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2-02-14 21:14

【開箱】RAZER BOOK 13 開箱測試

作者:亞蘇

  之前在開藍芽耳機的時候曾經講過說月底會來開箱個「大的」東西吧?!(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件事XD)

  而今天要開的東西就是在那篇文章裡說過的「大的」——RAZER BOOK 13

  不過這台BOOK 13的入手使用過程其實還算是有點故事的,我最早是在一月初的時候就下手買了這台筆電,剛上手的感覺也確實非常非常好,13.4吋的全鋁合金輕薄機身,(好啦,嚴格說來1.4公斤的重量,考量到它的尺寸其實稱不上輕XD)16:10的高佔比螢幕比例,觸控螢幕,再加上可以配合我現有周邊的CHROMA燈效,完完全全打中我的心,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個人真的非常非常的興奮。

  但是很快的,第一台BOOK 13立刻就出了一點「」狀況——首先是雖然已經把應該做的Windows Update給更新完,(對,雖然是WIN系使用者很多人嫌棄的自動更新,但有的時候還是需要用到)但經常藍畫面重啟的問題還是有,所以我又把裡面的選擇性更新,也就是驅動程式的部分都更新過一輪,但還是不行。

  因為電腦硬體外觀沒問題,不管螢幕、鍵盤還是觸控板、攝影機等等都使用正常,我想只要是軟體的部分,應該可以透過重置或是更新來解決……吧?所以我主動先把作業系統更新到WIN 11,儘管11自從去年底推送到現在還算是非常年輕的系統,但我稍微查了一下YT的教學,以及巴哈電腦應用版的一些使用經驗,感覺是沒有特別不穩的情況發生;這或許可以解決我目前系統不穩重啟的問題吧?所以我就上網去微軟官網主動更新升級了……但結果還是一樣。

  後面做了還原原廠的重置,但問題照舊……原本應該是很高興地買台新筆電,想說可以同時兼顧娛樂跟工作(我打算把娛樂主力放在桌機,至於寫作就盡可能都交給筆電,偶爾當然也可以玩玩遊戲之類的……),還可以補足信仰,完全就是一石三鳥之計,結果卻讓我踢到一次鐵板XDD

  後來才發現,我在開箱第一次安裝作業系統的時候,其實異狀就已經發生過了,(我開箱過程有全程錄影,而第一次設定作業系統就重啟了兩次電腦,直到第三次安裝才完成)而上述這一整個過程差不多足足經歷了四天時間,等到第四天之後我終於做了個艱難的決定——我要退貨。

  儘管這一兩年來我還是有陸續在關注電腦硬體,但軟體方面的調教還是相對生嫩,面對這種頻繁的藍畫面重開,我能想到最無腦最直接的方式還是重置、重灌,但是當這幾招也沒辦法完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只能認為是我這次拿到機王了。(雖然說事後想想,應該也還是軟體層面的問題,要自己解決還是有機會的才對)

  當初因為是在知名電商平台買的,所以享有消費後七天內無條件退貨退款的服務,而我當然也是把包裝袋、外盒那些保存得很好,既然有退款服務,我就不用去跟風評不太好的雷蛇售後打交道,直接退貨解決!

  而退貨的當下我的打算是,只要順利取得退款的話,我就可以再買一台;不過我原本對於這次的筆電候選選手,除了這台BOOK 13之外,還有另外一台,也一樣是雷蛇的,RAZER Blade Stealth 13,跟BOOK 13 擁有相似的機身、重量、設計語言,差別比較大的部分除了螢幕比例、獨立顯卡的有無之外,剩下還有一點是「我覺得」影響比較大的,Blade Stealth 13是沒有單鍵獨立RGB的,BOOK 13有XD但不管怎樣,Blade Stealth 13一樣是很不錯的機器,所以我原本也有考慮過這一台。

  可是,或許是年節前夕,電商平台的訂單量很大還是商品判定多花了一點時間,(其實是很多時間……)反正我退貨之後大概拖了足足半個月才完成退款,導致我到後來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猶豫我到底要訂哪一台,而原先看好的Blade Stealth 13(我原本一度下定決心要換成買這台)又遲遲沒有調整折價,於是上個月底,嘿,沒錯,我又買了一台BOOK 13,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

  而這也是之前講過的,要來開箱一個「大的」東西。不過因為是在一月底才拿到貨,後續又做了很多測試跟使用,所以拖到兩個禮拜,也就是今天才動筆。

  接著,就讓我們來看看開箱的經過吧!

