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日記】2022/05/10 羅與地下城

小伽羅 | 2022-05-19 10:27:55 | 巴幣 8490 | 人氣 1838

  話說我一直是RPG奇幻冒險的死忠粉絲,而且本羅生來只想當一種騎士職業,對於那種待在冒險隊伍身後的一大票弓箭手、法師等等,從來不感興趣,也不知是興趣使然還是個性如此,心中總懷抱著那充滿歧見的職業偏見。

最近我正躊躇著想為巴哈專欄增添一點新元素,所以增加了歷史專欄的創作,然而我創作的速度正處於調整的階段,一來要兼顧工作與課業,二來還有負責養活自己的工商和Patreon攝影工作,題外話,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來訂閱我的P網喔,雖然本羅沒什麼看頭,但還是很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訂閱,畢竟萬一我因為太窮餓死了,這世界就少一位可以說故事的屁孩了。

除了上述兩點,我其實幾乎每天都在撰寫文章的,只是大部分都是偏學術性的枯燥文章,簡而言之「睡前良伴」,讀完前三行大部分人都會睡去的那種,嗚嗚...窩要跟你說其實歷史的文章依然可以很好看的,只是在學術性與普羅大眾的讀者品味間,要學著適時的切換,這也是我不斷在學習的,期許未來某一天,能讓自己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層樓。

來聊聊我一位朋友的趣事,她是一位陸劇迷,按照我的政治光譜應該改稱「中劇」之類的,所以我們經常呈現她講大陸如何如何,我接著回中國怎樣怎樣,然後她意識到詞彙差異後,改口稱「中國」,而我為了配合她也跟著說起了「大陸」。

詞彙傳達了某種內心的立場,在不自覺間潛移默化,觸碰著人類敏感的神經,人與人的相知在於傾訴與理解,相惜則是因這大千世界的不易。總之,她最近和我聊到一部唐朝背景的陸劇,雖然文院的孩子內建吐槽屬性,但本羅經過努力修行,「傾聽」這項被動技能還是點的滿高的,我和她聊到了唐與新羅貌合神離的聯盟。

隋唐之際,東北亞的朝鮮正呈現了新羅、百濟與高句麗三強鼎立的姿態,三強都懷抱著一統朝鮮的心願,勢力最強的高句麗為此不斷發動戰爭入侵新羅,而百濟則搖擺於兩者,曾與新羅聯手進攻高句麗,也曾反過來聯手高句麗攻擊新羅,三者相比,高句麗勢力最強而新羅最弱。

於是新羅不只一次遣使請求唐朝相助,在高祖李淵時期,唐基本採用了坐觀虎鬥的外交勸和,不直接派兵參與戰爭,而是藉由外交折衝樽俎,延緩三者間的衝突,唐初鑒於隋朝三征高麗的失敗,對於長途遠征抱持相當謹慎的心態,然而到了太宗李世民時代,一改前朝的謹慎,不斷加重對遼東戰局的壓力,即便多有重臣勸阻,然而太宗仍決心用兵於朝鮮。

太宗用兵朝鮮的目的顯而易見,一來唐國勢正盛,貞觀四年瓦解了東突厥後,唐西北國防壓力大減,趁此解決東北亞潛在的威脅確實可行,二來唐亦不樂見朝鮮統一,若能趁機佔領漢代在朝鮮的領土時機正好,三來作為東北亞的「共主」,唐也希望能持續鞏固自己的國際地位。

最後,則是唐太宗的心理因素,背負奪位之名的太宗本人,是一位相當熱衷於自己「歷史地位」的君王,即便在生前,他也不斷履行著貫徹「明君」的形象,加之好大喜功的晚年性格,他急欲在自己的統治下建立更大更輝煌的大唐版圖。

唐在太宗晚年發動的遠征,在付出了不小代價之下,最後以「完成政治目的」坐收,即便是訓練精良的唐軍也很難熬過氣候的逆境,「氣候」與「地理」兩大天然障礙,始終是中國出兵四方的重大制約,這也是何以近百萬的隋軍即便在戰場展開凌厲攻勢,最後仍兵敗如山倒的其中原因之一,隋軍遭遇了後勤補給的重大困難,即使他們為此作了很多努力,然而機關算盡努力克服了氣候與後勤,卻仍敗於自家人的變節。

過往由於隋煬帝的負面形象,致使許多人將他征遼之事,歸諸為好大喜功,然而細究隋軍的整體佈防與攻勢,其實可以發現他們仍表現了不錯的水準,先不論發動攻擊的道德層面,隋軍的表現事實上並未如史書記載的不堪,然而當第一次遠征失敗後,隋煬帝以及他的政治集團如脫韁的野馬,再也無人能遏止這輛脫序的馬車,在煬帝本人好惡分明、難容諫言的性格下,隋朝的文官體系逐漸失衡,最終隱沒於歷史荒洪。

