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4-04-30 00:16

薛丁格的「生命是什麼?」重溫

作者:yau


多年前借看圖書館的舊譯後,一改了經常給人搞笑以「薛丁格的貓」廣為大眾所知印象,後來買看到附有作者自傳的貓頭鷹新譯本。

原著是二戰時作為反對納粹避難的奧地利科學家,寫的科學哲學書而不是科普書,因為作為哲學所以即使到現在看仍然不過時,反而在引領著當代人在科的方向著:

提出了第一部分即標題的「生命是什麼?」綜合科學上確認生命的標準外,還有第二部分更明顯的哲學性的「心靈與物質」,與新版補上的第三部分「自傳概述」。

即是用統計物理學的方式,包括較多人知道其實是其分支的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等,說明了生物獨有的「負熇」即擁有「自我再生」(作為機戰迷借用這個術語)能力才是生命的第一標準,當時並未涉及病毒但也變成了排除在生命範圍的原因(不能吃喝和用食物成長或修補自己身體),也說明並不是由和普通物質不同的物質組成,而是由普通但正確的物質(有機物)按正確的方式構造成的。第二定義是自我增殖,本書也有論及基因的性質是有物質載體的,並間接引導本書首版數年後,確認dna和rna的性質和機制。

第二部分的「心靈與物質」同雖然不是標題,但間接影響了當代科學界探討意識的形成,所以我反而會寫得較多。

便是和生命第三標準自我進化相關,即為什麼只有人或可能某些動物擁有一般人所說的精神或心靈的東西。

雖然作者確顯地是有神論者,還把宇宙或世界視為比人更大的意識,可是他不承認世界上有人格化的上帝,所以不被納粹時代的官方阿利安教會接受的。

但他採用的解釋成為現代有科學常識的人最流行的解說,即是進化的產物但前提是有這種身體,即能夠支撐這種能力的腦部和身體構造(如脊椎和高速的神經線),所以一定要否定本體論的心物二元論,否則反而難以解釋,如果不需要活人的身體,為什麼意識不能依附在其他事物?

但卻是用認識論的二元論解讀,即解釋了笛卡兒說的「花為什麼看來這種紅或有香味?」的問題,因為人是用自己的感覺認識世界,或者說是在自己的心里創造了個人現實的世界,而不是因為該花的反射波長構成紅色或氣體構成花香。

正因為只有活著的人類身體才能產生人的意識,所以也否定死後意識存續,這個也很符合正統基督教需要復活的提法,而不是納粹或阿利安教會說的什麼英靈這樣yy的自我滿足。

最後,他的自傳其實不有趣的反正很短的,但可以反映歷史上當時(二戰前後)的德奧地區社會,而只好避難美國多年才回國。

0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遊戲開發日記3

日記0529

BABYMETAL - FOX_FEST 心得 (Saitama Super Arena參戰)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