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0-05-20 00:06

三國虎豹騎大將曹休墓出土~(曹操:此吾家千里駒也。)

作者:Jessica的老公

從六大問來認識曹休與其陵墓

曹休墓出土後,各類新聞與文章也在網路上出現
我覺得這一篇新聞稿還不錯,
用六大問來做討論,其中涉及歷史、考古、鑑定。
所以就轉貼過來嘍,
圖片是我另外貼過來的,一起參考吧


517,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洛陽發佈,曹操族子曹休墓在河南洛陽孟津縣宋莊鄉卅裏舖村被發現。該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後室、北側室、南雙側室等組成。墓葬土壙東西全長50.6,南北寬21.1,深10.5。其中墓道長達35,最寬處達9。有跡象表明墓道多次被挖開,實施了合葬。

於洛陽邙山的曹休墓發掘現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和曹操墓被發掘後一樣,三國名將曹休之墓註定也將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516,河南省文物局就此召開專家座談會,20余位國內頂級專家雲集洛陽,在熱烈的討論中回答了人們關於曹休墓的諸多疑問。

位於洛陽邙山的曹休墓長達35米的東向墓道



一般人對曹休這個三國人物了解並不多。他究竟是何許人也?在三國歷史上擁有怎樣的地位?     



據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憑先生介紹,曹休,字文烈,生長年代為東漢晚期至三國早期。曹休是曹魏著名武將,長期鎮守東南,負責對吳作戰。後被封為長平侯,官至大司馬,卒于西元228年。


曹休墓認定出土的新聞


應該說,曹休在曹魏時期,地位極其重要,這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他身份很高,官職最後做到了大司馬、揚州牧。

其二,曹休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地位很高。當時曹魏主要戰線是西對蜀、東對吳,而對於曹魏而言,其中對吳戰事更為重要,而曹休主要鎮守揚州,負責對吳作戰。

曹魏時期,尤其是魏明帝當政之後,曹休的政治地位更加重要。此時司馬懿的勢力開始擴張,其主要力量集中在宛城(今河南南陽),而兩個曹氏宗族曹真、曹休則分處一西一東,曹真負責伐蜀,曹休負責伐吳,兩者鉗制司馬懿。

其三,史家對曹休的評價非常之高。曹休本傳位於《三國志·魏書》第9卷,此卷一共記載7人,三夏侯,四曹。在四曹中,曹休晚于他父輩的曹仁、曹洪,但先於同輩的曹真。看得出,陳壽在《三國志》裏面給曹休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其四,曹休個人的政治生命、軍事生命是和曹魏政權的政治生命、軍事生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曹休早年和曹操、曹洪一起征戰,為曹氏政權建立了功勞。到了魏明帝的時候,他又當到大司馬,當到最高的軍事長官。曹休一生打了不少勝仗,但最後對東吳的一戰打敗了,差點全軍覆滅,他可能因此心理壓力過大,加之背上生了大瘡,最終憂憤而死。隨著曹休的死去,司馬氏勢力開始上升,最終取代曹氏建立了晉朝。



史書有載,曹休是曹操的“族子”,但有學者認為應該是“從子”才對,這“二曹”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

考古人員在曹休墓發掘現場繪圖

李憑認為,曹休是曹操的族子,這是沒有太大疑問的。在宗族關繫上,從子比族子近。其實“從”字不應讀cng,而應該讀作zng,就是“縱”,表示的是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再者,史書上的記載是有一定規定的,不是隨便寫的。像曹仁、曹洪,陳壽都寫的是“太祖從弟也”,而同卷的曹休、曹真則是“太祖族子也”,這種區別肯定是有意為之。曹真本姓秦,是因為他父親曾經替曹操死了,曹操便讓他隨姓曹。這就說明,所謂“族子”,並沒有什麼事實上的血緣關係。

最後,曹操是曹休父親的同輩,曹操的父親曹嵩和曹休的祖父曹鼎同輩。但這裡有一個疑問,曹操父親本姓夏侯,是宦官曹騰的義子。也就是說,曹騰和曹嵩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因為宦官不可能生育。

那以曹嵩為界,其他的曹氏,如果是曹嵩同輩或是長輩,那一定是和曹騰有血緣關係,而與曹嵩沒有血緣關係。曹鼎和曹嵩同輩,應該和曹滕有血緣關係,而跟曹嵩、曹操沒有血緣關係。曹休的祖父與曹操沒有血緣關係,那曹休也必然跟曹操沒有血緣關係了。

