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3-06-29 21:36

[閒聊]狐狸別稱單身狗(圖)

作者:L♥veC♡ffee

 
 
 
 
 
維基百科:狐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犬科 Canidae
亞科:犬亞科 Caninae
 族:狐族 Vulpini
 
狐,常俗稱狐狸,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食肉目犬科,目前人工主要飼養的有銀狐,為赤狐的一個亞種。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食性雜,好飼養。毛長,耳尖,腿相對較短,吻獨狹長,似體型中等而尾蓬鬆的狗。嚴格意義上指犬科狐亞科狐屬的10個種,特別是舊大陸的赤狐和新大陸的美洲赤狐。
 
 
 
因為狐狸是獨居的動物(獨行俠)
 
  種類是犬科的一種
 
 
 
原來,狐狸是個孤獨旅行的單身狗,而山羊可以360°看世界
https://kknews.cc/travel/nvq2ky2.html
 
2017-11-14 由 熱度旅遊 發表于旅遊
 
圖文內容略。
 
 
 
 
 
【人類其實是一種家畜】
 
可被馴化物種的特點
 
(1)不能挑食
 
(2)成長速度快
 
(3)人工飼養下能夠自然繁殖
 
(4)性情溫和
 
(5)物種不能太膽小
 
(6)物種必須是群居
 
 
 
【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
 
狗是人類第一個馴化的家畜
 
  時間是1.5萬年前
 
羊是  第2個
 
  時間是1萬年前
 
豬是  第3個
 
  時間是9000年前
 
 
 
。人類目前能馴化的大型物種
 
 豬|馬|牛|綿羊|山羊
 
。目前能被人類馴化的物種如下:
 
  狗| 貓| 豬| 牛|
  馬|綿羊|山羊|
 駱駝|馴鹿|豚鼠|
  雞| 鴨| 鵝|
 
 
 
【狗如何從狼變成狗的故事】
 
一開始緣於巧合!
 
很久很久以前,在狼王競爭中落敗受傷而被逐出狼群的孤狼,意外發現在人類聚落旁遊蕩可以撿食殘羹剩菜果腹,漸漸的牠就不走了。人類發現後就試著投餵這受傷的狼,互相取得信任後就生活在一起,人類利用狼敏銳的嗅覺捕獵其他動物,狼則從人類獲得食物,彼此產生共生關係,這便是最初被馴化的狼,多年後狼就變成了狗。
 
 
 
【1959年馴化狐狸的實驗】
 
前蘇聯的生物學家針對下面這種狐狸做了一個長達50年的馴化實驗
 
 
 
 
首先將狐狸隨機分成2組
 
再從其中一組挑選個性較溫和的狐狸進行繁育
 
大約十年後 友好組的狐狸毛色變成紅褐色
 
第8代的狐狸
 
   耳朵開始耷拉了
   尾巴變得捲曲
   尖嘴變得不那麼尖了
   牙齒變小了
 
第12代開始
 
友好組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是自然組的一半
 
第30代開始
 
友好組體內的壓力荷爾蒙是自然組的1/4
 
第50代開始
 
友好組的狐狸開始自發性表演才藝<=人類沒有教
 
 
 
被馴化的物種具有的個性/特徵
 
有個專有名詞【馴化綜合症
 
指的是一種基因缺陷
 
這種基因缺陷會導致於牠們無法在野外生存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靈長類學家
 
哈佛大學的人類學教授
 
理查德 蘭厄姆
RichardWrangham
 
聽說這個馴化狐狸實驗後大吃一驚
 
因為這些被馴化的狐狸的外貌/個性特徵
 
人類全部都有
 
SO......
 
