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2-02-17 23:15

『史大郎』白江口焰影,此一時彼一時的歷史剪影「知識推」

作者:赤紅時夜


『史大郎』

1000年前的東亞5國大混戰!
60歲老將血戰4倍敵軍,建立傳奇水師制霸海洋



  公元660年之前,朝鮮半島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史稱韓三國。三國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時友時敵。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以對付百濟與倭國。

  隨著高句麗的南下,新羅開始與百濟結盟對付高句麗。新羅從百濟手中奪到被高句麗霸占的漢江流域後,疆土抵達黃海開始與中國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

  公元643年,新羅傳書說百濟聯合高句麗攻打新羅,請求唐朝援助。
  公元645年,唐太宗乘高句麗國內政變之機,親率十萬大軍進擊,但沒能攻滅高句麗。百濟在唐軍攻打高句麗期間,並沒有停止進攻新羅,相反又連奪十數城。

  這時,唐太宗駕崩。唐遂從高句麗撤兵。唐高宗即位後,接到新羅的急報,並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舊例,贈百濟國王璽書,令其退還所奪新羅城池。
  百濟見唐太宗出兵高句麗也不曾有什麼實質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璽書於不顧,進而再次聯合高句麗出兵新羅。

  公元655年,再奪新羅三十餘城,新羅告急。在金仁問的協調下,唐朝與新羅最終達成協議共同攻打百濟。
  這樣唐朝就可以聯合新羅從南北兩面共同攻打高句麗。於是唐高宗決意於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共一萬三千出兵百濟,以解新羅之危。
  蘇定方大軍從成山(今山東榮成)由海路出發,攻打百濟,船帆千里,隨流東下。新羅武烈王聞訊即率軍五千與唐軍會師,顯慶五年(660年)七月,百濟被唐、新聯軍所滅。蘇定方留郎將劉仁願等駐守百濟王城,自押俘虜回國。



  百濟雖亡,但百濟將軍武王從子鬼室福信與浮屠道琛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軍。
  同時,鬼室福信為迎回以前赴日本為人質的王子扶餘豐回國即位,遣使去日本,同時向日本乞師求援,並獻上戰爭中俘虜的唐軍百餘人,天皇將此百餘人安置在美濃國不破郡、片縣郡二地,這裏也就是今天位於本州中部的岐阜地區。

  百濟的覆滅,對日本來說是極大損失。如果聽任百濟亡國,則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的勢力將被全滅。

  日本齊明天皇七年(661年)正月,以天皇親征的形式,向百濟發兵數萬。齊明天皇領軍西行到九州,突然病逝於朝倉宮,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稱制,是謂天智天皇。
  齊明天皇之死,並沒有動搖日本出兵百濟的決心。

  8月,另派安曇比羅夫等為前將軍,阿倍引田比羅夫等為後將軍,統帥全軍開赴百濟。
  9月,新天皇天智天皇派狹井檳榔等率軍五千護送王子扶餘豐回國,至百濟境,鬼室福信等前來迎入周留城,即王位。

  唐高宗在出兵百濟獲勝後,於龍朔元年(661年)4月,遣仁雅相、蘇定方率軍進攻高句麗。高句麗與鬼室福信聯合,共同抵抗唐軍。
  鬼室福信率軍曾一度圍困劉仁願軍於百濟王城,但遭劉仁軌與新羅軍夾擊,被迫撤軍,遂解圍城之危。高句麗惟恐鬼室福信兵敗,使本國遭南北夾擊,因而也遣使於662年3月赴日本乞師,敦促日軍迅速開赴戰場,與唐軍作戰。

  決心參戰的日本朝廷,遂命令在百濟戰場的日軍立刻投入戰鬥。

  662年6月,日本前將軍上毛野稚子等率軍二萬七千人進攻新羅,佔領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羅與唐軍的聯繫通道受到威脅。

  這時的戰爭形勢已非常微妙,朝鮮半島形成南北兩個戰場。

  在北方戰場,高句麗與唐軍基本形成了對峙的局面,由於地形限制的緣故,唐軍的進展始終不大。而在南方戰場由於日軍的介入,戰爭形勢已經轉向日軍和百濟軍方面了。
  唐軍兵源在南方得不到補充,雖然唐軍與新羅的聯軍的還未遭到敗績,但整體上逐漸居於守勢。