開箱

  照慣例,開箱這種貴重商品的時候,我都是全程錄影的,(最怕筆電螢幕破裂,如果不巧螢幕真的碎了,又沒有全程錄影,那就是自己吞)所以開箱過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影片直接畫面裁切的,在圖片比例上因為有稍微經過調整,可能PO出來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在這邊先說明一下。
  電商外層的紙箱我就不拍了,直接來到筆電本身的紙箱!


  打開紙箱之後會看到第一個雷蛇LOGO,也會發現筆電本身其實就是兩層紙箱套在一起的。不過因為這次拍攝算是已經開箱第二次,所以倒是沒什麼驚喜感,配件、商品怎麼擺放我都很清楚。

  打開第一個紙箱會看到一個氣泡袋,裡面裝著的當然就是……


  三孔電源線以及65W充電頭,充電頭本身非常小巧,就算是要帶到外面去插電使用也很好攜帶;充電頭另一端附的線材是USB-C的接口,線材則是雷蛇標配的硬編織線。

  拿出第二層箱子就是筆電本身了,上面有個非常大的雷蛇LOGO,這應該也是我目前拿到過最大的雷蛇LOGO了XDDD

  打開箱子看到的第一件東西,當然就是銀白色的BOOK 13了!
  不得不說就算是第二次開箱,在看到這個筆電A面的時候一樣還是覺得很漂亮、很開心——同時也帶有一點點的心理陰影XD(畢竟之前開到過一台有狀況的)

  但雷蛇的品管總不可能連續兩台都遇到有問題的吧?!不會運氣這麼好吧?所以我按捺住心裡的不安,繼續往下開。
  上蓋的部分則是一些環保標語。我看過一些早期雷蛇筆電的開箱;以前的筆電都走更精緻的外盒包裝,什麼亮面印刷設計、漆料啊什麼的都很精緻,但現在走環保風格的雷蛇,紙箱本身都變得很樸素了。

  筆電先放旁邊,我們還是來看看底下有些什麼……其實東西不多,就只剩下一個信封套般的東西,而裡頭裝著的大概多數朋友都能猜到一二了。

  一份簡單的多國語言說明書,還有雷蛇標配的信仰貼紙。
  但另外一份標配的CEO寫的「歡迎入教」的信件卻沒有。上一箱也沒有,我一開始還以為是漏了,但後來看到國外的開箱,也都沒有那張紙。我猜是因為BOOK 13的定位是偏向商務使用,所以才少了那封「歡迎入教」的信件。(畢竟有點中二?XD)

  並且隨著說明書背後還帶了一塊印有雷蛇LOGO的拭鏡布;應該是用來清潔機身與螢幕用的。老實說儘管配備了觸控螢幕,不過直接點按螢幕的機會還是比較少一點。這塊布最大的用處還是拿來擦筆電本身。

  接下來終於輪到重頭戲了。
  筆電A面是一塊很素雅的銀白,拿起來很重手,倒不是說筆電本身重量重,而是一種緊湊的紮實感。中間有個陽極氧化處理的雷蛇LOGO,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線條、花紋等裝飾,看上去就是極簡有形。

  翻到螢幕轉軸這一面會看到轉軸下方藏了特殊的膠墊設計,這是因為螢幕掀開之後,下方會直接抵靠桌面並撐起整個機身,藉此讓機器得到更大的進風空間,因而在這邊做了兩個橡膠腳墊;算是個貼心的細節。

  機身右邊的IO接口,由左至右分別是Mirco SD卡槽,全尺寸HDMI(只有到2.0,沒說是a還是b)以及一個USB-C支援Thunderbolt 4,當然支援充電功能。

