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1-06-09 14:09

沒有汽笛響的十年 - 屏遮那八八風災十年後紀實

作者:[BOT]OTAKU

沒有汽笛響的十年 - 屏遮那八八風災十年後紀實


前言
*本文為2019年8月9日發表在本人臉書網誌之文章,因為防疫挖硬碟運動挖了出來;時光荏苒,臉書已經關閉網誌功能了,故將文章備份到自己比較常用的空間,如果有時空錯置的感覺還請見諒。

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南台灣,阿里山森林鐵路共計404餘處損毀,加上先前失敗的BOT案,進入十年的黑暗時期。說是八八風災,實際上阿里山鐵路中斷十年不全然是該風災的鍋,如今42號隧道損毀,是被2015年杜鵑颱風挾帶的土石流沖垮的,該颱風襲台的時機真準,就在全線搶通的前夕,再次摧毀阿里山森林鐵路。說中斷十年,大量崩壞,甚是過之,今日阿里山森林鐵路實際災害損毀段為58K+710-880,就這區區170公尺,讓屏遮那成為秘境孤島。早些年環境意識低落,這種程度的損毀會以新的明隧道掩體或便橋棧道搶通,「強迫」通車直到下次損壞,利於低成本、搶時效送運輸資源。今日阿里山森鐵並無大量的林業價值,也沒有交通需要的急迫性,這種用過即丟的搶通方式在納稅人眼中自然是敗家工程。在諸多爭議之下,築或不修?就這樣,被遺忘了十年,被放棄的車站,屏遮那,做為蒸汽機車的補給站,見證台灣林業與觀光旅遊興衰。

十字路

十字路是原民古道交會之地,即使鐵路建成,達邦與來吉的貨物亦須於此集散,透過十字路「垂直整補」,爾後阿里山公路也在這裡遇到鐵路。據查1982年築成之台18線嘉義玉山線,便是踏查所經過之林道前身,最後因各種因素被放棄,改築新線,今日台18線屬新造路段,這段舊路成為伐木用的路徑,部分路段在八八風災後就地升格成為復建工程聯絡道。原以為這段路路況會極差,甚至還備了開山刀以備不時,想不到有位網友Hudson Gao在2018年4月底曾踏查過,前段路況相當地輕鬆。

走出十字村往阿里山方向行進一段路後,即可發現一上切的小路,這兒便是屢經更迭後的林道入口。在Hudson Gao的網誌中,去年仍有疏伐作業執行,本次進入時作業完畢,人去營空,當時的告示牌被棄置於一旁。

當時疏伐的告示牌,對付達伐期的柳杉不用客氣,小面積生立木皆伐。

因為有伐木作業,此路段前半段蠻好走的,向前行進幾公里可見岔路,往下為邊坡補強工程之聯絡道路,向上則可抵達二萬坪。下切百餘公尺後,來到完工的水泥邊坡,此可遠眺42號隧道西入口和新建的52號鐵拱橋(52號是我從經建版地圖估算的,有請先進指正)。在新的計劃中,為強調永續性,須繞過地質敏感區。舊42號隧道最終會被廢棄,改由新的42號隧道接替,新隧道往山內鑽炸避開崩塌,形成一更深入的ㄩ字型路徑。在生命的尾聲中,舊42隧道將成為土石堆積場,西洞口腹地不大,旋即與拱橋接壤,雖然離十字路較近,鐵路運輸方便,施工便利性不如腹地較大的屏遮那。新西洞口的土方將填塞於舊隧道西側內,舊隧道東洞口則豎立橫坑,由原本東入口向外運輸,加速作業。計畫中,工程機具會從十字路經鐵路運抵,西側最後有列車進入時,便是下台鞠躬之日。

此岔路向左下切可抵達52號橋,右方上行可達二萬坪。

森林鐵路的周邊工程,看起來真是「永續工程」啊

新建的52號橋,左方為舊橋遺跡,這種工法在窄軌產業鐵道上很常見,人字形的水泥墩柱上架了兩根筷子,鐵軌枕木一鋪就是現成的鐵路了,省事又美觀。

遠眺42號隧道西入口,未來此處將變成土方堆積場,再會了,42號隧道。

2018年,睽違9年後森鐵搶通至十字路,每周末開行一列311次非對號列車。這班次真是非洲玩家的福音,便宜大碗,到十字路接駁台灣好行也便捷。後來旅客需求調整,本線遂改點為十字路每日到開一班,假日兩班,或不定時可能有增班或團體列車。列車抵達十字路時已是正午,恰逢用餐時間,2018年時十字路還算謐靜,2019年迷你商店街直接在車站前就地發芽,服務旅客的五臟廟。十字路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部分奮起湖的機能,若有朝一日本線貫通後,旅客還會不會留在十字路?這個村子是否又會褪色,回歸原始的交會小鎮?
十字路每逢假日到開兩班對號車,人潮絡繹今非昔比。

二萬坪

從舊路徑繼續東行,來到沒有疏伐作業的路段,路基忽然變窄,這種狀況下只有林務局或台電巡山用的檔車能通行(路上也確實看到不少胎痕),正常民眾乖乖搭11號公車吧。

看不到路不用怕,跟著電線桿走就對了。路上還有檔車騎過的痕跡,這些騎士是超人嗎?

