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a5拍子簿級的版面和百六頁的內文,所以封面圖改貼連結了。而本書算是和地鐵哲學的「自我」一樣編幅極短的,在意識問題上偏向哲學或科學哲學的方向,所以本文貼部落的宗教與哲學資料夾。
簡單地說既然心物二元論只是出於習慣,為什麼要給自我如何產生難度,結果給(除了像佛教)主流傳統宗教或哲學繼續控制著話語,說好像沒有超然的精神和自由意志,人便沒有尊嚴的謬誤。
即其實看來不可思議的自我或意識,不過是從人的主觀角度看,這和沒有可見具體的實體不矛盾,因為可見的實體是客觀的角度看。
而像笛卡兒的那種為什麼人看世界不是像儀器,而是人的真正主觀的感受,那不過是人是真正直接看到,而不是我們透過視覺在儀器上的讀數看到,那麼那些感受其實是人的感覺是構成意識的一部分,而不是意識獨立於對外的感官的。
作者似乎首創了「覊朿理論」一詞,指所有像佛教的拒絕承認自我或意識實體化的說法。
反之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傳統主流的宗教和哲學的自我和意識觀的錯誤,所以應當做的是習慣拒絕把自我實體化地看待。
最後在巴哈的圖書版我寫過不少有關意識的書,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