  左側IO由左至右分別是USB-C支援Thunderbolt 4,一個USB-A(版本是3.1 GEN 1)以及一個3.5mm麥克風、耳機混合輸出接口。
  整體來說以極輕薄筆電的領域來說,這個輸出接口已經算是豐富了,尤其配備了一個全尺寸的USB以及HDMI,兩側的Thunderbolt 4不僅都支持完整的頻寬,也支援機器本身的充電(最高到100W),等於是可以視情況來選擇左側或右側的C口充電,這個靈活度非常不錯。

  有點失焦……機器的開闔面有一個缺口,是用來方便打開筆電的,這個價位的筆電也支援單手開闔,不過磁吸力道非常強,需要多花點力氣才能打開。而右下角則有一個指示燈,方便使用者確認目前電腦狀態——待機(會閃白燈)、綠燈(已開機),紅燈(低電量)或閃爍紅燈(電量即將耗盡)。

  充滿儀式感的首次撕膜!就算是撕開第二台BOOK 13,還是感到非常開心……以及帶有一點點的憂心XD

  順利翻開筆電,螢幕跟鍵盤中間墊有一塊黑色的、防止碰撞的不織布。但其實鍵帽本身高度是完全與C面機身齊高的,而且螢幕為了因應觸控,也採用了Gorilla Glass的強化玻璃。不過玻璃螢幕本身是會反光的就是,如果會在意筆電螢幕反光的,這一點必須要注意一下。

  C面就是一大片銀白色的鍵盤以及正下方大片的玻璃觸控面板。觸控板本身很靈敏而且支援手勢調整控制,平常辦公就算沒有滑鼠也不會覺得不方便;同時再加上觸控螢幕,所以操作電腦的選擇是相當豐富的。
  C面這一圈外圍的鋁合金切割成完全的直角,拿在手上會有輕微的割手感,不過也有人會覺得這種偏銳利的邊角處理摸起來很療癒,我自己是覺得還好,沒特別喜歡,但也不討厭。
  右下角的貼紙標榜機器通過THX認證以及Intel EVO認證的加持。機器本身也預先安裝了THX的音效控制中心……不過這台本身的揚聲器是只有兩枚啦,看網路上YT的評測大多認為聲音太小,但我自己實際使用起來並不這麼覺得。而EVO認證主要是針對機器本身的續航、充電速度、喚醒速度與必須標配Thunderbolt 4接口等等所做的規範,而且還必須使用Intel第十一代低壓處理器,細節我就不多說了,網路上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

  講到這邊也來稍微講一下我這台BOOK 13的實際規格好了,畢竟雖然都是BOOK 13,但從處理器、硬碟一直到螢幕解析度都有不少選擇。

  這台搭載的是I7-1165G7的低壓處理器,顯示晶片是Iris Xe核顯,雖然是核顯,但因為同步搭載了16GB的雙通道LPDDR4x-4267頻率的記憶體,所以在顯示表現上並不算差,甚至可以說是上一代A、I兩家處理器核顯之王了。但是當然隨便一顆獨立顯卡都能打趴它啦XD只是極輕薄筆電最看重的當然還是續航跟省電,而且這顆核顯的解碼非常優秀,如果是影音創作者,拿來剪接個影片是沒什麼問題的,當然這個我就沒辦法實測了。

  螢幕是1920*1200,16:10的比例,支援觸控功能。硬碟是NVMe SSD 512GB的大小,電池為55Whr,並不算大,但在關閉鍵盤背光,做輕度文書的使用下,理論上可以輕易達到10小時以上的續航。另外,無線網卡是目前筆電移動端性能極佳的Intel AX-201,支援Wifi-6的速度以及藍芽5.1。另外螢幕上方搭載一顆視訊鏡頭,解析度720P以及一顆支援Windows Hello的紅外線鏡頭,所以可以不用打密碼輕鬆登入,另外也支援了四顆陣列式麥克風。

  除了這些配件之外,處理可以選配I5-1135G7,同時會搭載無觸控的霧面螢幕,記憶體也會降為8G單通道,以及256GB的硬碟,這是最陽春版本。另外最高階的可以去到4K解析度(3840*2400),硬碟容量最大可達1TB。不過這台就非常貴了XD,比較務實一點的我還是選擇了FHD,512GB的版本。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當然還是要開機測試一下啦!
  等它安裝好系統,接著就可以放心使用了……吧?