走出層層五節芒叢後,來到阿里山垃圾轉運站,道路從泥濘變成水泥鋪面,露出文明氣息。由此岔路下切可抵達屏遮那新46號隧道施工場,向上繼續直行則是二萬坪。在日據時期,二萬坪真的有「二萬坪」,現在的二萬坪則是水泥邊坡峭壁一片,或許變成了垂直的「二萬坪」。鐵路在此走入台灣數一數二破碎的地帶,二萬坪到屏遮那這段大崩塌自通車起大小事故不斷,1914年機車頭測試翻覆、1959年八七水災後為搶快而出軌、1966年大崩塌只好改建掩體,到了2009年,這段路真的還給山林了。
此岔路左端往舊台18線路基,右側可下切至屏遮那。個人不推薦獨行這條路,野狗群聚相當危險。

鐵道情報雜誌於年初公開的「森林魔法列車」,阿里山本線相當難得回歸本業運輸原木,我個人上去撲了個空,只能跟著木頭徒呼負負。相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RailNews.tw/photos/a.136229916417479/2671941312846314/?type=3&theater

許多登山團會從二萬坪沿著鐵路經第二分道、第一分道往下走至屏遮那,這種方式非常輕鬆,因為鐵路機車極限,坡度不超過千分之五十,人走起來輕鬆愉快。然而這樣的方式發生過意外,且是違法的。不走鐵軌想下切道屏遮那,得從二萬坪青年活動中心前的平交道附近小岔路,有遺落的重建工程聯絡道,由那兒下切個三百公尺,光聽就累人了是不?何況等等還要爬回來喔。
復建工程聯絡道路上躺著一根枕木,此處並非原始路徑,推測是從二萬坪被沖下來或拆除鐵路作為聯絡道時從工程車上遺落的。

特寫一下,上面有路釘,顯然是鐵路遺跡。

這條聯絡道路已經沒有殘存的鋪面,濕滑難行。

屏遮那

屏遮那是現在的名字,歷史上,他有很多名字。鄒族給了他一個很美的地名 “pic'uyana”,先民則稱為「下蟬仔」。在蒸機的年代,列車爬山到屏遮那時得添水,故在此設站,並設立水鶴等裝置,可以說這個車站服務對象是蒸汽火車,非旅客,也因此站址前無村後無店;據稱早年是有幾戶鐵路宿舍,但風雨無情,面對二萬坪的崩塌,屏遮那毫無招架之力,人們全數遷往十字路,故本站在全線尚通時即為秘境車站,更不用說崩光光的現在。

歷經日據與國民政府時期,前期面對崩塌採取「放棄治療」的態度,直接架起了吊橋,只要鐵路崩壞,列車便行駛到屏遮那止,旅客貨物由吊橋接駁到另一側後,再由阿里山端的列車接駁上山。後來國民政府為了一勞永逸,蓋了兩次明隧道掩體,在八八風災時,屏遮那遭逢土石流襲擊,掩體還給山林了。


從二萬坪下切後終於看到好走的路了,此處是原本鐵軌的路徑,現今拆除作為工程聯絡道路,鐵路在左側的山內變成隧道了。

46與47號隧道的銜接一隅,許多登山團會從這裡走往二萬坪,或從二萬坪切下來到屏遮那,有善心人士架了梯子協助通行。事實上這是違法行為,不建議這麼做。

十年後的今日,鐵軌殘跡、鐵皮站房和海拔標牌還在,添水用的水鶴早在當年已經送給土石流了。復建工程後,46號隧道與47號隧道之間以明隧道連接,鐵路走入山內變成全世界最長的762公厘軌距鐵路隧道,平面段成為歷史。孰人能知,原本預計2015年12月通行的本線,遇上了杜鵑颱風,希望再度毀於一旦。

現存的屏遮那站,鐵皮屋成為林務局的資材儲藏室,左方為原本鐵路設施擺設的位置,已經全部變成歷史了。

即將消失的海拔標,證明這裡真的是屏遮那站,這牌子估計不久後就不是1711公尺了。

在屏遮那站附近可看見疑似為工寮的房子,實際上是林務局所屬的「保護管制所」,作為山林監測的前哨站,今日見聞,內部空蕩,裝潢損壞嚴重,應該是沒有人居住使用了。外面則堆放了不少園藝資材,看來還是持續有造林作業。

護管所?內部已空蕩,甚似鬼故事題材會出現的山林小屋。

另一幢可能也是護管所的房子,堆滿了資材。

佇立在懸崖邊的站房和近乎45度插在懸崖上的海拔標,何時會被下一次土石流帶走?我不敢想,讓天決定吧!

