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下午五點,住板橋的親戚來家中作客,同時帶住土城的外婆坐多元計程車來中和作客拜訪。
老家拜訪親戚家的頻率不高,通常有近期極度關注的事,會規劃排個時間到認識的親戚家來作客,對於親家的好意,有時會深思熟慮後才考慮接受。
不過認識多年來,人熟地也熟,彼此之間也有深度了解,所以個人認為作客自然就行,同時接受屋主的好意,不用太過保守。
晚餐買幾盒爭鮮壽司,坐在客廳吃飯聊天,其內容談到孩子的特質,家庭狀況,從事職業等話題,而我這則跟表弟談遊戲及生活近況方面的話,及長時間不見隨興的一些閒聊。平常一家三口的生活氣氛,現在多了四位親戚來訪,七人同在屋詹下吃飯快樂聊天相當不錯。
平常在臥房睡覺的老爸,也剛好出來迎客,跟家人、親戚一塊聊天。老爸平常沉默寡言,不擅長與人溝通交際。而親戚來作客,並表示好意,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老媽由於外向,擅長溝通,因此能很快跟人聊成一片,在親子的用心上恩與我多於我老爸,因此兒時的我,也自然就跟我老媽比較親。同時能從待客看到那份熱情,與之相對我阿姨同樣也有我媽部份特質,跟人溝通充滿熱情這方面,也可以說是盡善盡美。
親戚家表弟來拜訪,順便去家巷子外附近全家超商買個幾罐礦泉水、汽水,然後帶回來喝。同時我這也分享,汽車考到的事供他們做參考,未來當經驗更多時,也能開個車戴他們去看看山路。
親戚們待到約八點,板橋親戚家的阿姨用app叫台多元計程車,準備回程,而我跟老媽送他們到門口之後,等他們離開就進屋去。
【結論】:
整體而言,算是蠻棒的一天,根據聚餐時的話題,也做個客觀解說:
一、孩子各有所長,也各有所屬人格特質,讀書不會是唯一方式,有技能也是一條出路,按照興趣做適性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生存之道才是該重視的事。
二、熟識的家人來訪自然即可,不用過於保守,敞開心胸接受屋主的好意。
三、傳統觀念,能隨時代做改變並調整,沒必要糾結於傳統形式,接受新時代好的觀念,好的變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生活享受。
四、從事職業,一半看緣份,同時看三觀如何,接受度來決定做與不做,適合能做,不適合再換再看。
五、人都有光明面及黑暗面等二面,培養光明面揮別黑暗面,人生自然快樂順遂。
分享至此,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