所以,可以確定曹休是曹操的族子而非“從子”。     

雖然曹休與曹操沒有血緣關係,但並不妨礙曹操對曹休的信任和器重。《三國志》記載,曹操派曹洪出征蜀將吳蘭時,也令曹休出征,給曹洪做參謀,但又對曹休說“汝為參軍,其實帥也”,將戰場指揮權授予了曹休。曹操視曹休為重臣,由此可見一斑。



去年年底曹操墓被發掘後,墓主身份引起過一定的爭議,那麼,此次曹休墓是怎麼被確認的呢?


一是“曹休”銅印作為“鐵證”。陜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峰表示,墓誌、印章是確定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證據。中國考古曆史上挖掘的墓葬非常多,但能夠確定墓主的還不到1%,而這1%,主要的依據就是墓誌、印章等有文字的東西,而後再根據歷史文獻以及考古發掘的東西進行證明。因此,從這座墓葬出土的這枚極具個人色彩的銅印基本上可以判定,此墓就是曹休墓。這一說法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二是在“曹休”銅印這一基礎證據的支撐下,該墓葬出土的人骨、器物等對墓主人的身份認證也起到了支撐作用。


三是墓葬結構屬曹魏時期特點。根據發掘情況,該墓葬出土的特點是沒有封土,墓下有槽溝,這些都是曹魏時期墓葬的特點。同時,該墓葬出土了四係罐、陶器等具有東漢、曹魏時代特徵的器物。此外,該墓葬出土了蒜瓣狀的銅權,這也是有時代性質的,根據其250的重量也可以判斷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吻合的。



公眾很關心,曹休墓與曹操墓有何異同?曹休墓的發掘並確認,對曹操墓來說意味著什麼?


就在安陽西高穴曹操墓成為國內外輿論焦點的時候,曹操族子曹休之墓也在洛陽“橫空出世”。關於二者的異同,安陽曹魏墓的發掘主持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最有發言權,而且他真的“有話要說”。

潘文斌說,通過實地考察,他認為曹休墓和曹操墓在許多地方都存在著相同點,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兩個墓葬方向一致,均為東西走向,至於原因目前還不好判斷。

此外,兩個墓葬的模型構造也基本一致,兩者均為多墓室磚石大墓,都是斜坡墓道,均為七層臺階,隨葬器物都有四係罐等顯示時代特徵的物品。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曹操墓和曹休墓都沒有特別的防盜設施。


儘管曹操墓和曹休墓在大的層面存在著許多相同點,但仔細觀察兩個墓葬的內部構造,還是可以發現不少差別:

曹休墓比曹操墓的規格要小一個等級。曹操墓的規模相當宏大,墓葬東西全長有60多米,而曹休墓的東西全長為50.6;曹操墓的墓頂高達6.5,曹休墓的墓頂為4.5

此外,曹操墓與曹休墓的內部結構也存在許多不同,具體來講,曹操墓有前後兩個墓室,前室近似方形,東西長3.85,南北兩個側室。墓室地板非常大,長是95,寬是90,非常的規整。而曹休墓的墓室由前室、後室、耳室和北側室以及南雙側室組成,兩側不對稱。

不僅如此,在曹休墓中還發現,在墓室和墓道之間,壘砌有一道磚墻作為分割,這是中國早期墓葬中的照壁,而曹操墓中沒有照壁。


此外,曹操墓的墓道兩側從上到下有九對對稱的坑,而曹休墓的墓道不存在這一現象。同時,在曹休墓的墓磚上出現了一些數字和戳記,但由於曹操墓保存比較完好,被發掘時仍有白灰覆墻,因此對其墓磚無法進行鑒定。

綜合這些異同點,潘偉斌認為,曹休墓的出現對了解曹魏時期的墓葬制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魏晉時期喪葬制度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薄葬,這一制度起始於曹操,完善於曹丕。但在曹休墓未出現前,由於沒有充足的證據,魏晉時期的薄葬制度歷來困擾著考古學界,而此次挖掘的曹休墓,從出土的器物看,也恰好印證了這一制度。


潘偉斌認為,由於目前考古界發現的曹魏墓葬非常有限,曹操墓只能作為東漢墓葬的代表,而曹休墓的出現恰好為東漢和曹魏時期墓葬的分期提供了尺規。此外,兩座墓葬從墓制結構和出土器物上都存在著很多相同點,這些對判斷兩座墓葬墓主人的身份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印證作用。



讓人好奇的是,曹休的殘骸是如何鑒定出與其身份相符的?與曹操的殘骸相比有何異同?二者能否進行DNA鑒定和對比,進一步確認親屬關係?