  其實這一回安裝系統還是重啟了一次,不過沒有之前那一台誇張。

  開機之後順利跑完更新,這次確實就沒再搞出什麼名堂了,緊接的就是安裝一些必要的軟體來進行測試。

  首先是跑分軟體的測試,Cinebench R23的測試,單核與多核的表現如下——
  單核1393,多核5435的成績,以同樣配備的機種來說,BOOK 13憑藉著本身擁有均熱板散熱系統的加持,在CPU或是核顯跑分上大多都可以領先同樣配備的機器一些。
  因為R23的成績比較不方便比對,所以我又下載了R20做跑分,不過那是在更新到Win 11 以後的事了。
  單核582,多核2325,同樣表現得很不錯。

  然後就是下載有名的顯卡跑分軟體山豬馬克(3D Mark)來試試XD
  首先是老朋友Time SPY。
  顯卡分數1651,CPU5269,總分1840。

  接著我又在Win 11的環境下跑了一次。
  顯卡1677,CPU5615,總分1874。基準測試的分數都有提升。雖然說Win 11基本上有針對Intel 第十二代處理器做P、E核心的工作分配優化,但看起來在十一代處理器的性能表現上也稍有提升。

  然後是CPU Profile。
  網路上比較少人跑這個分數,通常還是會去下CPU-Z,我沒下載,所以用這個稍微替代一下。
  Furmark甜甜圈我也燒過了,30分鐘基本過測,穩定度沒有問題。(要知道之前那台BOOK 13可是連Time SPY基準測試都沒能通過就直接重啟了……)

  
  基於DX11的FS我也跑了,稍微貼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然後是遊戲性能測試,不過我手頭上有的自帶效能測試的遊戲並不多,所以只跑了一款古墓奇兵.暗影。
  解析度稍微降到了1920*1080,大家所熟悉的FHD,全開最低畫質,平均還能有40FPS,要知道這可是一顆核顯啊!單就張數表現我自己是覺得沒得挑了。

  我原本還想測試一下地平線:期待黎明,但好不容易下載安裝之後,就算全開最低,效能測試跑到一半程式就當掉了,在開啟遊戲前也會跳出配備不能符合最低要求的警示,所以只能放棄。

  後來我加入了XGP,其實是可以下載極限競速—地平線4來測試,但一次下載就要70G以上的容量讓我打了退堂鼓……反正就算要玩,我也一定是會拿2070的桌機來跑,所以就不勉強了。

  當然一些小品遊戲,或是不太要求流暢度的劇情類遊戲,要在這台電腦上稍微玩一下都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3A大作的話……硬要玩可能還是必須降低畫質至720P會比較好。


心得總結

  我上一台筆電已經是2009年的事情了,而那台acer的Aspire One當年已經算是末代XP系統的機種,憑藉著對性能沒啥要求以及帶著它到處做文書工作,一路陪伴我十年的時間,一直等到2019年完成腦科學之後我才將它退役。可以說我很長時間都是靠筆電來做為文書、寫作工具的,經歷了兩年多,再次因為需要而購入一台新筆電,也頗有一種改朝換代的感覺。

  儘管科技進步,Aspire One這種早已被淘汰掉的舊機種自然無法與BOOK 13相比,但只有鍵盤手感還可以與之比較(雖然我之前基本上都是外接鍵盤使用的)。因此這邊要提到的第一個我認為可以說缺憾的就是……

  BOOK 13的鍵盤手感真的不怎麼樣
  這不是在挑剔它的按鍵布局,(或許有些人會對它半高的上下鍵、縮短的倒退鍵等發出不滿,但這些對我來說真的都還好)而是單純就它的鍵程、回饋感感到可惜。其實主要的按鍵區域是夠大的,但鍵程真的有點太短;儘管能夠理解是為了輕薄化所做出的犧牲,但還是會希望雷蛇在鍵盤回饋這方面能夠再進步一點。

