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來聊聊寫詩吧(中)

四弦 | 2021-12-02 23:38:58 | 巴幣 48 | 人氣 388

>>攝影:Olha Ruskykh,來源:Pexels


為期十六周的義務役終於結束。回想收到結訓令的當下,夕照薰人,涼風拂面,弟兄們相擁談笑,並沒有如想像中那般情緒澎湃或感慨萬千,但我們心知肚明,在場的某些人過了今天,或許就無緣再見。

班長們與連長平靜地祝賀,對他們而言,迎接與送行每一梯新兵的意義,絕非依依不捨的別離。我不由得想到,尼采與昆德拉提出的永劫回歸:「設想生命中的每個細節都會以同樣的形式、次序與模樣,不斷地重複與經歷,直到永遠,我們將如何自處?」在此命題下,我們將被迫認真審視自身的價值,嚴肅地面對生命的所有抉擇。該思想實驗不免讓我感嘆,人生與票價低廉的二輪片無異,但慶幸的是,作品如何執導與演繹,決定權依然在我們手上。

◆◇◆

雖然有些突兀,不過讓我們來聊聊寫詩吧。距離上次討論已相隔月餘,期間結識不少文友,讀到許多別具巧思的佳構。人人皆有詩心,筆法與風格亦不盡相同,那麼新詩的定義為何?或者換個更為直白的問法,到底怎樣算是詩?關於此題,作家朱宥勳給出一個相對宏觀且泛用的解釋——陌生化


記憶中,首次接觸新詩是鄭愁予的早期詩選集,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新詩就是帶有古典韻文之美,歌詠浪漫與豪情的作品(事實上,後期的鄭詩成熟穩健,飽含哲思,時常探討生命的無常與蒼涼)。隨著年齡漸長,眼界稍寬了些,才了解詩的題旨並不拘於一格。

至於抽象凝鍊的語境、異想天開的譬喻及象徵、百轉千迴的節奏、自由奔放的格式,甚至是排列具象的圖形,上述特點未必會同時出現在一首詩中,但都為相同的目標奉獻:以陌生化的語言,對熟悉的內容進行變造。

有些人覺得新詩易寫,我覺得並不全對。在我看來,新詩入門不難,寫至精熟、寫出個人風格卻要下足工夫。曾聽過這樣的說法:「一個規律的詩歌形式,可說是詩人與讀者間的共通橋梁,拆去此聯結之後,一切傳達的責任都落在作者身上;在用字次序、句法結構、語言運用上,詩人都要更直接明顯地向讀者交代,結果加重了作者的負擔。」

正如我於上一篇討論中所言,寫詩需要將完整的自我投入待寫的題材中,就像水濡濕海綿的縫隙那樣無孔不入。然而,當詩人毫無保留地獻身給文字時,又不能失去對心靈的控制;知曉自己為何流淚或歡笑,而非沉溺於外擴的情緒漣漪中。

這對我而言絕非易事,比較早期的作品(雖然在巴哈小屋發佈的順序較晚),比如〈春雨〉〈囈語〉我都是憑藉瀕臨崩潰的情緒寫成的,這種驅力既直接又猛烈,但少了些思索的餘韻,也經不起反覆推敲閱讀。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我們無法真正地感同身受其他個體。儘管如此,是否能讓讀者貼近我在寫作時的情感,始終是我努力鑽研的課題。一股腦地對著草稿傾訴,而未考慮意象及語言的表達性,任憑你使用再多華麗的詞藻,或是警世且深沉的口吻,讀者無法以自然輕鬆的狀態進入詩中,也就無從談及理解與感受。

從理性角度來看,我同意「作者已死」的觀點:讀者在閱讀文本時,應採取近似於評註的態度,找出屬於自身的意義,甚至形塑全新的文本。另一方面,感性的我依舊渴望被他人理解,創作終歸是一門孤獨的手藝。

>>攝影:Suzy Hazelwood,來源:Pexels

◆◇◆

具體來說,通常我寫詩是有一至數行「主旨句」的,它不見得是最令人驚艷的,但必然誕生於整篇詩作之初,其他段落皆圍繞主旨句而生。自從我有意識地使用這個手法後,寫詩的過程中便少有腸枯思竭的情況發生,也更願意嘗試寫篇幅較長的組詩。這大抵與寫散文或小說所擬的大綱相似,先確立大致方向,再著眼於細處。比如〈俱淨〉中,我首先想到的分別是這兩句:

擅自將誰的名字連成星座
蘇子笑道:杯洗俱淨

開頭述說對某人的執念,結尾則以諧音雙關,點出悲喜俱淨的命題。乍看之下這兩行沒有關聯,不過我接著用了數個意象,將散落的串珠連起來:星座>筆劃>恆河/流沙>竹筏>將熄的船燈>飄零的飛鴻>飲酒>杯盞。

〈小雪〉中,主旨句則是:

朔風在左
                        馬鳴在右
一盞燈火在心中
斂容安坐

由此發想了平衡的概念,之後要做的便是將概念套用至不同的場景與畫面中,逐步加深、固化讀者對該命題的印象,並在結尾向讀者展示我的答案。

我會建議新詩的初學者,先從事件詩開始練習,無論是瀏覽報章雜誌,或閱讀其他文字工作者撰寫的文案與材料,試著寫一首詩來闡述你所參考的文本。詩是意象的語言,如何取得意象並經營之,即為關鍵。而一起事件的發生,無論真實或虛構,都能拿來練習意象的擷取,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語感。

◆◇◆

關於寫詩,老實說我沒有奢望自己能指導些什麼,如果你看到此處,尚可接受這樣邏輯跳躍、見解偏狹的討論,就請陪我進入下一篇吧。我將說明四種尋找意象的方法,出自蔡淇華所著的《寫作吧!一篇文章的生成》,訓練對詩的敏銳度與覺察:

1. 找動詞
2. 抓對比
3. 換虛實
4. 臨場感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