  不久,百濟發生驟變,棟梁大將鬼室福信功高震主,不容於百濟王扶餘豐,以謀反之罪被殺,百濟國人心思變,戰力受到極大的削弱。

  663年8月初,日本援軍將至,百濟王豐率部分軍隊自周留城赴白江口(今錦江口)迎接。白江口係朝鮮半島上的熊津江(今南韓之錦江)入海處形成的一條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則有百濟軍及日軍聯合守衛。

  這時,唐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七千援軍與劉仁軌會師後,分兵兩路進攻周留城。劉仁願、孫仁師以及新羅王金法敏統帥陸軍,從陸路進攻周留城。劉仁軌、杜爽率領唐水軍和新羅水軍從熊津進入白江口,溯江而上夾擊周留城。

  8月十三日,劉仁願所部進逼周留城週邊。而百濟軍則因鬼室福信之死,士氣極其低落,儘管有日軍相助,但還是難以抵抗唐軍的進攻。
  周留城周圍的城池,逐一被唐軍攻克,百濟守軍相續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勢險要,為周留之扼口,有將軍剋死用兵,唐軍圍攻一個月依舊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暫時保全。

  在劉仁願率軍向周留城進軍的同時,劉仁軌率唐和新羅海軍駛向白江口,企圖溯江北上進逼該城。當劉仁軌所率海軍駛抵白江口時,與先期前來的日本海軍相遇。

  「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劉仁軌立刻下令布陣,170艘戰船按命令列出戰鬥隊形,嚴陣以待。

  663年8月27日上午,日軍戰船首先開戰,衝向唐軍水陣。由於唐軍船高艦堅利於防守,日軍船小不利於攻堅,雙方戰船一接觸,日軍立刻處於劣勢。

  日軍的指揮官慌忙下令戰船撤回本隊,其指揮互相計議說:「我等爭先,彼當後退。」遂各領一隊戰船,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地衝向早已列成陣勢的唐海軍。
  唐軍統帥見日軍軍旅不整,蜂擁而至,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在陣中。日軍被圍,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日軍大將樸市田來津雖然「仰天而誓,切齒而釁」,奮勇斬殺數十唐軍,直至戰死,但亦無力挽回戰局。

  不過片刻之間,日軍戰敗,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新唐書》記載:此次海戰「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百濟王先在岸上守衛,見日軍失利,乘亂軍之際,遂逃亡高句麗。

  唐軍白江口得勝消息傳到周留城,9月7日守城的百濟王子餘忠、勝忠等率守軍投降。日本陸軍忙自周留城及其他地區撤離,百濟境內日軍集結於以禮城,於9月19日撤回日本。

  白江口之戰結束了新羅與百濟間的長期糾紛,同時使日本停止對朝鮮的擴張,大約在九百餘年之內未曾向朝鮮半島用兵;另一方面,唐滅百濟,五年之後攻滅高句麗,與唐友好的新羅終以統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並作為唐朝北方同盟國的防線。



  倭國在百濟滅亡後,接納了許多來自百濟的難民,在此同時,唐跟倭國之間的對立增加了。受到這種影響,日本天智天皇制定了稱之為近江令的法令群,快速的重整了整個國家體制。到了天武天皇掌權時,其下令制定了飛鳥淨御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將日本快速的導向為律令制國家。

  接著在701年時,由於大寶律令的制定,日本將國號從倭國改為日本。

  受白村江之戰的刺激,日本天智天皇決定強化日本的國土防禦。在對馬和九州北部築造水城防禦唐軍的進攻。並於瀨戶內海沿岸各地築造朝鮮式的城堡進行防禦。 667年,天皇從難波遷往內陸部的近江京。


14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東亞史的人文反思(二)中國定義與他者眼中的日本

『史大郎』草原上的征服者,蒙古帝國的征服鐵蹄「知識推」

『史大郎』三國分立,襄樊之戰,荊州三國縮影「歷史推」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