  第二個我認為還是必須一提的,仍然是穩定性的問題。

  雖然這台相較於第一台來說,在穩定度上已經比較趨近於我對它的期望,但在我頻繁使用的這兩個星期以來,即使在所有驅動程式都更新了,升級到Win 11之後也陸續進行Windows Update,甚至也到官網嘗試更新BIOS、鍵盤驅動,或是到Intel去下載藍牙、無線網卡等更新,但大概每天都還是會有平均一次左右的藍畫面重開,雖然不是很影響使用體驗,但觀感絕對是不好的。
  看錯誤代碼(irql_not_less_or_equal),查詢之後是說可能某項驅動程式出了問題而導致重啟;我自己是懷疑是觸控板啦,每次滑一滑就忽然重開了;當然也可能是顯示驅動。Intel這顆核顯在遊戲相容性方面做得仍然不算好,而使用這台電腦的過程中也時不時會有畫面忽然閃爍變黑的情況。雖然頻率不高,但總結來說,都算是這台機器美中不足的問題點。

  而優點的話,第一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首推這塊16:10的螢幕了,根據國外YT的實測,這螢幕擁有100%sRGB、78%Adobe、79%DCI-P3的色域覆蓋,383nits的平均最高亮度,500nits的峰值亮度,在這個機身能夠用到這樣一塊螢幕,絕對是應該要稱讚的,雖然螢幕更新綠只是很常規的60Hz,不過這台電腦本來就不是要給你拿來玩遊戲的啦,高刷新率除了耗電量增加之外,並沒有太多好處。

  第二個必須要說的,我想會是它的「效能」。
  有人可能會覺得「一台十一代I7低壓版CPU,而且只有4核8線程,還沒有獨顯,哪裡稱得上效能強呢?」沒錯,如果放在一般的電子產品上的話,我或許會同意這個說法,但,正是因為BOOK 13是市面上超輕薄筆電的一員,而雷蛇在這台小巧機身當中用上了散熱效能更強的均熱板,並且使用了4267MHz的LPDDR4x記憶體,讓它在所有搭載I7-1165G7的所有機器當中擁有極佳的顯示效能與散熱能力。我也是在充分了解這台機器的內部結構與各樣測試數據之後才決定選擇它的。

  第三點自然免不了提到一個最根本的事實——它是RAZER啊

  從耳機開始入坑,一路到鍵盤、滑鼠,開始熟悉RAZER Synapse3這套軟體設定之後,我完全能夠理解一套好的設定軟體對於硬體使用上的加分有多大;包括燈光效果、遊戲快捷鍵,或甚至是單純日常辦公、上網,同樣都是RAZER系列產品也就意味著我不需要花時間去熟悉新的控制中心。(現在筆電內建各家廠商的控制調教軟體已經是必備功夫了)甚至我還能夠把同樣是桌機的鍵盤設定給複製過來,完全不需要再設定一次,這就是雷蛇全家餐的優點,同時我也稍微能夠理解為何有人會投資一大筆錢,只為了把自己日常所使用的機器都統一成某家公司的產品。(放眼整個PC產業,大概只有蘋果的生態圈是最完整、最強大,而且也最封閉、最具代表性的吧?)雷蛇的生態圈雖然就只能夠在PC周邊,頂多頂多延伸到我目前使用的筆電上而已,但這已經足夠讓我理解這種想把周遭的一切東西都盡可能圈進同一個操作邏輯的想法了,畢竟一但習慣之後,這真的很省事。

  所以,我想這才是為什麼即使買到的第一台BOOK 13品質上有些缺陷,我仍然願意再給它一次機會的真正原因吧?
  不過,雖然偶爾會拿它來當作影音娛樂用途,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要更舒適、更有效率的工作啦,(我是說真的啦XD)所以,還是希望之後能夠盡量找出偶爾不定時重啟系統的原因,讓它的表現更好一點,這樣才可以更放心地拿它來工作啊!

  這期的「大的」開箱就暫時介紹到這邊啦,如果對這台機器有其他疑問,也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會盡可能在能力範圍之內測試給大家看的。

11

9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數款筆電縱橫向亂比及使用心得

Razer Panthera Evo - 雷蛇 格鬥搖桿 改裝

【TG】劍星,好看但沒預期中好玩,破關評論附上手指南與二周目前注意 Feat. Razer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