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3-10-22 00:58

關於戀愛青春動漫作品退潮和年齡層的劃分

作者:yau


引言 沒有年齡共同體這回事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7&snA=76482

其實是自從討論過「關於長壽作品、賣懷舊」一文後,便想過探討這種問題,原討論串在上面的連結。類似的還有像下文「20多歲老人問現在的動漫生態」,在看過鏡之孤城和知道16bit 的感動 ANOTHER LAYER播放後決定不如一併寫成一編獨立文了。而文章只貼落閣和巴哈動漫綜合版。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7&snA=79080

(但也要說我沒有很大興趣看16bit的,因為我不是遊戲迷也沒玩過多少那些的遊戲,可是會提及hwangmax0726)

但簡單地說作為高達迷和北斗迷對於宅向動畫的感情,只能說近年的作品也較喜歡些鬼滅或巨人,中間有海賊和鋼鍊等,我卻承認它們其實也好看的,只是不是我的菜。

為什麼要寫這個呢?

簡單地說是想解一些經常有人問的事,便是為什麼些美少女動畫不能拍很長呢?那些什麼京都key三部即使沒有大火也在遜色?

1 年齡共同體不存在,有的是同世代共同體
^^^^^^^^^^^^^^^^^^^^^^^^^^^^^^^^^^

我說的年齡共同體是把「現在老人的過去的年青時代,和現在的年青人」算是一個共同體的話語嗎。

如果這樣也成立的話,那麼羅蜜歐與朱麗葉算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年齡共同體?可是我的意思不是說某港劇的設定,而是那種什麼「我們年青人」的話語,其實是建立在「我們在同一時代出世的」前題成立的,而不是我們年青人和老鬼的年青時並論。

現實有的其實只是共同世代或時代共同體,如跨了的一代丶嬰兒潮世代丶XYZ世代丶野百合世代或太陽花世代等才能成立的。

「核心」是問題那些賣青春和性感的動漫遊戲,是否能夠擁有宏大敘事作品的表達能力?宏大敘事才可以成為不同世代的共同話題。

(如像機戰作品或現在更易賣錢的硬奇幻大戰)

反過來說便是為什麼戀愛和賣萌較易被淘汰?

只是鋼彈等明明一直壓死了你們,而G廚連年說日漫這個最大ip怕被人淘汰,還在怪責些賣萌的作品,但只懂得完結二十年的流星花園,而不是主要競爭者的jump系動漫了,但機戰丶等身大英雄丶奇幻等,三者都屬於些動作的作品,也較傾向賣宏大敘事。

而我也對鋼粉寫過維護像流星花園或類似題材的文了。

上面說過提及hwangmax0726討論16bit的話了,因為未經他的同意,所以不直接引用的。

我說的是該討論的第二十五樓的話。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7&snA=79658&tnum=45


多謝覺察到是底端而不是什麼神了,至於hwangmax0726的話,二次元文化最重要的一環,二次元最重要的美少女不是遊戲的,而是些漫畫或原創動畫。

雖然說作為行業的遊戲的總體營業額超過了漫畫或輕小說,還有說超過動畫了,但玩家人數仍然比較少之外,以逐個作品來定義其實受眾仍不如動漫的。而這種現象也意味遊戲始終是較重個人化的色彩,所以逐個作品看是作品的數量較多,可是專出美少女遊戲的公司頻頻結朿。

2 年齡層的劃分和代溝跟性別間隔
^^^^^^^^^^^^^^^^^^^^^^^

那便是這些風格的作品是指向特定是青年人市場,當然我說的不是被用十八禁之類定義,也不想但仍然要補說到日文和中文的「少女」有些重疊但意思不同,日文的少女上限的十多歲代後期,相當於中文的少女的開頭的而上限可能是二十歲代後期。

至於在日常對話中其實我倆方都不使用「少女」這種叫法,中文好像留給文學而日文就像是沒有性欲的第三性一般,聽下都使人反感的。

最安全是叫女孩或年青女性了,至於其他像些姑娘丶女郎丶小姐丶蘿莉丶少婦丶輕熟女丶幼女---便煩了。

可是較少人對男性這種細分的,其實也算是因為青春文學較像想惹起男讀者的欲望。

所以才說賣美少女而不是美少男了。

因為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才不會玩這種遊戲的,其實又集中在十八到三十多歲的年青人,而全年齡版是下限調低到初中,但也不反指向四十多歲以上的玩家。