目前,國內從事體質人類學的頂級專家屈指可數,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王明輝是其中之一。他的“獨門功夫”在於,通過墓葬內的殘骸獲取墓主生前的一系列資訊,包括年齡、性別、生活年代、食性、體質特徵、疾病、創傷等。去年年底,他和同事完成了對曹操墓的人骨鑒定;此次曹休墓的人骨鑒定,由他獨力“操刀”。

王明輝說,今年4月底,他應邀來洛,用了兩天時間對這些附帶著泥土的人骨進行室內鑒定。從整體上講,這些人骨資料比較零落,骨質保存比較差,不完整,碎塊比較多,經鑒定至少包含一男一女兩個個體,但同時也有小的碎骨片,無法判斷其具體的歸屬,所以不能排除還有一個甚至更多個體存在的可能性。

其中,男性個體的骨骼,主要包括前面的額骨、上下頜骨、兩個左右對稱的大腿骨、一個小腿骨、一個胳膊骨,從年齡上判斷應為50歲~60歲,身高大概在171釐米左右。當中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骨骼呈年輕化,頭骨比較粗壯,顱壁比較厚,肢骨粗壯度是一級,骨密度是一級,相當於普通個體三四十歲時的狀態,顯示其生前肌肉比較發達。

牙齒磨耗比較低,僅相當於普通個體30多歲時的牙齒磨耗,說明其生前食物精細,口腔衛生習慣良好;此外,沒有發現普通個體中易見的大面積齲齒、牙結石等,進一步說明其生前生活條件優越,營養狀況良好;牙齒齒縫比較大,通過放大鏡看到剔牙的痕跡。

膝蓋骨沒有發現一般老年人骨質增生的現象,說明其生前在肢骨的勞作方面沒有過度繁重,身體狀況比較好,平常也經常鍛鍊身體。

額骨內側發現不規則的凹坑,這是非正常的現象,應該是某種炎症對骨骼表面骨板的侵蝕,可能是某種腫瘤變異導致的,至少在曾經的一段時間內遭受過劇烈的頭疼。

凡此種種,與曹休生前肌肉發達、孔武有力的戰將形象相符,也與史書記載“休因此癰發背薨”相符,為該男性個體被認定為曹休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

與曹操墓比較,曹休墓的男性個體骨骼完整度更高,達到20%30%,而曹操墓的男性個體骨骼只有少量的顱骨片、帶兩枚牙齒的右側殘上頜骨、碎小的肢骨片等,其完整度只有10%15%,所以很難找到與曹操生前對應的資訊,對曹操身份的確認幫助作用不大。

有人建議,對曹休、曹操的骨骼進行DNA鑒定和對比,進一步確認二者之間有無親屬關係。王明輝認為,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

一是因為曹操的骨頭保存不好,以目前的技術從中提取DNA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因為目前成熟的骨DNA鑒定技術只能體現母系遺傳特徵,對曹休、曹操所屬的父系遺傳特徵進行骨DNA鑒定技術還不成熟,三是歷史學界認為,曹操的祖父曹騰是一名宦官,所以曹操本人不一定是“老曹家人”,而對曹休、曹操之間的遺傳基因進行對比,也就不見得能反映二者的真實遺傳關係。但無論如何,這都不影響曹休墓和曹操墓的定性。

王明輝說,目前,曹休、曹操的骨骼有機質幾乎都已經不存在,只要放進乾燥通風的環境中,可以長期保存,所以未來技術條件成熟時,不會影響對二者進行進一步的鑒定和對比。



曹休墓的發掘和確認,應該怎樣認識它的重大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劉慶柱表示,曹休死於228年,此時離曹丕稱帝定都洛陽不過8年,曹休墓也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三國時期的曹氏宗族墓,這對於了解魏晉墓葬的形制特點,了解東漢墓與魏晉墓的區別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三國時期的高等級墓葬發掘了不少,但時間能卡到點,定“死”的只有這一座。時間對考古科學研究作用非常重要,時間概念越細化,考古研究的科學程度就越高。曹休墓恰恰知道了一個界定的具體時間,沒有爭議就是228年。以此為基點,可以來衡量過去發掘過的墓,與它規制、陪葬物品一樣的,應為時間相近的;帶早期特點的,就是比它年代早的;帶晚期特點的,就是比它年代晚的。它起一個尺規作用。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研究員徐光冀認為,發掘這個墓,對洛陽地區的墓葬能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另外,以前我們對曹魏墓和東漢墓分不清,現在曹休墓出現了,對魏晉墓葬的形態就多了一些認識,能區分得更清楚。

