頂部塗有藍色條紋,而後砲塔頂部則是藍色圓盤。這些標誌是用來因應太平洋艦隊面對的問題(行動)。她的2座彈射器上面載著3架SOC海鷗(VCS-4,巡洋艦偵察中隊)。緊隨著彈射器後方,安裝『北安普頓』的副砲,其中包括4門5吋(12.7cm)/25倍徑副砲(真實戰爭照片)



搜索剛摧毀美國海軍基地,以及太平洋艦隊大部分投錨中戰艦的日軍艦隊後,『北安普頓』於1941年12月7日駛入夏威夷、珍珠港。她的迷彩是方案1深灰色系統(Dark Gray System),上層建築採用淺灰色(Light Gray),以及假的白色弓形艦艏波。前桅頂端安裝CXAM航空搜索雷達的天線。1942年11月30日,『北安普頓』沉沒於瓜島戰役當中的塔薩法隆加海戰。

『北安普頓』被指派到特別特遣艦隊,奉命搜索日軍艦隊。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當下,她在珍珠港西方約200英里(321.9公里)處,隨行護衛空母『企業(CV-6)』。她的2架SOC海鷗水偵,在珍珠港北方約100英里處(160.9公里),遭遇日軍零戰,但直到當天早上稍晚,2機返艦後才提出報告。『北安普頓』因在太平洋戰場的行動,贏得6枚戰鬥之星(真實戰爭照片)


USN巡洋艦搭載的各式水偵

《The Curtiss SOC Seagull》







===================================

https://www.criticalpast.com/video/65675034908_American-forces_P-36-pursuit-planes_guns-being-fired_observation-plane-catapulted-from-ship

Attack on Wotje Island, February 1, 1942. Crew members move F4F-3 Wildcat's and Douglas Dauntless SBD aircraft across crowded flight deck of the U.S. aircraft carrier, USS Enterprise (CV-6) during raid against Japanese positions in the Gilbert and Marshall Islands, by Task Force 8, of the U.S. Pacific Fleet, commanded by Vice Admiral 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 during World War 2. Oversize U.S. stars are evident on the aircraft, at this early stage of the war (1942). Crewmen roll bombs, on dollies, across the deck. F4F Hellcat aircraft sit with engines running as some Douglas Dauntless aircraft commence take off. The destroyer USS Gridley, DD-380 passes abeam the Enterprise at time 00:37. A Curtiss SOC Seagull airplane catapults from the heavy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A-26. Several U.S. aircraft seen in flight. View from stern of a U.S. heavy Cruiser as a destroyer crosses her wake, behind. The heavy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A-26 and the heavy cruiser USS Salt Lake City, CA-25, in background (time 1:09 to 1:11) bombard Wotje island. Black smoke billows from a ship burning close to shore. Brief glimpse of the heavy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A-26's triple battery of 8-inch guns. The heavy cruiser USS Salt Lake City, CA-25 fires a broad side. Scene from the stern of heavy cruiser with fires burning on Wotje Island in background. Formation of Japanese aircraft attacking U.S. ships are fired upon by antiaircraft guns. Black flak bursts seen in the sky. Vice Admiral Halsey consulting with other officers aboard his flagship, USS Enterprise.

1942年2月1日,突襲沃傑(Wotje)。空襲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的日軍陣地時,F4F-3野貓、SBD無畏通過『企業(CV-6)』甲板起飛。

二戰期間,海爾賽提督指揮的USN太平洋艦隊、第8特遣艦隊,時為戰爭初期(1942年),飛機上明顯可見早期的美國星徽(U.S. star,早期為紅心白星)。乘員用小車推著炸彈走過甲板。F4F-3野貓發動引擎,數架SBD無畏開始起飛。