(我最後一次玩秋之回憶差不多了)

而只是和作品推出的世代的年青人市場,這不同兒童或低年齡層作品,童話通常是可以紅n年的經典,而預期讀者永遠在十二三歲以下的,而超齡的讀者雖然很少看,但不易那麼生厭。

但你找出幾多部紅n年的青春小說嗎?而少部數經典青春文學是只是成為老年人也在看的書,像羅蜜歐與朱麗葉或傲慢與偏見等。

事實中老年人反而多寧願看些童話,或者些硬科幻和硬奇幻,當然那些寫實的名著也行,但不怎喜歡看些戀愛輕小說或青春文學外。

同樣絕大部分的流行音樂,在首播後超過十年便會被新的聽眾所「生厭」而不是「遺忘」,喜歡舊流行歌的新聽眾較可能是些本來不熟這個領域的人,否則是些成為世界名曲的流行音樂。

我還不算那些較深的像紅樓夢和源氏物語,雖然在寫年青人但較適合三十以上的人看。

不過在古代性成熟時的十歲代前期,經常會被人「許配」結婚,像朱麗葉和其母親都是十三歲結婚的,這樣的性行為和婚姻談不上「性愛」,像是預期壽命很短的配種或政治需要的聯婚。像薛寶釵的二十歲才結婚反而少見,還只是被逼嫁同樣被騙的賈寶玉的。

這里我拒絕把吉田定義為大叔,因為那不是戀如雨止外,更重要是十多歲後期到三十多歲都是「青年」,當然因為青年的定義被法律肢解成,使到三十多歲的人剛入成年人世界,而二十多歲的人還沒有被選權,而十多歲的人不能喝酒。

最近日本的改例把合法性行為從十三加到十六,只是取消了女性在父母同意下十六歲便可以結婚的,而是和男孩同樣是十八歲和不需要父母批準。

3 跨年代的同年齡聯合嗎?
^^^^^^^^^^^^^^^^^^^^^^

不貼鏡之孤城的文的連結了,但把父母子女間對調也不過分鮮見,如美少女戰士或多啦a夢出過了,可是把不同期但曾經在同一系統出身的人,被變成一期共敘是罕見,之前只有較黑暗二十世紀少年的朋友樂園。

但如果要「寫實」做到像是帝俄時代的小說「父與子」,兒子了解到父親年青時也像現在的自己的心境和行為。

而巴金的家春秋中人物想過的類比,即把不同輩分的年青時代排成一起,在不同年齡的人看見其過去與未來的般。

但這其實較像偶然地的想法和提法,最重要的標題說的年齡共同體其實違反共同體的定義,所以才說年齡共同體不存在。

因為靈光一閃不代表什麼的,作為佛教徒的我認為一次性的頓悟吧,其實不能改變些什麼的。

像Gundam Age的第一代主角老年時,在窗戶見到的是自己幼小時的倒影,正因為他一直是以年輕的心態行事反而會記仇恨,因為恨和愛都是年青人的思維模式的核心。要發覺到自己的老去,才知道報復是無意義的事了。

現實較明顯是台灣人也深知道的野百合和太陽花世代之爭了,但不說到這麼政治性或像高達的虛擬政治性。

那麼16bit 的感動,那些老遊戲只玩過同級生2代和下級生1代(因為不是正版的所以不確知原版是怎樣),但其動畫版都看過了。

只是在不過二十年前的下二時原版遊戲的預設女主角,把第一次性經驗給了男主角外的人,可當時制作人不是要挑戰玩家,反而認為既然之前的九十年代人們已經連凌辱也受,為什麼不接受光明正大的,女孩的第一次不是給玩家的化身的男主角?