後記

這篇網誌從妄想到實際踏查,其實我個人企畫了1整年吧,夾在實驗、論文、雜務、經費和醫院之間,分多次從不同的入口進入,希望能擠一點內容(也因此,照片都是「舊照騙」),然後坐等各種政治正確飛鏢射來。遺憾的是,調閱大量地圖後發現42號隧道的東洞口得走上鐵路方得抵達,這是違法行為故最後沒有實行。未來工程會將此段鐵路拆除作為工程車輛進出之用,待隧道完成後重鋪,可惜無法一窺究竟了。

社會是現實的,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自始,便有聲浪要求拆除阿里山森鐵平地段。面對工程不斷的森鐵和蒸汽機車的廢氣,環團亦有諸多批評,存廢議題遂成為各種對立。

鐵路其實是活的,在這一百年來,這條鐵路隨著人的需要不斷地被改建,所屬的景觀亦隨同變化,只要有需要,鐵路會與人共存活。然阿里山森林鐵路存廢議題,在我眼中結果是相當悲觀的,縱使今日文化部已指定其全線為重要文化景觀,面對極端氣候與人謀不臧,天災人禍不斷的森鐵又能實質存活多久?時間會令人遺忘,而今眠月線已是廢墟,個人不再期待其能復駛。屏遮那已有10年未聞汽笛響,42號新隧道還要再花22個月新建,在這22個月內,誰能保證汛期平安無損?全線貫通遙遙無期下,阿里山本線變成眠月第二,只是早晚的問題。倘若新建工程需要非常強固,幾乎以明隧道或的地下化隧道取代平面段(且僅能抵抗到某種程度的洪水頻度,超過還是給天收),那原有的景觀是否等同放棄,這樣還能否具資格稱為文化景觀?

時代不一樣了,不僅僅是行政機關的問題,也不該怪罪所謂的環團、專家。遊憩也是一種工業,同樣也會消耗自然資源。鐵路是活的,他也要吃飯的,需要鋼筋水泥、枕木、鋼軌、道班工等資源灌溉。今日自然資源消耗之劇,我們還養得起一條不曉得能抵抗多少洪水頻度,卻沒有急迫性的鐵路嗎?集合以上觀點,是不是該放手讓阿里山森林鐵路回歸山林了?

自阿里山森鐵被指定為文化景觀後,平地段的活動檔次越來越多,志工培訓有聲有色,顯見有關單位非常清楚,若要取得嘉義市區居民的認同,就得創造出對應的共享經濟,錢不是只有阿里山上面在賺,嘉義市區也能從林鐵活動中分一杯羹。另外,蒸汽機車的修復作業如火如荼,足見森鐵逐漸走向文化觀光導向。


阿里山森鐵平地段活動一檔接一檔,更爭取了修復蒸汽機車的機會,未來還會有更多說不完的故事嗎?

對於很普通的鐵道廚來說,與其在社交平台交相指責,不如實質地花錢買票斗內,哪怕只是一張薄薄的車票,只要能出人頭湊上座率,用行動向世人說道「我們支持這條鐵路」,那便感激不盡。


銘謝

感謝Brandon Chen 、ChiRong Tsai和Chih-Nga Chou,被我以賞鳥之名行探險之實騙上山去,雖然點餐都有中獎啦,但是上下切三百米和重裝行進二十公里真的有點誇張。一度以為會被你們棄屍山野(把我們騙來這種鬼地方,看我們還不埋了你?),幸好大家走完了全程。Peace, Peace....



感謝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資訊服務組,協助我各種奇怪的需求,找到各版的經建版地圖和相片基本圖,讓基本資料臻於完善。
=====

SL粉絲說沒有大煙照片不純,來來來你過來,要多少煙自己吸。(25號機車發爐實況)

2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公園走透透之乾麵炸雞的網羅

【洛恩】新楓之谷|V265版本活動:【星夜馬戲團-武陵桃園】

【RPG公會】日月星域——菈綸緹雅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