00:37,驅逐艦『格里德利(DD-380)』從『企業』旁邊通過。

1架SOC海鷗從重巡『北安普頓(CA-26)』彈射起飛,飛行中可見數架美國飛機。從1艘美國重巡的艦艉往後望,1艘驅逐艦從那裡通過。

01:09-01:11,重巡『北安普頓』『鹽湖城』砲轟背景中的沃傑,靠近海岸的船隻著火並冒出濃煙。

瞥見『北安普頓』,搭載8吋三連裝砲的重巡。『鹽湖城』舷側開火齊射。從重巡艦艉看過去,背景是燃燒中的沃傑。日軍飛行編隊來襲,美艦高射砲開火,空中可見黑色的高射砲彈。海爾賽提督在旗艦『企業』上與其他幹部磋商。

※      ※      ※      ※

https://www.criticalpast.com/video/65675049023_United-States-ship-Hornet_transferring-people_Battle-of-Wake-Island_World-War-II

Battle of Santa Cruz Islands in the Pacific during World War 2. Survivors from the abandoned aircraft carrier USS Hornet, CV-8, are being transferred, from the port side of the USS Russell, DD-414 (one of the destroyers that rescued them) to the starboard side of the cruiser USS Northampton (CL-26), by means of lines and breeches buoy. After several are transferred, this way, some wounded on litters are also transferred. Initial views are toward the Russell's stern, from the deck of the Northampton, where sailors are handling lines. Camera pans as survivors move across the space between the ships and are lowered to the Northampton deck. View from Northampton toward bow of Russell, showing two of her single turret 8-inch guns (one pointed up) as a litter passes between the ships. (Camera changes viewpoint occasionally.) An officer transfers on a bosun chair, followed by a sailor. In the final seconds, the USS Salt Lake City (CA-25) is seen in the background.

二戰期間,太平洋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倖存者從遭棄艦的『大黃蜂(CV-8)』處轉移,從驅逐艦『拉塞爾(DD-414)』左舷通過索道(means of lines)與海上送人水鼓(breeches buoy)來到重巡『北安普頓』右舷。送了幾個人後,也用這方式運送數名擔架上的傷者。

『北安普頓』甲板上可大略看見『拉塞爾』艦艉,水兵們在那裡操作繩索。倖存者在艦船之間的空間移動並滑降至『北安普頓』甲板時,攝影機發生晃動。從『北安普頓』望向『拉塞爾』艦艏,1個擔架通過2艦之間時,也看到她的2座8吋砲塔。(攝影機有時會改變視點)1名軍官坐吊椅(bosun chair)過去,隨後是1名水兵。最後幾秒鐘,可在背景中看到『鹽湖城』。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174頁

『大黃蜂』的重傷乘員送去『北安普頓』,因此影片中應為criticalpast寫的『北安普頓』,而非You-Tube寫的『彭薩科拉』。

※      ※      ※      ※











『北安普頓』曳航『大黃蜂』

※      ※      ※      ※

You-Tube:


USS Northampton tows the USS Hornet underway in the Pacific Ocean during Battle o...HD Stock Footage

※      ※      ※      ※


US Task Force attacks Japanese positions on Island of Wotje in Gilbert and Marsha...HD Stock Footage

※      ※      ※      ※


Survivors from the USS Hornet, are transferred from the USS Russell to the USS Pe...HD Stock Footage

===================================





出處:
《ALL HANDS》1960年6月號

這是海軍的『1號(Number One)』戰術指揮艦

『北安普頓(USS Northampton,CLC-1)』是獨一無二的。她是海軍唯一一艘這種類型的艦船。她的某些裝備、某些任務也很獨特。『北安普頓』在許多方面堪稱第一。

基本上,『北安普頓』是1艘基於巡洋艦艦體的指揮艦。身為巡洋艦,她先天擁有運用上的靈活性,可讓她迅速切換操作類型。

她可以參加空母打擊群的行動,諸如水面砲戰、岸轟、兩棲登陸作戰,還可以在短時間控制飛機。作為巡洋艦,她擁有機動性與力量;作為指揮艦,她幾乎可以指揮我國(美國)海軍將參與的各類行動。