【人類其實是一種家畜】
 
 
 
DustShining
 
老高今天的主題,跟當年重擊我三觀的《人類大歷史》有所吻合。
哈拉瑞在書中主張:不是人馴化了糧食和家畜,是家畜糧食馴化了人。
 
狩獵採集時代的智人,每一份人力都是部落中不可或缺的,因此相較於現代人,反而是更加平等的社會。食物共享、偏向按能力(而非性別、階級等因素)來分工。加上運動量大、飲食均衡,各個身強體壯。一生只需覓食、繁衍與睡眠。簡單來說,這時候的人類個體,過的可能比大多數文明時期的人來還來的將康、快樂。
 
而人類在採集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無意間,把所食用的作物播種到其居住地附近,形成野生農田。為了更方便、更大量的獲得糧食,人類開始定居,研究農耕技術,花大量時間來繁殖作物。結果是:糧食與家畜們變成最成功、最強勢的生物,讓人類甘願為了他們破壞其他生物的棲地,並勞碌一輩子,只為了能長出更多的收成。
 
玉米成功了,它們馴化了人類,為它們砍光樹林,還幫它們改造基因,讓它們一年就能繁殖出7億噸的個體。
 
雞成功了,它們馴化了人類,幫助他們飛出亞洲的熱帶叢林,遍佈全球。250億隻的總數,比全世界其他鳥類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
 
而人類在被馴化的過程中,開始形成了階級、貧富、沒有工作就會餓死的社會。失去了野性,回不去自然環境;犧牲健康與時間,被各種規範所管制,只為了吃上一口飯。
 
因此是的,人類自己馴化了自己。透過自我馴化,我們成為總數80億的地球最強勢物種。只是個體人類過得怎麼樣,基因表示:我才不在乎呢。
 
 
 
wo2qe5ys7i
 
老高您好 感謝老高將這個課題講解得那麼淺顯易懂
同時想要針對老高影片說的 狐狸在馴化 過程中毛髮顏色從黑白變成紅褐色、嘴巴變短、耳朵尾巴變垂變捲等等 表徵上的改變 做一些補充及討論:
 
以胚胎學來說 在胚胎發育的時候會有一組細胞 叫做 神經脊細胞(neural crest cells)
 
這些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沿著明確的路徑遷移,到達不同組織和器官的特定目的地,完成其分化過程,生成眾多細胞類型,包括黑色素細胞、大部分的周邊神經元和神經膠細胞、頭顱骨和軟骨、脂肪組織、心臟平滑肌細胞和腎上腺細胞。
 
因此 有一種假設是神經脊細胞馴化 (neural crest domestication)
 
野外有部分族群 在這些細胞的發育有缺陷 或甚至發育中細胞量比較少 導致腎上腺比較不發達 進而減少該族群在和人接觸時啟動的逃跑或引戰的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也就是說在接觸人的時候比較少生理上的壓力的產生  人們選擇了這些比較親近人類的族群進行圈養繁殖 選擇性地 將這種基因缺陷「發揚光大」 也因為頭顱骨、耳朵軟骨、 皮膚毛髮的黑色素細胞 和腎上腺細胞 在胚胎發育的時候都是源自於神經脊細胞 所以出現毛髮顏色從黑白變成紅褐色、嘴巴變短、耳朵尾巴變垂變捲等等 表徵
 
可能是在選擇下神經及細胞的發育出現的缺陷或數量上的減少而導致的特徵上的改變(morphological change)
 
當然, 這些特徵上的改變對於他們馴化的過程中有什麼好處可能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
 
當然馴化的過程絕對不像是我說的那麼簡單 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和因子
 
以上純粹是我的一些研究和看法,有不實的地方 可以留言跟我討論,再次感謝老高將這個一般人可能都不會想到的問題以專業有趣的方式呈現。老高真的很用心 所以老高是我唯一的會員頻道
 
另外 你依這個假說來說的話 人類應該不可能自我馴化到完全沒有野性的可能 因為我剛剛說的這些細胞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其實還是有一定存在的必要 除非人類真的脫離了肉體,不再依賴生理需求 才可能達到完全馴化的階段吧
 
Rubio AO, Summers K. Neural crest cell genes and the domestication syndrom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lection. PLoS One. 2022 Feb 11;17(2):e026383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63830. PMID: 35148331; PMCID: PMC8836321.
 
 

2

1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轉載]不聽"媽媽"的話會很可怕!

[轉載]與神對話(本源神只有1位)

[閒聊]難得難得(限好友閱覽)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