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2-06-18 23:41

【書語】化解衝突乃至理解,但在之前的聆聽與好奇,就像一堂堂先修課「簡語」

作者:赤紅時夜


〈困難對話實驗室〉

  通常人們在對話後還是不同意彼此的觀點,而這件事很重要。沒有人會因為與陌生人進行二十分鐘的談話,而改變某個根深蒂固的信念,這不是人類大腦運作的方式。

  隨著時間推移,在與更多人(尤其是信任的人)進行更多這種類型的對話後人們可能會改變想法,但也可能不會。
  好奇心是改變的先決條件,就像陽光和水,好奇心不能保證成長,但沒了它就無法獲得有意義的、內在的改變。


  究竟是甚麼因素,造成高衝突與健康衝突間的不同?其中一個原因是,如果積極互動的數量大於消極互動,情況就會朝有益的方向發展。

  理解迴圈可以在溝通當下完美地做到這一點。每次我們嘗試向某人重述自己聽到的內容(並詢問自己是否正確理解)的時候,都能夠提高神奇比例。
  「人們需要在溝通時感覺到一種平衡、感覺到自己被傾聽、知道自己提出的觀點是有趣的。」


  事實證明,閱讀不同的文章,對人們的想法有很大的影響。在隨後的衝突性對話中,閱讀簡單化對抗性文章的人,往往會被困在消極情緒中,不太提出問題,離開時的滿意度也更低;
  相對之下,那些讀過複雜觀點文章的人提出較多的問題,表達了品質較好的意見,離開時也更為滿意。

  換句話說,複雜性是會傳染的。這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人們可以準備好將世界視為一個不那麼二元化的地方。此時人們會變得更加好奇,對新資訊更加開放。也就是說,他們願意傾聽。


  傾聽並不代表同意,也不是要將他人的言論合法化或放大。我們仍然能夠決定將那些部分放入故事中、將那些部分排除在外。
  深入傾聽並不代表要創造虛假的對等性,及於假設它來自對衝突的膚淺理解。深入傾聽與調查伏流,代表我們必須更深入地與人們進行對話,好奇他們言語背後隱藏的東西。


  了解並不足以改變人們;必須覺得自己被聆聽,人們才有可能產生改變。這是衝突的悖論之一:即使意識到自己抱持著不同意見,人們依然需要先相信你能夠理解他們,然後才能聽得見你的聲音。

  因此,許多衝突演變成一場雞生蛋、蛋生雞的遊戲:誰願意先扮演這個傾聽的角色呢?

31

1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書語】陰謀論的多角化,編織事實的網與虛實不清的線「簡輯」

【書語】不定型的自我,作為生存中心的工具化與原理化「簡輯」

【書語】抹去罪人的面具?惡的標的以及恨的語法「簡輯」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