她的1位乘員說:「她是巡洋艦,但與眾不同。」

「她有火力,但她的『主砲』是提督及其參謀。」她的艦長,小哈羅德‧加丁納‧鮑文(Harold G. Bowen, Jr., USN)如是說。

哈羅德‧T‧多伊特曼(Harold T. Deutermann, USN)是這座『主砲』的領袖。多伊特曼中將身兼數職,可以指揮第二艦隊防衛西部大西洋,必要時也能以打擊群指揮官的身份,攻擊任何地方。

『北安普頓』是個難以捉摸的目標。她可以在海上到處移動同時,繼續指揮她的軍勢。她難以被發現,也難以被攻擊。並且爆發核戰爭時,她能迅速排除污染,並繼續履行任務。

『北安普頓』與她的『主砲』隨時隨地準備就緒。

尚未認識她時,『北安普頓』或許不算什麼美麗的的艦船,因為她身上會帶著一些奇特的玩意。艦艏上是名叫『豬竿(pig stick)』的高高桅杆,這玩意是造船廠命名的;主甲板上方安裝名叫『啤酒罐(beer cans)』的通訊工具。『北安普頓』的天線比豪豬的剛毛刺還多。至少海軍其他艦船的主桅上方,不會有個菱形物體。

然而,您知道『北安普頓』所扮演的角色,她可看作一個移動指揮中心。她的通訊能力優秀,從現在乃至未來很多年,她的防禦和進攻能力,足以讓經歷過二戰、韓戰的人難以置信。

她在海上的行動,是其他艦船辦不到的。甚至停靠在碼頭時,『北安普頓』都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但她非常厲害,哪裡有人胡作非為,哪裡就會出現她,她也拜訪過一些很有趣的地方。

譯註:這段似乎是捏他美漫的超級英雄

您可以肯定的是:訓練有素的乘員將支持她的『主砲』展開行動,讓她成為緊急情況下的王牌!

請參閱IUS-USS『北安普頓』戰情中心(CIC)可提供的資料。

譯註:她的職責是在核戰爭爆發時成為美國總統座艦,她的『主砲』可控制美軍的戰略核打擊系統,因此又有『末日戰艦』這個綽號

===================================

【翻譯】拉包爾航空隊

首先感謝您喜歡在下翻譯的這些回憶錄,關於拉包爾航空隊,在下找到的是這個資料:


ラバウル航空隊 軍歌

一、銀翼連ねて 南の前線 ゆるがぬ護りの
海鷲たちが 肉弾砕く 敵の主力 栄えあるわれら ラバウル航空隊

二、海軍精神 燃えたつ闘魂 いざ見よ南の
輝く太陽 雲に波に 敵を破り 轟くその名 ラバウル航空隊

三、数をば恃んで 寄せくるただなか 必ず勝つぞと
飛び込む時は 胸にさした 基地の花も にっこり笑う ラバウル航空隊

四、沈めた敵艦 墜した敵機も 忘れて見つめる
夜ふけの星は われに語る 戦友のみたま 勲は高し ラバウル航空隊

試譯:

一、銀翼結隊 南方前線 絕不動搖地守護於此的海鷲們 粉身碎骨 敵軍主力 光榮之我等 拉包爾航空隊

二、海軍精神 燃燒之鬥魂 此刻看吧 南方燦爛的太陽 雲間浪間 擊破敵機 名聲響亮的 拉包爾航空隊

三、敵機勢大 步步進逼 堅信我等必勝 投身戰場之際 別在胸前的 基地之花 也微微一笑 拉包爾航空隊

四、沉沒之敵艦 墜毀之敵機 皆忘我凝望 夜幕之群星 向我訴說 戰友之御靈 功勳卓越的 拉包爾航空隊

角色大量捏他二戰飛行員的《強襲魔女》也有出現這首歌,旋律相同但歌詞不同。


【翻譯】勳章故事:薩拉挑戰特魯克、空襲拉包爾


【翻譯】兩個視角的塔薩法隆加海戰

7

4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碧藍航線】在中國被造謠要關服,日本則是營運跟繪師不合

【艦隊收藏】2024年早春活全甲通關

《鉛筆宇宙誕生!!》各作品概述及主角介紹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