同一時的女主角當中的真行司麗子是有夫之婦,而男主角和她有肉體關係的。而同二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便是同一的非預設女主角田中美沙也是可以追求的對象外,她也明顯是非處女的,而動畫版的她的本來對象也似是同一的男主角,而當同二的男主角上過她,而前男友來電便甩了同二的男主角和前男友復合的。

你可以說是下二發現了即使是十八禁玩家中,都有個處女廚市場,雖然elf社的結束無直接關係,可是也做成較多男性向戀愛作品,想釣他們的市場的同時。

我說過拒絕和他們同路人的同時,但也沒有否定在真正年齡較少的男孩當中較易有這種情緒,所以我仍然肯定那種雖然不是刻意釣他們市場,但索性改為更大路的放棄低齡性行為的作品如隔壁天使那類了。

不成想像十多年前的虎與龍或三十年前的愛情白皮書說的,放蕩的母親的孩子或非婚生子女通常是些乖乖牌的話嗎?

其實那些是被電視台或動畫公司選擇的作品,是因為大家可以「原諒」性開放少女和非婚生子女是「無辜」的,但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

即非婚生女兒比非處女或孤女更低賤,孤女正如非婚生男孩可以奮鬥或找到富有的結婚對象,有趣的是這類作品較易使用和闊少爺大小姐結婚的手法,而不想提那些人也較易離婚,甚至另一半如果早死的嫌疑也較大的。

當然這類作品的母親只比男主角大不過二十年,社會上不超過一代的,即泰子或香子(愛情白皮書的男主的母親),其實還只算青壯年。這種手法的世代階距被拉近,我認為是取巧的。


4 「只」是賣些愛情玩宏大敘事嗎?
^^^^^^^^^^^^^^^^^^^^^^^^^^^^^^^^^^^^

作為我真正的嗜好的古典音樂所知的是,貝多芬說過當時的結他聖手朱利亞尼,可以只憑一把結他達到交響樂團的表現能力,我又在拋書包了,但不懂得朱利亞尼是誰不重要,因為大家知道那時代還有更知名的李斯特,可以用一架鋼琴做到那種事。


(田園交響曲改編成鋼琴獨奏曲)現代有喜多郎或雅尼做這種事的。

至於為什麼朱利亞尼的類似作品被叫好不叫座?你們問熟古典音樂的人吧,作為藝術殿堂的巨星們的名字,仍然多半不會出現在原產國文化圈外的非相關學科教科書上,好像即使是諾獎文豪仍然不是路人皆識的,唐詩三百首的作者們我們只記得李杜。
動畫中類比便誠哥的星之聲是機人作品,只是一兩個人弄成的機人番了,好像那些大文豪或音樂巨人的厲害。

當然觀眾更想看的是擁有史詩式的情懷,但又較集中寫情細膩的大作,類似像軍歌進行曲聖詩丶輕音樂音樂劇電影配樂丶跨界的電子小提琴少女丶歌劇帥哥美女唱的流行歌丶古典改編流行樂或民歌(例如華爾茲等)丶流行樂改編古典樂(電結他協奏曲等)了。

Muv-Luv Alternative作為你所期望的永遠的姐妹作作標題意思是「真愛」,和其前輩的超時空要塞系列便是些賣歌和三角戀的----而作為奇幻的新海誠災難三部曲都屬於這類了。

我打過比喻便相當於音樂劇雪狼湖或歌聲魅影(歌劇魅影) ,或者類似像上述的單樂器和管弦樂團的協奏曲的等級了。

但這種體裁的失敗作當推魔法戰爭的動畫外,其次是Rewrite,前者我看過遠比鐵血還爛得多了,後者無有被叫爛的資格而僅是被忽視了。

在歷史上很多無人認識的古典爛作,那些不是被有意無意中忽略了的名作,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和法國南部,在近百年各發掘出成百部史詩來,需要被人發掘也可見多霉了。可是動畫不同像文學或音樂等,那些可以單槍匹馬的個人編寫的藝術,可以被埋下等數百年發掘的。

現在大陸也拍了不少宏大敘事的爛片,荷里活的大作更不少爛的。而對於怕眼高手低的動畫公司,最簡單便是只是拍些較易做的作品了。

可是回到「只」些愛情嗎?我說的只是青春文學的那些像:簡化的床戲丶放甜丶放閃丶親情丶友情丶校園----

相對像庵野秀明和石黑昇也拍了男女蹺蹺板和我們的存在的動畫版,可是為什麼沒有後半部分呢?