李憑認為,曹休墓的發現對於現有文獻記載有一個重要印證作用,還可以體現出文獻本身的價值。《三國志》裏面,作者陳壽給曹休寫得傳非常詳細,無論從文字到內容都非常好,評價都很客觀,但是裴松之的注只有幾條,並不多,這就反映了陳壽和裴松之對於曹休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後來這又反映在《三國演義》裏面,曹休的重要性更被降低了。現在,這個墓的規格和陳壽的《曹休傳》的規格是一樣的,這使得我們對於《三國志》的史學評價更加鞏固。



相關:

曹休其人

曹操家的“千里駒”
曹休(-228)字文烈,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曹操的從子。與曹純、曹真一同統領曹魏的特種部隊——“虎豹騎”。

歷史傳記

劉備派將軍吳蘭屯下辯,曹休隨曹洪進兵征討,名為參軍,實為主帥,在他的建議下,大敗蜀軍。
魏文帝時期,曹休升任領軍將軍,後又任鎮南將軍,接替夏侯惇駐守魏國東側,與吳國多次交戰,曾于洞浦大破吳將呂范,因功累遷征東將軍、征東大將軍、大司馬,一直負責揚州軍務。後被吳將周魴詐降誘曹休深入伐吳,結果曹休被吳將陸遜殺得大敗,不久背生惡疽而死。

提起曹休,曹操曾對身邊的人說:“這是我家的千里駒啊!”


曹休大事記

219年】 曹操從漢中撤出,諸軍還于長安,曹休被拜為中領軍。

220年】曹丕繼王位,曹休升為領軍將軍,參照前后功勞,封東陽亭侯。同年,夏侯惇病逝,曹休升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各處軍事,魏文帝曹丕親自送行,下車與曹休握手告別。孫權派遣將領屯于歷陽,曹休到,擊破之,又別遣部隊渡江,燒毀敵人蕪湖營寨數千家。戰后曹休升為征東將軍,領揚州刺史,進封安陽鄉侯。

222年】 曹丕征東吳,以曹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余軍,擊破孫權大將呂范等于洞浦。戰后曹休被拜為揚州牧。

226年】 魏明帝曹睿即位,曹休進封長平侯。吳將審德屯皖,休擊破之,斬德首,吳將韓綜、翟丹等先后率眾投降于曹休。曹休增邑400戶,連同先前的共2500戶,升為大司馬,仍然都督揚州。

228年】 魏國兩路征吳,司馬懿從漢水下,曹休率軍向 陽。吳將周魴偽降誘敵,曹休輕信深入,被吳將陸遜擊敗,損失萬計。曹休退還至石亭,軍夜驚,士卒亂,棄甲兵輜重甚多。曹休上書謝罪,曹睿派屯騎校尉楊暨去慰問,禮遇賞賜更加優厚。不久曹休背生惡癰而死,謚曰壯侯,兒子曹肇繼嗣。




虎豹騎——三國王牌之師
    
“虎豹騎”,可以說是曹操的“宿衛”,其統帥也都是曹氏宗族的傑出人物。“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天下驍銳”名副其實。

(今人還原圖,護具超過東漢騎兵,但比南北朝重騎兵(甲騎具裝)要少一些,尚未有馬鐙與高橋鞍)
   
看看它的戰績。“純麾下騎斬譚首。”“從徵荊州,追劉備于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率。進降江陵”,可見演義中的追趕劉備那支“五千鐵騎”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騎。他們一晝夜行“三百里”,諸葛亮說是“強弩之末”,結果劉備反而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關羽及時趕到,恐怕歷史就改寫了。

23

28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工作圖-三國群英傳

[達人專欄] 瞎!三國志-1060回-東吳的換將計畫

瞎!三國志-1063回-第三方也蠢蠢欲動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