隋的淪亡為唐種下了養分,這是唐初文官體系健全的因素之一,唐初君臣的作為表現有目共睹,正因「前車之鑑」不遠,所以即使唐太宗晚年稍嫌「偏執」,但唐仍為遠征設了一個有效的停損點,在達到政治目的後,保持著「勝者之姿」撤離,有效的避免了隋的重蹈覆轍。

即便仍在撤退的途中失去了大量戰備物資,同時傷員的代價亦頗為沉重。

到了高宗時代,眼見「盟友」新羅局勢日蹙,雖不樂見新羅未來可能的壯大,但秉持著維繫東北局勢的目的,高宗最後仍選擇了戰爭一途,鑒於遼東漫長的補給路線和氣候因素,高宗採納了南北二路的鉗形戰術,以海陸聯合新羅進攻百濟,同時北方仍遣正規遠征軍發動攻勢。

在南北二路的凌厲攻勢下,高句麗的盟友百濟終究難逃滅亡,高句麗至此元氣大傷,然而唐與新羅同床異夢的聯盟,也正加深雙方的矛盾,唐的最終目的是削弱朝鮮、擴大唐的影響力,同時「若可以」奪取朝鮮領土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所以唐滅百濟後,設立了安東都護府和一些地方組織,並未回應新羅歸還百濟故土的請求,而新羅一方面倚恃著唐的大國之威,一方面又擔心唐過度的將觸手伸進朝鮮領土。

國際現實即是如此,在虛與委蛇的外交辭令和隱藏的真實目的下,唐與新羅聯軍最終仍聯手滅了高句麗,戰後煙硝未止,唐雖奪下了高句麗的領土,卻未能降伏當地遺民的心,於是反唐戰爭此起彼落,不斷削弱唐的統治力量,而新羅亦支持高句麗的遺民發動戰爭。

就這樣,昔日的盟友,如今又走回了對立面,若干年後新羅統一了朝鮮全境,而唐雖失去了朝鮮領土,但仍鞏固了遼東的勢力範圍,雙方的鬧騰也結束了,因為一個更強韌的政權在北方誕生了,它是渤海國,一個誕生於戰爭,在生死存亡掙扎的強韌部落,最後成了人們口中的海東盛國。

此後,唐與新羅保持著共主與藩屬關係,對唐而言這是大義名分同時更重要的是維繫遼東政局的安穩,對新羅來說,不只確保了國境安全,還賺了個強大雖然不太可靠的盟友,只要三不五十問安一下,安撫它老大的心情便是了。

然後,以後視的角度觀之,可以發現一個令人玩味的三角關係。

唐和新羅保持穩定關係,其中目的是持續壓制北方渤海國,甚至曾興起聯手進攻渤海國的計劃。

新羅與唐維持藩屬關係,為的是鞏固朝鮮政權,還有必要時抵禦來自渤海甚至日本的壓力。

渤海國稱臣於唐,原因是避免同時與靺鞨、唐兩強對上,同時也能和緩與南方新羅的摩擦。

好了,你可以發現原來小時候學的人際關係連連看,在國際間也通用,畫著畫著便會發現這一筆糊塗帳,算也算不完,但確實很有趣,如今我們更該試著跳脫所謂「大國的中國視野」、「正統的中國本位」,去思考中國曾在東亞乃至於世界扮演的各種角色。

天高皇帝遠,作為「藩屬」的渤海國倒也是放飛自我,而中國呢?還能怎麼辦呢,自己人都快壓不住了,有位叫安祿山的肥宅歸在家中爆兵,太平盛世吶...。

開元二十九年,長安城內張燈結綵充滿著歡樂,今晚上元節,人人相揖,互道平安。

天下太平,萬事平安。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2
留言

創作回應

ilwiKAMINA
糟,我好像只擅長練弓箭手
2022-05-19 17:09:06
風暴之主
不論喜歡騎士還是法師都推薦龍槍系列啦,大法師的形象還是這系列建立得最深刻
2022-05-19 18:58:38
貝克維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205/948b71708d5921b552ffce1c87459698.JPG
2022-05-19 19:25:42
怪胎
華人讀史總是習慣性地以古中國本位闡述,仿佛整個亞州都圍著天朝上國打轉,四夷賓服是真有其事似的,各種鴨覇侵吞自動被美化淡化。近年來看的書越多越覺得不應只讀中國歷史一門,而應以東亞或亞州史的角度切入才更全面一點。
2022-05-20 16:19:52
凱式
關於人際關係,.. 最近體會到、人的價值觀真的天差地遠;也許是現況所逼、造成的習慣;也又或許是成長環境所造就。但這種漸漸地根深地固於想法觀念是很難以瞬息之間改變,與其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道不合不相為謀便是 :")
2023-04-20 16:39:2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