而NANA在作者生病前,在動畫化之後的部分也未被動畫化的。不起眼的劇場版前的段落?輝夜未動畫化的部分?

5 天然缺乏張力的體裁
^^^^^^^^^^^^^^^^^^^^^^^

「說真的一句那樣是很悶的」!!因為這種天然缺乏張力的體裁,即使是好的b級片仍然是b級片,和上文的被埋沒的史詩相反的,沒有人看的史詩仍然是史詩。

所以戀愛番的長度不大的,幸運的話可以要分成多季,不幸的便像櫻花莊的寵物女孩有頭無尾了:

不信你只要問鋼彈廚為什麼一提八點檔就罵了?

當然漫畫或輕小說不成問題,流星花園漫畫有三十六集,果青小說總集數本傳十四集連外傳和短編有二十集級,遊戲像clannad總時間更可達三百小時,但較多人看的動畫有多長了?

唯有小甜甜過百集,相聚一刻和dc動畫也近百集。

即使是流星花園的日劇或改編的外國電視劇也較短,電影也只是集中在原著的前段。

問題是既然無法佔領市場的話,就變成年齡差不到十年之間便無話題了,但佔領市場的作品會很多跨媒體和重播甚至重拍版本。

那麼上世紀的東京愛的故事,跨世紀的流星花園,00 年代的NANA,10-20年代的輝夜,我認為是戀愛為主線作品的改編作,在商業上成功的四個高峰,如果硬要指定有動畫的話,那麼我可以用相聚一刻代替東京愛情故事的。

即可以包括親情和音樂等一般故事元素,但不包括些魔法或外星人的非現實元素,所以誠哥的星之聲和災難三部曲不可以比較,但秒五或言葉是那種題材的藝術名作,但不是商業名作而誠哥的身手也的確可以算類比於傳統藝術的一線名家中,人氣度較低的那些人。

而輕小說虎與龍丶果青丶仰望半月的夜空,或者遊戲的同級生系列丶心跳回憶(純愛手扎)丶Key三部曲丶EF系列丶你所期望的永遠丶初音島系列等的歷史地位,較博到些死忠於動漫媒體的人迷上,但較難給國外受到廣大的歡迎。

如果只是維持小眾化的話,我想誰知道初音島系列還有續作嗎?但只是可以混到開飯的程度了。

6 結論 不是歷代的年青人而是現代人特有的思維模式
^^^^^^^^^^^^^^^^^^^^^^^^^^^^^^^^^^^^^^^

這是像未來的衝擊之類的書首先提出的,便是當時(五十年前)的現在的年青人,現在的老年人有不同他們長輩的挑戰,而那些長輩現在多半逝世或百歲人瑞級的。

其實真正歌頌青春的奔放的作品,嚴格上只是在安全的避孕和防性病的方法普及後流行的,上文說過的古典文學的青春題材,其實和現代人的不同類型,因為它們賣的是堅貞只不過是反抗被配許結婚,即使是青香傳也是用私定終生或秘密結婚的手法。

把婚前性愛正面和合理化的作品,而應當是十八九世紀的像唐璜(唐喬望尼)和卡門歌劇化後,算是最早期擺出一副以性命挑戰合法婚姻的觀念的作品,而劇中人或者讀者觀眾也認為主角是渣的,所以其實也是在賣勇氣的悲劇。類似希臘悲劇的國王聚新的妃嬪被正后所害的情節。

所以以這種完全現代性的題材,很明顯只是方興未艾,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但最後我想說現在的戀愛或青春學園動漫的主角或主要愛受眾,其父母也是像櫻木舞或道明寺的同世代人,而祖父母又是在有避孕的時代愛與誠的世代。

所以說各位只是因為和過去不是歷史的斷層了,這也算是一種緣分也算是鏡之孤城的真實了。
最後還是祝只想告訴你將完全動畫化了。
ps留言僅在部落,在近六年來第一次寫動漫深度討論的原發長文,上次是「深夜或高年齡向動畫與輕小說」,有空可以找找看的。

1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歌詞翻譯】優里 - メリーゴーランド 中譯歌詞

【心得】2023年 全年度個人觀看動畫電影記錄&超主觀心得簡評!

【動畫 | 短感】鏡之孤城:我懷著怎樣的信念離開心中的城堡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