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會進行台灣產業發展可能性以及解決方案的討論,會是煙嵐的一貫碎碎念寫文風格。就不會像是上一則達人專欄那樣讓人可以輕鬆閱讀。
預告結束。
自由思考與發散討論模式,啟動!
會有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最近在看兩個東西,一個是大家應該不陌生的〈槍砲病菌與鋼鐵〉,另外一個則是昨天晚上跑去看午夜場的〈Last Mile〉,一部關於物流系統被炸彈恐怖攻擊的日本犯罪推理電影。
而就在這兩個作品的激發之下,我想提出的思考是台灣在快速轉進高科技以及高服務業的狀態下,現在所呈現的產業形式,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
槍砲病菌與鋼鐵給我的啟發是:能夠成為社會現象或者歷史結果的事情,背後多少會有著歷史、地理等因素。雖然某個程度上面像是廢話,但換個角度想,可以理解為當我們在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不能跳過後面的史地因素。
而地方產業,或者說全體的產業現象,更是如此。
在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產業現象中,我覺得有機個項目可以加入因果的討論,其中包含了房租、都市化、城市地形、教育普及等。而我想先來聊的是教育普及(當然,其他也有可能就這樣忘記了)。
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造就了我們擁有相當大比例的大學生(及以上),這看似沒有甚麼不好的事情,但相對的,我們的產業不見得能夠產生相關的工作職缺來承接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這之中有高等教育的問題,例如學術跟產業的不調和,也有產業追逐學位而不先看相關能力的選材機制問題。而就以拍出〈Last Mile〉的日本來說,除了一般的大學,還有高等專科學校這樣的存在,會針對產業所需要的技能來進行相關的訓練以及就業輔導,這部份是我們可以逐步來學習的。
但當我們要進行改革的時候,又有時候會遇見「誰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讀好書」之類的聲浪,這邊就先暫時不開展太多,關於社會上對於不同種類產業以及工作的態度這部分就會是另外的文章了。
回到〈Last Mile〉(欸),故事裡面雖然圍繞著物流公司展開,卻也描述了不少物流士相關的起起伏伏。要我說的話,物流士其實是一個淵遠流長的職業,可能從智人開始的時候就存在了吧(有點誇張)。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可能因為生活便利或者沒有去思考過社會組成以及我們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來源,會忘記連結我們生活的人,其實有一大部分是運醬、物流士(當然也包含郵差、宅配等)。
如果沒有很有概念的話,讓我們把目光回到兩千年前,當中國的將軍要傳達戰爭命令的時候,派出的傳令兵,其實就是很關鍵的物流士。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除了描述後勤的重要性之外,也正在說明物流這個職業對於人類有多麼重要。
然而,這樣的職業,是否需要大學學歷?我先不展開,這裡面有跟薪資、產業相關太多太多的議題要討論。
而又,這樣重要的職業,是否值得更好的薪資?在〈Last Mile〉裡面,存在著跟當今uber熊貓等物流士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產業削價競爭,而這樣的策略又偏偏對非常對台灣人的胃口。在電影中,物流士的送貨單價持續地被大企業刪減,並配上各種條款,形成了很不健康的產業環境。
像極了台灣。
「價格競爭的結果,就是不健康的產業;不健康產業的結果,就是不健康的國民」。
上過經濟學課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商品的定價在價格競爭中會趨近於生產成本。而在生產成本中,最容易被壓榨,也最能夠被壓榨的,就是人力相關成本。這種壓榨可能導致員工的工資下降(薪水降)、工作壓力增加(績效提升),甚至工作環境惡化(降低員工生產環境的成本)。
如果我們都選擇了價格戰,且順應了價格戰的結果,最終留下來的產業,通常很難對於員工產生更多的剩餘價值。同時,這反過來看也是一個難題,因為當我們選購了相對價格高的產品的時候,並不能確定產生的剩餘能夠反饋到生產/提供服務的工人身上。
我在想,也許海外有國家已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很其他他們所發展出來的相關制度。我這邊先猜政府會規定企業一定所得要提供給員工之類的,然後隨手一查,「2013年中國證監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說,中國上市公司應綜合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發展階段、自身經營模式、盈利水準,以及是否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制定現金分紅政策」,簡單的說就是要制定分紅政策。
雖然台灣在前年好像也有規定說要分紅給員工,但是很多時候從法律面來看都還不夠。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來培育與教化,例如某種很難仔細描述的「士紳精神」。
由於台灣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快速的產業轉變,這些心靈層面的東西還沒有被擴展或者辨識,許多人的概念還比較類似古老員外的狀態,能撈救撈能搶就搶,也就不會很意外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仍舊沉浸於盤外招。
扯遠了。
三年前,我跟這個世界許願每台車都可以讓路人先過,結果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
此刻,我想許願的是,讓大家知道努力跟成功沒有關係,而成功也不只是在經濟上的成功。
而藉由這樣的未來,大家可以開始想像一些跟賺大錢無關的事情,例如找到自我。也許有一天,大家都能有士紳精神,去讓大家不以打敗周邊的人為勝利,而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