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日本才發現台灣多仁慈 l 難怪日本女生那麼瘦
wyi54
椅子這類公共設施,會設計成不舒適,記得名稱是防禦性設計,用意是不讓人長時間使用,才會出現平面多個扶手.作成波浪狀.一根木條.傾斜角,任何看似製杖設計的公設桌椅,都是防禦性設計產物,讓人使用不便也就不會被人長時間霸佔。
【越哥】人生必看勵志電影,建議30歲以下別看!中年覺醒後勁太大!
yea600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當初10幾年前看完,整個想法與精神植在心中許久。
如今幾乎忘記,然而現在演算法又讓我遇見,這讓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andyliu720
很多年前看過這部電影,台灣片名【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出乎意料的好看。
經過越哥的解說,更能深入了解電影表達的意境。
rnoro
這片非常厲害,把佛的證悟化為電影,穿越了語言,文字,意象,將抽象具象化話。
最後一段我非常喜歡:
where are you? here
what time is it? now
what are you? this moment
soksreymom3353
曾經聽過一個演講者說,
想要達到目標就不要專注於那個目標,要專注當下的每一步,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目標自然而然的達到了
arronchuang7549
這電影講的就是『正念』阿!,越哥下的標題真準,年輕時候的自己喜歡的都是強烈的感官刺激,
從來沒有由內而外去覺察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感受,
中年後,生活壓力大到自律神經失調,才慢慢能理解活在當下的力量,
對這電影有興趣的朋友,推薦給各位
《正念的奇蹟》、《幸福的方法》這兩本書
翰昵
這個電影可以救很多很聰明卻低情商的人,這些人大多非常容易成功,但是一旦失敗就拋棄自己,但是低情商轉高情商就是懂得珍惜每刻變成那個成功所有片刻的自己,整合後有了價值,或許就是本片一直想強調,快樂就是不要要求最佳狀態,而是倚靠那創造自己的,上帝帶著自己來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
似乎很多勵志的電影大多會讓主角終於樂見找回快樂的意義,懂了以後就會愛上,而且會明白與自己抗衡的是受傷的心靈,帶著受傷的心靈成長蛻變,受傷的心靈才能整合與主角成為同一個恆定狀態
masichao7637
一 幻想:生命本身是個謎團,別花力氣去瞭解。
二 幽默感:保持幽默感,尤其是跟自己有關的事物,這是所有力量的來源。
三 改變:沒有事物能永遠保持不變。
保持熱愛,專注當下,享受旅程而不是結果。
lucianlai7350
“想通這一點後,謝爾曼不在執著於金牌,而是全然享受訓練的過程”
—— 獻給所有仍在夢想的路上苦苦掙扎的朋友們
KingJessica-pl6le
“得不到會痛苦,得到了也會痛苦。”太經典了
nicolashsu4348
就是所謂的八苦中的“求不得苦,愛別離苦”,這些心理上精神層面產生的煩惱來自於“欲貪的不滿足”。
“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一但達不到心理預期的便會產生苦。
sean614k
我在學習瑜伽體位法的練習時,也在相關的書中有看過類似的:「我們要放下對結果的追求(渴望),而僅僅是行動。」
這點很微妙,因為「純粹的行動」和「看著目標的行動」,其實不一樣。
就好像你看起來在做「善事」,一個是不帶有目的性,只是在當下決定行動而已。另一個是因為想得到某種結果才做的。
而這可以套用到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包括和別人說話時,你是單純的還是有目的,又或是敷衍的,其實人是可以感受出來的,只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已經被所謂的成功學、目標性等潛移默化,反正大家都這樣就成了自然。
但是當你有機會與一個純粹在當下行動的人接觸的時候,那種真誠感,是不言自明的。
XX-ob1xq
感謝這部影片,讓我了解到領到薪水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的過程,大家一起做功德
最底下的留言怎麼感覺像在講反話